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里子”与“面子”问题研究

Wisdom Business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04.030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里子”与“面子”问题研究北京市顺义区京北科技创新中心 郑海峰摘 要:智慧城市建设终极目标是要解决城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里子”问题与城市精细治理、ICT技术应用等“面子”问题,指出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应“表里兼顾”“内外兼修”,同时提出应特别关注智慧城市业务数据采集与应用分发,利用大数据支撑城市大脑建设,从而达成城市智慧愿景,文章可作为当下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 业务数据采集 应用分发 城市大脑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30-03智慧城市的兴起源于IC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速度、物联网技术、数据汇聚与计算能力的提升构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基础。
随着ICT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广泛创新,新型智慧城市已从最初的城市营销方式逐渐上升为支持城市成长的新理念,其思路概括起来大体上就是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发展愿景入手,通过实施城市级的众多业务应用平台以及综合信息集成为基础的超大规模系统工程,在提升城市的层次与品位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路径,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说城市精细治理是“面子”的话,那么产业发展、服务民生才是真正的“里子”;如果说ICT技术大量实施是“面子”的话,那么数据的海量协同应用才是真正的“里子”。
而这些“面子”“里子”工程在顶层设计之初都应当考虑进去,毕竟智慧城市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而是在设计城市发展的未来。
为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强调,通过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因而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做好以下工作就必不可少了:首先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加强统筹规划。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关于新型城镇化学习心得

关于新型城镇化学习心得在当今时代,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和体会。
新型城镇化并非简单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变革。
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
从经济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聚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如交通、能源、通信等,不仅能够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城镇中,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加集中,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社会方面,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匮乏。
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缩小了城乡差距。
此外,新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丰富了社会文化,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活力。
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在保障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也至关重要。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城市功能分区混乱,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
在环境方面,新型城镇化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过去,一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镇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1.20•【字号】•【施行日期】2019.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批复顺义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符合顺义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顺义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落实城市功能定位。
顺义区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要在《分区规划》的指导下,深刻把握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按照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功能定位,主动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实现与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对首都功能的承载力、对城市副中心的支撑力、对周边津冀地区的辐射力,建设首都的国门空港城、创新前沿地、宜居示范区。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传承城镇历史文脉,延续既有空间格局,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港、两轴、三带、多点”的空间布局。
要突出一港、两轴对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的统领作用,强化三带对城镇组团功能优化和区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带动作用,发挥多点辐射带动城乡协调、绿色创新发展的战略作用。
2024年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范本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____%-____%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____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
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新型城镇化( 共39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分别是: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 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 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 台。围绕“创新”和“生态”两大主线, 重视“产业集聚力”和“新型城镇化推动 力”两大动力,走现代化、市场化、绿色 化的发展路径。 材料二 下图为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图。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 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 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 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 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 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 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 要超前。
知识梳理: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 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知识梳理: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透露,将 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第二批试点的地方名单不久就会公布。 北京市顺义区等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 合试点地区,将在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
答案提示: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 源;利于高新产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当今时代,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而是以人为核心,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新型城镇化通过人口流动与聚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
过去,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如今,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更加有序,不再是单向的农村向城市转移,而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
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休闲、养老,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和资金;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学习后,将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带回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这种人口的双向流动,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产业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农村转移。
农村则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城市,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同时,城市的工业企业也可以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农村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增长,还提高了城乡产业的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
过去,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新型城镇化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修建公路、铁路,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运输出去,城市的资源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农村。
完善农村的通信网络,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的水电供应,保障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硬件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

