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单元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序及内容扩展更上层楼【07青岛】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1)其中___ _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 _;(3)____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4)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4%)二氧化碳(0.034%)其它气体和杂质(0.002%)我会思考下图装置能否利用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的说明理由我会做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学生讨论完成提升总结水进入容器的刻度我会总结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药品的条件:(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3)反应物应过量2、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可——燃烧N2约占——,不——燃烧,也不燃烧——溶于水3、如果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音乐欣赏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体会歌词含义我会填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我会总结: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2、气体制取的一般过程: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先固后液)→收集气体我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学生思考完成我会填氧气的物理性质我会做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成黑色固体。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复习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复习  教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本节课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

二、学情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来不是难以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主要是个别学生对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尚未学好,基础知识还不扎实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原则。

2.学会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景,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试验导入,引导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猜测生成物的成分,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你还能想到更便捷的方式表示这个化学反应吗?学生根据文字表达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

[过渡]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那么我们如何让这个式子体现质量守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推进新课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并进行归纳总结。

单元复习课教案初中化学

单元复习课教案初中化学

单元复习课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复习效果;
2. 培养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出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如何根据题目特点选取解题方法;
2. 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
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3. 化学键的形成和种类;
4.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确定;
5.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

二、讲解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如:
1.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化合价;
2. 画图或图解法解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三、进行一些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五、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复习课,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对本单元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位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和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及应用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课程标准中第三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初步“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等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常用的方法”;还包含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了解氢气”“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延续第一、二单元学习中已经涉及的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的许多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水的净化。

本单元仍然处于学习化学的启蒙初步阶段,与第一、二单元学习不同的是,首次开始通过宏观事物和社会热点问题将物质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应用起来。

本课题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常用的方法;能说出几种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

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了解或者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根据某种商品包装袋或者产品说明书标示进行有关计算。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课时一:物质的分类
课时内容: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讲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原则;
3. 练习识别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业布置。

课时二:物质的变化
课时内容: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3. 掌握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3. 做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以下省略)。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1.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2.安全用药的原则;3.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4.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安全用药的原则;难点: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入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讲解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3.案例分析:讨论不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4.小结:总结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3.实验演示:展示正确的用药方法;4.小组讨论:讨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5.总结:总结安全用药的原则。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3.案例分析:讨论如何预防化学中毒;4.小结:总结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3.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识;4.总结:总结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六、教学反馈:1.课堂练习;2.小组展示;3.讨论交流。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习题;2.写一份关于如何预防化学中毒的报告。

八、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PPT;2.化学物质实验材料;3.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以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化学反应观察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案、课件和实验指导书。

3. 测验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和实验现象。

三、化学反应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0分钟)
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演示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3. 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

五、小结和课堂练习(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的观察实验报告。

2. 练习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但是在配平方程式的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单元内容概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和配平
实验操作和实验设 计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 特点
酸碱盐的性质和应 用
化学与生活、生产 的关系
02
基础知识回顾
化学方程式
总结词
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通过化学式、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表示 ,可以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学生需要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则,理解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关系,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综合习题解答
总结词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详细描述
选取涉及多个知识模块的综 合性习题,通过解答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和跨模块整合能力。
总结词
加强知识整合
详细描述
在解答综合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 知识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综 合运用能力。
总结词
提升解题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解答综合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和应试技巧,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05
单元测试与模拟考试
单元测试题
01
02
03
04
选择题
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包括概念、原理、化学方
程式等。
填空题
要求学生填写关键知识点或对 某个概念进行解释。
计算题
涉及化学反应中质量、物质的 量等计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
维和计算能力。
实验题
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分 析能力,包括实验步骤、实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应保持做题的习惯, 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成分、各成分含量、及空气污染物,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深化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体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树立环保意识及周密思考的习惯。

3.通过问题思考,能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层面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体会性质决定用途;从分类的角度、用对比的方法再探氧气的化学性质。

4.通过观看微课和问题组讨论,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环保意识及周密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2.氧气的性质及应用,强化分类观、体会对比法。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应用,深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引导、情境引入、多媒体辅助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知识再探一:空气成分、含量、污染、成分及含量【图片展示】【问题引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空气,空气成分及含量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还能回忆出干燥洁净的空气成分及其含量吗?抢答回忆、抢答让学生体会空气成分及含量空气是一种资源【过渡】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虽然不同,但作用不容小觑。

【问题引领】观看图片或者联系日常生产(生活)实例,思考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用途?分别体现了什么性质?【展示图片】独自思考,展示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空气质量【过渡】虽然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导致了空气不同程度的污染。

空气中有哪些污染物?污染途径有什么?从自身做起,我们该对环保做些什么?【展示资料】几幅图片【问题引领】空气中有哪些污染物?污染途径有什么?从自身做起,我们该对环保做些什么?思考、回答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感悟提升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过渡通过刚才的复习,已知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何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哪?知识再探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思路【问题引领】若你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独自思考,展示:思考交流回答体会感悟让学生了解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药品【展示药品】【问题引领】对比分析,你认为选择哪种药品最好?并说出理由。

独自思考,展示:思考交流展示体会感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装置【展示装置】【交流共享】对比分析,这几种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你认为那种装置最佳?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思考交流展示体会感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问题引领】实验结束后,若氧气的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若氧气的含量偏大,可能的原因又有哪些?思考误差同桌讨论,一人展示:交流回答体会感悟严谨务实习惯感悟提升严谨的态度、环保意识、周密思考的习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常选择铜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生成固体氧化铜,该原理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氧气还有哪些性质?复习总结氧气的性质知识再探三: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问题引领】1.联系日常生活常识,你能说出氧气三态的颜色吗?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3.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4.为什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同学们独自思考,你能总结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思考、抢答体会检查学生氧气物理性质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性质【展示图片】【问题引领】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木炭、铁丝、蜡烛分别代表哪类物质?观察、思考、归纳、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氧气的化学性质、体会分类法、对比法。

加深看宏观之现象、究微观之实质理念。

2.对比回忆三种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回答)?3.通过分析你能归纳出氧气有什么化学性质?4.尝试写出三个反应的表达式,并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5.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水、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属于什么类别?用途【展示图片】【问题引领】两幅图片分别说明了氧气有什么用途?分别利用了什么性质?观看、思考、回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感悟提升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分类法、对比法、宏观看现象,微观揭本质过渡氧气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氧气怎样制取哪?知识再探四:氧气的制工业制法【展示图片】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图片【问题引领】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思考、抢答体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法实验室制法【播放动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问题引领】根据观察到的信息,你能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是什么?2.怎样检验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有什么特点?4.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什么方法?若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什么方法?选择收集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6.你如何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7.你如何判断收集的是否为氧气?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收集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

老师巡视交流,及时了解学情【过渡】社会在发展,同样发生装置也在发展优化。

【拓展延伸】1.发生装置观看思考、交流、回答观看、分析、总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氧气的实验制法体会原理、方法提升2.收集装置观看、思考、分析、总结、感悟提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性质决定收集方法、验满方法、验证方法盘点收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从知识、能力、方法等)归纳、总结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养成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的好习惯,形成利用网络图整理知识的能力当堂检测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C.在液态时为无色D.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2.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B.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发热、产生火焰C.氧气有可燃性,是一种常用的燃料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3.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A. 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B. 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C. 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

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5.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图中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分,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瓶中的水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⑴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⑵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⑶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6.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性质: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有毒性。

2、制法: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硫化亚铁固体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

FeS + H2SO4→FeSO4 + H2S↑。

所以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应选型(固固加热型或固液常温型);收集应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