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对尿素质量和尿素系统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颗粒小颗粒尿素质量比较

大颗粒小颗粒尿素质量比较

一、尿素粒子机械强度塔式造粒所得尿索粒子,由于在塔内降落过程中互相碰撞,冲撞塔下漏斗,或被刮料机破碎,在后续的输送、贮存、包装过程中均受到多次碰撞作用。

尤其采用散装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粒于经受的碰撞作用次数还要多。

碰撞作用结果会导致其中部分粒子破碎,甚至粉化。

这样在包装或堆存过程中产生粒度分离和集聚现象,破碎和粉化的尿素容易结块;在倒运过程中或在撒播过程中,这些粉化物形成粉尘而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恶化劳动环境,形成公害。

因此对尿素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冲击强度提出新的要求。

尿索粒子的机械强度是指:(1) 压碎强度它表示粒子承受静荷载的能力。

对已知直径的尿素粒子逐步地增加荷载,直至最后压碎粒子。

此压碎强度是对这个已知直径的粒子而言的。

压碎强度用kg或N表示。

(2) 冲击强度是表示粒子承受动荷载的能力。

测量冲击强度是用完好粒子百分比法。

如规定用速度为20m/s的空气喷枪将一定量粒子发射到一定远处的钢板上,称量出来破碎的粒子所占百分数。

试验装置见图6-38。

亦可采用自由落体法。

即从7m高处将一定量的尿素粒子自由落于一块钢上,反复进行10次,称量未破碎粒于所占百分数。

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冲击强度测定方法。

二、粒状尿素结晶过程(一) 两种结晶结构尿素粒子的强度差异在一个干净的(指对造粒塔壁清洗后无尿素粉尘存在)塔内,以低生产负荷造粒(以保证尿素粒子不碰到塔壁),在塔下用油布收集尿素粒子。

把得到的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外表面非常圆滑。

对工厂正常生产情况下所得到的尿素粒子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有的粒子外表面十分粗糙。

图6-38尿素粒子冲击强度测定装置1-进料贮斗;2-压力表;3-减压阀(气源压力=0.2MPa表压);4-发射管(玻璃);5-金属板(45°角);6-接受器(玻璃);7-橡皮塞;8-导管(有机玻璃)对上述两种尿素粒子进行机械强度试验,发现如下情况:两种不同外形的尿素粒子的压碎强度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两种不同外形的尿素粒子的冲击强度差别很大,圆滑粒子的冲击强度约为10%,而粗糙表面粒子的冲击强度高达75%。

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及排放控制

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及排放控制

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及排放控制魏作峰河南省屮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肥事业部河南濮阳457004)摘要:本文通过对尿素造粒原理的原理和设计阐述,深入剖析造粒过程屮尿素粒度、喷头质量、喷头喷孔直径、喷头转速、熔料温度较高等因素对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的探讨,提岀选用好的造粒喷头、合理控制所需空气量、精心优化工艺控制及更换新型高效造粒喷头等改进措施减少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尿素造粒塔尿素粉尘河南省屮原大化集团公司尿素生产装置是从意大利斯纳姆公司成套引进的,采用氨气提法工艺技术的大型尿素生产装置,日产尿素1760T/D。

尿素是由氨和二氧化碳在合成塔R101内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的,经过逐级降压,浓缩,分离,尿液浓度最终提高到99. 7% (质量),送入造粒塔顶部,生产出成品尿素。

在造粒过程屮,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尿素造粒塔粉尘排放,是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尿素造粒塔工作原理为了制得粒状尿素,须将尿素溶液浓缩至99. 7% (质量),然后经熔融尿素泵P108加压送至造粒塔顶的造粒喷头L109,由此旋转喷头L109将熔融尿素沿造粒塔截面喷洒成小液滴(颗粒直径在0・5---2・0mm )下落,经过50m高度的自由落程和上升的冷空气逆流接触,骤冷至1327C,经凝固和冷却两个过程落入塔底,被冷却固化成颗粒尿素。

尿素造粒塔为自然通风,有效高度50m,落至尿素造粒塔底部的尿素温度主要靠塔下部的百叶窗开度控制通风量来调节,以保证出料尿素颗粒温度在50Co 一般尿素造粒塔内空气流速为0.8— 1. 5M/S ,空气在塔内的流速不仅影响粒子的沉降速度,而且也影响造粒塔排放的尿素粉尘量。

