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合集下载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作物,现在已广泛栽培于全球各地。

它是一种重要的食物作物和贸易品,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蔬菜农作物。

特征特性:1. 形态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地下部分为较粗的块茎,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颜色多为土黄色、浅褐色或浅红色等。

茎部通常呈绿色,高度可达2-3米左右。

2. 生长特性:大西洋马铃薯适应性强,生长发育期约为100-120天,其生长环境温度适宜于15-2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3. 营养价值:大西洋马铃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1、铁、钾、钠等,并含有多种必需的氨基酸,因此,被称为“地下苹果”。

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准备:大西洋马铃薯喜栽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应在播种前进行充分的深松犁耕和施肥。

常用的有机肥有菜籽饼、棉籽饼、油麸等,施量为2-3千克每亩。

2. 播种方式:大西洋马铃薯的种薯应选用种子疑病大、健壮完整的种薯,用刀割成30-50克的插零种薯,密植土壤中3-5厘米深,在保持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待发芽出土后进行中耕、松土,同时施加含氮量较高的肥料,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3. 病虫防治:大西洋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腐病、马铃薯甲虫、刺蛾等。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和药物防治两种途径,常用的有马铃薯菌肥、杀虫剂等。

4. 收获处理:大西洋马铃薯生长期较长,通常在460-480天左右进行收获,收获前应割除茎叶,控制土壤湿度,适度晾晒,待薯块皮层略有脱水变硬后,进行挖掘、清洗,进行筛分、分类和贮存。

总之,大西洋马铃薯是一种优秀的食用作物和蔬菜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需求较高,需要选用良种种薯、注意病虫害防治,掌握好收获后的处理等技术,以保证其高产、高质量的生产。

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无土栽培技术

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无土栽培技术

c 土再平 放 1 种薯 ,反复 3 4层 后 再在 其上铺 5e m 层 - m厚
土 , 放 在 背 阳 处 , 农 膜 盖 严 ,5d后 即 可 播 种 。 堆 用 1
42 播 种 .
胺 素 00 — . , 黄 素 0 3 01 g 尼 克酸 04 1 。 . 00 mg核 3 7 . ~ .1 , 0 m .~ .mg 1 除 此 之外 。 铃 薯块 茎 还含 有禾 谷 类粮 食所 没 有 的胡 萝 卜 马 素 和抗 坏 血酸 。 从营 养 角度 来看 , 比大米 、 它 面粉 具 有 更多 的优 点 。 供 给 人 体 大 量 的热 能 , 称 为 “ 全 十 美 的 食 能 可 十
热 量 6 ~ 1 , 1~ 0mg磷 l ~ 8mg 铁 0 ~ . m , 6 1 3 钙 1 6 , 5 6 , . 48 g 硫 J 4
势 , 量在 顶端 有 芽眼 处多切 块 , 后 用 1 gk 霉素 1 尽 然 0m /g赤
包加 水 1 g浸种 5mi 0k n或对水 7 g 5k 喷洒 种块 。 41 催 芽。 薯块平 放在适 墒净 土上 , 薯芽 向上 , .. 3 将 使 上铺 2
41 .. 具 有顶 端 优 2 将 因
马 铃 薯具 有很 高 的营 养价 值 和药 用 价 值 。 般 新鲜 薯 一 中所 含成 分 : 粉 9 2 %, 白质 1 %~ . 脂肪 01 淀 %~ 0 蛋 . 23 5 %, . %~ 11 粗纤 维 06 08 10g马 铃薯 中所 含 的营 养成 分 : .%, .%~ .%。0
园艺学
现 代农业科技
21 0 0年第 1 6期
马铃薯 的特 征特性 及 无土栽 培技 术
张丽芬

马铃薯

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马铃薯品种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高产、品质好、耐贮藏和适应性强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大西洋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1. 生长期短,周期为80-100天左右。

