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见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课件一、引言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各种影像学的技术手段,医生可以对呼吸系统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二、X射线影像学1. 胸部X射线检查1.1 高位胸片的解读和诊断1.2 透视和摄影技术的应用1.3 气管插管导管位置的判断1.4 X线体位的选择与判断2. CT扫描在呼吸系统病变中的应用2.1 肺实质病变的识别和分析2.2 支气管病变的观察和评估2.3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2.4 CT扫描中的放射剂量控制三、核磁共振影像学1. MRI扫描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优势1.1 解剖结构清晰显示1.2 对软组织病变有较好的分辨率1.3 对血液供应和灌注有较好的显示2. MRI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2.1 肺癌的分期和评估2.2 肺癌的转移和淋巴结侵犯的判断2.3 MRI对放射治疗的指导和评估四、超声影像学1. 超声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1 透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本原理 1.2 肺部实质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1.3 支气管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1.4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技术2. 超声在气胸和胸腔积液评估中的价值2.1 胸腔积液的定位和程度评估2.2 气胸的诊断和定位2.3 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五、PET-CT扫描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PET-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1 正电子发射和CT成像的原理1.2 PET-CT的图像融合技术2. PET-CT在肺癌筛查和定位中的作用2.1 早期肺癌的诊断和定位2.2 肺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效果评估2.3 PET-CT在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六、结语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见习课课件)见习呼吸(二)2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见习课课件)见习呼吸(二)2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见习课课件)见 习呼吸(二)2
见习要求
1、了解肺部CT的正常表现。 2、掌握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X线特
点,肺脓肿的X线表现。 3、掌握几种常见肺结核类型的X线特点,
特别是浸润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4、掌握肺癌的典型X线表现。
正常胸部CT
气管
右主支 气管
左主支气 管
右上叶前段支 气管 右上叶后段支 气管
中间支 气管
左上叶支 气管
右中叶支 气管 右下叶支 气管开口
右下叶支 气管
左上叶舌 段支气管
左下叶背 段支气管
左下叶支 气管
一、大叶性肺炎
病因: 肺炎双球菌
病理改变可分为四期: 1.充血期; 2.红色肝样变期; 3.灰色肝样变期; 4.消散期
X线表现: 1.充血期:肺纹理增多或正常 2.实变期:大片致密实变影,叶间裂为界,有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诊断:右下肺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支气管充气征
二、支气管肺炎
病因: 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病理: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灶状分布的渗出性炎症 X线表现:1.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2.散在斑片状模糊影沿肺纹理分布,好发于中下肺野的中内带, 可融合为大片
3.邻近肺野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11
病例二
男性,67岁。 病史:发烧、咳嗽一周。 体查:双下肺有湿啰音。 问题:
❖诊断:急性肺脓肿
急性肺脓肿
治疗前 右中肺野可见一较 大空洞,洞壁厚薄 不一,部分边缘模 糊,可见液平面
抗生素治疗1周 空洞内积液增多, 但空洞范围缩小, 空洞壁变薄
治疗后 空洞基本吸收
慢性肺脓肿
右下肺野外带近胸壁可 见空洞,边界较清晰, 周围见索条状影,内可 见气液平面

课件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课件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总结词
化验和分析血液、痰液等样本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等样 本,进行化验和分析,以确定呼 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
借助影像设备观察呼吸系统结构
详细描述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患者呼吸系统的结构,了解肺部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05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肿瘤性疾病
总结词
起源于呼吸系统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肿瘤性疾病也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常见的有肺癌、支气管癌、胸膜间皮 瘤等。这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通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免疫性疾病
总结词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
详细描述
免疫性疾病在呼吸系统方面较为少见, 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病等。这些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常与 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不同,需要 进行鉴别诊断。
术。
支气管扩张术
