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显微镜设置
使用专门用于尿液分析的显微镜,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备适当的放大倍 数和照明条件。
涂片制备
取一小部分尿液沉淀物,均匀地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涂片,以免影 响观察结果。
正常尿液显微镜下的成分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 较少,一般每个高倍视野下不超
过3个。
肿瘤细胞
在某些泌尿系统肿瘤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出现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线索,但 进一步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03
尿液有形成分的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分析仪器的原理及类型
光学法原理
通过测量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 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吸光度等
,从而识别成分类型和浓度。
异常结果的识别
熟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中常见异常有形成分的特征及其临床意 义,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等。
3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应与其他临床检查、患者 症状等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04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计数与种类鉴定
01
通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以准确计数细菌数量并鉴定细菌种
• 精确度高: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先进的算法,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一致 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 可重复性:自动化分析能够消除不同操作者之间 的差异,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04
局限性
• 样本前处理要求高:自动化分析对尿液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有 一定的要求,不当的处理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PPT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PPT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见。
3.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可分为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多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大吞噬细胞 来自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边缘不整齐,胞核呈肾性或类圆形, 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大量被吞噬的物体,有时胞质能见到空泡及 伸出的阿米巴样伪足。
直接涂片法
直接混匀新鲜尿1滴涂片检查。
管型:低倍镜至少观察20个视野求出每视野管型的平均值 细胞:高倍镜至少观察10个视野得出各种细胞最低到最高值 结晶:以每高倍视野1+~4+的半定量方式报告。
方法学评价:
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标准定量计数板法
新鲜尿液混匀后直接充入定量计数板内,观察计数一 定范围内细胞、管型的数量,换算成1μl尿液中的量。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校园 上皮细胞,但两者有差别,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而核 较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则反之。
临床意义

移行上皮细胞增多提示相应部位的病变,如 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肾盂肾炎 时可见大量尾行上皮细胞。
③鳞状上皮细胞
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是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 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曲,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 可有2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见。这种细胞形体扁平而薄, 又称扁平上皮细胞。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 ②移行上皮细胞 ⑴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 ⑵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尾行上皮细胞) ⑶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③鳞状上皮细胞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 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胞核圆形,核膜厚, 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件数量不等的含铁 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粒,此时称复粒细胞。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结晶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或药物结晶
详细描述
尿液中结晶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 石或药物结晶。结晶类型和成分对诊断不同 类型的泌尿系统结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结晶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也可能与某些代谢性
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临床 应用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有助 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如 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
详细描述
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如肾盂癌、膀胱癌、尿道炎 等。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如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泌
尿系统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管型异常
总结词
提示肾脏病变或尿路梗阻
详细描述
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病变或 尿路梗阻,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盂肾炎等。不同类型的管型,如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具 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中白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感染或炎症。尿液中白细胞的出现可 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疾病。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上皮细胞
总结词
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意义
详细描述
上皮细胞是尿路上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黏膜的脱落。上皮细胞的 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 性质和进展。
03 尿液有形成分异常的临床 意义
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课件
常见的尿液有形成分
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尿潜血等。
尿液样本采集和处理
样本采集的步骤
收集干净容器,正确采集尿液样本,避免污染。
样本处理的注意事项
及时处理尿液样本,避免样本变质。
采集技巧和常见问题
如何避免尿液样本污染,如何处理尿液样本量不足的情况。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检查
尿液颜色的解读
不同颜色的尿液可能反映不同的健康状况。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本课件将介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尿液样本采集和处理、尿液 颜色和透明度检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深入了解尿液பைடு நூலகம்析的重要性 和临床应用。
尿液有形成分概述
什么是尿液有形成分?
尿液中的可见物质,如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有形成分的重要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尿液透明度的评估
尿液透明度可以提示尿液中是否有颗粒物质存在。
常见颜色和透明度异常
如何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的异常,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尿液比重测量
尿液比重的意义
尿液比重可以反映尿液中的溶质含量和尿液稀浓情况。
测量尿液比重的方法
包括折光法和尿液比重计的使用。
常见的比重异常
高比重和低比重的尿液可能与不同的健康问题相关。
尿液pH检测
pH值的解读
尿液酸碱度可以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
测定尿液pH的方法
使用试纸或电极测定尿液的酸碱度。
常见的pH值异常
尿液pH值异常可能与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等有关。
尿糖检测
尿糖的检测原理
尿液中的糖类物质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试纸法进行检测。
常见的尿糖异常
高尿糖可能与糖尿病或其他糖尿病相关疾病有关。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 结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尿液有形成分数据进行学习和 分析,提高对尿液成分的识别能力和诊断准确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 合的应用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随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定期随访,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 病情是否稳定。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实验 技术
尿沉渣检查技术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的传统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尿 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
泌尿系肿瘤。
肾功能评估
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球滤 过功能,通过观察尿液中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 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管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管功 能,通过观察尿液中氨基酸、糖、钙 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小管功能是否 正常。
疗效评估与随访
疗效评估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检查的步骤包括留取尿液 、离心沉淀、显微镜观察和结果
报告。
尿沉渣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到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技术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流式细胞仪是一种新型的尿液分析仪器,它可以通过流 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快速、 准确的分析。该仪器不仅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上皮细胞等常规有形成分,还能够对尿液中的肿瘤细 胞、细菌等进行检测。

