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目录概述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编目例析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编目例析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它主要用于对馆藏图书进行编目和管理。
本文将对《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
用手册》中的编目例进行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机读目录。
其次,《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还介绍了如何处理特殊情况和
复杂情况。
在实际编目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重印本、再版本、复刻本、尚未出版的稿件等,这些情况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目。
手
册中通过编目例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处理这些特殊情况,帮助读者解决实
际工作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编目例析详细阐述了编目
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机读目录,
正确编目图书。
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手册提供的例子进行模仿和实践,从而提高编目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读目录概述范文

机读目录概述范文机读目录(MARC)是一种用于记录图书馆藏书的标准编码格式,为图书馆管理和检索图书馆藏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MARC的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需要一种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目录记录格式。
MARC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MARC格式记录的优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因为MARC格式设计时采用了层次化的结构,使得字段和子字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扩展。
这意味着图书馆可以自定义一些字段来记录特定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
例如,一些特殊馆藏的图书馆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字段来描述这些馆藏的特殊属性。
此外,MARC格式记录还可以与其他标准和格式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例如,MARC格式记录可以转换为国际标准书号(ISBN)或国际标准编号(ISSN)格式,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图书或期刊。
MARC格式记录也可以与其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联机互通。
虽然MARC格式记录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MARC格式记录的编写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其次,MARC格式记录的结构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使得人们对其应用和发展的兴趣有所降低。
最后,随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的兴起,MARC格式记录的适用性和效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总体而言,MARC格式记录作为一种图书馆信息管理工具,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未来,MARC格式记录仍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以应对数字化时代和信息技术的挑战,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支持。
第2讲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组织技术

第五次会议(芬兰· 赫尔辛基)
主要针对日期、覆盖范围和关联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最后达成共识 日期:与资源创建、发表、有效、获取等有关日期 覆盖范围:资源地理、空间坐标、时间、时期体系等 关联元素:每个元数据描述所包含的元素必须仅与一 个单独的资源关联,即一对一原则。 网站:http://www.lib.helsinki.fi/meta/DC5.html
标记语言
显示能力强、描述信息能力差,不能表达语义。
DC元数据由来
DC,Dublin Core 94年第二次WWW国际会议讨论引出 DC 源于1995年3月由OCLC与NCSA发起的第一届元数 据研讨会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都柏林镇召开,由会议讨 论通过的元数据标准集,称为“都柏林核心元素集” ( Dublin Core Element Set) 最新版本为version 1.1,1999年7月2日发布执行 /
会议围绕简单描述讨论,达成共识,产生了可作为统 一各种网络资源描述模型的基础,即,DC 网站: /workshops/dc1/