对于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
扩张术以改善通气。
肺移植
胸腔闭式引流术
对于某些严重的肺疾病, 如肺纤维化、囊性纤维 化等,可能需要进行肺
移植手术。
对于胸腔积液、气胸等, 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以排出积液和气体。
其他治疗方式
01
02
03
氧疗
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可 进行氧疗以提高血氧饱和 度。
呼吸系统具有一系列的防御机 制,包括鼻腔毛、咳嗽反射和 痰液分泌等,以防止外来病原 体的侵入。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
发声功能
喉部结构使人类能够发声和说 话,表达情感和交流信息。

医学影像学课件:呼吸系统一

医学影像学课件:呼吸系统一
• 常见病变
– 粟粒型肺结核 – 结节病 – 转移瘤 –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
粟粒状结节影
急性血源性播散性肺结核
粟粒状结节影 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肿块性病变(mass)
• 常见病变
– 单发: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 – 多发:转移瘤,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确定病变性质:
– 数目:单个或多个 – 边缘:锐利、毛刺、分叶 – 密度,有无空洞和钙化 – 形态:圆形、分叶状 – 与肺门及胸膜的关系,如胸膜牵拉征
(包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ve lesion) • 空洞(cavity)与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 钙化(calcification) • 肺间质性病变(interstitial lesion)
渗出(exudation)与实变(consolidation)
• 病理基础: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 隙/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 组织所代替。
• 表现:云絮状影,密度稍增高(其内 可见走行肺纹理),较为均匀,边缘 模糊。
• 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在肺叶边 缘可边界清楚。
• 病灶吸收快 • 范围:腺泡、小叶、肺段、肺叶
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 表现: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区 • 分类:
– 虫蚀样空洞: – 薄壁空洞: – 厚壁空洞:
空洞(cavity) ----厚壁空洞
肿块性病变(mass)
右肺癌
肿块性病变(mass) 肺转移瘤
钙化(calcification)----肺
• 病理基础: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 • 表现:高密度影
– 边缘锐利、形状不一(斑点状、块状、 球形)

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呼吸系统

影像解读
观察影像特征
根据影像的形状、大小、边缘、 密度等特征,初步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部位。
对比分析
将当前影像与之前的影像进行对 比,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和发展
趋势。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诊断不同类
型的病变。
诊断报告
报告内容
诊断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特征描述 、病变性质判断、鉴别诊断和诊疗建议等信息。
肺癌的诊断与鉴别
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
肺结核概述
01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
气传播。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02
肺结核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斑片状、结节状或空洞性病
灶,可能伴随有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03
通过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影像学特征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
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炎
1 2 3
肺炎概述
肺炎是指肺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能是由于 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肺炎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磨玻璃 样病灶,可能伴随有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等 征象。
CT检查
CT检查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 技术,通过多个X线束从不同角 度对目标进行扫描,再由计算机
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CT检查在呼吸系统诊断中具有 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发现微小病 变,如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等。
CT检查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 、无辐射损伤,但价格相对较高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 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技术。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见习ppt文档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见习ppt文档

(二)X线的特性 物理特性:电磁波,波长为0.0006~50nm ;
用于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 nm。
(40 ~ 150KV)
2、X线管是( )
A、真空五极管 B、真空四极管 C、真空三极管 荧光管
D、真空二极管 E、真空
3、在X线管内产生X线时,大部分转换为热能,其中转换为X线者仅为 ()
X线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摄影成像基础 放射剂量学 放疗和防护基础
