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
两广纵队时代的传奇

9两广纵队:_〜.时代的传奇文I彭苏t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两广纵队是一个传 奇。
它的前身主要是赫赫有名的广东人 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 人民抗日军队。
在日本投降后的《朱总司令命 令冈村宁次投降》的命令中,曾将东江纵队司 令员曾生与华北聂荣臻、华东陈毅、鄂豫两省 李先念将军并列,作为广东地区日军的受降代 表。
1946年,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后,成立 了两广纵队,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和解放 广东的战役,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战歌。
东江纵队提起东江纵队,首先要提的人就是曾生。
曾生1910年出生于今深圳市龙岗区的一 个澳大利亚华侨家庭,童年时先后在当地和香 港上小学,1933年考人中山大学。
在1935年的 “一二•九”运动中,他还率领中大学生示威 游行,把广东省教育厅的牌子拆了下来,扛回 中大。
此事被当时的广东地下党认为是“过激 行为”。
193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7年8月担 任香港海员工会组织部长,组织香港海员进行离船罢工等形式的抗日斗争。
1938年初任中共 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长、书记。
1937年,抗战 爆发,日军七万大军于10月12日发起进攻广州 的战役,八路军驻港负责人廖承志召集中共香 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中共香港海员工会书记曾 生开会,决定由曾生回广东组建抗日游击队。
1938年4月,曾生任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
曾生带领一批同志回到广东后,1938年 12月出任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在惠 宝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 打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
此时,宋 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梁漱溟、茅 盾、夏衍等众多名人还滞留香港。
在周恩来的 急电下,廖承志主持了将这些文化名人和爱国 民主人士营救出港的任务,曾生奉命率抗日游 击队配合接应。
在此后的三个多月时间内,曾生率领的队伍从香港接出了 800多名文化人士 和爱国民主人士,英、美、印籍国际友人100 余人,港、澳进步学生1000多人,还有国民党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贤德等,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表扬。
东江纵队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

《东江纵队》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东江纵队》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东江纵队是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惠州东江制造的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也是我国华南抗战的主力军队之一。
1938年10月,日寇在广东惠州惠阳大亚湾登岸,使增城东江下游东莞宝安等地域受到了侵害。
1941年6月,东江纵队第三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龄山区的日伪军围困了两个日夜,毙伤日军50余人包括日军队长等,东江纵队第五大队在羊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日军70余人。
1945年,东江纵队把广东惠州罗浮山设为了军队中心总部。
在随后的七八年间,东江纵队从小到大,军队不断壮大进展。
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400余次,消灭了日伪军9000多人,军队以200余人扩大到1。
1万余人,成立了一大片抗日依照地,成了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军队。
日军到了哪里,都是毫无人性的喊打喊杀,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让我国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深受其害。
最让人气愤的是,狼心狗肺的日军连小孩都不放过,把一对无辜的双胞胎小孩杀死了,双胞胎的父母是抗日爱国者,但不幸被日军抓住,日军杀死了他们及他们那对可爱的双胞胎小孩,让我感到悲忿不己,让我看清了日本军队罪恶的嘴脸,双手沾满我国同胞的鲜血的侩子手。
东江纵队的先辈们,请你们安心吧,安息吧!你们流血流汗打下的江山,咱们必然会把它建设的加倍美好,咱们必然会铭刻历史,咱们必然会继承和发扬你们的革命精神,开辟咱们美好祖国的以后。
东江纵队的先辈们,你们永久活在咱们的心中!《东江纵队》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东江纵队是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惠州东江制造的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也是我国华南抗战的主力军队之一。
1938年10月,日寇在广东惠州惠阳大亚湾登岸,使增城东江下游东莞宝安等地域受到了侵害。
1941年6月,东江纵队第三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龄山区的日伪军围困了两个日夜,毙伤日军50余人包括日军队长等,东江纵队第五大队在羊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日军70余人。
东江纵队发展沿革

东江纵队发展沿革【摘要】东江纵队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
1939年4月至5月间,这些队伍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
1940年9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抗战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东江纵队北撤山东。
【关键词】东江纵队;发展沿革;中国共产党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地区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21日占领广州。
自此,华南抗战全面爆发。
中共依靠当地群众,在东江地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
学界对东江纵队研究不多,对其发展沿革语焉不详,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对东江纵队的发展沿革做一整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前身是东莞、惠阳、宝安、增城等东江地区中共采取各种形式建立的群众性抗日武装组织。
这些武装组织有东莞常备壮丁队、东莞模范壮丁队、增城民众抗日自卫团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
