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关系称谓的研究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2012年 5月 22日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总目录论文正文 (6)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一)语音方面 (18)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3.儿化音现象 (18)(二)词汇方面 (19)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1.从简原则 (20)2.从亲原则 (20)3.规范原则 (21)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附录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摘要:临潼方言属于广义的西安话范畴,归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在词汇方面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尤其在部分亲属称谓方面。
本文主要调查了临潼区的亲属称谓语。
以血亲亲属父系、血亲亲属母系、姻亲亲属妻系、姻亲亲属夫系四方面的亲属称谓词,按照辈份层次、称谓、称谓释义、背称和面称为顺序通过列举、描述和比较,其中包括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的比较,对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作了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具有与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体系一样周密细致的区分。
亲戚关系称呼算法

亲戚关系称呼算法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戚关系的称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正确使用亲戚称谓不仅体现了尊重和礼仪,还能够准确地表达亲戚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亲戚关系称呼算法,帮助读者解决亲戚称谓的难题。
一、称呼算法的基本原则1. 以尊卑为序:亲戚称谓要根据年龄和辈分来确定,年长者称为长辈,年幼者称为晚辈。
对于同辈亲戚,要根据亲密程度来确定称谓。
2. 表达亲缘关系:亲戚称谓应该准确地表达亲缘关系,避免使用模糊的称呼。
二、直系亲属的称呼1. 父母:自己的父亲称为爸爸/父亲,自己的母亲称为妈妈/母亲。
2. 祖父母:父亲的父亲称为爷爷,父亲的母亲称为奶奶;母亲的父亲称为外公,母亲的母亲称为外婆。
3. 曾祖父母:爷爷的父亲称为太爷爷,爷爷的母亲称为太奶奶;奶奶的父亲称为太外公,奶奶的母亲称为太外婆;外公的父亲称为外太爷爷,外公的母亲称为外太奶奶;外婆的父亲称为外太外公,外婆的母亲称为外太外婆。
4. 子女:自己的儿子称为儿子,自己的女儿称为女儿。
5. 孙子女:儿子的儿子称为孙子,儿子的女儿称为孙女;女儿的儿子称为外孙,女儿的女儿称为外孙女。
三、旁系亲属的称呼1.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根据年龄大小来确定。
年长者称为哥哥/姐姐,年幼者称为弟弟/妹妹。
2. 叔伯姑舅:父亲的兄弟称为叔叔/伯伯,母亲的兄弟称为舅舅;父亲的姐妹称为姑姑,母亲的姐妹称为姨妈。
3. 侄子侄女:兄弟姐妹的儿子称为侄子,兄弟姐妹的女儿称为侄女。
四、婚姻关系的称呼1. 配偶:自己的丈夫称为丈夫/先生,自己的妻子称为妻子/太太。
2. 岳父母:丈夫的父亲称为岳父,丈夫的母亲称为岳母;妻子的父亲称为公公,妻子的母亲称为婆婆。
3. 姻亲:配偶的兄弟姐妹称为姐夫/妹夫,配偶的兄弟姐妹的配偶称为姐姐/妹妹。
五、其他亲戚关系的称呼1. 堂兄弟姐妹:父亲的兄弟的孩子称为堂兄弟姐妹。
2. 表兄弟姐妹:母亲的兄弟的孩子称为表兄弟姐妹。
3. 姨表兄弟姐妹:姨妈的孩子称为姨表兄弟姐妹。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方言是指一种地区性的语言或受地理、历史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种。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不同,导致了各地方言之间词汇、发音、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而在方言中,亲属称谓更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远文化背景的研究课题。
亲属称谓作为方言中常用的词汇之一,是方言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而不同地区的方言对亲属称谓的命名也各不相同。
在不同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传承和变迁也反映了包括地理环境、历史、社会结构、文化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
在中华民族的方言文化中,亲属称谓的种类繁多,每个称谓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比如,在一些北方方言中,叔父和阿叔的称谓是根据叔父的排行来命名的。
假如叔父是老大,那么他的称谓就是“老大叔”,如果叔父是老二,那么他的称谓就是“老二叔”,以此类推。
这种称谓体现了中国传统尊卑、长幼亲疏的观念,也反映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尊长的地位地位。
