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用
高三一轮: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说法错误 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战役是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
C
与题无关
滇缅公路无关 日军投降是中国军民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中国东
北、美国向日军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D
说法错误
2.(2012·海南高考)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
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
三、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 • • •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 (一)、兽性——“小”日本进攻“大”中 国,滔天罪行,惨绝人寰 • 1、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0
1931 1932 1933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 伪满洲国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8月,八一宣言 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 北
1936年10月 长征结束
1934
1935
1936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八一三事变(上海) 自卫宣言、 迁都重庆、 占领上海、南京 (大屠杀12月) 淞沪会战、
地位合法(9、23, 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红军改编 平型关大捷 洛川会议(8月、 开辟敌后战场,建 立抗日根据地)
进攻山西
1938 年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台 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进攻徐州 进攻武汉 占领广州、武 汉(10月)
《论持久战》
红星照耀中国延安的主要事件

红星照耀中国延安的主要事件
红星照耀中国延安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在延安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事件:
1. 长征的胜利,1935年,中国红军在长征中艰难跋涉,最终成功突围,到达陕北延安地区。
这次长征的胜利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崛起。
2. 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在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如制定抗日战略、军事指挥和组织建设等。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基地。
中共中央与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相互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延安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量的抗日干部。
4. 教育和文化建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和文化建
设。
延安大学成立,为革命干部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此外,延安还举办了一系列文艺座谈会,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5. 抗日战争的胜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和建立根据地等手段,有效地组织了抗日游击战争,并在
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总的来说,红星照耀中国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进
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建设,为中国抗日战争
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四川省工委在成都的建立,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帮助下实现的。在省工委的领导下,成都和全川其他地方的各级党组织相继恢复和重建。
一、中共成都市委员会的重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遭受很大损失。自1935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被破坏后,成都也没有了市一级和基层地方组织,许多共产党员失掉了组织联系。1938年1月中共四川省工委建立后,立即着手清理全川各地中共党员,恢复和重建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川各级中共地方组织。
在清理中共党员的工作中,四川省工委首先接收了张曙时在下层人士中发展的党员,上层人士中发展的党员仍然由张曙时领导。同时全部接收了成都民先队中韩天石、王广义(王璐宾)、陈毅乔、刘忠渊四人组成的中共小组。又经过认真审查后,将成都民先队中的骨干成员吸收入党,并以这些党员为核心,将各救亡团体和一些进步力量较强的大、中学校中的骨干发展为党员,并建立中共的基层组织。对失掉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饶孟文自发组建的"中共成都特支"不予承认,但对参加特支的17名党员,经过逐个审查予以全部接收《川康特委报告书》(1940年8月20日),中央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编:《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12件。。
高中近代史表—抗日战争时期2

经济
㈠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⒈时间:1937-1945年。
⒉原因:
①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㈢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⑴中国因素:①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②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带领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③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④中国抗战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⑵国际因素:①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支持和配合。②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②思想:毛泽东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关于革命的动力和前途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要结成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反攻阶段的抗战(1944年1月至1945年9月):⑴局部反攻: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⑵中共“七大”:1945年春,中共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总任务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主义国家。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017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四大时期统一战线