第二次会议(英国· 沃维克)
提出了“Warwick框架”的元数据结构概念。这个框 架与Meta Content(MCF)框架构成了资源描述框架 (RDF)的基础。 提出了一个容器结构(Container)来包含不含在DC 中的其他元数据。 Warwick是一种用于不同元数据包的集成和互换结构, 为集成和评价元数据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易于实 现现有和未来的数据描述模型。 网站:/workshops/dc2/
主要源于网络的发展和对网络资源的描述与数据 管理
其他数据描述方式的局限
MARC和AACR(英美编目条例)
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引发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建立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的第一步,也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一、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设计档案机读目录是指通过对档案案卷或文件内容、形式进行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录入,转化成机读数据,所形成的档案二次文献信息。
它能够被计算机识别读出,用以检索档案案卷或文件内容。
建立档案机读目录的目的是实现计算机检索,为此,必须将著录条目信息有组织地存入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是存储档案目录信息的最佳选择,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将具有相互联系的结构化信息以特定的方式存储起来,构成数据集合。
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设计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数据格式;二是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数据格式确定档案著录条目信息的数据格式,就是在设计档案目录数据库时,具体规定著录项目和各项目的著录格式。
《档案著录规则》和《机读目录格式》以标准形式规定了档案著录项目,其中有正题名、第一责任者、时间、分类号、档号、缩微号、主题词等必要项目,其余为选择项目,这意味着不同的档案目录系统在可选项目上可能不同。
同时,CNMARC并未硬性规定著录项目的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弹性较大。
此外,由于档案检索通常只是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档案著录规则》中所规定的记录项目只是整个档案数据库数据的一部分,完整的条目信息可能包括更多的记录项,如全宗名称、全宗号、归档时间、利用人次等。
这些可变因素,必须审慎选定,因为它们关系到能否与其他数据库或网络兼容并交换目录信息。
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特点,笔者认为,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信息项目应尽量齐全,尽可能包含档案中所有具有检索意义和能反映档案性质和内容的信息,以满足计算机日常管理、检索、统计、利用等要求。
图书分类编目实务

图书分类编目实务苏州大学图书馆费愉庆主要内容一、分类法概述二、机读目录三、苏州大学图书馆编目规则四、编目实务一、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概述几个概念:分类: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依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
分类法:对文献进行分类的工具,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检索语言。
分类法概述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图书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的作用:⒈组织分类排架⒉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分类法概述分类法的历史较早时的分类法:“四库分类法”20世纪以来,一些以现代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法陆续出现。
这些分类法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按照学科的性质归类。
最有影响的有四种:1、《仿杜威书目十进制》,沈祖荣、胡庆生,19172、《世界图书分类法》,杜定友,19253、《中国图书分类法》,刘国钧,19294、《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皮高品,1934分类法概述建国后陆续编制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都被应用于编制馆藏目录、书目和索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也是常用的分类法。
现在,我国用的最广泛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法概述《中图法》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以下称《中小型法》)1957年,《中小型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图书分类法初步走上了由政府领导下的集体编制的道路,并为编制统一的大型分类法打下了基础。
它所确立的“五分法”基本体系和混合制标记符号为《中图法》所继承。
