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茶籽油又名山茶油,野山茶油,油茶籽油,茶油树籽油。

山茶是中国大别山地区、福建中部(闽中)、江西上饶等地区的特产,从它的果实中可以提取优质的山茶油,即茶籽油。

方法一:压榨。

取自油茶树的种子。

茶籽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榨油,过滤。

方法二:亚临界萃取。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是低水份茶籽去壳,粉碎,扎胚,亚临界低温萃取,精炼。

成分构成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饱和脂肪酸≤1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2%以上,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烯酸(ω6/ω3 3.5-4:1),尤其优于油茶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橄榄油的多烯酸中亚油酸成分比茶叶籽油含量低),这也说明茶叶籽油中所含脂肪酸成分含量最符合人体所需脂肪酸比例的要求。

营养与健康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试验(心血管病及抑郁症)研究得知,ω6/ω3酸平衡摄入对人体非常重要。

大多数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推出相似的指南,对总脂肪、饱和酸/单不饱和酸/多不饱和酸的比例提出了推荐值。

ω6/ω3PUFA摄入比率,以成人而言,最好在4:1~6:1之间,加拿大建议ω6/ω3PUFA 为4:1,WHO 要求二者比率为6:1。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脂肪所供能量应不超过总供能量的30% , 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供能量各占10% 左右。

高脂血症患者、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要小于7%, 并可适当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因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叶籽油,不但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而且所含的各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长期食用茶叶籽油对满足人体营养的需求将十分有益。

加工工艺我国《本草纲目》记载“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其籽、而闽人以榨油食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油类作物全书》以及《茶叶全书》中都有利用茶叶籽榨油食用的记载。

目前我国茶叶籽油的提取一般与山茶油的提取类似,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

目前上市的高级茶叶籽油大部分采用压榨法(又分为低温冷榨和高温压榨)。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等级山茶油的生产需要,山茶油工业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有生产上较成熟的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我国山茶油的制取一般采取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

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低温压榨法目前,在油茶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山茶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常用山茶油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油茶籽→低温贮存→清理分级→磁选一脱壳→轧坯→冷榨→油渣分离→毛茶油→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茶籽饼→浸出成品冷榨油低温冷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低温贮存、清理分级、冷榨、油渣分离。

在低温贮存工序中,温度控制在0~7°C,有利于油茶籽的后熟;在清理分级工序中,根据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处理,然后将颗粒比较均匀的原料进行脱粒处理,能够保证脱壳效率;在冷榨工序中,采用专用冷榨机,冷榨温度在70-80°C,专用冷榨机可以避免高温引起的山茶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在油渣分离工序中,应控制好分离时间、保留时间,过滤时毛油不需经过沉淀池。

高温压榨法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动态压榨。

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山茶油精炼率。

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

高温压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剥壳、蒸炒、压榨。

在剥壳工序中,经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在12%-14%),进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在蒸炒工序中,茶籽仁要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控制入榨茶籽水分在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C;在压榨工序中,经连续动态压榨,毛茶油从压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油茶籽油是高档食用油,能否将油菜籽脱皮冷榨生产工艺移植到油茶籽生产上来,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油菜籽仁和油茶籽仁化学组成不一样,油菜籽仁含粗蛋白较高,为 30%左右,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约为17%,这与大多数油料籽仁的化学组成特点是一致的,即油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

但油茶籽不同,其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仁的水分平均为8.7%时粗蛋白含量平均约为 9 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为35.5%。

采用脱壳、加水调质、冷榨工艺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宏日机械油茶籽油加工成套设备工艺: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

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

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

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分级由于单粒油茶籽体积从 0.3 ~2.5 cm 不等,重量从0.461 ~1.4 6 3 g 不等,相差较大,决定采用分级将大小差不多的油茶籽汇集起来,为脱壳创造条件,分级采用振动筛。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

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

我们将壳中含仁率定为0.3%,由于前道采用了分级工序,要达到这一指标并不困难。

生产稳定后,壳中含仁几乎检测不出。

仁中含壳希望越低越好,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是含壳率低了,榨油机榨膛容易被入榨料抱死,造成滑膛,压榨难于进行,即使是双螺杆榨油机也如此,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如下:
1. 鲜叶采摘:选择优质的油茶树鲜叶进行采摘,通常采摘时间在10月至11月之间,此时鲜叶含油量较高。

