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一(推荐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社会学习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班杜拉、沃尔特斯
• 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自我
效能感、直接学习、观
察学习
•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 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
途径 •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
• 其次,幼儿期是人格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期, 而幼儿园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的、必要的 途径,其教育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
• 幼儿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 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 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 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 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 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 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 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 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途径
•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强化) •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
的机会与舞台(自我认知、直接学习) •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
样(观察学习)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皮亚杰、柯尔伯格
• 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
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
• 是教师为实现有效地学习目标而预先对教学 过程进行的思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 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科学的方式对课程 中的某个单元或者其中的某个内容的目标、过程 进行规划、安排和设想,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 使活动得以运行的程式,它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 本准备。
想一想,说一说
• 俗话讲:人要懂事。你怎么理解“懂事” 二字?
•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 改组。
•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 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 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 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习俗水平
• (1)皮亚杰的感知运算阶段(0-2岁) • 客体永恒性的获得: • 早期—看不到即不存在。 • 六七个月—物体消失但仍能在心中存在符号性心
像。
• (2)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2-7岁)
• 儿童存在自我中心特点,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 考虑往往是与自我享乐联系在一起的

• (3)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设计(一)
学前教育系:李慧
• 思考:
• 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设社会教育活 动这门课?
• 首先,要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社会 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从 一出生便进入社会,需要从自然人转变为社 会人。
• 开设社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为了使个体更 好地成为适应社会、能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 独立的个体。
•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 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
• 主题一: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主题二:
• 幼儿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
• 主题三 :

幼儿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
活动的设计
主题一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活动设计:
• 2、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 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 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 其发展。
•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
埃里克森。
• 核心概念:

百度文库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
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
任对不信任等。
•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 1、人格完善、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 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 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
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 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 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 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 的反馈中学习。
• 儿童能把别人的合理需要作为亲社会 行为的依据,移情和同情起重要作用
• (4)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之后)
• 小明比小东白,比小强黑,谁最白?
• 青少年开始理解并尊重抽象的亲社会 行为的规则,更多考虑型社会行为接收者 的受益,如有违背则会产生自责与内疚
•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道德测试)
• 俗话讲:人要在社会上混下去,必须……。 你认为这个“混”字包含了哪些积极的意 思?怎么样才能“混”得好?
• 幼儿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社会教育观 • (二)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
能力 •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
与教育策略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 行为主义学派或研究条件作用的理论家: • 条件作用的过程,儿童被动的或攻击
的倾向、冲动的或有控制的行为、依赖的 或独立的反应、高度的或很低的自信,应 追溯到父母的养育方法和惩罚技术。 • 如:幼儿园接送的一幕
• 社会学研究者:
• 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的是角色榜样作用的 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归于父母或其他 重要人物等榜样在表现这些反应时,儿童 对他们的模仿。
• 如:毛毛的一天
• 精神分析学派:
• 儿童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自居(或称认 同)作用的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是由于 儿童以表现这些行为并且鼓励儿童形成这 样的行为的父母自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