2. 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划一,株高50-70厘米。

3. 留茎性强,单株茎叶分布均匀,形态美观。

4. 块茎表面光滑,色泽鲜艳,呈深褐色或深红色。

5. 块茎大小均匀,一般为中小型,平均单株产量400-500克。

6. 质地优良,口感细腻,适宜烹饪加工。

7. 耐热力,适应性强,耐病虫害能力强。

1. 土壤选择及改良大西洋马铃薯适生于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选择土壤时,应注意避免田地积水,同时应适时进行有机肥料或矿物肥料的施用,以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应注重土壤pH值的调节,一般维持在5.5-6.5左右为宜。

2. 合理种植及密度控制大西洋马铃薯适宜在春季3月下旬-4月初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应对土地进行耕翻、平整和施肥等处理,同时保证种薯质量和数量的充足。

种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20-25万个左右,具体密度也可根据土质和种薯品质进行调整。

3. 合理管理大西洋马铃薯在生长期需要进行及时浇水、除草、喷洒农药等管理,以保持茂盛的生长状态,提高产量和品质。

鉴于其留茎性强的特点,应采用适当的体积除叶(去掉夹杂在枝叶间的小枝叶)和抚育(从心脏出发、将茎叶轻轻地捏断)措施,以促进作物高效养分利用和块茎均匀发展。

4. 适时收获大西洋马铃薯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进行,以便块茎充分成熟,提高品质和产量。

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清洗、筛选、分类、贮藏等处理,以确保块茎的品质和产量。

综上所述,大西洋马铃薯具有优良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

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管理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块茎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人类的主食之一。

它具有以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1. 生长特性:大西洋马铃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在一年内生长完成。

它具有块茎的特征,块茎是它的主要经济部分,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马铃薯。

2. 形态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高度一般为30-100厘米,具有分枝的茎和大型的掌状复叶。

叶子由5-7个小叶组成,小叶呈卵形或椭圆形,长约5-10厘米。

花朵为白色或紫色,花瓣呈五瓣形,具有芳香。

3. 块茎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块茎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一般呈椭圆形或球形。

块茎的外表通常为深黄色或深红色。

块茎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分,因此它们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4. 生长环境:大西洋马铃薯适应性强,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度。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性良好。

大西洋马铃薯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5. 高产栽培技术:(1)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抗病种子。

种植前进行种薯处理,如去头、浸泡消毒等。

(2)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采用块茎切割方法,每块茎保留2-3个芽眼。

(3)施肥:在耕地前充分施入腐熟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质量。

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适时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4)病虫害防治:注意定期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和病害防治剂。

(5)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积水造成烂根。

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利用效率。

(6)采收和储存:根据块茎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

采收后及时晾晒或蒸煮处理,以防止块茎发芽和贮藏期间的病害。

大西洋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等特性,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实现高产高质的马铃薯生产。

实验10马铃薯、甘薯形态观察与类型识别

实验10马铃薯、甘薯形态观察与类型识别

实验10 马铃薯、甘薯形态观察与类型识别一、实验目的1. 认识马铃薯的形态,掌握其形态特征。

2. 认识甘薯的形态,掌握其形态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标本区马铃薯、甘薯植株标本。

2.用具:钢卷尺、锹、小铲三、内容说明(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1.根用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用种子繁殖的根系为直根系。