在严峻的斗争中,上述组织历经整合,发展成为两支重要的抗日武装组织:一是由曾生担任队长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是由王作尧担任队长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
1938年4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负责东莞、宝安和增城(部分地区)三县党的工作。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立即组建一支抗日武装。
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全队共150人,王作尧任队长。
12月中旬,在中共东宝联合县委领导下,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下设第一、第二大队,黄木芬和蔡子培分任一、二大队大队长。
两队共约200余人。
12月下旬,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王作尧率领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及各区地方武装人员共约200人集中整编。
学习强国四人赛解析之19

学习强国四人赛解析之191. 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人民武装是____,其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A. 琼崖纵队B. 东江纵队答案解析: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
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2. 中共秘密党员____曾在重庆负责国际情报的搜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 赵荣声B. 阎宝航答案解析:阎宝航,字玉衡,中国战略情报专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事业立下过不朽的功勋。
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市。
1918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
1918年4月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得到程砚秋、张学良、郭松龄等人的支持。
1921年,被基督教奉天青年会聘为青年部干事。
先后组织"星期三会"、"启明学社"等团体讨论新文学,学习马列主义,探讨救国救民之路。
3.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兼一师师长____,率官兵袭击日伪军车队和驻地,通过群众集会、张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等活动进行抗日宣传,争取地主乡绅的钱粮支援,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
A. 王光宇B.李延平答案解析:李延平,抗日高级指挥员、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4. 战争爆发后,造纸专家____四处奔走,号召抗日救国。
他牺牲后,毛主席亲书横额:“浩气长存”,并题送挽联。
A. 杨裕民B.牟光仪答案解析:杨裕民,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
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造纸专家。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 1935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朝鲜族将领____,率部与日军激战时身负重伤,后因伤势过重牺牲。
A. 邓铁梅B.李红光答案解析:李红光,朝鲜族,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人。
东江纵队的广九铁路之战

1944.2.25 东江纵队向广九铁路全线出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全线出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全长147公里的广九铁路,连接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州站及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站,作为近代史上历史悠久的一条铁路干线,它见证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沧桑与变革。
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广九铁路沿线也是重要的游击战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多次在这里伏击日军部队。
1938年下旬,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尹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底,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
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
1944年2月25日,东江纵队开始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全面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
期间,日军遭东江纵队连续打击,伤亡惨重,被迫于1944年6月7日撤回樟木头站。
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抗战结束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到山东省解放区,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今天是1月31日,1944年的今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东江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指示,要求东江游击区的人民政权必须坚持三三制,注意团结党外人士。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

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史研究】试论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历史功绩■广东肖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地处珠江门户,广九铁路纵横其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组成,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为牵制我华南兵力,策应武下简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 汉会战,选择在离广州不远的惠州大亚湾登陆,并将此作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它在东江地区人民的大力为侵略华南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
因此,东江地区与华南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转战东江两其他地区相比,直接与日寇作战时间更早、距离更近、难岸,深入港九敌后,协同英美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盘度更大、战斗更艰苦。