5、 X线成像基础的基础是( ) 透视基础 摄影成像基础 放射剂量学 放疗和防护基础
A、 感光效应 B、 荧光效应 C、电离效应 D、生物效 应 E、穿透性
X线影像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高密度影像 中等密度影像 低密度影像
人体组织本身本身存在的这种密度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肺野 含气的肺组织 上、中、下野 第2、4前肋下缘 内、中、外带
上野 中野
下野
内带 中带 外带
• 判断肺纹理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有肺纹理,外带无, 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 ,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 对气胸时肺压缩的判断
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 、30%、10%。
• 步骤一:分析影像学检查 的技术条件。了解图像与 照片的质量,能否达到诊 断的要求;
• 步骤二:按步就班,系统 观察,不遗漏,不受引诱 ;
胸部阅片的内容和顺序
胸廓、支气管、纵隔、肺、胸膜与膈肌
正常表现
颈肋 融合肋
叉状肋 胸大肌影
锁骨上皮肤皱褶
肩胛线 肋软骨钙化
乳头影 乳房影
一、正常X线表现
(一)、胸廓: 1、软组织:
检查方法
患侧靠片, 确定病变在 肺或纵隔内 的位置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MRI检查
PET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呼吸系统的高 分辨率图像。
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肺部肿瘤等 病变。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肺部X线表现
肺部纹理清晰,无异常阴影。
正常肺部CT表现
肺部组织密度均匀,气管和支气管壁无增 厚现象。
正常气管和支气管X线表现
气管和支气管轮廓清晰,无狭窄和扩张现 象。
肺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肺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肺癌的治愈 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影像学表现
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影,边缘毛糙,有时可见分叶状突起,周围炎症反 应和纤维化表现。
肺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需要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浸润影,边缘模糊,有 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脓肿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有液平,边缘模糊;肺结核主要表 现为肺实质钙化、纤维化和空洞影。
影像学表现
肺内可见肿块影,边缘毛 糙,呈“分叶状”;纵隔 淋巴结肿大。
病理类型
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 胞肺癌等。
气胸与胸腔积液
气胸类型
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 。
影像学表现
肺野外带可见透亮无肺纹 理区域,压缩肺组织呈“ 肺受压”;胸腔内有液平 。
病因
肺大疱破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等。
肺结核
肺结核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
影像学表现
肺内可见片状或条索状影,边 界不清;病变部位多发生在上 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
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03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影像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影像学PPT课件
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引起。 HRCT是其最佳检查方法。 • 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多呈囊状,是由支气管壁先天 发育缺陷所致。 • 后天性支气管扩张主要由支气管感染和阻塞引起
.
10
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
1、支气管的远端大于或等于近段 2、胸壁下1CM范围内见到支气管。 3、支气管内径大于伴随的肺动脉横径(印戒征)
典型病例用普通X线检查就能明确诊断,一般不 需要CT检查。
.
30
.
31
肺炎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症状轻,体征少,冷凝集试验阳性。
X线表现
早期肺纹理增多,模糊,可呈网状改变
局限性肺内渗出性实变,密度浅淡,多在
肺门区或其下方
吸收快(1~2周内)
.
32
.
33
化脓性肺炎
由金葡菌通过吸入性血源性引起 临床:发病急、高热、寒战、咳嗽、脓痰
表现
低密度区,被小叶间隔分 隔,有时候伴发肺大泡。
.
7
支气管扩张症
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的化脓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纤维化
X线表现 平片:仅见肺纹理增多、增粗 造影: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管腔粗细不
均,内壁呈锯齿状,各分支相互靠拢, 或呈一串葡萄状
.
8
.
9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被破坏而导致的支气 管不可逆性的扩张。
.
47
.
48
.
49
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核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侵入肺,病灶新老杂陈
X线表现 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粟粒或结节,
病灶分布于两肺上、中肺野,下肺较少 病灶以增殖为主,但与渗出、纤维、钙化灶并存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小叶不张:小斑片状高密度影,与炎症不易 区分。
右肺中叶不张
阻塞性肺不张
一侧肺不张
右下叶肺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正位
侧位
(二)肺泡充填性病变
灶性、肺段、大叶或一侧肺。 肺泡内的气 体被渗出物代替而形成肺实变。 多见于急性炎症、肺TB、肺出血、肺水肿。 X线表现:片状淡薄的阴影,边缘模糊;
与肺叶或肺段形态一致的中等密度 影,边界清楚, 可见支气管气像。
正常表现
颈肋 融合肋
叉状肋 胸大肌影
锁骨上皮肤皱褶
肩胛线 肋软骨钙化