2. 清洗:将采摘的油茶鲜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3. 晾晒:将清洗后的油茶鲜叶晾晒至水分蒸发,通常晾晒时间为2-3天,待鲜叶水分含量控制在12-15%之间。

4. 破碎:将晾晒后的油茶鲜叶进行破碎,一般使用机械破碎机将鲜叶破碎成细碎的颗粒。

5. 蒸煮:将破碎的油茶鲜叶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一般蒸煮时间为20-30分钟,蒸煮的目的是提高油茶鲜叶中的油脂含量。

6. 榨油:将蒸煮后的油茶鲜叶放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榨油机会通过物理压榨的方式把油茶中的油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油茶油。

7. 沉淀:将榨油得到的油茶油置于静置桶中进行沉淀,一般静置时间为24-48小时,使油茶油中的杂质沉淀到底部。

8. 过滤:将沉淀后的油茶油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以得到清澈透明的油茶油。

9. 脱水:通过离心机等设备将油茶油中的水分脱除,以提高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10. 包装:最后,将脱水后的油茶油进行包装,通常以玻璃瓶、塑料瓶或包装袋等形式进行包装,并标明产品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以上是一般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有所差异。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榨油工艺是将油茶树的种子或果实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提取出油茶油的过程。

下面是一般的油茶榨油工艺:
1. 采摘:选择成熟的油茶果实,一般在秋季进行采摘。

2. 清洗:将采摘的油茶果实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污垢。

3. 烘干:将清洗后的油茶果实放入烘干机中,将果实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以便后续的榨油工序。

4. 榨油:将烘干后的油茶果实送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

榨油机会将油茶果实中的油分离出来,得到油茶油。

5. 过滤:榨油后得到的油茶油含有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将杂质筛除。

6. 精炼: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油茶油还需经过精炼处理,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色、脱臭等步骤。

7. 包装:经过精炼处理的油茶油将被装入包装容器中,进行密封,以保持油的新鲜度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工艺流程中,榨油的具体步骤和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化的油茶榨油工艺还会采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榨油效率和油质量。

传统山茶油加工工艺流程

传统山茶油加工工艺流程

传统⼭茶油加⼯⼯艺流程传统的⼭茶油加⼯是在油坊内完成的,其⼯艺流程繁杂,纯⼿⼯压榨。

把油茶籽压榨成茶油⼤约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先要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等壳和果⾁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分烘⼲。

经过烘⼲完全没有⽔分,就是100%⼲度才可榨出油来,湿度⼤些的要烤⼗多个⼩时,如果湿度在⼆⼗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个⼩时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步就要把烘⼲的茶油籽放在碾盘上碾磨加⼯。

碾盘是整个油坊中最有特⾊的,与碾盘相连的是⼀个很⼤的转轮,运⽤⽔流的冲击⼒使转轮转动后来带动碾盘的运⾏,碾盘也是传统的⽯磨形,师傅将油茶籽倒⼊槽中,在碾盘上放置⼀定重量的⽯块,在⽯块的压⼒下,来回滚动的轮⼦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着,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进蒸笼上蒸。

制油师傅们说油茶籽⼀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来,同时这个过程也起到⼀个加热的作⽤,加热后的油茶粉会特别松软,便于榨出油来。

第四步,⼭茶籽约蒸⼀个⼩时,待蒸熟后⽤稻草垫底将它填⼊圆形的⽵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饼。

师傅告诉我们别⼩看了这个程序,在整个榨油的⼯艺流程中算是⼀个关键的环节,每⼀块茶油饼的厚薄必须相当,否则就会因为挤压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

有经验的制油师傅可以凭感觉⽤铁勺舀起适量的茶油粉进⾏装包。

最后⼀步,榨油师傅把做好的茶油饼装⼊由⼀根整⽊凿成的油床⾥。

这根超过百年树龄的樟⽊,它是整个榨油坊的“主机”,在树中⼼凿出⼀个长2⽶、宽0.4⽶的“油床”。

茶油饼填装在“油床”⾥,装好茶油饼后就可以进⾏压榨。

压榨是整个制油⼯序中最耗体⼒,因此,这也是对制油师傅们体能的⼀个考验。

压榨也是采⽤最传统的挤压⽅式,师傅们⽤长短、厚薄不均的⽊桩打⼊油床缝⾥进⾏挤压,不⼀会⼉,⼀缕缕细细的⼭茶油从油床⾥慢慢地滴落下来,作坊⾥也到处弥漫着⼀股沁⼈⼼脾的⾹味。