课件(尿液有形成分)

课件(尿液有形成分)

课件(尿液有形成分)一、尿液的形成过程1.1 肾小球滤过人体内的血液进入到肾脏中,经过肾小球的初始部分,也就是毛细血管团,血中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糖类等,被滤出到肾小管内,形成原尿。

1.2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原尿经过肾小管,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多数水分和有价值的物质被重吸收,决定重吸收的是多少血浆中的物质,分别反映在成分与浓度上。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还通过分泌作用,将体内多余或有毒的物质,如药物、毒素等,排出体外,以此保持内环境稳定。

1.3 肾小管收集与排泄原尿在肾集合管中收集,组成的新尿经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排泄可通过多条途径实现,透析、利尿、促排尿剂等。

二、尿液的有形成分2.1 细胞元素包括尿中的红细胞(红染色粒),白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

2.2 非细胞元素指尿中除细胞元素以外的物质,包括:2.2.1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是极低的,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时受损的蛋白质而来,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中大部分被清除。

如果出现尿中大量蛋白质的情况,则需要考虑肾脏疾病等情况。

2.2.2 尿糖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管中重新吸收的葡萄糖非常多。

如果出现尿糖阳性的情况,往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正常所致。

2.2.3 尿钙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正常情况下应该在肾小管中得到重吸收,如果发现尿液中存在大量的钙,应该在肾结石等方面引起重视。

2.2.4 尿酮体尿酮体是代表酮症的标志,在严格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过量脂肪酸或应急治疗不当时,可能会出现代谢物的产生,导致尿液中酮症的现象。

三、尿液的常见异常3.1 外观异常3.1.1 尿色浅或透明可能原因是大量喝水,也有可能是由于长期口服感冒药或利尿剂等导致。

3.1.2 尿色变黄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身体的代谢废物引起的,如尿素、胆红素等。