乳头影 乳房影
一、正常X线表现
(一)、胸廓: 1、软组织:
正常男性胸片
正常女性胸片
乳腺影 乳头影
胸廓骨骼
• 胸廓由胸骨,12对肋骨,12个胸椎借关 节和韧带连结而成。
• 胸骨:柄,体,剑突 • 肋骨:12对
2、骨骼
(40 ~ 150KV)
2、X线管是( )
A、真空五极管 B、真空四极管 C、真空三极管 荧光管
D、真空二极管 E、真空
3、在X线管内产生X线时,大部分转换为热能,其中转换为X线者仅为 ()
A、4%以下 B、2%以下 C、3%以下 D、1%以下 E、5%以下
4、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 X线具有强穿透力 B、X线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C、X线居γ射线与 紫外线之间
系多种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体 积缩小的改变。 原因:支气管阻塞、肺外压迫、肺内瘢
痕牵拉。
X线表现
① 一侧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肋间 隙变窄。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 代偿性过度充气。
②肺叶不张:肺叶密度均匀增高,体积缩小,叶 间裂向心性移位,邻近代偿性过度充气。
③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 向肺门,肺段缩小。
D、X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 E、X线不是电磁波
医学成像有关的X线特性:
穿透性 (penetration effect) 荧光效应(fluorescence effect) 感光效应(photosensitivity) 电离效应(ionizing effect) 生物效应
X线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摄影成像基础 放射剂量学 放疗和防护基础
5、 X线成像基础的基础是( ) 透视基础 摄影成像基础 放射剂量学 放疗和防护基础
A、 感光效应 B、 荧光效应 C、电离效应 D、生物效 应 E、穿透性
X线影像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高密度影像 中等密度影像 低密度影像
人体组织本身本身存在的这种密度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对比剂: 低密度对比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高密度对比剂:硫酸钡、有机碘、无机碘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obstructive emphysema):
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 由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瓣作用,即空 气能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 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变细、稀疏;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图片
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 atelectasis):
2、造影方法
(1)直接导入法:
口服法
灌注法
穿刺法
(2)间接引入法(生理排泄法) :
静脉肾盂造影:静脉注入后,通过分泌使尿路显影。 口服胆囊造影
六、X线检查中的防护
(一)X线防护的意义
X线过量照射
辐射危害(生物效应)
重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防护
避免不必要损害
(二)X线防护的原则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患者与X线管距离不能小于35cm 3、屏蔽防护
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医学影像学
(呼吸系统见习)
北京潞河医院影像教研室 彭如臣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1、伦琴发现X线是在( ) A、1895年 B、1795年 C、1695年 D、1885年 E、1875年
医学影像学*
是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形 态与功能信息,利用影像表现的特 点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 临床科学。
• 对气胸时肺压缩的判断
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 、30%、10%。
肺尖
第一肋骨下缘以上的肺野
锁骨下区
锁骨以下至第二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
60 - 85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支气管阻塞性表现:
1. 肺过度充气与肺气肿 肺过渡充气:指肺泡过渡膨胀的状态,严重
时可有肺泡壁破坏。 ① 局限性阻塞性肺过度充气 ② 代偿性肺过度充气 ③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正常胸片肋 骨从后上向 前下数,第 一肋与锁骨 围成一个类 圆形的透亮 区,这一部 分也是肺尖 所在的区域
颈肋
(三)、肺
肺野 含气的肺组织 上、中、下野 第2、4前肋下缘 内、中、外带
上野 中野
下野
内带 中带 外带
• 判断肺纹理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有肺纹理,外带无, 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 ,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 目标:定位、定性、定量、定期;
(一)、影像诊断原则
• 细致观察 • 辨清正异 • 结合临床 • 作出诊断
(二)、读片的步骤
• 步骤一:分析影像学检查 的技术条件。了解图像与 照片的质量,能否达到诊 断的要求;
• 步骤二:按步就班,系统 观察,不遗漏,不受引诱 ;
胸部阅片的内容和顺序
胸廓、支气管、纵隔、肺、胸膜与膈肌
99%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
(一) X线的产生(x-ray production)
X线产生的必备条件
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的电子骤然减速(阳极阻止;
用于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 nm。
(三)X线防护措施
1、控制照射剂量 2、机房的防护要求
面积:X光机 20平方米 CT30平方米 3、X光机的防护要求
球管口1.5~2mm铝板,管套1~1.5mm铅皮 4、照相透视时尽量缩小光圈。
检查方法
患侧靠片, 确定病变在 肺或纵隔内 的位置
如何阅读胸片?
影像学诊断的原则
• 影像诊断:寻找活体内病理改变的蛛丝马 迹(形态、功能),综合分析,努力作出 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