在一些南方方言中,亲属称谓体现了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独特特点。
比如,在闽南方言中,叔父和姑父的称谓是以“舅”为词根,结合不同的字义来表示不同的概念。
比如,“舅舅”表示父亲的兄弟,“舅妈”表示父亲兄弟的妻子,“舅公”表示妻子父亲的称谓。
这种称谓的差异体现了对不同亲属关系的细致划分,也反映了南方地区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除了亲属称谓的种类多样,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也存在着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西南方言中,父亲的兄弟通常被称为“大伯”,而在东北方言中,则被称为“伯父”。
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有关,也可能与不同方言之间的演化和发展有关。
亲属称谓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研究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亲属称谓是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亲属称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方言。
其次,亲属称谓的差异反映了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通过对亲属称谓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地方文化和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线索。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

兄弟姐妹称其姐妹之夫为姐夫、妹夫,以大姐夫、二妹夫等区别长幼。
父母对其女之夫,对人称闺女女婿、女婿、姑爷、贵客、东床、东床客,当面则称他姐夫、老×女婿等。婚后女婿住岳家,外人呼为养老女婿、倒插门女婿。又,外人称别人女婿有戏称“半个儿”的。
母亲之兄弟,称舅舅(大舅、二舅等以别长幼),舅之配偶称舅母或妗子、妗母。
外祖母之兄弟,称舅老爷,其配偶称舅奶奶。
外祖母之姐妹与祖母的姐妹统称为姨奶奶,其配偶统称为姨爷爷。
舅父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或有直以兄、弟、姐、妹相呼者。对人则称姑舅兄弟、姑舅姐妹。
父母称女之子女为外孙、外孙女、外孙闺女,舅父母呼姐妹之子女为外甥、外甥女、外甥闺女。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各地多数呼外孙与外甥发音相同。
妻之母,书面称岳母,对人称丈母娘、丈母,当面则称妈、妈妈,有地方也称婶、大娘。
妻之兄弟,书面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内兄为大舅子,称内弟为小舅子,当面则称哥哥、兄弟;内兄内弟之妻,对人统称为舅子媳妇,以大舅子媳妇、二舅子媳妇等区别长幼。
妻子之姐妹,对外统称为姨子,姐称为大姨子、大姨子姐,妹称为小姨子,当面则称姐,称妹。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转)2011-03-19 19:57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所谓称谓—就是对你自己以及和你有关联的家族、亲属、师友及其他一些人的称呼。目前流行的称谓,都是汉族的称谓,为了讲解方便,这里均以“自己”为“轴心”论述的。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摘要称谓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社会语言行为,是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称谓语往往是最先传递给对方的信息,称谓语使用是否得体,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对称谓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分类研究方向一、引言二、称谓语的定义一说到称谓语,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称呼,因此,必须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术界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认为称谓语等就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这里要首推张鲁宁,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就需要称呼对方,称呼语也就是称谓语”;孙维张认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词源》和《汉语大词典》也都是以“称呼”来解释“称谓”。
(二)认为称呼语是称谓语的一部分。
周健指出“称谓系统包括名称系统和称呼系统两大类”;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称呼语”解释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
这些观点中曹炜教授的观点比较科学,其观点高度概括了称谓语与称呼语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
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
