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歌剧咏叹调《鞭打我吧》
浅析歌剧《鞭打我吧》的演唱技巧和情绪表达

浅析歌剧《鞭打我吧》的演唱技巧和情绪表达黄丽丽【摘要】咏叹调《鞭打我吧》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一首作品,该曲目为一首抒情女高音咏叹调.本文以咏叹调《鞭打我吧》为切入点,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语言艺术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中蕴含的艺术情感的把握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探求如何能够更好的把握女主人公采琳娜的人物情感的塑造,从而对歌曲达到更好的理解以及再创造.【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8(000)019【总页数】1页(P27)【关键词】背景简介;曲式结构;咬字准确;情感特点【作者】黄丽丽【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正文语种】中文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他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
歌剧《鞭打我吧》出自莫扎特的喜歌剧《唐璃》的第四幕,歌剧《鞭打我吧》这部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咏叹调中非常经典的声乐歌剧作品。
莫扎特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
一、咏叹调《鞭打我吧》简介(一)作者简介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为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中,从小就对音乐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他与海顿,贝多芬齐名,被人们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二)内容简介《鞭打我吧》选自莫扎特歌剧《唐璜》,是一首富有艺术性的女高音咏叹调。
《唐璜》主要描述的是一段十六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塞尔维亚城的故事。
歌剧的主人公唐璜是一个到处留情的花花公子,但他也风趣聪明勇敢,我们首先看到的唐璜是一个靠着自己的魅力欺骗女性感情的反面人物,但其实在唐璜的身上也具有一些正面人物的特点,他是一个只会玩弄人的情感骗子,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敢做敢当的勇士。
而在采琳娜的形象塑造上,一方面采琳娜对于贵族老爷的身份半信半疑,一方面却也是爱慕虚荣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二、演唱技巧(一)气息的控制这首歌的演唱技巧主要是气息,气息是声乐之“本”。
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的演唱分析

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的演唱分析作者:王潇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2期[摘要]《鞭打我吧》是莫扎特喜歌剧《唐璜》的咏叹调唱段。
这首作品是美声女高音学习的经典曲目,在剧中演唱这首咏叹调的是一位淳朴活泼的农村姑娘——采琳娜,本文对《鞭打我吧》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其分析内容便于歌唱者更好的诠释此作品。
[关键词]莫扎特;咏叹调;鞭打我吧一、引言莫扎特的音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古典音乐的典范,他的创作对于推动欧洲音乐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强调,音乐对于塑造歌剧音乐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鞭打我吧》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是咏叹调中较为经典的作品。
二、莫扎特与歌剧《唐·璜》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器乐演奏家、指挥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音乐世家,继承了父亲的音乐才能,从小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不仅擅长弹琴,还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莫扎特十一岁时就写下第一部歌剧《装痴卖傻》。
他一生谱写了大量的作品,遍及了各种体裁,其中最喜欢歌剧创作。
他的歌剧创作融合了他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和各国音乐潮流。
《唐·璜》主要描写的是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赛维利亚城的故事,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位色胆包天又恣意妄为的人,他厚颜无耻,且不信鬼神报应一说,利用花言巧语哄骗了许多姑娘,包括已经有未婚夫的农村姑娘采琳娜。
最终,唐·璜被魔鬼拉向了地狱接受惩罚。
三、咏叹调《鞭打我吧》(一)采琳娜的角色介绍作者注重对角色的内心活动的塑造,采琳娜是个淳朴活泼的农村姑娘,她年轻貌美,涉世尚浅又有些虚荣。
她即将迈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倜傥潇洒的唐·璜看上了采琳娜,用他惯有的手段和花言巧语来追求她。
彩琳那相信了唐·璜的花言巧语,她并不知道唐·璜已经欺骗了很多姑娘。
在唐·璜的真面目被拆穿后,她幡然悔悟,唱了这首《鞭打我吧》向她的未婚夫马赛托祈求原谅,与他和好如初。
分析艺术歌曲《鞭打我吧》的二度创作

