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练习课》课件
公开课《认识钟表》优秀优质课件

公开课《认识钟表》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1. 钟表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 钟表的读法: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读;3. 钟表时间的计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钟表的读法,能准确认读时针、分针、秒针所指的时间;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钟表的读法及时间计算。
难点: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钟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趣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钟表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讲解钟表的读法: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读;(3)讲解钟表时间的计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1:请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2)出示例题2: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4. 随堂练习发放钟表练习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钟表2. 板书内容:(1)钟表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钟表的读法;(3)钟表时间的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画出一个完整的钟表,并标注出每个时间点;a. 8:30到9:45;b. 11:15到12:30;c. 2:00到3:20。
2. 答案:(1)见附件;(2)a. 1小时15分;b. 1小时15分;c. 1小时2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钟表的读法及时间计算掌握较好,但对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认识钟表》优秀课件

《认识钟表》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的第二章“时间与时刻”中,深入学习钟表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钟表的构造与功能,认识小时数和分钟数,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掌握整点与半点的读法,以及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钟表的构造,明确小时数和分钟数的位置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时数和分钟数的转换,时间计算的运用。
重点:钟表的认识,时间读取,以及时间计算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电子白板。
学具:学生用钟表练习册,画有时间刻度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钟表模型,展示生活中的时间应用,如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钟表的构造,强调小时数和分钟数的位置关系。
通过挂图和电子白板,演示整点与半点的读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钟表的认识和时间计算。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提问并解答关于钟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2. 时间读取法则3. 时间计算方法4. 重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钟表,标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2. 答案:(1)整点: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半点: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
(2)时间差分别为:1小时50分钟,1小时25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认识钟表》课件

《认识钟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钟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几分,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几分,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几分,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难点: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挂图、卡片、小钟表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钟表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个动画片,让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角色是如何看时间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钟表。
2. 自主探究(10分钟)(1)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学生通过学生用书,学习如何看整时和几时几分。
(3)学生分组讨论,学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讲解如何看整时和几时几分,讲解如何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钟面构成:时、分、秒看时间:整时、几时几分计时法: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七、作业设计答案:8:00早上八点、12:00中午十二点、17:30下午五点三十、20:00晚上八点。
答案:8:00 8、12:00 12、17:30 17.5、20:00 20。
《认识钟表》课件精选

《认识钟表》课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章《认识时间》,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以及简单的时间推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并正确读取整时和半时。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
难点: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及其时间推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份钟表练习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故事《小熊的一天》引入,让学生跟随小熊一起感受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作息,从而引出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钟表的组成部分。
(2)引导学生关注时针和分针,讲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读取整时:以1时、3时、6时为例,讲解如何读取整时。
(2)读取半时:以2时半、5时半为例,讲解如何读取半时。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钟表练习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钟表》2. 板书内容:(1)钟表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秒针(2)读取整时:几时(3)读取半时:几时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3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4时半: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6;7时: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9时半: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6。
(2)6时: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8时半: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6;11时:时针指向11,分针指向12;1时半:时针指向1,分针指向6。
认识钟表的精品课件完整版精品课件

认识钟表的精品课件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时间与时刻》的第一节“认识钟表”。
详细内容包括: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时针、分针、秒针的识别及其作用;时间读数的正确方法;以及时间与时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能正确识别时针、分针、秒针。
2. 学会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准确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时针、分针、秒针的识别与时间读数。
难点:时间与时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练习本、钟表图案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教师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设备演示时间读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不同时间点的钟表图案,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教师逐步讲解解题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钟表读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与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时间与时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 时针、分针、秒针的识别与作用3. 时间读数的方法4. 时间与时刻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练习1:(答案:3:15)练习2:(答案:6:30)练习3:(答案:9:45)2. 答案:见作业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钟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掌握较好,但在时间读数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例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时间读数的方法2.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时间读数的方法1. 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4:区分中拓展认识 出示两幅对比情境图。 师:小明9时在看书,他睡觉是在什么时间? 师: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不同? 学生讨论后交流: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区分上午 与晚上的时间,为后面24记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钟表》
01 说教材 04 说学法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内容:《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 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板块,让学生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结构:认识钟面→整时的认、读、写(钟面和电子表)→时间观念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要求: 理解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智慧平板
练习1:连一连 练习2:拨一拨 练习3:画一画 练习4:说一说 练习5: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5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加以强化和巩固,帮助学生 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结合智慧平板的使用,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每个 方面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落到细节处。
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第2课时 认识钟表(2)

*学校:智慧都市明泉山镇平坝小学**教师:雷来龙**班级:凤凰1班*第2课时认识钟表(2)索,体验新知。
叫小明,这是小明星期天一天的活动安排,仔细观察图画,看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呢?(1)谁愿意大声地说一说第一幅图,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你几时起床?(2)谁也能像刚才这位小朋友一样说说其他几幅图?2.学生讨论交流:在小明一天的活动中,看书的时间是9点,睡觉的时间也是9点,这两个时间一样吗?师小结:一个是上午的9点,一个是晚上的9点。
小明的星期天安排得多么合理,这样的星期天一定又愉快又有收获。
只要你们合理安排,老师相信你们的星期天一定会更快乐。
3.怎样拨6时差点、6时过点。
(1)学生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
学生1:我6点起床。
学生2:我也是6点多一点就起床。
(2)学生交流:第二幅图小明是9点看书、10点做操、12点吃饭、6点看电视、晚上9点睡觉。
2.学生交流:学生1:不一样。
学生2:一个是上午的9点,一个是晚上的9点。
3.(1)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分针快到数字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差点。
6时过点就是时针指向6,分针过12一点。
7时9时答案:略3.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答案:早上大约七八时升起,晚上5时或6时落下。
三、巩固练习。
1.我来当法官。
(图片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
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学生认时间时,说出谁错了并改正。
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
(图片出示3个钟面)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精品课件(公开课.

《认识钟表》精品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3章《时间的认识》中的第2节“钟表的构造与读时”。
具体内容包括:钟表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读取时刻的方法,以及时间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钟表的构造,掌握读取时刻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钟表的构造,读取时刻的方法。
难点:秒针与分针的关系,读取时刻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学校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需要按时到达教室),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钟表。
2. 基本概念:介绍钟表的组成部分,包括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用钟表模型演示读取时刻的方法,讲解如何读取整点和半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换检查,确保掌握读取时刻的方法。
5. 知识巩固:通过挂图展示不同时刻的钟表,让学生快速读出时间,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时针、分针、秒针2. 读取时刻方法:整点、半点3. 时间概念:时、分、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钟表,标出至少5个不同时刻,并写出每个时刻的读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钟表的构造和读取时刻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读取时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的钟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钟表的构造和读取时刻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秒针与分针的关系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