踞在东江流域的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在年月的香港年月日,日军发动了入侵华南的战役。
仅秘密大营救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夺取抗多天时间,广州各县及东江下游相继沦陷。
在中国共产党日战争和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的坚强领导下,东江地区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组建武装队伍,奋起抗击入侵的日寇。
同年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一惠惠阳、东东莞、宝宝安等地组织了两支人、东江抗日武装的创建与发展民抗日武装。
一支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中共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 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部队③“格伯特给皮亚特尼茨基和阿布拉莫夫的电报”,⑧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全宗 ,目录 ,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第卷,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第页。
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动⑨马细谱等译: 《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师第卷 ,第页。
范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乌拉圭洋行”在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给格伯特的电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报”, 全宗,目录,卷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卷 ,全宗 ,目录 ,卷宗 ,第页译作“乌里茨室第一研究部译: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苏维埃运基外国公司”。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清乡运动及其发动原因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清乡运动及其发动原因摘要:抗日战争的后期,汪伪政权和日本在沦陷区发动清乡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为了掠夺物资材料,而且也是在打击中国军队。
在广东地区发动清乡运动,虽然时间短暂和实施范围少,但还是对广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发动广东清乡运动是由各种因素造成,这不仅和日本战备需要相关,而且和汪伪政权政策相关。
广东的清乡工作注定是失败,在反日反汪伪政权的斗争中,清乡运动落下了帷幕。
关键词:抗战时期;广东;清乡运动清乡运动是抗战时期汪伪政权在华中地区和安徽、广东等地区开展的一场运动。
清乡运动的开展地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汪伪政权的大本营,但华中地区的清乡运动连连失利,使得清乡运动难以持续。
这时汪伪政权把目光投向其他地区——广东。
这不仅是应日本掠夺物资的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在兵败的情况下保卫已占有的占领区,巩固统治。
本文力图在有限的资料下对广东清乡运动的进行初探。
1.广东清乡运动的筹备广东的清乡运动开端于1943年。
1943年2月,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的清乡会议。
时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军事顾问齐藤美夫也参加此次的清乡会议。
齐藤美夫“参加了讨论警察工作”[1],主要关于清乡部队的问题,会议上提出用“专门的干部先当清乡工作警备兵力”[2],并且“训练清乡地区警备官”[3]补充。
这种做法得到齐藤美夫的同意,之后齐藤美夫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清乡工作。
1943年4月29日时任江苏省省长兼任清乡委员会秘书长的李士群飞到广州,和当时的伪广东省省长陈耀祖等人在省政府举行一次秘密的清乡座谈会。
[4]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讨论了广东清乡的两大问题,一是人员的准备工作,二是财政的问题。
并且规定了这次广东清乡运动的领导人是伪省长陈耀祖——“粤省清乡事宜,即将以陈省长为中心……”[5]但是此次的座谈话,并没有定下清乡运动的开始日期,“目下虽尚未确定,然准备工作则业已开始”[6]。
其后的六、七月,伪省长陈耀祖多次与汪精卫通电,讨论广东清乡运动的事宜。
东江纵队观后感

东江纵队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东江纵队的纪录片,深深地被纵队成员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牺牲所感动。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下面我将就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东江纵队给予一些观后感和思考。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一个游击战队,他们活跃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粤东地区。
纪录片以其真实的记录手法,展示了纵队成员在艰苦环境中开展斗争的情景,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顽强意志和对抗日斗争的坚定信念。
首先,纵队成员的英勇奋斗令人敬佩。
影片中展现了他们多次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场景,每一次都处处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们面对强敌和困难从未退缩,保卫着家乡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纵队成员能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最简陋的装备进行斗争,彰显了游击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其次,纵队成员的牺牲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纵队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牺牲。
纵队成员们时刻保持着绝对忠诚和牺牲精神,为保卫国家、保护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影片中展示了一些纵队成员为了掩护同袍能够毅然献出自己生命的场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
纵队成员的革命意志也是纪录片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无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纵队成员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他们坚信只有取得最后胜利,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