落至尿素造粒塔底部的颗粒状尿素经旋转刮料机H101送至皮带运输机H102,由此再送往自动称量机WT09616,然后送入尿素仓库。

该工艺的特点是操作简单,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少,不足Z处是颗粒相对较小,强度低,粉尘大等。

车用尿素快速分析方法——甲醛法

车用尿素快速分析方法——甲醛法

第37卷第4期2021年4月文章编号:1671-8909 ( 2021 ) 4-0032-003车用尿素快速分析方法——甲醛法常大顺,李云(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海南东方 572600)试验娜■究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摘要:早在2013年国家环保部规定柴油车必须使用车用尿素来降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排放,以避免汽车 尾气长期排放加重环境污染。

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从2020年5月份开始生产车用尿素,年产能达到5万t 。

车用 尿素的主要成分是尿素溶液与纯水混合的32.5%(±0.7%)的尿素溶液。

国家标准(GB 29518—2013)中对于车 用尿素中尿素含量的分析使用总氮法,总氮法存在样品消解时间长,分析时间长的问题,且样品在蒸馏过程中使 用了浓度达到350 g /L 的浓碱,对安全和环保的危害大。

因此,笔者将分析尿液中总氮的分析方法-甲醛法应用 于车用尿素总氮的分析,不需要浓碱且分析时间短,通过对其分析过程大量实验数据总结以及与总氮法的比对、 回收率测试,发现其准确度及精密度完全可以满足中控分析的需要。

关键词:车用尿素;曱醛法;总氮法;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中图分类号:X 831 文献标识码:A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与试剂300 m L 三角瓶;25 m L 酸碱两用滴定管;5 mL 、 10 m L 移液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 )=0.5 mol /L ; 分析纯浓硫酸(p = 1.84 g /mL );氢氧化钠溶液(200 g /L ); 甲醛溶液,25% (V /V );甲基红指示剂,1 g /L ;混合 指不剂。

1.2溶液配制(1)氢氧化钠溶液,(200 g /L ):秤取20 g 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待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 m L 即可用。

(2) 甲醛溶液,25% (V /V ):取36%甲醛70 mL 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 mL ,加数滴混合指示剂混匀, 用0.5 mol /LN aO H 中和现微红色备用。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卜小雪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卜小雪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卜小雪发表时间:2018-09-03T09:16:46.270Z 来源:《红地产》2017年9月作者:卜小雪[导读] 对于尿素生产厂来说,控制尿素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尿素产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问题堪忧。

一、成品水含量因素和控制措施1.1 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二段蒸发温度或真空度达不到指标。

(2)分离器内真空度低,而表冷器内指标正常。

(3)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或花板漏。

(4)二段蒸发分离器上部冲洗水管阀内漏。

(5)雨季时空气湿度高。

(6)上造粒塔保温夹套蒸汽漏进管内。

(7)上造粒塔蒸汽吹除阀内漏。

(8)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内漏。

1.2 做好尿素产品检查工作,防止尿素水含量超标为了防止尿素中水含量超标,应注意严格控制蒸发系统各指标 ,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

一旦发生异常 ,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理 , 必要时蒸发系统停止造粒 , 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送造粒。

要根据系统负荷、天气情况和尿素下塔温度及时调整造粒塔底部风窗开度 , 尤其是阴雨天气 , 要尽量关小造粒塔底部风窗。

停车检修时要注意检查与蒸发系统相连各冲洗水、蒸汽阀门内漏情况 , 发现内漏及时消除。

二、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1 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公司优等品指标为:小颗粒尿素粒度 (0.85 ~ 2.80mm) ≥ 93.0%,中颗粒尿素粒度 (1.18 ~ 3.35mm) ≥ 93.0%,大颗粒尿素粒度(2.00 ~ 4.75mm) ≥ 93.0%。

在生产过程中 , 造粒塔底部分析 , 尿素粒度均能达到规定要求 , 可是因尿素抗压强度低 , 在贮运、运输过程中易破碎 , 产生微粒及粉尘 , 易造成出厂产品粒度偏低 ,影响尿素外观质量。