3.1.3 尿色加深可能原因是盐分的摄入量过高,有时还可能与吸烟、酗酒等习惯有关。

尿液有形成分PPT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PPT课件
解热镇痛药等结晶
黏液丝、细菌、寄生虫、精子、花粉、淀粉颗粒等
参考值
定性法 RBC
离心法 0~3/HPF
WBC 管型
0~5/HPF 第4页0/共~111/7L页PF
直接镜检法 0~1/HPF 0~3/HPF 偶见/LPF
红细胞产生的原因
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 1. 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
共同特点是细胞第正19常页/或共1偏17大页,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
N细胞
N细胞
第20页/共117页
未分类红细胞
不能归入上述10类细胞的红细胞为未能分类的红 细胞。
第21页/共117页
红细胞
红细胞(科宝)
第22页/共117页
肾小球性血尿和 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
1. 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 可诊 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2. 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 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 3. 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 于 80%则为第混23页合/共性11血7页尿 。
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表层、中层、底层细胞)肾小管上 皮细胞
透明管型、白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宽幅管型、复合细胞管型、结晶管型
常见结晶 其他病理结晶
药物结晶
其他物质
尿酸盐结晶、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铵结晶
胱酸盐结晶第、3页亮/共胺1酸17、页酪氨酸类结晶、胆固醇结晶等 放射照影剂结晶、磺胺酸类结晶、青霉素盐结晶、庆大霉素结晶、
病毒感染 细胞及其 包涵体
病第毒5感8页染/共细11胞7页及其包涵体
尿液中 肿瘤细胞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也称作尿沉渣(urine sediment) 检查或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s)检查。
显微镜检查包括定性检查、定量检查、红细胞形态分析等 内容。
常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的内容是细胞、管型、结晶三大 类成分。同时注意发现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7
尿路临近器官疾病:阑尾炎、输尿管周围炎症、盆腔炎、 输卵管和附件炎、结肠癌、直肠癌、子宫颈癌、卵巢恶性 肿瘤等,均可侵犯道尿道,而造成尿中红细胞数量增加。
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引发血尿。
18
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
19
异常形态红细胞
20
异常红细胞类型
21
相差镜下的红细胞
22
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23
肾性血尿
病变部位在肾脏。尿中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 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有蛋白尿。血尿可以表现为持续镜 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也可表现为间断血尿。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也可见于继发性 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遗传性疾病, 如薄基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
美国NCCLS文件GP16-A中提出:凡医生要求;实验室规定 的程序(如肾脏病、内分泌病、免疫病等)中的项目必须 做;凡干化学任何一项理化指标异常,必须镜检。
15
红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炎症、肿瘤、结 核、结石、创伤、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疾患等都会 引起血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肉眼血尿者可达40%, 持续数日后可转为镜下血尿。
27
肾结石病例
28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干化学法:可测定完整或溶解的红细胞;半定量或定性分 析;受高浓度VIT C、易热酶、洗涤剂的干扰
模块组合5:pH、比密、维生素C:对干化学实验 的影响监测。
9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细胞和 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尿液干化学 检查的所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并不能取代显微 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取代化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 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6
一、尿液的理学检查
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酸碱度)、 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进行分析检验。
血尿: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脓尿:镜下脓尿和肉眼脓尿 混浊尿:注意区分脓尿、乳糜尿、结晶尿
7
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蛋白质、葡萄糖、 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 细胞(粒细胞酯酶);维生素C。
24
急性小球肾炎病例
25
IgA型肾炎病例
26
非肾性血尿
病变部位在肾脏以外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 尿道。形态比较正常。
暂时性(一过性)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 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重体力劳动后, 女性注意防止月经污染等情况。
泌尿系统疾病: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 等情况。其他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白血病等。DIC、高 血压、动脉硬化、高热、SLE和泌尿系统周围器官 炎症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临床应用价值
1
尿液是机体内具有重要意义的体液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基础检验(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之 一
是临床上重要的过筛检查手段之一 是评估肾脏疾病最常用的和不可取代的首选检验项目之
一 是普及和应用面非常广泛的实验内容之一 是操作简便、快速、无须昂贵仪器、费用低廉、易于取
肾盂肾炎、泌尿道感染、肾结石、肾结核、肾外伤、肾活 检后、多囊肾、肾积水、肾脏和泌尿道良性或恶性肿瘤等 都是造成血尿的病因。
16
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 炎或脓肿、精囊炎等也可出现血尿。
全身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DIC、白血病 伴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坏血病等;某些免疫系 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肾炎等;感染 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 血丝虫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合 并肾小管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遗传性疾病如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都可引起尿中红细胞 增加,形成镜下血尿。
11
参考值
12
最新报道的参考值
13
四、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临床意义
是肾脏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 是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筛查、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是某些现代化检验方法不能取代的内容
14
专家观点
国内专家曾经建议:非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在干化学法 RBC/WBC/PRO/NIT全部阴性的情况下可不必镜检。认为是 镜检的筛查手段。
得、无痛检查方法之一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此外尿HCG、苯丙酮酸、尿钙测定试纸等也有一定应用价 值。
8
常用10项(11项)尿干化学试纸 按功能分组
模块组合1:比密、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与 肾脏疾病相关
模块组合2: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与泌尿 系感染性疾病有关
模块组合3:比密、葡萄糖、酮体:与内分泌系统 疾病有关
模块组合4:胆红素、尿胆原:与肝胆系统疾病有 关
尿液常规检查,也称尿液一般检查,现在更流行的称呼是 尿液分析(Urinalysis)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的定义为:“用目测、 理学、化学、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以 达到对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进行诊断、 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的目的”。
5
尿液分析的全部内容应包括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 微镜形态学检查三大部分。在完整的尿液分析过程中,不 可对任何一项检验内容有所忽略,因为三大部分在临床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