纪录片中展示了纵队成员在面对种种困境时的默契配合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革命意志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能不提的是,纵队成员的组织纪律也是纪录片中所突出的一个方面。
纵队以党的建设为指导,坚决执行党的决策,保持了良好的组织纪律和队伍的整体凝聚力。
纵队成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与敌人斗争,还要加强自身建设。
正是这种严密有序的组织纪律,使得纵队能够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东江纵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被纵队成员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牺牲所震撼,也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精神所钦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在长达8年之久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领导的指挥下,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东江纵队机警而出色的情报工作,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东纵战士营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为建立情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初夏的大岭山,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大翡翠镶嵌在繁华富庶的珠三角大地上。
这块饱经烽火洗礼的革命圣地,如今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人气鼎盛的森林公园。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脉,上演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游击战,成为当时“敌后三大战场”之一的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阵地。
在小山脉脚下的大王岭村,如今还保存着当时的村落布局和历史氛围,2005年9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华南地区纪念抗日历史的一个地标。
近日,《中国文化报》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实地走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旧址,参观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现场感受了当年东纵先烈们拯救民族于危难而留下的历史烙印。
据史料记载,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廖承志、潘汉年和张云逸到香港、广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开展统战工作和动员民众抗日,并于1938年4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
同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中央即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东江敌占区开拓游击区。
据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委派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率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东江纵队正是在这样的组织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的。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的前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各派出一支武工队进入港九地区,成立港九大队,开展城市游击战。
直到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才正式改编为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
东江纵队在同日伪顽军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建立了整套严密的情报系统。
在整个东江敌后,南起香港,北到广州,东至海陆丰,西达珠江东岸,包括粤北沦陷后的北江和小北江地区,遍布着大小不一的情报站。
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发展到200多人,这些地下党员不畏个人安危,日日夜夜在敌占区甚至敌人的心脏,为获取各方情报同敌人斗智斗勇。
刺入敌军心脏的利剑今年95岁的杜襟南,曾任东江纵队司令部机要科科长。
5月24日,这位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老战士向《中国文化报》记者讲述了抗战时期东江纵队情报工作尘封的往事。
尽管年逾九旬,但他的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说起当年的故事,杜老显得格外兴奋。
1940年末,杜襟南由中共广东省委调到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工作,创办了抗战时期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大家团结》报,任报社负责人。
“我来的时候省委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是去做东江军政委员会的秘书;第二个就是建电台。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在搞情报工作。
”杜襟南说,各部队情报站的工作重点是获取日伪顽军的军事情报,如驻军人数、布控、武器装备、工事设施、战斗力强弱等情况。
特别是日伪顽军有行动时,情报人员就要千方百计提前获取其兵力集结、行动部署、进攻时间和目标等准确情报,并抢在敌人行动之前,哪怕是早一天半天甚至一小时将情报送达部队。
这对部队迎击敌人能否取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港九地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就建立起大队、中队和群众三级情报网,搜集日本占领军的军事、政治、治安、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报。
为取得准确情报,港九大队还设法派一批队员打入日本占领军的行政管理机构,或打入情报工作系统,使港九地区形成了有网、有线、有点的情报工作系统。
香港九龙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港九大队的耳目,随时都可以了解到敌人的情况。
何太是杜襟南的老搭档,1921年出生,东莞莞城人,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士、班长,《大家团结报》记者、编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译电员、新闻文件电台台长等职。