整个⼭茶油加⼯⼯艺流程完全采取⼈⼒,不借助任何机械⼒量来完成,虽很⾟苦,但具备有环保、天然的榨油优势。

产⾃中国著名“将军之乡”“茶油之乡”“花炮之乡”湖南浏阳。

茶油制备方法

茶油制备方法

茶油制备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油的制备过程,包括植物采集、处理、压榨或浸提、粗炼、精炼、过滤和灌装以及品质控制等方面。

1.植物采集茶油的主要原料来源于山茶树和油茶树。

在采集茶油原料时,应选择生长环境良好、无病虫害的成年树木。

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是采集茶油原料的最佳时期。

此时,油茶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但尚未开裂,内部的种子尚未发芽。

2.植物处理采集到的茶油原料需要经过筛选、去杂、破碎、浸泡、发酵和过滤等一系列处理步骤。

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原料的新鲜度和纯度,避免污染和变质。

3.压榨或浸提提取茶油可采用压榨或浸提两种方法。

压榨法是通过物理压力将果实压榨出油脂;浸提法则是以有机溶剂将油脂溶解后进行萃取。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茶油。

4.粗炼提取到的茶油需要进行粗炼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

粗炼过程包括加热、沉淀、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等步骤。

通过粗炼,茶油的品质得到了初步提升,为其进一步精炼奠定了基础。

5.精炼粗炼后的茶油仍含有部分杂质和有害物质,需要进行精炼处理以提高其品质。

精炼过程包括再次过滤、脱色、去味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茶油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纯和优化。

6.过滤和灌装精炼后的茶油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细小杂质。

随后,将茶油灌装到密封容器中,进行密封和质检。

灌装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茶油受到二次污染。

7.品质控制为确保茶油的品质,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

品质控制主要包括感官评定、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检测。

感官评定主要考察茶油的色泽、气味、口感等;化学指标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微生物指标则关注茶油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等。

在品质控制过程中,需对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茶油的品质达到标准。

对于不达标的茶油,需返回相应工序进行再次处理,以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

总之,制备茶油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操作和处理。

从植物采集到灌装和品质控制,每个步骤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一、采收10种仁含油率达到最高峰,即40%-60%,果实自然落地,种子完全成熟。

从油茶树上直接采摘的果实是油茶果。

油茶果由油茶蒲(俗称茶包)与油茶籽构成。

油茶籽由茶籽壳与茶籽仁组成,油茶籽占油茶果的38-40%,茶籽仁占油茶籽的66-72%。

油茶籽全籽含油25%-40%,油分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壳中含油量在0.5%左右。

通常说的油茶籽便是除去了茶蒲这一外壳之后的带硬壳的籽粒。

二、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后熟和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土晒坪上,经常翻动,风晒脱粒,除净杂物。

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三、烘干收获后的商品油茶籽如果含水量过高,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塑性大,压榨容易泻料。

因此,应对含水量过高的油茶籽进行烘干,使其水分不超过5%,以便脱壳和轧胚。

茶籽烘干在榨油加工中很重要,茶籽烘干的好坏,对出油率有直接影响。

油茶籽的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预热阶段,热空气供给油茶籽的热量用来提高油茶籽的温度,少部分热量用于油茶籽的自由水分的汽化,随着油茶籽温度的提高,其表面的蒸汽分压也不断提高,水分汽化速度也迅速提高;2、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表面的水蒸气压处于与此时油茶籽温度相对应的饱和状态,干燥速度不变,等于油茶籽表面水分向周围介质扩散的速度,法有:筛选、风选、磁选、去除并肩泥、干法比重分选等方法。

油料清理的工艺要求为: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脚料中含油茶籽量小于0.5%。

烘干后的油茶籽要清理其中的空壳、泥土等杂物。

五、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拣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有: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搓碾法(圆盘剥壳机)、剪切法(刀笼剥壳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文档Word.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文档Word.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要求:1、油茶籽的水分控制在12%-18.5%之间,剥壳后的整仁率在99%以上。

当油茶籽料的水分含量为10%-22%时,油茶仁能保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破碎,壳与仁之间间隙为1-3mm,便于破壳。

2、壳仁比例。

在榨料中含有10%-15%的残余含壳量。

原因是蒸炒是起透气传热作用;压榨取油时起毛细孔作用。

2 蒸炒使料胚由生胚转换成熟胚的过程为蒸炒。

主要作用是:让油脂充分地制取出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调整料胚结构适应入榨要求;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