分析艺术歌曲《鞭打我吧》的二度创作摘要:《鞭打我吧》整首作品围绕“原谅”一词,旋律舒缓,对于演唱者来说是联系发声方法的优秀作品,在了解《唐·璜》整部作品之后进行二度创作,其中《鞭打我吧》最让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采琳娜用极其温柔带有求饶的口吻轻唱到“鞭打我吧,鞭打我吧,可怜的小采琳娜在你面前像只羔羊。
”让听这部作品的人都会感觉采琳娜惹人怜爱。
对于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演唱是,要想唱好好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歌曲作者,歌曲背景以及歌曲的思想感情,其次才能去运用专业技能去演唱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二度创作;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一、作品最初的艺术体验(一)作者介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
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逝世,享年35岁。
他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萨尔斯堡大教主的管弦乐队的一名小提琴手,也是一本知道小提琴演奏的畅销书的作者。
奥利伯德发现他的儿子很有音乐天赋,简直就是音乐天才,之后莫利伯德不断发展儿子的天赋。
12岁的莫扎特在维也纳上演了他的第一步歌剧《巴斯汀和巴斯汀娜》,地点实在著名的弗朗兹·安东·梅斯梅尔博士家中,这是以为动物催眠术理论的发明者。
随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莫扎特住在萨尔斯堡,成为大教主的管风琴师、小提琴手和作曲家。
(二)作品出处,节选自《唐·璜》莫扎特笔下的众多经典之作频繁回响于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
在莫扎特创作之路上,歌剧可以说是最有趣的组成部分。
终其一生,他都未曾停止歌剧创作,共写下了22部歌剧。
每一部歌剧可谓是莫扎特的心血之作,在每一部歌剧中我们都能发现其中的魅力所在,每一部歌剧都能看到莫扎特的独特手法,在听他的歌剧的时候,仿佛莫扎特就在你的身边。
可以说,这些歌剧反映了他性格与生活的各个侧面,同时歌剧也像一根主线,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他其他类型的作品。
莫扎特歌剧《唐璜》中《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分析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4期 总第549期
莫扎特歌剧《唐璜》中《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分析
胡 琳 琳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在声乐作品中,咏叹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咏叹调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 物情感以及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鞭打我吧》是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这首作品具有很强 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本文针对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处理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歌者演唱此曲时,能够 准确、全面的对作品形象进行诠释。 关键词:鞭打我吧;艺术形象;演唱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声乐作品《鞭打我吧》是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丰 富的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乡村姑娘形象,歌曲感情强烈,富有戏 剧性。本文主要对这首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演唱方法进行深入剖析, 从气息、语言、速度、情感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的演绎这首作 品,以助于歌者了解曲目特点、演唱难点和技巧。
一、莫扎特简介和《唐璜》创作的历史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 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在早期受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 熏陶,音乐单纯乐观;中期作品中显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精神状 态;后期是他创作最重要的时期,受海顿影响较大,音乐意境更加 深远,艺术形象更加丰富。莫扎特所处的时期是欧洲历史上反封建 最激烈的时期,启蒙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历史形 态下,莫扎特的创作中常常体现出英雄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尽 管他生活艰难,但是作品中仍然洋溢着积极乐观的音乐情绪。 《唐璜》是一部喜歌剧,两幕歌剧完美结合,人物之间的感情 融为一体,通过唐璜这个矛盾人物,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他 虽然厚颜无耻,但又机智勇敢,将自由主义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鞭打我吧》曲式分析以及采琳娜角色人物介绍 (一)曲式分析 咏叹调《鞭打我吧》是三部曲式结构,没有引子,情绪轻盈优美。 乐曲第一部分是1-36小节,F大调,行板,2/4拍,17小节转入 C大调,前半部分旋律以级进上下行为主,伴奏部分右手是旋律,左 手是分解和弦,之后旋律以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写成,与伴奏紧 密结合,整体音乐流畅自然。