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精编版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我们所学的诗词、成语及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的诗词、成语、俗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从中我们不但能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一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1.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2.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虽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是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二光沿直线传播1.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2. 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立竿见影。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3.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是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___;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像。
(填虚、实)。
答案: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4.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游蒋山》苏轼)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泊樟镇》杨万里)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第二句提出“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实都是利用了___的道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三光的反射1.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文中写道,文中___。
A. “皓月”是人造光源;B. “皓月”是自然光源;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解析:在夜晚月亮非常明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浮光跃金”是说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C。
2.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1.光学(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6)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7)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开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因为物作都具有质量,并且爬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要停在江心,就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再抛锚就晚了。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9)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源:物理学中,把自身能够发光 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水母等。
光源的分类
人造光源:开着的灯、点
燃的蜡烛、霓 虹灯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
二、光的传播
2、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1)提出问题: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2)猜想:
1、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三章 光现象
说出下面成语的意思
1、伸手不见五指
在漆黑的环境里,我们什么 也看不见,这是由于 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物体上必须要有光 进入我们的眼睛.
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 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 中的应用。 3.知中的传播
(5)归纳总结: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的描述 模型法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 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一种物理模 型,实际不存在)
点光源发
出的光线
S
平行光线 (如太阳光)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D、“ □”形的
观察与思考
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说明。
2、光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3、光传播路线可能是折线
(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是研 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设计实 验:
用激光灯向多种介质照射,观察光 路的情况。
(4)进行实验 :
实验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温馨提示:激光笔 不要照射眼睛哟!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光声等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光声等三、电磁学29.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四、光学30.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1.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33.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6.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37.海市蜃楼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38.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反射红光。
五、声学39.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4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
六、物质结构43.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44.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因为分子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
45.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有:
光彩夺目:形容物体或事物光彩耀眼,引人注目。
珠光宝气:形容女子装饰华丽,富贵豪华。
光怪陆离:形容景象奇异变幻,错综复杂。
光彩流离:形容光彩闪耀,熠熠生辉。
光芒万丈:形容光芒强烈,照亮一切。
光彩照人:形容人仪表堂堂,神采奕奕。
光彩四溢:形容光彩扩散,充满整个空间。
光彩夺人:形容光彩强烈,胜过他人。
光彩一新:形容面貌焕然一新,光彩夺目。
光彩无限:形容光彩四射,极其耀眼。
以上是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其中,“光彩”指的是光线的反射、折射或发射所产生的美丽光芒,而“成语”或“俗语”则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常常用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现象 第四节-光的折射-文档

第4节光的折射预习新知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不相等.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________的.(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2)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________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折射角=入射角=________.注意:①当光斜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__________和________;②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________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________________介质中.【答案】1.斜射发生改变2.同一法线可逆(1)法线小于增大(2)远离法线大于(3)不变0°注意:①反射折射②同一不同课程导学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辨析例1: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全食B.雨后彩虹搭起天桥C.水面鸟儿顾影成双D.在海面上看见水下冰山【答案】例1:C二、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例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A.小于50° B.大于50°C.大于40° D.小于40°例3:如图1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的夹角为50°,则下列关于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的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图1A.α>40°,β=50° B.α>40°,β=40°C.α<40°,β=50° D.α<40°,β=40°【答案】例2: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50°,入射角为90°-50°=40°,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折射角小于40°,故选D.例3:B三、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例4:请在图4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图4【答案】例4:如下图所示.课堂达标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3.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B.入射光线和法线与折射光线不一定在一个平面内C.入射角不一定总大于折射角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4.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日食和月食;②池底“变浅”;③水中倒影;④小孔成像;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⑦镜中“花”5.小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虚像;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鱼的实际位置比看到的要________(填“高”或“低”)些.6.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__方,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__射到_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光路图:在图5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图5真题演练1.【2016长春】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白云B.凉亭C.飞鸟D.水中的鱼2.【2016吉林】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教师版)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精讲)知识梳理
光现
象条件或定义
生活实例
现象类成语诗词类应用类
光的
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
食、小孔成像等
一叶障目、坐井
观天、风吹草低
见牛羊等
日晷、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三点一
线”、队伍看齐等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
回来的现象
水中倒影、
镜中的像、
黑板反光等
猴子捞月、
镜花水月、
杯弓蛇影、
池水映明月等
穿衣镜、潜望镜、
自行车尾灯、汽车
后视镜等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池水看起来比实
际浅、插入水中
筷子弯折、看到
水中的游鱼等
海市蜃楼、
潭清疑水浅等
放大镜、投影仪、
照相机等
温馨提示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像的形状取决于成像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典例讲解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日晷B.放大镜放大字C.水中“倒影”D.小猫照镜子
第1页(共4页)。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四十:光现象(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四十:光现象考点一:光的传播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注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2.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 雨后天空的彩虹B. 水中的“月亮”C. 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D. 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直线传播的是6.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激光被安装在月面上的角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把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月距离。
激光是一种波,它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均按3.0×108m/s计算,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2.56s,则地月距离约为m。
7.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图乙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8.厦门杏林跨海特大公铁大桥公路桥全长8.5km,铁路桥全长5.4km.一辆小轿车以6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1)小轿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2)若铁路桥通车后,一列长100m的火车通过全桥只需要3min,请计算火车在桥上的平均速度.(3)铁路桥为直线形,而“隔壁”的公路桥呈“M”形起伏,通过高低落差,火车的车灯就不会对公路桥上迎面来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请说说这里包含的光学知识是什么?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3.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A. 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B. 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C. 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D. 白布能使光沿直线传播,使人看到银幕上的像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原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这是由于________缘故;教室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光照在字上,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5.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⑴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⑵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⑶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2.立竿见影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7.形影相依凿壁偷光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玉不琢不成器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5.1. 杯弓蛇影波光粼粼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山夜月》)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三、光的折射
1.海市蜃楼
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四、光的色散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解析: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
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解析: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