方法:采用加热炒胚的方法。

目的是升温去水,使料胚达到入榨前合适的低水分及足够高的温度,以满足适宜的榨料结构性能。

工艺要点:此环节为整个压榨过程的核心环节。

炒籽的生熟度直接影响压榨油的品质及压榨的效率。

1、温度的控制。

2、投籽量的多少。

3、炒籽的时间的长短。

工艺流程和方法:蒸炒锅温度达到150度以上投第一锅籽,保持锅内温度在140-150度之间。

每锅投籽150kg左右,共炒50分钟左右。

炒出的料胚颗粒文档Word.表面呈谷黄色,内外生熟均匀。

配合压榨速度,以一台榨油机150kg/时来计算,控制进籽的速度,避免熟籽无法及时榨完。

每锅籽做好温度、时间的记录,便于准确的计算炒籽的时间。

3 压榨制油压榨取油的要点:1、进料的温度2、料的水分。

即籽的生熟度。

3、流油毛细管的长度越短越好。

油茶籽中蛋白质含量低,油路通畅,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但油茶籽中富含淀粉25%、皂素(8%—16%)等胶黏性物质,在压榨时易出现出油段靠前、不吃料、榨膛抱死等问题。

工艺要点:压榨时要求熟料入榨温度为120度左右,入榨水分在2%以下,榨机转速为28转/分,出饼厚度为1.5—1.8mm。

如果熟料水分过低,料温过高,则出饼处冒烟,榨机吃料少,出油也少。

如果入榨熟料水分过高,则条排部分出油不旺,有油从放料口流出,榨机因吃料少而难以下料。

4 毛油除杂(毛油过滤)分离出毛油中的不溶性机械杂质。

公司使用板框式过滤机。

板框式过滤机的一个操作周期是由装合、过滤、卸载、和清洗滤布四个阶段组成。

操作方法:每次抽油5cm以下,以出油口刚连续出文档Word.油,泵声音出现变化为止,关抽油泵及阀门,开压缩空气阀门1/3,出油适中,不宜过大,避免把含渣油直接吹出。

以出油为金黄色为准。

每次约吹20分钟。

等出油口不连续出油,关压缩空气阀,开抽油泵及阀,再次抽油。

如此反复,一直到抽油困难,关泵时出现倒退的情况时,停止抽油,一直吹干,约吹5-8小时,然后放松滤板压紧器,清除滤渣,洗净滤布,重新装合,继续生产。

最佳过滤温度在35~40度之间。

滤出的油泥可掺入油料中进行复榨,以回收油脂。

一次榨油过滤完毕后,打入毛油库,并做好记录。

三、精炼工艺流程:毛油—碱炼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脂—精滤—成品油1 碱炼脱酸由于油茶籽原油中胶质含量较少,酸价也不高,可将脱胶与脱酸合并为一道工序,仅需进行碱炼,公司采用湿法碱炼法。

即碱量中和反应后添加一定量的软水,冲淡过剩碱液,使皂脚吸水提高沉降速度或使皂脚稀释溶解呈皂浆而有利于油-皂分离。

文档Word.工艺流程:毛油—碱液中和—静止沉淀—脱酸油关键控制点:中和是该工艺的核心。

技术要点:a.增大碱液与游离脂肪酸的接触面积,缩短碱液与中性油的面积,降低中性油的损耗。

b.调节碱滴在毛油中的下降速度,控制皂胶膜结构,避免生成厚的皂胶态离子膜,并使该膜易于絮凝。

影响碱炼的因素:碱液浓度加碱量操作温度、时间搅拌速度1、进油。

进油4.5—4.8吨左右。

2、打开搅拌,控制速度在60—70r/min,30分钟后测定毛油酸价,根据酸价计算出加碱量和加水量。

总碱量(kg)=理论碱量(kg)+超量碱(kg)理论碱量(kg)=0.000713*毛油质量(kg)*毛油酸价(mgKOH/g油)超量碱(kg)=(0.1~0.25)%*油量烧碱溶液质量=总用碱量/0.1267实际加水量(kg)=总用碱量/0.1267-总文档Word.用碱量盐水:盐量=油量*(3‰~5‰)水量=油量*(5%~15%)3、中和。