2017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四大时期统一战线考研政治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史纲和毛中特重合的内容,在考试中考选择题也可以考材料分析题。
本文就来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共有4个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对于每个统一战线,我们都需要把握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主要矛盾、目的任务及其作用。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阵线。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联合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目的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团结了国共两党,北伐成功,使大革命取得很大的进展。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建立的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统一战线中分离出去,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依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目的任务: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作用:保持了党的力量,发展了党自己的军队,团结了广大农民,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过程中,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转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阶级矛盾逐渐下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亲英美派。
抗日战争时期战争年表(简)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 平型关战斗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 太原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 娘子关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 忻口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 阳明堡机场之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 七亘村之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 黄崖底之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 广阳之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 南京战役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5月 徐州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5月 武汉空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7月 南昌空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至4月 晋西北反围攻战役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 老岭隧道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 神头岭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至4月 归德空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至4月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 响堂铺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4月 大清沟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4月 长乐村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 韦岗之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10月 武汉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 广州战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月 香城固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2月 兰州空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至4月 南昌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至5月 反攻南昌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 随枣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 虹桥机场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 陈庄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 汉口机场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 雁宿崖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 成都空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 黄土岭之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至1940年2月 桂南会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至1940年1月 昆仑关战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至1940年1月 柳州空战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 磁武涉林战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5月至6月 枣宜会战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 重庆空战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至12月 百团大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 狼牙山之战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10月间 黄桥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 皖南事变 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至2月 豫南会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至4月 上高会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至7月 胶东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6月 晋南战役 1941(民国三十年)年9月至10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至12月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底至1942年初 侏儒山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 黄崖洞之战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 滇缅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0月至1945年4月 沁源战役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5月至6月 鄂西会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6月 梁山空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4年3月 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944年1月 常德会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2月 常德空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3月 车桥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月17日至12月10日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月至8月 中原空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月至6月 豫中会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4月至6月 孟拱河谷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至8月 密*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至8月 长衡会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至8月 长衡空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7月 洞庭湖空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9月至12月 桂柳会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9月 湘潭空战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1月至1945年8月 359旅南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2月至1945年1月 南坎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月至3月 新维腊戍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月至4月 道清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3月至5月 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6月 湘西会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8月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至8月 空降作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至9月 晋冀鲁豫军区反攻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至11月 晋察冀反攻作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至9月 晋绥军区反攻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 山东反攻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至12月 新四军反攻战役
《建国大业》的历史背景资料

《建国大业》的历史背景资料
1.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建国大业》的故事背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抗战,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期。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 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之间爆发了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而进行的斗争。
经过长期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国大业》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地位和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了人民军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4. 中国人民的牺牲与奋斗,《建国大业》通过展现不同人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牺牲与奋
斗。
无论是军队将领、党的领导人,还是普通的农民工人,他们都
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国大业》最终呈现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总的来说,《建国大业》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向观众展示了中国
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下2-1抗日战争的爆发(课用)