分类法概述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组成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着手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后俗称《大型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草案与定稿都没有最终结果。
《大型法》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图书分类法,但其体系结构、标记制度以及编表技术为《中图法》所借鉴。
档案目录介绍范本

档案目录介绍范本目录是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著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提醒、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
下面是挑选较好的档案目录介绍范本,供大家阅读。
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著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提醒、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
是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目录按其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可分为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两大类。
手检目录是由人工制作,可直接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常见的有卡片式和书本式两种形式。
卡片式目录是把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在卡片上,按一定规那么组合排列而成,是一种离散式目录载体;书本式目录是将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著录成条目,按一定规那么组合排列并书写或复印在空白书页上,装订成册,是一种聚合式目录载体。
机检目录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等机械设备存储目录信息和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一般有机读和缩微两种形式。
机读目录是把记录文件或案卷特征的文字、图形、数字和符号转换成机器可以识别的代码输入计算机,以特定的格式存储于计算机磁带、磁鼓或磁盘上,检索时经过特定的程序转换成文字并编制成各种目录,显示在屏幕上,或直接打印成各种目录;缩微目录是将手检目录拍摄在缩微胶片上,检索时借助阅读器将其放大,显示在屏幕上。
是指即著录案卷内容和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也称案卷名册。
其主要作用:①固定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②登记和统计档案的根本形式;③查找档案最根本的检索工具,并为编制其他检索工具提供数据单元。
案卷目录必须按全宗编制,一个全宗编一本或几本。
其类型根本有两种:一种是以全宗为单位编制的综合目录,另一种是以全宗内各种门类的档案编分册目录。
分册目录一般以全宗内的类别为单位,或按保管期限、年度、阶段、机密程度为单位分别编制。
目录类型的选择和设置的数量,应考虑便于档案的检索和管理。
即以假设干能表达案卷或文件中心内容的主题词作为检索标识,将档案著录成卡片条目,按主题词的字顺排列组织而成。
机读目录概述

中国机读目录的研制过程
1975年刘国均发表的《马尔克计划简 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 揭开了我国计算机编目和机读目录研制 工作序幕。
1979年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组成“北京地 区机读目录研制协作组”,开始研究 LCMARC磁带。1980年我国正式颁布了 国家标准字符集。
中国机读目录的研制过程
MARC21
1994年12月起,美、加、不列颠图书馆 开始推动USMARC、CANMARC、 UKMARC三者的机读编目格式整合计 划,但最后的成果MARC21(1999年) 是CANMARC和USMARC的之间的合 作与发展。
MARC21是一套响应网络时代而产生的 一种通用的开放的资料格式。
二、地址目次区
目次区紧接在头标区之后,含有一个/ 多个目次款目。每个目次长12个字 符,包括三位数字字段号、四位数 字数据字段长度和五位数字字段起 始符位置。描述中由计算机自动生 成。
三、数据字段区
目次区之后为数据字段区,由若干 个定长和变长字段构成,每个字段 之间由字段分隔符隔开。
数据字段区所含数据有两种形式。
MARC21
MARC21基本上发展成为五大部分: 1. 书目数据MARC21 2. 规范数据MARC21 3. 分类数据MARC21 4. 馆藏数据MARC21 5. 团体信息MARC21
MARC21
MARC21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538 字段(系统需求和存取注释)、516 字段(计算机文件类型或数据注 释)、256字段(计算机文件特征) 以及856字段(电子地址和存取)等 字段。
1982年,《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GB2901-82),主要参考了ISO2709-81。
1986年,UNIMARC2版中文译本问世,北 京图书馆等单位据此编写了CNMARC讨论 稿,1989年得到认定。
机读目录概述

机读目录格式简介
机读目录框架结构
–《文献工作——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文献工作 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ISO2709) (ISO2709)