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本质上具有口语性。
学术界一般采用马宏基、常庆丰的观点。
在他们的著作《称谓语》中,是这样对称谓语和称呼语下的定义:称谓语是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它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而称呼语则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三、对称谓语分类研究的现状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这些分类结果没有正确与否的差别,只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亲戚称谓的社会意义与文化表达

亲戚称谓的社会意义与文化表达亲戚称谓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礼仪规范。
通过适当使用亲戚称谓,人们能够维系亲属关系,表达尊重和亲近之情。
本文将从社会意义和文化表达的角度探讨亲戚称谓的重要性。
亲戚称谓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除了直系亲属关系外,还有着较为复杂的旁系亲戚关系。
通过称呼特定的称谓,可以准确地表达亲戚之间的关系,并且明确了每个人在家族中的位置。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的兄弟被称为“伯父”,弟弟被称为“叔父”,姐姐的丈夫被称为“姑父”,这样的称谓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可辨,方便了交流。
此外,亲戚称谓还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
在一些文化中,例如中国文化,亲戚关系有着细致入微的称谓,不同的称谓代表了不同程度的亲疏关系。
如中国的表姐叫作“姐姐”,表弟叫作“弟弟”,这种称谓方式凸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也表达了家族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温暖。
亲戚称谓的使用还具有文化表达的意义。
不同文化对于亲戚称谓的要求和使用方式不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称呼叔叔可能会添加尊称,如“叔父”;而在西方文化中,叔叔通常被称为“Uncle”,没有特殊的尊称。
这些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异同,通过亲戚称谓的使用,人们能够传递出自己所属文化的特点和态度。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亲戚称谓外,一些特殊场合也需要注意称谓的使用。
例如,在正式场合,对于长辈的称呼通常需要添加尊称,以示尊重。
在家族聚会或重要的庆祝活动中,亲戚称谓的使用也需要符合传统规范,以体现家族的团结和张扬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亲戚称谓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表达,通过适当的称谓使用,人们能够准确表达亲属关系,维系家族纽带,传递尊重和亲近之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称谓的使用,尊重传统规范,以及体现我们所属文化的特点和态度。
亲属关系之间怎么称呼详解

亲属关系之间怎么称呼详解快到春节了,亲戚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多了,大人都希望小孩子叫你或者怎么称呼别人。
做家长的不知道小孩称呼对方什么,是个很尴尬的事情啊。
如果是瞎称呼一通,但是不是很有礼貌。
快过大年了,特地整理了下,给各位家长们做个参考,不要叫错人哦!家庭关系称呼总汇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
(有的地方称:外公)姥姥:妈妈的妈妈。
(有的地方称:外婆)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
(“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
)三爷。
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
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
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
(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嫂子:哥哥的妻子。
(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
(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
(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
(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也称为亲属称谓自称,是汉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使用者通过按照血缘关系来称呼家中每一位成员。
尽管汉朝时期的家庭称谓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但用于今天依然仍然是当时的形式。
在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称谓直接按照血缘关系称谓,例如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儿子叫儿子,女儿叫女儿等等。