在“柏林---罗马轴心”形成后 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 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该 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 肆意扩大侵略战争。
卢沟桥距北京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 南的门户。这是30年代的卢沟桥
日军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军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我 们的出路”。
日本
师团 21 945人 5849匹 9476支 576具 541挺 104挺 64门 44门 24辆 262辆 266辆 555辆
中国
师 11 000人 0 3800余支 243具 274挺 54挺 16门 30门 0 0 0 0
比率
2:1 2.6:1 2.4:1 2:1 2:1 4:1 1.5:1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 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1937年7月17日)
事变后三方的态度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抵抗日本的侵略。 国民党:将此事作为地方性事件,指使地方当 局与日寇谈判,准备实行局部妥协。由于日本 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蒋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 对日准备抗战,但同时仍然继续与日寇谈判 日本由于华北兵力不足,一方面与华北当局进 行拖延性谈判,一方面从东北、朝鲜和国内调 集兵力增援。7月26日包围北平、天津。二十九 路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牺牲, 29日北平陷落,30日天津陷落。
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年
⑴目的: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⑵内容: 持久战 人民战争路线 指明了抗战的正确道路; ⑶意义: 增强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合
局部侵华1931.9-1937.7
罪 行
全面侵华1937.7-1945.9
日本
中国
国民党(正面战场) 防 御 阶 段 相 持 阶 段
中共(敌后战场)
国民党
经 过
中共
爱国学生
国民党爱国官 兵
反 攻 阶 段
总结升华:日军侵 华的罪行
罪行一:日军不
断扩大侵华战争, 战火遍及近半个中 国。给中国造成巨 大的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政策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 人员分配上实行“三 三制”原则,即共产 中间人士 共产党员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党员、非党左派进步 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 “三三制” 间派各占1/3。
非党进步人士
大生产运动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中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 文化建设 向。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 命者向往的“圣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 的封锁线奔赴延安。 抗日根据地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还创 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
同 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作 敌后战场 1937年8月 战 (共产党)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40年下半年发动 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武装的壮大
【读史感悟】抗日战场时期两 个战场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局部侵华1931.9-1937.7
全面侵华1937.7-1945.9
罪 罪行一:发动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七七事变) 行 罪行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细菌战、毒气战) 罪行三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政治-以华制华.经济-以战养.战文教-同化政策 日本 1.1931九 一八事变 经 2.1932一. 过 二八 3.1932.3 伪满洲国 4.1933占 领热河 5.1935华 北事变, 中日民族 矛盾主要 矛盾. 中国 国民党(正面战场) 防 御 阶 段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月灭中计划 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范 平型关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台儿庄(李宗仁) 大捷.抗战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38.10相持阶段 相 持 阶 段 反 攻 阶 段 1938.12汪精卫叛国 1940.枣宜会战-张自忠 1940.皖南事变 积极 抗战 片面 抗战 路线 (阶 级属 性) 消极 抗战 积极 反共 中共(敌后战场) 1.1937改编八路 军、新四军; 2.1937.8:洛川 会议--全面抗战路 线。 3.1937.9:陕甘 宁边区政府成立 4.建立根据地建 设 37-39根据地建设 1940年下半年百团 大战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41题
2014· 高考山东卷
2014· 高考四川卷
2014· 高考重 庆卷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0题;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1: 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 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 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 永不敢向我侵犯…… ——摘自《田中奏折》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 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 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 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1、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 2、现实需要——转嫁经济危机 3、有利时机——国共内战 4国际因素:国际上英法等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
国民党
不抵抗政策-攘 外必先安内
中共
抗日宣言;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 抗日联军
爱国学生
一二九运动
国民党爱国官 兵
①十九路军凇 沪抗战 ②长城抗战( 安、宋冯、昌) ③张.杨“西安 事变”
3、反攻阶段 1945年夏 —— 1945、8、15
⑴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路线 ①驱逐日寇出中国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依靠的 ②相互配合ຫໍສະໝຸດ 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证。 八路军、新四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③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摩擦 (如皖南事变) 军、民兵等 武装力量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域 敌人的后方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 作战规模 阵地防御战为主 游击战和有利条 导作用,逐步上升为 主导作用,是抗战 的正规战 件下的运动战 和方式 的主战场; 抗战的主战场。 战略地位
A B C D E
伟大抗日战争 (1931---1945)
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割地、赔款、出让主权的屈辱历史; 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等) ; 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增加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⑴斗争规模 和水平: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长达近14年,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水平最高: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
⑵斗争结果: 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
⑶斗争影响: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国民党
不抵抗政策-攘 外必先安内
中共
抗日宣言;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 抗日联军
爱国学生
一二九运动
国民党爱国官 兵
①十九路军凇 沪抗战 ②长城抗战( 安、宋冯、昌) ③张.杨“西安 事变”
1)1945春中共七大召开;《论联合政府》 2)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3)美国广岛、长崎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4)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反攻 5)8.15日本投降;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6)10月25日,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治经济和思想政策
国民政府: 政治:独裁统治,一党专政 经济:统制经济政策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思想: 积极反共—掀起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消极抗日——枣宜会战失利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2012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 “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 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 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 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 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 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 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南移,A项正确;B、 C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题干相悖。 【答案】A
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 抗日宣传。 ①蔡廷锴、蒋光鼐领导的十九路军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长城抗战——安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 城喜峰口失而复得, ③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爱国民众
国民党 爱国官兵
全民族的抗战斗争
193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4 相持阶段 1944-1945 反攻阶段
淞沪会战 两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 个 (国民党)徐州会战 战 武广会战 场 枣宜会战 协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文教上:通过思想、文教 等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
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确保对沦陷区的统治。
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 附庸经济(经济危机)。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以 实现其同化目的。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
①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中国共产党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组建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根据地实行 减租减息 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 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 租减息政策。毛泽东提出了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 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 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 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 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 动,并厉行精兵简政。
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 《新华日报》编辑部 西南联合大学 济发展,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鲜明的对照。
国共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政策
国民政府:政治:独裁统治,一党专政 经济:统制经济政策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思想:积极反共——掀起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消极抗日——枣宜会战失利、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中共: 巩固抗日敌后根据地的斗争:百团大战、克服投降 军事上:游击战、运动战、反扫荡 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精兵简 政 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物质基础 中流砥柱 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召开七大
1935年华 北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罪行:大屠杀(南京)、细
菌战和毒气战、活体试验,蹂躏 妇女。
罪行: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在占领区实行血腥的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