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37-61小节,调性重新回到F大调,进入再现 部分,也可以看做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和弦外音的出现使旋律更 加流畅。在切分音旋律片段中,重音位置发生改变,伴奏音型是注 释和弦,整个音乐情感更加坚定。 乐曲第三部分是62-99小节,快板,转为6/8拍,旋律悠扬,优 美动听,情绪比之前显得欢快了许多,运用了圆舞曲的写作手法, 74和77小节出现了两个华彩段落,欢快的旋律线条使这一部分成为 了全曲的高潮,情感得到升华并持续到结尾。 (二)采琳娜角色人物介绍 采琳娜是一个质朴、可爱的乡村姑娘,有一天她和未婚夫马赛 托以及乡亲们一起唱歌跳舞时遇到了唐璜,采琳娜经受不住唐璜花 言巧语的诱惑,为之着迷。当唐璜的真实面目被众人揭露的时候, 采琳娜十分的懊恼和悔恨,为了挽回马赛托的感情,在第一幕第四 场演唱了咏叹调《鞭打我吧》,巧妙的说服了未婚夫最后重归于好。 三、《鞭打我吧》演唱分析 (一)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每一个歌者必须修行的基本功,我们要注重气息的训 练,把气息作为声乐演唱的地基,可以多进行些体育活动,锻炼腹 部韧性,增强对横膈膜的运用能力,有助于气息绵长且平稳。
歌剧唱段《鞭打我吧》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歌剧唱段《鞭打我吧》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作者:王若禅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4期摘要:《鞭打我吧》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采琳娜的经典唱段,是一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
本文以唱段的故事背景以及音乐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鞭打我吧》这个唱段的演唱技巧、演唱难度等,探寻如何更加完美地演绎这一唱段。
关键词:莫扎特;咏叹调;声乐演唱莫扎特出生于18世纪的音乐世家,在一生短短的35个春秋里,创作了6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15部歌剧。
他的作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所以传奏至今。
正如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对他的评价:“莫扎特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
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
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
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
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莫扎特歌剧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可以在生活里找到原型。
莫扎特善于用音乐将他们都推上舞台,剧中人物不论男高、男低、女高、女中,不同的人物和声部都能拥有著名的歌剧唱段。
比如,男高音的《我心爱的宝贝》《她心情平静》,男低音的《花名册》《请来到窗前》,女高音的《鞭打我吧》《你就会看到》,女声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这些著名咏叹调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1 作品概况《唐·璜》是莫扎特在完成《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一部两幕歌剧。
本剧主要叙述西班牙传说中浪荡公子Don Giovanni极度荒淫而最终毁灭的故事。
《唐·璜》创作于1787年,主要描写的是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赛维利亚城的故事。
该剧讲述了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主人公唐·璜,引诱了一名少女,后来还把少女的父亲杀害了,最终坠入地狱的故事。
唐·璜是一个两面性的人物,一面玩弄女性于股掌之间,一面勇敢蔑视封建迷信,勇于追求幸福。
浅谈歌剧《唐·璜》——选段《鞭打我吧》

浅谈歌剧《唐·璜》——选段《鞭打我吧》作者:吕瑶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7期【摘要】《鞭打我吧》是莫扎特著名歌剧《唐·璜》中的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女高音咏叹调。
本文通过研究《鞭打我吧》,以采琳娜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气息的运用、速度的控制、情感的处理,从而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
【关键词】鞭打我吧;采琳娜;演唱处理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66-01一、咏叹调《鞭打我吧》(一)《鞭打我吧》介绍。
《鞭打我吧》是一首出现在莫扎特歌剧《唐·璜》第一幕第四场的咏叹调。
花花公子唐·璜看上了已有未婚夫的美丽单纯的农村姑娘采琳娜,他恐吓了她的未婚夫马塞托离开并假意说要和她结婚。
还好曾经受他欺骗的贵妇埃尔维拉及时出现带走了采琳娜使她躲过一劫。
惊觉受骗的采琳娜觉得十分抱歉,便演唱了这首《鞭打我吧》以祈求她的未婚夫马塞托的原谅。
最终马塞托在她可爱又真诚的歉意之歌中与她重归于好。
(二)《鞭打我吧》的曲式分析。
这首咏叹调音域比较宽广,在曲式结构上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大部分为F大调优美的行板,分可以分为(A’B’A*)的三段式结构,A部分为第1-17小节,B部分为第18-35小节,A*部分为第36-53小节。
重复并拓展了A部分最后的乐句,加重了乐句的语气,使第一大部分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而后中间的连接部则转调为C大调2/4拍,从第55-62小节。
