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其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旋律富有抒情性,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苍原》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公元1771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诺盖草原寄居了140 多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在面临赋税加重、强令改信东正教并代替沙皇征战土耳其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自由和尊严,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咏叹调《情歌》是整部歌剧的主题曲,它是由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在歌剧中分别出现在第一、第三、第四乐章中,其旋律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歌剧《苍原》所表现的是土尔扈特族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全剧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就扎根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众所周知,蒙古族的音乐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居多,他们的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嘹亮、悠长而又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像以往常见的那样直接引用某一具体的蒙古族民歌的音调,而是根据其戏剧性构思,采用不同方式对多种民间音调或素材加以不同的整合与创新,使之与歌剧的戏剧性剧情想适应。《情歌》的产生就是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全曲由舒缓悠长的慢板、轻盈跳荡的三拍子快板加一个拉宽的短小尾声构成,是一首洋溢着浪漫抒情气质,并且具有充分的主体性质的歌曲。它贯穿全剧,既符合戏剧化的表现要求,又非常声乐化。

一、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

(一)娜仁高娃人物形象分析

娜仁高娃,一个十八九岁的土尔扈特族姑娘,在剧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她的纯真、她的人格以及她的情感,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也一次次地将全剧主题得到升华。她是美的化身,她具备草原儿女所应具备的美丽、善良、纯朴、忠贞等一切美好的品质。她与牺牲自己、保全部落的战将舍愣相恋,但她为了部族的命运,极力劝说受到阴谋家艾培雷的挑唆而丧失理智的舍愣自缚于伊犁总督。在舍愣执迷不悟想要一走了之的情况下,她以生命和鲜血唤醒舍愣,这种伟大的情谊是民族、祖国、亲情以及爱情的交织,这位美丽的少女舍己救人,正是这样深深的民族豪情,让我们荡涤于心。

(二)咏叹调《情歌》的音乐艺术鉴赏

《情歌》是咏叹调当中最具抒情性的代表,这也是它的旋律时刻回响于人心的原因。抒情性咏叹调向来被称为歌剧中最优美动人、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声乐体裁,而它的最大特质正是充满迷人的歌唱性格,因此抒情性的《情歌》成为了整部歌剧中最出彩而又最迷人的部分,它用美丽如歌的旋律线条勾勒出娜仁高娃的内心生活和流程。

《情歌》是歌剧《苍原》的主题歌,这部歌剧采用西洋美声唱法和歌剧表演形式,在剧本创作上采用了诗化道白与宣叙调、咏叹调相衔接的形式,在音乐语言上借鉴西洋歌剧作曲技法,使之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融汇。《情歌》是一首表现思念恋人的咏叹调,曲作者主要是用蒙古族音乐风格来塑造娜仁高娃的形象。它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东盟民歌《大青马》,A部分采用了赞歌、牧歌、思乡歌、宴歌等,这些形式多属蒙古音乐中的长调,其特点为绵延悠长、节拍自由,因此《情歌》渗透了深沉、委婉的音乐特点,类似于马头琴的润腔,听起来辽阔而又悠荡,折射出了一片草原风光。B部分3∕8拍子的音乐流动,运用蒙古短调节奏规整、节拍固定的特点,使《情歌》的旋律不论是高亢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能表现出蒙古民族质朴、爽朗的性格特点。借助草原、小河、清波、马儿、牧马人等具体形象间的关系,用“抒情”的形式抒发娜仁高娃誓与舍楞永不分离的决心,树立了美丽动人、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使“情歌”的旋律在歌剧中最为丰满鲜活,此曲是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舍愣去世,用绵绵悲情寄托她的相思,随之产生的内心强烈倾诉的欲求。曲作者正是用咏叹调的抒情性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如歌的咏叹调抒发感情。比如《情歌》音乐首次出现的画面是征战返回天山的路途中,吐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出现了内奸,有人用羊皮书函俄军,企图陷害舍楞,造成混乱,阻挠东归,英明果断的首领渥巴锡将计就计,一边施巧计调虎离山,让舍愣到敌人后方袭击;另一边放出舍楞叛逃被处死的消息,被蒙在鼓里的娜仁高娃得知舍愣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曲作者在这里没有采取通常的音乐情感处理手法,让娜仁高娃嚎啕大哭、或呼喊、嘶叫,或用激烈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她内心的痛苦,而是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表现手法,让娜仁高娃唱起了一首优美的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情歌》,通过优美的旋律,平静的心态来表现悲伤的情感,曲作者的这一巧妙设计,正是突出了抒情性咏叹调的歌剧性格,使它在歌剧中担负起抒发人物情感,展现其内心生活的戏剧使命,它所抒发的情感,展现的内心生活正是在全剧戏剧中冲突的总框架内寻找自己的抒情空间,发挥自己的抒情功能。

