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A.降水丰富
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6.读下图,中国局部示意图甲与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乙,结 合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3)图乙山地应该在图甲中__⑤_____(数字)处,此山地南北坡 自然带分布存在哪些差异?试说明原因。 答:相同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北坡有
温带和落__叶__阔__叶_林_______。
核心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真题冲浪
(2012·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所示山地
(C )
A.
B.
C.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
A.喜马拉雅山脉
B.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2 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 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3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例1.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AC)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非洲北部广大的热带荒漠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思路导引】• 考Fra bibliotek么…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 • 答什么… …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貌 • 怎么答… …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整体生态环境 的变化等。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 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 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 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 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 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水分
太阳辐射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高纬、低 纬明显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中纬地区明显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低纬高山地 区明显
东西=经度变化方向=纬线方向 南北=纬度变化方向=经线方向
地理 纬度位置 热量 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地
自
然 带
一定宽度
陆地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2) 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 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 备的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将生物、大 气、水、土壤、岩石等 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 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 生物、地形等要素组成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地理要素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 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PPT课件

形
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相互 联系
组成要素
互有 差异
地带 性分 异规
律
整 体 性
特点 自然地 理环境
特点
差 异 性
水平 分异 规律
垂直 分异 规律
成 基 础、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判
非地
断
反
体
映
现
带性
反
现象
映
方 法
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形成、名称、分布的判断方法
3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7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8
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的判定:
1、自然带的形成、名称、分布的判断方法
地 纬度位置 热量
植被
理 位
气候
自然带
置
11
热量差异:自然带 由南向北的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 域分异
热带季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降水量 <200mm
荒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200—400mm
荒漠草原
400—600mm
草原
水分差异,自然带由东向西的变化
考纲: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 规律。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2 理 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考点一
考点二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项;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 (1)B (2)A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研究区内( D )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PPT课件

人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无脊椎动物
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石炭纪
6亿年前 寒武纪 46亿年前
代
纪
距今年代 (亿年)
新生代
0.03~0.02
中生代
古生代
元古代 太古代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38 46
(3)植被的生态作用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通过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地表 径流量,且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小流水侵蚀和搬运。 调节径流——植被通过涵养水源,减小雨期的径流量;然后通 过地下水的补给,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 净化空气(水源),缓解全球变暖——植被通过降解空气污染 物(颗粒物、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净化空气,缓解 全球变暖。 防风固沙——植被通过降低风速、根系固定、增加土壤水分等 作用来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植被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 而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小,降水趋多。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
11.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
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
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 种的时间推迟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高考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水
土壤
岩石
生物
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 陆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关于甲区域自然特征的描述可 能正确的是( ) A、全年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B、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0° C、为常绿阔叶林,土壤肥沃 D、多沙丘、风蚀蘑菇等景观 海
自然带 的
若差异体现在热量上,则为 地域分异规律 若差异体现在水分上,则为 地域分异规律
或看“差异的更替方向”确定
的
若更替方向为南北向或沿同一条经线,则为 地域分异规律。如何变化? 若更替方向为东西向或沿同一条纬线,则为 地域分异规律。如何变化? 若更替方向为海拔差异,则为
高山植物区
读世界某大洲局部图,回答: A 1、说出A、B、C三处自然带的名 称 B 2、B、C相比,何处降水较多,说 明理由。 3、该区域东西跨越不过几百至上 千公里,为何东西景观差异明显? 4、为何南半球缺失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40°
C
50°
综合练习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沿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 的变化正确的是: A、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青稞、小麦、水稻
水平 地带 性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引起水 热组合的差异
完成p67“经典例题”
沿Y轴体现了 其分异的基础是 沿X轴体现了 分异的基础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
。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 。
北纬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讲课件

(1)图中②为(
A.草原 C.针叶林
)
B.荒漠 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 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③→②→①为东西更替体现了以 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②位于大兴安岭以
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为内蒙古高原,植被为草原。
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东部为森林,西部为草原、荒漠,导 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的多少。而东部地区影响降 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越往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降水 量越少,森林植被分布越窄。
答案:(1)A (2)D
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原生态图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信息升华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 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 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
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 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
球。如下图所示:
3.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低,海拔高; 纬度高,海拔低。
►知识拓展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 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 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非地带性 地带性分 分 布 布(现实状 (理想状态) 况)
各大洲的高 与当地的水 地势高,水 山和高原地 平自然带一 高山植物区 热条件差 区 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
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 温约下降 0.6 ℃。因此垂直自然
形成 拔升高而变化,形成垂直气 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原因 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 域分异
垂直变化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
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分异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 部、巴西东南部、 热带草原带 澳大利亚东北部
纬度较低;来自
热带雨林带
海洋的信风的 迎风坡;沿岸有
暖流流经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 带针叶林带
缺失
南半球相应纬 度几乎全为海 洋
天山、昆仑山山麓 地带
温带荒漠带
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 地下水丰富
-26-
3.(2017·全国Ⅰ卷)(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 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 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 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 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 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典型 地区
低纬 度和 高纬 度地 区
中纬 度地 区
-11-
一
二
三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2-
一
二
三
二、垂直地域分异
例2(2016·全国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
-8-
一
二
三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D)
A.用地类型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28-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 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 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 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第1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2017年4月4—6日,我国国家领导人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
欧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赫尔辛基所处自然带为( B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苔原带
2.该自然带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其他大洲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C )
-5-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 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第5~7题。
-6-
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C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7.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 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B)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23-
(2018·广西桂林中学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 (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 大沙丘以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 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 第1~2题。
-24-
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C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
一
二
三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 素 对雪线高低的影响
全球各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热量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 雪线高;赤道地区比副热带地区雪线低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 该山地理位置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 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 累积量相对较少。该海拔处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 于累积,A项错;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 系,B项错;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C项正确;地表 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D项错。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3-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第 3~4题。
-4-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B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不太可能有如此大的差异,C项错。主干道两侧为不同的城市管理
区,造成数年后隔离带的生长状况不同,D项正确。第(3)题,题干中
要求的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因素,常绿灌木需要全年有足够
的热量,且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城
市路边种植,冬季均要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过冬,故A项正确。
-10-
-7-
一
二
三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例1(2017·全国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 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 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所示。
地区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现实状况)
形成原因
南美大陆西岸 3°S~30°S
自北向南依次为 热带雨林带、热带 草原带和热带荒 漠带
热带荒漠带 呈狭长带状 分布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 素
成因分析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图示
由赤道 到两极 的地域
热量 (太阳
分异 辐射)
太阳辐射由
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热量为基础
从沿海 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
水分 (海陆 位置)
水分条件从 沿海向内陆 平行于海 垂直于海 递减,即以 岸线延伸 岸线更替 水分为基础
-27-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 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 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的原因。(6分)
-18-
一
二
三
三、非地带性现象
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 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19-
一
二
三
图 2 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 (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 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是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简析 其原因。
地原生植被,而“杂树丛生”,这些杂树为原生植物,应以杂树为判断
当地植物的标准,A项错。第(2)题,读图文材料可以确定图片景观是
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因此用地类型相
同,A项错;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
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差异,B项错;同一城市同一道路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