机 读 目 录 概 述
信息管理教研室 田梅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机读目录格式简介 第二节 计算机编目流程 第三节 计算机编目与手工编目的分析比较
第一节 机读目录格式简介
计算机编目
– (Computerized Cataloging)是一种现代化的编目方法,将书目 Cataloging)是一种现代化的编目方法, 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程序的自动控制下处理书目数据, 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程序的自动控制下处理书目数据,生成 目录产品的过程。 目录产品的过程。
• UNIMARC的特点 UNIMARC的特点
–将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的文献的机读目录实行格式一体化 将不同文种、 将不同文种 –设置了连接款目块 设置了连接款目块
机读目录格式简介
21格式 格式》 简称MARC 三、《MARC 21格式》(简称MARC 21 )
–美国、加拿大图书馆协会共同推出,1999-2000出版 美国、加拿大图书馆协会共同推出,1999-2000出版 美国
• USMARC格式一体化 USMARC格式一体化 • 减少USMARC与CANMARC的差别 减少USMARC与CANMARC的差别 USMARC
–2001年8月,英国宣布采用MARC 21 格式 2001年 2001 英国宣布采用MARC –五大部分 五大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读目录的研制过程
1975年刘国均发表的《马尔克计划简 年刘国均发表的《 年刘国均发表的 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 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 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 揭开了我国计算机编目和机读目录研制 工作序幕。 工作序幕。 1979年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组成“北京地 年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组成“ 年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组成 区机读目录研制协作组” 区机读目录研制协作组”,开始研究 LCMARC磁带。1980年我国正式颁布了 磁带。 磁带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 国家标准字符集。 国家标准字符集。
美国
1971年 美国国家标准局将LCMARC格 1971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将LCMARC格 LCMARC 式定为国家标准;1982年LCMARC改 式定为国家标准;1982年LCMARC改 称为USMARC 1998年 月至2000 USMARC; 2000年 称为USMARC;1998年6月至2000年7 月经修订后,正式更名为MARC21 MARC21。 月经修订后,正式更名为MARC21。
2. 变长数据字段。010-999所有字段。 变长数据字段。 所有字段。 所有字段 其结构为: 其结构为:
指 示 符 1 指 示 符 2 子字 子字 段标 数据 段标 数据 识符 识符 字段 分隔 符
…
数据字段区划分为10个功能块, 数据字段区划分为 个功能块,每 个功能块 个功能块包含若干个字段。 个功能块包含若干个字段。而字段 标识符的第一个(最左边) 标识符的第一个(最左边)数字表 示字段所属的功能块。 示字段所属的功能块。
10大功能块 10大功能块
0—标识块 标识块 1—编码信息块 编码信息块 2—著录信息块 著录信息块 3—附注块 附注块 4—连接款目块 连接款目块 5—相关题名块 相关题名块 6—主题分析块 主题分析块 7—知识责任块 知识责任块 8—国际使用块 国际使用块 9—国内使用块 国内使用块
四、记录分隔符
第三章 机读目录概述
第一节 发展简史 第二节 MARC记录基本格式 MARC记录基本格式
机读目录(Machine Readable 机读目录 Catalogue,MARC)是一种以代码形 是一种以代码形 式特定结构记录在存储载体上, 式特定结构记录在存储载体上,可 由特种机器及计算机阅读、控制、 由特种机器及计算机阅读、控制、 处理和编辑输出的目录格式。 处理和编辑输出的目录格式。
国际图联
IFLA1977年正式出版了 年正式出版了UNIMARC, 年正式出版了 , 指出其基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国家书目 机构之间不同机读格式数据的国际性 转换。 转换。 1981年UNIMARC出第二版。 出第二版。 年 出第二版 1991年《UNIMARC规范格式》。 规范格式》。 年 规范格式 采用国家:中国、日本、 采用国家:中国、日本、欧洲许多国 家。
一、记录头标区
ISO2709规定, ISO2709规定,每个记录的头部要有一 规定 24位字符的记录头标 包含元素: 位字符的记录头标, 个24位字符的记录头标,包含元素: 记录类型、目录级别、 记录类型、目录级别、在层次中的 位置、 位置、记录完整程度以及是完全采 用还是部分采用ISBD规则。 ISBD规则 用还是部分采用ISBD规则。
二、地址目次区
目次区紧接在头标区之后,含有一个 目次区紧接在头标区之后,含有一个/ 多个目次款目。每个目次长12个字 多个目次款目。每个目次长 个字 包括三位数字字段号、 符,包括三位数字字段号、四位数 字数据字段长度和五位数字字段起 始符位置。 始符位置。描述中由计算机自动生 成。
三、数据字段区
MARC21
1994年12月起,美、加、不列颠图书馆 年 月起, 月起 开始推动USMARC、CANMARC、 开始推动 、 、 UKMARC三者的机读编目格式整合计 三者的机读编目格式整合计 但最后的成果MARC21(1999年) 划,但最后的成果 ( 年 是CANMARC和USMARC的之间的合 和 的之间的合 作与发展。 作与发展。 MARC21是一套响应网络时代而产生的 是一套响应网络时代而产生的 一种通用的开放的资料格式。 一种通用的开放的资料格式。