须根系分两种:(1)在初生芽的基部靠薯处紧缩在一起的3~4节所发生的根,称为初生根或芽眼根。

该类根分枝能力强,为马铃薯根系的主体。

(2)在植株生长期间,在地下茎节处匍匐茎的周围发生的根,称作匍匐根或后生根,该类根吸收作用强,特别是吸收磷的作用很强。

马铃薯的根系大多分布在土壤表层30cm内,最初以与地面倾斜的方向向下生长,横展到30~60cm后,折向垂直地面下扎,深的可达120cm以下。

2.茎马铃薯的茎具有多态性。

一般分成4类:(1)地上茎。

它由块根芽眼抽出地面的枝条形成,是植株地上部的主体。

地上茎具节和棱形,三角形的节间,节间的棱上往往有直线的或是波状的翅。

地上茎的节可产生不定根,并可产生分枝。

地上茎内多汁,色紫或绿,一般早熟品种高40~70cm,中晚熟品种高80~120cm。

其高度与品种和肥水条件有关。

(2)地下茎。

它是主茎的地下部分,因无色素,呈白色或黄白色。

地下茎也由节与节间构成,节间可产生分枝形成匍匐茎和块茎。

(3)匍匐茎。

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萌发而成,是形成块茎的部位,一般水平生长。

匍匐茎是块茎的前体,约50%左右的匍匐茎可膨大为块茎,因此匍匐茎多,块茎也多。

(4)块茎。

是缩短而变态的茎。

当匍匐茎顶端停止了生长,它的髓部韧皮部及皮层的薄壁细胞分生扩大,并有大量的淀粉积累,这样就使匍匐茎的顶端膨大形成了块茎。

块茎具地上茎的各种特性。

在块茎生长初期,上着生鳞片状小叶,缺乏绿色素,至块茎稍大后,鳞片状小叶雕萎,残留下月芽状的叶痕,称作芽眉。

芽眉向内凹陷成为芽眼,呈2/5、3/8或5/13的螺旋状,排列在块茎上,与地上茎的叶片排列相同。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1.名称渊源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传播世界3.马铃薯形态特征(1)根(2)茎(3)叶(4)花(5)果实与种子1.名称渊源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

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

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

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

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大西洋马铃薯简介大西洋马铃薯,又称马铃薯、土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主食作物。

其原产地为南美洲安地斯山脉地区,是全球第四大主粮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大西洋马铃薯的主要部分为块茎,通常植株的地下部分是由块茎和根组成,地上部分为茎、叶和花。

马铃薯的品种繁多,有多种不同颜色、形状和口感的品种,适应性广泛。

大西洋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强、耐贫、耐寒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

它是人类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富含淀粉、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可塑性,大西洋马铃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大西洋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于前列,为许多国家的农业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不断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为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正文2.1 大西洋马铃薯的特征特性1. 植株形态:大西洋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为匍匐或直立,根为块茎,呈不规则形状,色泽多为棕黄或淡黄色。

2. 叶片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叶片为掌状复叶,叶柄长而粗壮,叶片表面光滑,色泽为浅绿色,叶片边缘呈波浪状。

3. 花朵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花为漏斗状,花冠呈漏斗形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粉红色、紫色等,花期较长。

4. 块茎特征:大西洋马铃薯的块茎富含淀粉和营养物质,外皮光滑,颜色多为土黄色或红色,块茎形状多样,有长形、圆形等。

5. 味道特征:大西洋马铃薯味道浓郁,口感独特,富含淀粉和纤维,是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大西洋马铃薯具有块茎丰满、叶片厚实、花朵美丽等特征,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栽培和应用。