二 ,三产则是逐年呈上 升趋势 ,目前 占 到 8 %左 右 在农 村劳 动力 中 ,从事 0
一
产 生 产 活 动 的 占 4 % 左 右 ,从 事 0
成了试 点小城 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区的
控 制性详 细规划 , 大 了对基础设施 和 加 公共 服务设施 的投入 , 对促 进小城 镇经 济社会发展 , 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起 远 郊城镇 在经 济快速发 展的基 础上 , 会 社 各项 事业也 有长足 的进步 , 在逐步 发 正 挥着 聚集和 辐射带动 作用 , 城市 化进 程
在分析北京远郊区县城市化 的制 约 因素 的同时 ,我们还应看 到 ,改革开放
来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来 ,北京 远 郊 区 县
经济 与社会 发展步伐明显 加快 .为推进 乡村城市化进程积 累了条件 ,目前正 是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太好 时机 。
I 党的 十五届三 中全会和 20 00年
加 快
是 际柔 区 ,人 口 2 . 6 2万人 。各 建制镇 平均人 口为 15万 人 ,镇 区常住 人 口平 均仅 为 50 6 0人 .常住 非农业 人 口不足
50 0 0人 , 与 全 国 小 城 镇 镇 区 平 均 人 口
6月 中共 中央和国 务 院出台 的《 关于 促 进小 城镇 健康发 展的若干意见》 把发展 , 小城 镇作 为带动农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
京市 区水平 ,但 却相当于全国城市 的平 均水平 ,面建制镇的道 路建设 、绿 化建 设则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乡居 民 收入水平看 ,远郊农村住户家庭人均收 入 相 当 于 北 京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的 4 % .是全 国平均人 均收入水平 的 18 3 . 倍 ,相 当于全国城镇居 民收入的 7%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 i a n j i n S p o t s B u r e a u , T i a n j i n 3 0 0 0 5 s t r a c t : B e i j i n g S h u n y i D i s t i r c t , a d h e r e t o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p l a n n i n g , i n n o v a t i v e i d e a s , c o - o r d i n a t i n g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n d
现, 顺 义 区的产业 、 人 口、 土地、 环 境 发 展 是 相 互
1 顺 义 区 推 进 新 型城 镇 化 的 主要 做 法
融合 、 相互关联 、 相互促进 、 环 环 相 扣 的 。首 先 , 产 业 的 规 划 以人 口 、 土地 、 环 境 等 资 源 的 承 载力 为基 础 ,产 业 布局 以提 升 单 位 面积 土 地 产 出 为重 要 考 核 指标 , 产 业 的引 入 带 动 了 区域 内的 劳 动力 就业 , 产 业 发 展 与人 口 、 土地 、 环 境 实 现 了 良性 互 动 。 反过来看 , 有 效 的人 口调 控 、 合 理 的 土地 资 源
理, 民生改善 以及城 乡统筹发展 的观点。 关键 词 : 新 型城 镇化 ; 顺义 区 ; 城 乡统筹
中图 分类 号 :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5 0 0 . 2 0 1 3 . 1 2 . 0 0 9
天津农业科 学 孔o a j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三 农 问题 研 究
北 京 市顺 义 区推 进 新型 城镇 化 的经验 与启 示
韩 友 江
( 天津 市体 育局 , 天津 3 0 0 0 5 1 )
摘 要: 北京市顺义 区通过科学规 划 、 创新思路 , 以工业化带动 、 城市化引领为方针 , 统筹城乡一体化 , 促进产业 、 人 口、 土地 、 环 境协调发 展 , 在推进新 型城镇化方 面 , 做 了很 多有益的探索 , 取得 了卓有成效 的经验 , 具 有借鉴意义 。本文研究 了顺 义 区推进 新 型城镇化 的主要 做法 , 提出城镇化发展过 程中要注重 以人 为本 、 产业先行 , 科学制 定发展规划 , 资 源有效利 用 , 生 态环境治
t h e m e a s u r e s t h e y h a v e t a k e n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o m o t e t h e i n d u s t r y , p o p u l a t i o n , l a n d ,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e i j i n g S h u n y i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o n P r o mo t i n g N e w U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B e i j i n g S h u n y i Di s t r i c t
Di s t i r c t g a i n e d v a l u a b l e e x p e i r e n c e a b o u t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w h i c h h a s a r e f e r e n c e t o o t h e r c i t i e s .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ma i n p r a c t i c e mo d e l i n p r o mo t i n g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S h u n y i Di s t ic r t , a n d i n 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we n e e d t o f o c u s o n p e o p l e - o i r e n t e d a n d i n d u s t y r l e a d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p l a n n i n g , e ic f i e n t u s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i mp r o v i n g p e o p l e s l i v e l i h o o d a n d u r b a n -
r u r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o r d s :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S h u n y i Di s t i r c t ; u r b a n — ur r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