为了兼容MARC数据的应用,在全 数据的应用, 为了兼容 数据的应用 球范围内掀起了从MARC到元数据 球范围内掀起了从 到元数据 metadata的研究热潮。 的研究热潮。 的研究热潮
MARC记录基本格式 第二节 MARC记录基本格式
无论是ISO2709标准,还是GB2901标准, 无论是ISO2709标准,还是GB2901标准, ISO2709标准 GB2901标准 都对每一个用于交换的书目记录规 定了必须遵循的标准记录结构, 定了必须遵循的标准记录结构,即: 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 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 段区和记录分隔符。 段区和记录分隔符。
MARC格式规定,在每一个MZRC记录的 MARC格式规定,在每一个MZRC记录的 格式规定 MZRC 最后面, 最后面,放置一个专门的符号以表 示该MARC记录的结束。 MARC记录的结束 示该MARC记录的结束。
机读目录的编制方式
联机编制方式 原始编制方式 联机联合编制方式
第一节 机读目录的发展简史
美国。LC在世界图书馆界率先开展 美国。LC在世界图书馆界率先开展 了计算机在图书馆编目技术上的应 用研究。1964年LC提出了著名的 用研究。1964年LC提出了著名的 马尔克计划” “马尔克计划”,即以机器可读形 式记录图书馆的书目记录, 式记录图书馆的书目记录,从而开 创了文献资源信息描述的新阶段。 创了文献资源信息描述的新阶段。
国际标准化组织
1969年,MARC Ⅱ作为美国/英国 年 作为美国/ 国家标准局推荐格式,呈交ISO ISO。 国家标准局推荐格式,呈交ISO。 1973年ISO将其作为国际标准颁布 将其作为国际标准颁布, 1973年ISO将其作为国际标准颁布, ISO2709( 即ISO2709(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 带记录格式), ),它为世界机读目录 带记录格式),它为世界机读目录 格式结构大体上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格式结构大体上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美国 LC运用集中编目的思想, LC运用集中编目的思想,一开始就把 运用集中编目的思想 机读目录的研制方向确定为向全国 发行机读目录磁带,便于共享。 发行机读目录磁带,便于共享。 1966年2月开始实施MARC试验计划,11 1966年 月开始实施MARC试验计划, MARC试验计划 月完成MARCⅠ MARCⅠ机读目录格式并生产 月完成MARCⅠ机读目录格式并生产 出试验性磁带,称为“MARCⅠ”磁带 磁带。 出试验性磁带,称为“MARCⅠ 磁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8年,UNECO提议开发一种图 年 提议开发一种图 书馆、书目机构和文摘、 书馆、书目机构和文摘、索引机构 的通用格式, 的通用格式,1983年制定了书目文 年制定了书目文 献公共交换格式规范( 献公共交换格式规范(Common Communication Format,CCF), , ) 并于1984年出版。 年出版。 并于 年出版
MARC21
1. 2. 3. 4. 5. MARC21基本上发展成为五大部分: 基本上发展成为五大部分: 基本上发展成为五大部分 书目数据MARC21 书目数据 规范数据MARC21 规范数据 分类数据MARC21 分类数据 馆藏数据MARC21 馆藏数据 团体信息MARC21 团体信息
MⅠ进行改进, 1967年对MARCⅠ进行改进,开始转入 年对MARCⅠ进行改进 MARCⅡ的设计和研究 的设计和研究, MARCⅡ的设计和研究,并邀请了英 国国家书目部的专家参加。1968年 国国家书目部的专家参加。1968年 MARCⅡ研制成功 研制成功, MARCⅡ研制成功,它是目前使用的 各种机读目录的母体。1969年LC的 各种机读目录的母体。1969年LC的 机读目录发行服务部开始向图书馆 界发行MARCⅡ磁带,称之为LCMARC MARCⅡ磁带 LCMARC, 界发行MARCⅡ磁带,称之为LCMARC, 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中国机读目录的研制过程
1982年,《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年,《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主要参考了 (GB2901-82),主要参考了 ),主要参考了ISO2709-81。 。 1986年,UNIMARC2版中文译本问世,北 版中文译本问世, 年 版中文译本问世 京图书馆等单位据此编写了CNMARC讨论 京图书馆等单位据此编写了 讨论 年得到认定。 稿,1989年得到认定。 年得到认定 1995年,《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年,《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2001年又出修订版。 年又出修订版。 年又出修订版
目次区之后为数据字段区, 目次区之后为数据字段区,由若干 个定长和变长字段构成, 个定长和变长字段构成,每个字段 之间由字段分隔符隔开。 之间由字段分隔符隔开。 数据字段区所含数据有两种形式。 数据字段区所含数据有两种形式。 1. 定长数据字段。主要包括 定长数据字段。主要包括001记录 记录 标识号和005记录处理时间等以 记录处理时间等以00标识号和 记录处理时间等以 标识的字段,不设指示符和子字段。 标识的字段,不设指示符和子字段。
MARC21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538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 字段(系统需求和存取注释)、 )、516 字段(系统需求和存取注释)、 字段( 字段(计算机文件类型或数据注 )、256字段(计算机文件特征) 字段( 释)、 字段 计算机文件特征) 以及856字段(电子地址和存取)等 字段( 以及 字段 电子地址和存取) 字段。 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