理论碱由毛油酸价确定,超碱量按油重的0.10%~0.25%添加碱液浓度一般在16-24B?。

搅拌速度为60~70r/min,温度为42~48度,全部碱液在5~10分钟内连续加完,搅拌至油皂明显分离时(10~20min),降低搅拌速度为30r/min左右,通过加热装置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加热油脂,促进皂粒絮凝,終温控制在60~70度。

4、压水。

中和结束后添加软水称为压水,添加量为油量的5%~15%,把3‰~5‰的盐和水配成饱和溶液。

添加的水温和油温相同,搅拌速度为30r/min,添加水后,立即停止搅拌,静止沉淀。

5、静置分离。

油皂分离的沉降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适当延长时间。

沉降过程中药注意保温。

6、静置沉淀完成后,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皂脚泵人皂脚池。

文档Word.2水洗碱炼锅中的油经过静置沉淀后,需将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中水洗以除净油中残存的皂粒等杂质,使油中残皂量符合工艺指标。

要点:洗涤水分布均匀,搅拌强度适中。

操作流程:1、进油,计量。

2、开启搅拌,油温升至80度。

准备占油重5%~10%的水,并溶入占油重0.2%~0.5%的无碘盐(第一次取上限,第二次取下限,第三次不加)。

盐水温度加热到比油温高5~10度。

放盐水喷洒,完毕后,关搅拌。

静置沉淀1小时。

1小时后,放废水。

开启搅拌,第二次水洗。

盐水放完后,静置1小时后,第三次水洗(不开搅拌)。

3、排放完废水。

3脱色利用对色素具有较强吸附作用的活性白土,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的色素及其他杂质。

控制要点: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2白土的质量和用量3操作压力4操作温度5操作时间文档Word.操作流程:1 真空抽油。

计算油的质量。

开启搅拌。

2 开启加热阀门,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93~97度脱水,油面无白色泡沫、罐内无水汽时脱水完成。

吸入准备好的白土,不要吸入空气,吸完关闭吸管阀门。

白土量为7%~15%。

白土与油接触20min以后,开始过滤。

3 过滤时,刚开始有浑浊,放入污油罐中。

滤出的油澄清后,放入净油罐中。

过滤完后,通入压缩空气,把滤渣的油脂挤压出来。

完成后清理滤渣。

4 脱臭除去油脂的特殊气味称为脱臭。

采用水蒸气蒸馏脱臭法。

关键控制点:汽提脱臭。

控制要点:1脱臭温度2操作压强(真空度)3通气速率与时间4待脱臭油和成品油的质量5直接蒸汽质量操作流程:1 抽油。

抽油从上往下第二根管,约2.5吨。

2 开启加热阀门,蒸汽加热阀开一半。

油温升至100度时,开真空一级、二级,间隔1分钟,开冷凝管阀门1/3。

文档Word.3 升温120度,加热蒸汽到0.4,开中间阀。

排掉残存空气,保持0.4的压力。

4 135度开翻滚、喷雾,不使油飞溅太厉害。

保持压力0.44,升温至180度,加大翻滚、喷雾。

240度时保温2~4小时。

保持蒸汽压力0.44。

5 2~4小时后,关热源、加热阀、蒸汽加热、中间阀、翻滚、喷雾。

开冷却水。

200度以下,关真空阀、真空一级、真空二级、真空泵。

关冷凝管阀门。

6 60~70度关冷却水,抽油进冷冻罐。

5 脱脂部分油脂中含有固体脂,这种硬脂在0度以下会结晶如猪油状,脱除油脂中固体脂的方法为脱脂。

控制要点:1 温度和冷却速率结晶时间23搅拌速度4 输送及分离方式油脂品质5操作流程:1 抽60~70度油进冷冻罐中。

开启冷却水、冷冻机组、阀门。

2 慢速搅拌,在常压下冷却,冷却时间为48小时,最终油温为10度左右。

关掉设备,养晶12 ~24小文档Word.时。

然后进行过滤。

6 精滤采用板框式过滤机双层过滤,一层脱脂棉滤布,加一层药用滤纸,使产品的等级更高。

室温保持在18~22度,过滤时间为12小时。

过滤前加入3.7‰的活性炭,兑油调好,倒入需过滤的油中。

过滤快结束时,用空气压缩机吹片刻,使油油压力流出。

精滤完毕,即为成品油。

过滤完6小时后再进行化验,12小时后方可灌装。

过滤完后,打入成品油库保存。

文档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