2.2 选用新型喷头,保证产品颗粒的粒度经过比较 , 选用了等密度喷洒旋转造粒喷头 , 其具有以下优点 : ①能力适当 , 无过大或过小弊端 ; ②喷洒的颗粒均匀分布 , 颗粒均匀冷却 ; ③喷洒线无交错现象 , 避免了颗粒并合、粘塔底 ; ④依塔径大小设计喷洒范围 , 不粘塔壁且在塔的下半部封满塔断面 , 可提高空气有效作用系数 ; ⑤减少粉尘 1/3 ~ 2/3,消除环境污染与产品损失 ; ⑥ 0.8 ~ 2.5mm 的颗粒合格率在97% ~ 98.9%; ⑦由于等密度喷洒旋转喷头为全封闭喷头 , 内有一定压力 , 下部又有杂物沉淀段 , 因而运行时维护工作量少 , 只须每月对喷头进行 1 次清洗即可 , 不仅减少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而且有利于延长喷头使用寿命。

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

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

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提要:通过加热可提高测定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方法灵敏度,实现了对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满足了日常原料检验任务。

关键词:甲醛;痕量;尿素尿素生产厂家为提高尿素颗粒强度在尿素生产中添加甲醛,但甲醛的存在严重影响公司氰酸钠成品的收率。

本公司的认为即使尿素产品中痕量的甲醛也会使催化剂活性衰减,要求对尿素中的痕量甲醛进行测定,而现有的甲醛测定方法GB2440-2001对痕量的甲醛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方面都不适合。

而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过加热可使原来因甲醛含量很低并不显色的样品出现明显的颜色,为此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分析方法,满足了对原料检测要求。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硫酸:分析纯。

变色酸:1%。

尿素:工业品甲醛工作液:取1mg/mL甲醛溶液1.5mL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3g/mL的甲醛工作液。

此工作液不稳定,须现用现配。

1.2实验方法:取一定量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g不含甲醛的尿素,补加蒸馏水至5mL,摇动使尿素溶解。

另取100mL容量瓶,加入5mL蒸馏水,以此作为空白溶液。

在空白溶液和待测试样中依次加入1mL1%变色酸、10mL浓硫酸,在电炉上加热,开始冒泡时计时,继续加热2min取下。

放置10min后稀释至近刻度,冷却至室温再稀释至刻度,摇匀,在580nm波长处用10c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

1.3样品测定称取2.0g尿素,加入5mL蒸馏水使其溶解,其它步骤如实验方法。

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对样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计算。

2.实验条件选择2.1加热时间加热以开始冒泡记时,2~5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值且较稳定,故选加热时间为2min。

2.2稳定时间实验表明,溶液加热后放置10min吸光度值达到最大,且在10~15min较稳定,因此选择稳定时间10min进行测定。

2.3硫酸用量实验表明,硫酸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也增加,当加入量达17~18mL时开始出现黑色的混浊(碳化所致,而非络合物的颜色)。

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

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

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一、概述职业危害甲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甲醛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进行定期的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包括各项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二、体检项目及标准1.血液检测目的:检测血液中甲醛浓度,评估甲醛暴露程度。

标准:甲醛浓度应低于1.0mg/L。

2.呼吸系统检查目的:检查呼吸系统是否受到甲醛影响,如鼻炎、支气管炎等。

方法:进行肺功能测试、胸片检查等。

3.肝脏功能检查目的:评估甲醛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标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

4.免疫系统检查目的:了解甲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关注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5.皮肤状态检查目的:观察皮肤是否出现与甲醛暴露相关的异常反应。

标准:皮肤应无异常变化。

6.血常规检查目的: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异常。

7.生化全项检查目的:评估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肾功能等。

标准:各项生化指标应处于正常范围。

8.肾功能检查目的: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受到甲醛影响。

标准: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

9.其他必要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总的来说,针对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应全面覆盖多个系统,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准确评估。

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员工健康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甲醛暴露水平,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脲甲醛[1]

脲甲醛[1]

1.2尿素和醛类缩合产品在这类产品中脲甲醛(UF,尿素—甲醛缩合物)、异丁叉二脲(IBDU,尿素—异丁醛缩合物)和丁烯叉二脲(CDU,尿素—丁烯醛缩合物)是三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缓释肥料。