作为一首咏叹调精品的演唱者,歌唱家幺红在演唱该作品时,并没有以一般的抒情歌曲或一首情歌意境来演唱,而是根据剧情内容,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恋人已经死去的特定情境。在A段部分,随4/4拍音乐的节奏缓缓道来:“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情感内在、伤感而有比较含蓄,随着音乐的急

剧变化,用三连音加前休后起的助力性音乐运用,把“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幺红用其甜美动人的歌声抒发了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少女对情人的深深依恋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执着与向往。进入B段部分,通过三拍子的轻盈节奏,极具歌唱性格的民歌风旋律,用极富有少女歌唱的音色透见出主人公娜仁高娃的年轻、纯洁、真诚、执着,在演唱技巧上注意了大跳跃音程的处理和级进上行的连贯性,装饰音唱得和语音极度吻合,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韵味,唱出了明显的舞蹈动感来与挚爱和激情浑然一体,结尾处2/4拍的节奏处理,速度变得稍慢,节奏宽松而舒展,歌唱情感趋于平静,用控制气息和音量的方法,使声音变得空灵,给人一种悠远深长的感觉,在充满幻想与期待的情感中结束全曲。《情歌》的演唱处理感觉是欢快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深沉悲重的,用欢乐和抒情的歌唱处理形式来展示内心的极度悲伤,这是悲与乐的一种情感融合,是用乐的歌唱形式来抒发悲的心境与思念,继而用优美、连贯、柔和、动感的声音来掩饰悲痛、留恋、寄思的情绪。

二、咏叹调《情歌》的演唱思考

(一)情感准备

《情歌》在《苍原》中演唱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角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去世,带着对过去两人相恋的美好追忆及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惋惜之情,以绵绵悲情独唱了一遍;第二次是重唱,娜仁高娃与舍愣久别重逢又陷入到新的矛盾之中,无法决绝的痛苦表白,部分再现地演唱人物心理,体现为抉择的矛盾;第三次是娜仁高娃为了正义而英勇牺牲,族人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出现,曲调之悲切充分烘托了土尔扈特族人民对娜仁高娃的同情和赞美,当女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与部族情感发声矛盾时,她还是选择牺牲自我,顾全大局,从而激励了整个部族更加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归乡的信念。我在上艺术指导课时,老师曾让我在演唱《情歌》之前做一个充分的情感准备,这个情感准备可以是以上三种情境下的任何一种《情歌》境界,每一首作品都有丰富的情感蕴含在内,如果我只是用肤浅的字意在演唱,那么效果一定是无法打动听众心扉的。

我选择了《情歌》在《苍原》中出现的第一次。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必要的一定是要去分析作品情感的大致方向,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过与作品相符合的情感经历,但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相似的情感体验,或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或者表达对家乡的爱恋……我的生活经历还不足以让我完全融入到作品的全部,但我可以尽情地发挥我的想象与联想,尽量让真实的我贴近作品中的主人公。娜仁高娃的情感在第一次演唱中是痛苦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