另外,“兄弟”(xiong),“姐妹”(mei),“叔叔”(shu),“阿姨”(ai)也是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两个人血缘关系较远,如表兄弟或者表堂姐妹,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中也给出了相应的称谓。
例如,表哥叫表哥,表弟叫叔儿子,表姐叫表姐,表妹叫叔女儿。
另外,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亲戚称谓级联。
这种形式的亲属称谓经常存在于大型的家族中,广泛的使用于祖先的追忆,传承家族荣誉和代代相传的传统。
例如,陈先生有三个儿子,其中A儿子有一个儿子,B儿子有两个儿子,C儿子有一个儿子。
由于A儿子是一代,B儿子是两代,C儿子是三代,因此他们的称谓可以是陈姨父(A儿子)、陈叔父(B儿子)和陈伯父(C儿子)。
亲属称谓语自称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汉语翻译的重要内容。
在汉语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亲属称谓的不同,寻求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以保证译文的正确性、流畅性和完整性。
目前,汉语翻译策略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传统汉语翻译法和现代汉语翻译法。
传统汉语翻译法是指以传统汉语为基础,按照血缘关系称谓,以视角的礼节观念和习俗礼仪来翻译的策略。
传统汉语翻译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有的亲属称谓意义,使得整个翻译过程更加完整。
例如,母亲的称谓可以翻译为“Mother”,父亲的称谓可以翻译为“Father”,兄弟的称谓可以翻译为“Brother”,姐妹的称谓可以翻译为“Sister”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戚关系及称谓的研究
5.5班陈科树
一、问题的提出
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平武老家探亲,那里竟有一百
多人,据说都是我们的亲
戚。
我一去就傻眼了,那
么多人,我都不知道该怎
么叫了,只好不叫。
回来
时,大人们都还在讨论哪
个人该叫什么。
我想搞清
楚亲戚的叫法,于是开始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上网查询,请教长辈。
三、研究内容
理清亲戚互相的关系,以及互相的称呼。
四、研究过程
1、先从父亲这边入手。
我的爸爸是独生子,关系不算复杂。
爸爸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爷爷奶奶,这个关系我也很清楚。
奶奶的妈妈就是我的祖祖,奶奶的爸爸就是我的祖爷。
这算一条主线。
但是,爷爷有7个兄弟姐妹,这个就有点复杂了。
爷爷有2
个哥哥、1个弟弟,爸爸叫他们“大伯”“二伯”和“四叔”,我不知该怎么叫,就只能叫“大爷爷”“二爷爷”和“四爷爷”。
爷爷还有4个妹妹,爸爸叫他们姑姑,我就叫她们姑婆。
更复杂的是,爷爷的侄儿侄女们,爸爸说是他的堂兄妹,那我又该怎么叫呢?爸爸说,还是叫“伯伯”“姑姑”吧。
让人头疼的,还有奶奶的亲戚。
奶奶的兄弟姐妹也多,有5个弟弟、1个妹妹,爸爸叫他们“舅舅”和“姨妈”,我当然就叫他们“舅爷”和“姨婆”。
舅爷的妻子,爸爸叫“舅妈”,我叫“舅奶奶”。
姨婆的丈夫,爸爸应该叫“姨父”,我则该叫“姨爷爷”。
奶奶的侄儿侄女,是爸爸的表兄妹,我则把他们叫“表叔”“表姑”。
2、妈妈这边的亲戚状况也不简单。
妈妈有4个姐姐,当然都是我的姨妈,她们的丈夫,也就是我的“姨父”。
姨妈们的子女都是我的表哥表姐。
这个关系很近,所以我很清楚的。
但是,外公和外婆的亲戚关系就又复杂许多了。
外公有2个姐姐、1个弟弟,分别是妈妈的姑姑和幺爸,我则叫他们“姑婆”和“幺爷”,他们的子女是妈妈的堂兄妹,而我对他们也只能称呼“舅舅”或“姨妈”了。
外婆有2个哥哥、1个妹妹,分别是妈妈的舅舅和姨妈,我叫他们“舅爷”和“姨婆”,他们的子女是妈妈的表兄妹,而我还是称呼他们“舅舅”或“姨妈”。
3、关于辈分。
有句俗语叫“幺房出长辈”,我妈妈是老幺,
辈分高,所以我的辈分也高,在老家,都有比我大的人叫我“叔叔”,让我很不好意思。
在爸爸那边,因为奶奶是老大,所以相对辈分较低,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让我迷惑了很久的状况:两个年龄差不多大的人,爸爸那边的亲戚,我可能要叫“爷爷奶奶”,而妈妈的亲戚这边却要叫“姨妈姨父”。
4、根据辈分取名字。
这次回老家,让我注意到许多亲戚的名字都很相像,很多人的名字只有最后一个字不同,妈妈告诉我,以前的人取名字都是按辈分来的,这样,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哪个家族的和什么辈分的人,称呼上也不会太乱。
5、亲戚关系图。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张亲戚关系图,虽然这只是一张主线关系图,网上说是一张“直系血缘关系图”,祖父辈的亲戚关系不在图中,但这张图对于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意义的。
五、研究结论
重亲情,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通过对亲戚关系的研究,我基本理清了我周边的亲戚之间的关系,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我也能很好地称呼长辈们了。
更重要的是,我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亲情的看重,懂得了“血浓于水”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