尿素—甲醛反应产物:该类产品属非包膜化学合成的缓效氮肥,是世界缓释肥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在美国占50%以上。

为了评价产品的养分释放特性,通常用活性指数(AI)表示。

该指数为溶于热水的N对不溶于冷水N的百分率。

各类产品的含N量和AI都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上,尿素与甲醛反应可生成不同链长的缩合物分布,其通式为NH2CO(NHCH2NHCO)nNH2,式中n在1~8之间。

尿素(U)/甲醛(F)摩尔比和反应条件(如PH、温度和时间)是决定缩合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一般较多的U/F比生成短链的缩合物分布,而较低的U/F比例生成分子量较高的缩合物分布。

因此严格控制U/F摩尔比可获得最佳的甲叉脲缩合物分布。

尿素—甲醛粒状产品可分为:脲甲醛(UF)、甲叉脲和甲叉二脲(MDU)/二甲叉三脲(DMTU)三种。

(1)脲甲醛(Ureaform):该产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开发成功。

根据美国植物养分稽察协会(AAPFCO)规定:产品中所含的冷水不溶性N至少为总N 量的60%,而且其活性指数不低于40%。

脲甲醛大部分有较长链的尿素—甲醛缩合物组成,主要为四甲叉五脲(TMPU)和更长链的缩合物。

(2)甲叉脲(Methylene ureas,即亚甲基脲);该产品开发于上世纪60~70年代,其特征是具有短链的缩合物分布(主要是二甲叉三脲、三甲叉四脲和四甲叉五脲),冷水不溶性N在25%~60%之间。

(3)MDU/DMTU混合物:属最新的尿素—甲醛反应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

产品中的氮至少有60%以冷水可溶的MDU和DMTU形态存在。

如以冷水不溶性N(CWIN)表示,一般低于25%。

尿素—甲醛系缓释氮肥通常有两种生产方法;即稀溶液法和浓溶液法。

在稀溶液法中产品从脲甲醛溶液中沉淀出来,然后进行过滤,母液循环至下一工序。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时的粉尘和包装、 运输过程的粉尘; 加入量过高, 工艺
冷凝液中 甲醛含量 上升 , 对水解 系统造成不 利影 响。
2 . 1 影 响缩二脲 的因素
尿素 产 品中缩二 脲含 量 的多 少与 系 统 负荷 及 工艺操 作 有 较 大 关 系 。负 荷 越 低 , 产 品 中 的缩 二 脲含 量相 对偏 高 。在工 艺 上 , 缩 二 脲 的 生成 与 工 艺物 料 的游 离 氨含 量 、 操作 温 度 、 停 留时 间 有 关 。
段蒸发加热器 ( 4 0 2 一 C ) 加热 , ( 02 4 - C采用 0 . 8 M P a 蒸汽加热) 。为了提高尿素强度 , 在一、 二段 u管中 加入 甲醛 。经过 4 02 . C加 热 后 的尿 液 进 入二 段 蒸 发分离器( 02 4 一 F ) 蒸发分离 , 通过二段蒸发后尿液 质量分 数达 到 9 9 . 7 %, 最 后通 过 尿 液熔 融 泵 ( 01 4 . J / J A ) 送至造粒塔造粒。一、 二段分离器顶部 出来 的水汽混合物被送到蒸发冷凝器中冷凝 , 冷凝液进 入氨水槽 ( 7 0 1 一 F ) 回收, 未被冷凝 的气体 由喷射泵 抽 出送入( 3 0 5 一 E ) 洗涤后 , 经烟囱( 7 0 2 . F ) 吸收后排

Vo 1 . 4 1. No . 1
经验交流 ・
提 高尿 素产 品质 量 的控 制措 施
李长英 , 史志磊
( 云南水 富云天化有 限公 司 , 云南 水 富 6 5 7 8 0 0 ) 摘 要 : 通过对尿素水份 、 缩二脲 、 筛析 、 甲醛含量等控 制措施 的分 析 , 对 提高尿 素产 品质量 的
为了提高洗涤液温度 , 在调节 阀( F V - 4 0 5阀) 后进 入4 02 一 F管线 上增加 了 0 . 9 MP a的蒸气 。经一段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