2.2 大西洋马铃薯的适宜生长环境大西洋马铃薯的适宜生长环境对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大西洋马铃薯喜欢生长在温和的气候环境中,适宜的生长温度大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顶部的一个芽眼较大,里边能 长出的芽也较多,叫做顶芽。块茎 侧面芽眼中长出的芽叫侧芽,尾部 的芽眼较稀,所长出的芽叫尾芽。 ☆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壮,长 势旺,这种现象叫顶芽优势。
☆块茎有头尾之分,与匍匐茎连接 的一头是尾部,也叫脐部;另一头 是头部,也叫顶部。
块茎表皮光滑,粗糙或有网纹,其上分布有皮孔(皮目)。 马铃薯块茎的解剖结构自外向里包括周皮、皮层、维管 束环、外髓和内髓。
四、花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花序为聚伞花序。 ☆每个花序有2~5个分枝, 每个分枝上有4~8朵花。 ☆花柄的中上部有一突起的 离层环,称为花柄节。 ☆每朵花由花冠、花萼、雄 蕊和雌蕊4部分组成。 ☆由花冠基部起向外伸出与 花冠其他部分不一致的色轮, 形状如五星,称为星形色轮。
五、果实与种子
果实: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为绿色、褐色 或紫绿色。果实内含100—250粒种子。 种子:很小,呈扁平卵圆形,淡黄或暗灰色,千粒重为 0.5~0.6g。刚收获的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 充分成熟或经日晒的浆果,其种子休眠期可缩短。当年采 收的种子发芽率一般为50%一60%,经过贮藏一年的种子 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5%一90%以上。 果实里的种子叫做实生种子,用实生种子种出的幼苗叫实 生苗,结的块茎叫实生薯。
☆匍匐茎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担负着输送大量营养 和水分的功能。
(四)块茎 ☆马铃薯的块茎,是由匍匐茎尖端膨大形成的一个缩短 而肥大的变态茎。 ☆块茎没有叶绿体,表皮有白、黄、紫、褐、黑等不同 颜色。薯肉因品种不同而有白色或黄色之分。 ☆块茎形状有圆形、长筒型、椭圆形等。
☆块茎稍大后,鳞片状退 化小叶凋萎脱落,残留的 叶痕呈新月状,称为芽眉。 ☆芽眉内侧表面向内凹陷 成为芽眼。芽眼过深是一 种不良性状。 ☆每个芽眼内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未伸长的芽,中央 较突出的为主芽,其余的 为侧芽(或副芽)。 ☆芽眼在薯块上是按螺旋 次序排列的。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或翅),沿棱 作直线着生的,称为直翼,沿棱作波状起伏着生的,称 为波状翼。
(二)地下茎 ☆地下茎是种薯发芽生 长的枝条埋在土里的部 分。 ☆它的身上着生根系(芽 眼根和匍匐根)、匍匐茎 和块茎。 ☆地下茎长度为10cm左 右,节间短,有6~8个 节。
(三)匍匐茎 ☆马铃薯的匍匐茎由地下茎的节上腋芽长而成。 ☆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发生后10~15 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 ☆入土不深,大部集中在地表0~l0cm土层内。 ☆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马铃薯根系在地下的分布 大部分根系分存在0~30cm的土层内; 一般不超过70cm,个别根系入土深度150~200cm ; 水平伸展30cm。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品 种 早熟品种,根系较少,入土浅 晚熟品种,根系较多,入土深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水适宜,及时中耕 培土,能促进根系发育。
栽培条件
三、叶
☆马铃薯的第一、第二个初生叶片是单叶。 ☆以后生长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叶片着生在复叶的叶 轴上(也叫中肋)。
☆顶端一片小叶,叶片大于 其他小叶,叫顶小叶,其余 的小叶都是成对着生的,一 般有3~7对,叫侧小叶,整 个叶子呈羽毛状,叫羽状复 叶。
☆在两对侧生小叶之间的中 肋上着生着为数多少不等的 小型叶片,称为小裂叶,在 侧生小叶叶柄上,长着数量 不等的小型叶片,叫小细叶, 复叶叶柄基部与地上茎连接 处有一对小叶,名叫托叶。
第二节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一、根
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 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为 不定根,无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芽眼根和匍匐根 芽眼根发生在初生长芽的基部靠种薯处 ,数量多,分 枝能力强,是根系的主体。 匍匐根发生在地下茎节中上部节上,匍匐茎周围,每 节3~6条,分枝力弱,长10~2、匍匐茎 和块茎。
(一)地上茎
☆种薯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 ☆多数品种茎高为30—l00cm。 ☆栽培品种中,一般地上茎都是直立型或半直立型。 ☆茎的颜色多为绿色,也有的品种在绿色中带有紫色和 褐色。 ☆茎的横切面在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 多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