这一段运用了许多附点及切分音,主要是切分音。
这里为第二大部分二人和好幸福的场面做了圆满的铺垫和连接。
第二大部分是从第63-99小节,F大调6/8拍的快板。
这一部分运用了舞曲的风格配合着快板展现了二人欢快幸福的模样。
二、咏叹调《鞭打我吧》采琳娜的演唱处理(一)采琳娜的性格特点。
在《唐·璜》这部歌剧中,采琳娜是以一个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出现的,心性较单纯,所以她遇到唐·璜时并没有存戒心并且受到了唐·璜花言巧语的诱惑,也同时体现了她的肤浅、贪慕虚荣的性格。
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论文

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与分析摘要《唐璜》是莫扎特非常著名的一部歌剧作品,剧中人物采琳娜是一位单纯质朴、活波可爱的农村姑娘。
本文通过对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从歌剧内容、音乐结构、人物特点、歌唱语言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分析,以帮助读者声情并茂地诠释这首咏叹调,成功塑造人物性格。
关键词莫扎特咏叹调演唱分析一、作者简介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从小就显露出独特的音乐天分。
四岁开始从父学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已经开始在欧洲各大城市演奏,11岁时完成自己第一部歌剧,此后相继写出大量作品。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与大教堂管风琴师。
1781年辞职,定居维也纳,专心创作。
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共计作品549部。
莫扎特的作品旋律充满了歌唱性,结构规整、均匀、严谨,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内容乐观、阳光却发人省心。
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洋溢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气息,正是一个阶级在上升时期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的体现。
受时代影响莫扎特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作品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感,作品都以通俗的语言来创作,宣扬人性,追求自由。
他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歌剧背景和情节介绍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要题材。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歌剧22部,《唐璜》是取得成功的作品之一。
《唐璜》脚本自达·蓬特改编。
1787年首演。
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
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特选用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石客记》(意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
启蒙时代的觉醒与歌唱——浅析莫扎特咏叹调《鞭打我吧》

上 变 成 了 十 六 分 音 符 ,表 现 出 采 琳 娜 希 望 马 赛 托 原 谅 她的迫切心情。
第二部分 从 第 6 2 小节开始,结构为两段体。莫扎
特运用民间常用的舞蹈节奏性,变成有节奏律动感很 强的八六拍。这一部分表现了马赛托已经不再生气, 采琳娜充满了对两人幸福生活的憧憬。70 - 8 0 小 节 , 莫扎特同样运用的扩展乐句的手法,在 第 7 0 小节到 了 主 音 F 后 ,又扩展了三个小节,到 7 4 小 节 ,连续的 十 六 分 音 符 来 扩 充 整 个 乐 句 ,起 强 调 作 用 。而 7 2 和
妥黴 文学
2017年 6 期 总 第 407期
32
7 5 小 节 两 个 花 腔 华 彩 乐 句 ,是 全 曲 的 髙 潮 ,奔放地
表达出采琳娜得到马赛托的原谅后幸福欢乐的情 绪直至曲终
'整 首 歌 曲 下 来 ,F -C -F 大调间的交替并没有给 人 繁 琐 或 循 环 往 复 的 印 象 ,它 灵 动 、跳 跃 ,又热情而 诚 恳 ,充满了相爱的两个人对爱情的憧憬与淳朴的 快 乐 。当采琳娜唱完这一著名唱段时,马赛托和她重 归 于 好 。同 时 ,他 们 也 认 清 了 唐 璜 的 本 来 面 目 。而这 一 唱 段 在 歌 剧 《唐•璜》中 的 意 义 远 不 止 于 此 。
_ 、歌剧《唐•璜》简介 《唐•璜》是 莫 扎 特 最 伟 大 的 歌 剧 之 一 ,全 称 为 《荡 子受罚或唐.乔瓦尼》(DonGiovanni) ( “唐 ”是 D on的
译 音 ,西班牙男子的尊称)。故事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 名 的 民 间 传 说 《石 客 记 》,剧 本 由 意 大 利 诗 人 洛 伦 佐 • 达•蓬特(LorenzoeDaPonte,1749-1838)改 编 ,17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忏悔,采用了A-B-A'的三段体结构,在获得马塞托的原谅后,情 绪转变,节奏也由2/4拍转为6/8拍,速度开始提快。第一部分主要描 写女主角对马赛托的忏悔,采琳娜真心渴求未婚夫的原谅, “任你惩 罚,鞭打我吧,你可怜的采琳娜”。态度诚恳,歌曲的速度可以缓 慢的处理,在咬字吐字上也要注意情绪的递进。从第十七小节进入 B乐段,歌曲发生了转调,转到了C大调,歌词和节奏都更加紧密, 三十六小节继续转回F大调,A段的旋律重现,此时采琳娜的纯真、 善良,已经悄悄的打动着马赛托。采琳娜这里是撒娇的语气,要用 适当的音量,去表现采琳娜的活泼顽皮而又诚恳的语气,注意气 息的控制和运用,情绪层层递进,在演唱中气息也要流动起来松弛 有度。咬字也要咬清楚,才能将歌曲的意思清晰的传达给观众,进 一步表现采琳娜的诚恳,不清楚的咬字就不能完整的表达人物的性 格。