1985年,何太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任上离休。
何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解了电台情报翻译的原理。
他说:“收报机听不了音乐,只能收电报。
我们收了就自己译,那些电码是明码,4个码代表一个字。
”何太举例说:延安的“延”字就是“1693”,“安”字就是“1344”,如果要翻译“延安XX日电”,必须记住这些代码才能译出来,“不然只知道信号是看不出什么来的。
”“当情报人员打入敌军内部时,他们就像一把利剑直刺敌人的心脏,让他们防不胜防。
”何太说。
李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会讲英语和日语,打入了香港日军宪兵部特高课。
一天中午,值班的军曹带队下令立即出发,分布到各交通要道、码头缉捕港九大队市区中队的游击队员。
李成得到情报后,冒着生命危险直奔设在北角清风街的联络点报信。
市区中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敌人一无所获。
他还曾利用职务的机会窃取了一份驻港日军的军用地图副本,交地下党负责人黄施民转黄作梅交美军十四航空队,1944年底至1945年初,盟军据此图炸毁了香港九龙船坞等日军据点。
《东江纵队志》也记载了女情报员文淑筠的事迹。
在香港中上环之间半山上一座“儒林台八号”的4层楼上,港九大队女队员文淑筠每天站在阳台用望远镜观察维多利亚港湾日本军舰出港及锚泊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交给市区中队转送港九大队,为后来盟军出动飞机轰炸日军军舰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
启德机场刘黑仔的传奇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有一尊头戴毡帽手握驳壳枪的塑像,神态英武,他的绰号就叫刘黑仔,原名刘锦进。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该馆的讲解员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段传奇故事。
日军自从侵占香港、九龙后,加紧在香港建立空军基地,把九龙的启德机场扩建为空军机场,成为日军经常轰炸和威胁中国沿海及内地、控制南太平洋上空和领海的基地。
为了准确有效地炸毁日军的这个基地,英、美盟军曾几次派出情报人员,深入港九地区对机场进行调查和实地侦察,都没有取得成功。
盟军情报人员在香港、九龙呆了3个多月,都无法进行调查,结果一无所获。
1942年,英军在广西桂林成立了英军服务团,并在惠阳成立了英军服务团前线办事处。
巧的是赖特上校和祁德尊少校正好分别任服务团总指挥和办事处主任,就在他们为无法获得启德机场的情报而犯愁时,赖特上校和祁德尊少校想起了东江游击队,因为他们都是被东江游击队营救出来的,所以对东江游击队极为赞赏和信任。
一天,他们找到东江游击队领导曾生,请求游击队配合他们搜集启德机场的相关资料。
任务落在短枪队队长刘黑仔身上。
刘黑仔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日军机场虽然戒备森严,但对附近的小孩儿出入机场难以管束,那些小孩儿经常在机场内玩耍,有时还会偷些废铁等东西出来卖钱。
为此,刘黑仔派出小交通员混入小孩子当中反复摸索,不到3天时间,就将启德机场的建筑、构造和火力配备等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
得到第一手资料后的英军非常高兴,毕竟他们3个月办不到的事情东江游击队3天就顺利完成了。
对此,赖特上校和祁德尊少校赞叹不已。
不久派出第十四航空大队在桂林起飞,将启德机场炸了个天翻地覆,使日军遭受重创。
从此,东江纵队与英军服务团开始了并肩援救美军人员、互通军事情报的合作。
与美军建立情报合作东江纵队与英军的情报合作,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
1944年2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要求派遣美军观察组赴延安考察。
美军驻重庆高级顾问史迪威将军与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周恩来谈判,要求派8个观察组到中共抗日根据地进行合作。
同年10月7日,欧戴易少校负责的美军观察组来到东江纵队,要求进行情报合作。
东江纵队就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的问题,向中共中央发去了请示电报。
10月13日,党中央回电同意了东江纵队的请示。
随即,东江纵队抽调袁庚负责筹备联络处的工作。
1944年11月1日,纵队再次就联络处的筹备情况请示中央。
中央同意在东江纵队设立联络处作为特别情报部门,正式任命袁庚为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主管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沿海敌占区的情报和交换情报的工作。
为了保密,东纵司令部转移到罗浮山,欧戴易的观察组对内叫安全保密组,由翻译黄作梅陪同,隐藏在罗浮山北侧的一位地下党员家里。
东江纵队在罗浮山上架设电台,通过欧戴易少校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陈纳德将军和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联系。
郑群,曾任东江后方特委武装工作部部长,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队长。
他于2005年在《广东党史》杂志中发表了一篇《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1944年7月,李嘉人、邓楚白带领一批进步青年从桂林到东纵、珠纵参加部队。
邓楚白向省临委报告了美军准备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打击日军,需东纵配合。
接着省临委派邓楚白与从珠纵到广州的李嘉人接头,派李回广西联系。
随后,经党中央电示同意,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派出一情报组到东纵建立情报合作关系,并设立电台。
东纵相应建立联络处作特别情报部门,任命袁庚为处长,黄作梅任联络员兼英文翻译,主管广东沿岸及珠江三角洲敌占区情报工作。
据《东江纵队志》记载,东江纵队联络处先后向美军提供过日军在香港启德、广州天河、深圳西乡南头机场的图例和说明,以及日军太古船坞建造计划图、日军华南舰队密码、日军神风攻击队K2飞机图纸、广九沿线日军工事图、香港日军海防图等大量重要的军事情报。
黄作梅在《我们与美国合作》等文中写道:“因为这些情报对在华美军当局证明了非常宝贵和有用,东江纵队获得了陈纳德将军、在华美军司令部甚至华盛顿的赞誉。
盛赞东纵情报站是‘美军在东南中国最重要之情报站’,它的情报被认为‘在质与量都经常优越’,感到‘极大满意’。
”鉴于东纵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7年英国政府邀请黄作梅到伦敦参加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大游行,并获英皇接见,授予MBE勋章。
虎门情报站的策反故事在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主编的《刀锋岁月》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虎门情报站的一段历史。
据该书中《战斗在日伪心脏的虎门情报站》一文记载,虎门情报站的工作人员深入敌人心脏,在敌人的眼皮下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职业做掩护搜集情报资料,或利用各种关系打入敌伪的队伍中获取敌情,甚至策反敌伪人员为东纵军队提供情报。
情报员有时甚至单刀直入,控制日伪重要人物,胁迫其提供情报。
《刀锋岁月》中记载,虎门社岗地主、太平资本家叶炳荣,是太平荣丰米铺和莞太汽车行的老板,1944年叛国投敌,当上虎门日军“宪兵侦缉队”队长,曾被东纵部队抓获过,本该按汉奸惩处,但他表示悔改并答应为我部队提供情报,被宽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