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质课)教案word版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备注
【复习回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向学生介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
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通过多媒体播放欣赏
其中的两首,请学生听听看分别讲述的是什么地方?在这两首诗歌中,香港和澳门都
在哭述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那么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母亲怀抱,又是怎
师生看 PPT 共同探究做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的重点知识。
【当堂达标】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
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个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
包括( )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二. 填空
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
同胞、 侨胞和
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
民族的强烈愿望。
2.一国两制为实现
1949 年 新中国成立
1978 年
1997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③ )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
样回归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3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word版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概况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生:《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史料展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
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收回港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更是促成港澳回归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表格、文字材料,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同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内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教学难点】“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翻阅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查找与香港有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学生根据第12课所学知识作答:①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何时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④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见课本P62-63,任举两例)⑤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是?(青藏铁路)【设计意图】回忆第12课相关知识点,做到课课清,防止学生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部分内容混淆。
◆出示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问: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澳门)七子指的是祖国怀抱的七块地方。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有三块地方为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台湾)【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常识性知识,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初中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2 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意义;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历史意义本课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课堂流程课前交流,播放歌曲一、情境导入:教师朗诵改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依依泪,意恐迟迟归。
饱尝飘零苦,母子心连心。
请看我的简笔画。
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第一篇章——离骨肉分离苦,游子盼回归。
1.历史回顾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个国家占领过?是怎样一步步被占领的?2.史海拾贝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在我身上,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1) 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2) 找出描述游子苦难的生活的语句。
3) 材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探寻方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当时有两种方案:非和平方案(即武力方案);和平方案,请你谈谈这两种方案各有什么影响?最终采取哪一种方案?第二篇章——定方针明前景,政策定乾坤。
1.知识连接——“一国两制”的提出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献。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播放香港和澳门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
2.呈现(10分钟)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呈现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材版本】教育部审定2019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及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2、通过度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培养初步的历史解释水平。
3、利用地图、文字材料展示分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时空观点。
4、体会港澳回归的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教学难点:港澳台历史遗留问题的实质;港澳回归的原因【教学过程】一、点题导入:第四单元的标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统一了吗?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实现统一?引出港澳台问题,导入新课《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二、展示图文材料,分析港澳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
(1)判断第一个图中港、澳、台的位置。
(2)结合图甲和所学实行填空。
(中英香港问题的由来)(3)结合图乙和所学实行填空。
(中葡澳门问题的由来)(4)结合所示表格确认台湾问题的由来。
(历史上三度与大陆分离)(5)总结港澳台问题的本质区别:主权外交问题和中国内政问题。
三、展示材料,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解决港澳问题存有一些现实问题要面对。
展示材料。
提问:材料反映出港澳和大陆产生了哪些区别?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生活方式、价值观点等。
强制统一,不利于港澳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祖国的安定团结。
分析:所以解决港澳台问题必须面对:两种制度的对立?实现历史与现实结合?兼顾祖国尊严荣辱和地区经济生活稳定?站在谁的立场考虑?在此基础上谁提出了伟大构想?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和意义。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word教案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福州第十八中学张婧一、教学内容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
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特别行政区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我充分利用了地图册以及音乐、视频资料,使学生学习用多种方式靠近了解历史;在教材处理上,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地图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②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难点: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六、教学过程设计向学生介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2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word教案 (25)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香港、澳门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沟通:大家好,我知道某某班是非常优秀的班集体,老师很荣幸能给我们班同学上一节历史课,非常想和在坐的精英交个朋友。
既然要想和大家做朋友,那我就先送一首歌给大家作为见面礼吧!二、导入新课:1、播放《中国人》。
2、听了刘德华的这首《中国人》,同学们都会觉得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吧!3、现在我就来考一考大家,看你们对我们国家的知识了解多少。
在我们国家行政区划分是怎样的呢?有省份 23 个,自治区有5个,直辖市有4个,还有什么啊,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4、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吗?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把它们叫做“特别行政区”呢?它们“特别”的特在什么地方?(香港和澳门实行与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三、探究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中国这两颗璀璨的明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㈠、媒体出示课题: 12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板书)㈡、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①、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②、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③、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老师逐一朗读上面4个问题,在请同学们默读教材,自主学习争取完成以上4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质课)教案
word版
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教案
时间:
班级:八(2)班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回顾香港、澳门的过去,了解香港澳门的现在,展望香港澳门的未来三方面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播放《七子之歌》音乐及《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的回归。
香港是“一国两制”最早得以实现的地区,具有代表性。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的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个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的中国心》(通过歌曲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PPt1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边听边看书,注意了解和把握以下问题:PPt3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该歌的名称?PPt2
教师利用PPt4简介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并提问: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复习提问PPt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当时还有哪些地区没有进入祖国的怀抱?
这一节课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探寻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用PPt 5展示课题: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新课讲授: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回顾历史PPt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这之前,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控制?
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呢?利用PPt7-8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