同样演唱者在演唱第一部分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眼神、动作等 肢体表达,表现出采琳娜内心的小聪明和圆滑,在祈求自己丈夫原 谅时假装可怜博得马塞托的同情,把一个温柔可爱的姑娘描写的栩 栩如生。在看到马塞托情绪有变化原谅自己之后,节奏变成6/8拍, 第二段旋律更加悠扬,情绪也更加的欢快,要表现出采琳娜内心的 欣喜和激动以及对她和马塞托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欢快的 气氛一直在延续直到歌曲结尾,演唱时更要注意气息的流动,唱出 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感,注意节奏重音。此时的音色应该明快欣 喜,情绪明朗,通过演唱速度的变化,巧妙的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这两段所体现的情感是不太相同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把握好情 绪的转变,结合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对歌曲进行完美的诠释。 四、结语 《鞭打我吧》作为歌剧《唐璜》中的经典选段,几百年来经久 不衰,这首歌曲的女主人公采琳娜是一个没有主见、单纯、善良的 农村姑娘,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也要表现出灵巧的感觉,不能过于 笨拙。要学会巧妙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首作品是抒情性和艺 术性的高度结合统一,因此在演唱时对气息的要求比较高,音色也 要有对比,才能完美的展现作品。■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0期
浅析莫扎特歌剧咏叹调《鞭打我吧》
张若晨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唐璜》这部歌剧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鞭打我吧》这首咏叹调是歌剧《唐璜》中的一个经典唱段,由 剧中的一位乡村女孩采琳娜所演唱的,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莫扎特用音乐将人物展现的格外富有生命 力。这首歌描写的是她向爱人马塞托认错时的那首咏叹调“鞭打我吧,马塞托”,前半部分唱的可怜兮兮,祈求丈 夫的原谅,当乐曲变为6/8拍时,她却突然变的若无其事,唱起了“我愿生活风平浪静,永远欢乐相亲相爱…”充分 表现采琳娜那没心没肺的性格。莫扎特善于用音乐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使人物更加活灵活 现,剧情丰富生动。本文通过根据采琳娜的艺术影响,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这首作品是抒情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在 演唱时对气息的要求比较高,音色也要有对比,才能完美的展现作品。 关键词: 创作背景;人物分析;演唱分析
一、创作背景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非常短暂35 岁就去世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主要作品有63首交响 曲,16首嬉游曲,13首小夜曲,15首进行曲,105首小步舞曲,172 首舞曲,27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23首弦乐四重奏,4 首管乐弦乐重奏曲,9首钢琴重奏曲,43首小提琴奏鸣曲,23首钢琴 奏鸣曲,15部歌剧,4部清唱剧,4首康塔塔,50首宗教合唱曲,18 首重唱歌曲,55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32首歌曲。莫扎特自幼学习 音乐和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跟随父亲在欧洲各国进行旅 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从三岁就 开始学习弹钢琴,六岁就开始旅行生活,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有很 多时间进行创作。在其歌剧创作中,莫扎特注重音乐对人物形象的 刻画对人物内心也刻画的十分细腻。特别是在莫扎特创作的最后十 年,莫扎特的歌剧更为生动情节也更为复杂,内容与形式也达到高 度完美的统一。 维也纳时期的莫扎特把歌剧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方式,歌剧不 仅能为他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莫扎特本人也喜欢歌剧的创作。在莫 扎特结识了达·蓬特后,两人一拍即合创作理念上达到高度一致,两 人首次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在1786年首次演出后大获成功,在 第二年便创作出了《唐璜》这部歌剧,再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莫 扎特的作品折射出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十八世纪的欧洲反对封建主 义,反对压迫追求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他的创作的歌剧人物 都具有很强烈的特征。 二、人物分析 《唐璜》这部歌剧中的唐璜是一个富家子弟,他在剧中的定位 是一个反派人物,大胆又浪漫同时又蔑视习俗。采琳娜则是一个单 纯漂亮的姑娘,她原本要和马塞托结婚,谁知她遇见了风流倜傥风 度翩翩的唐璜,唐璜的花言巧语使采琳娜陷入他的温柔陷阱,并开 始怀疑自己对马塞托的感情。此时曾被唐璜嫌弃的他的未婚妻向采 琳娜揭露了唐璜的真面目,采琳娜这才大梦初醒后悔不已,对自己 的未婚夫感到深深的愧疚,向自己的未婚夫马塞托忏悔,唱出了这 首《鞭打我吧》 。 三、演唱分析 《鞭打我吧》这首歌曲可分为两部分,舒缓的诉说与热情激动 式的歌唱,作品的前半部分第一小节至第五十六小节是采琳娜自己
[ 参 考文献] [1] 尚家冀.欧洲音乐发展史[M].华东出版社,2003. [2] 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小燕.外国歌剧重唱经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