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一注注水井结垢机理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注水井中杂质过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注水井中杂质过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注水井中杂质过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摘要:下文对注水井内部出现的杂质过多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分析,首先,对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给出了通过洗井的方式,让注水井内部的水质符合规定要求。

提倡按照注水井所在区域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使用最佳的治理对策,为后期对注水井开展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部分可信赖的依据。

关键词:注水井;杂质过多;原因讨论;处理方法引言在对注水油田实际进行开发期间,因为各类因素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水表、注水井内部的水质具体情况、取压设备、管柱发生腐蚀问题的实际情况、管理方面的原因、水咀、注水油田所在地层部位具备的实际吸水能力和套变等,普遍会导致注水井处于正常测试周期时,极难保证其注水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本文主要的对注水井当中水质杂质过多这一情况进行讨论。

一、注水井选择水源的原则、对水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注水井当中的水质其实质为对注入水在质量方面提出的指标要求,其中涵盖注入水内部存在的气体、矿物盐、悬浮物的构成与其具体含量和有机质等。

若是注入水的水质不达标,必然对油层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现象,尤其是会对低渗油层产生十分重大损害,而其对油层产生的损害问题主要包括了结垢、堵塞以及腐蚀这三方面。

(一)选择水源的原则1.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资源作为备用,同时确保实际供水量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下;2.要保证选择的水质处于优质状态或是相对优质的状态,对水资源进行处理时使用的工艺较为简易或是保证相关的水处理技术能够真实有效的执行;3.对含油类型的污水应该做到优先考虑,借此方式降低对油田所在地区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4.需要对水资源后期开展的二次甚至是重复使用进行考虑,借此方式降低对水资源产生的浪费问题。

(二)对水质提出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水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和油层当中存在的水出现混合现象时,不发生沉淀问题;2.将水资源注入到油层区域以后,不让油层内部的粘土遇水发生膨胀甚至是出现悬浊现象;3.水资源当中不能存在数量庞大的悬浮物,借此方式预防对注水井当中的渗滤断面部分造成堵塞;4.拥有相对优质的洗油性能;5.对使用的管线以及相关设备造成的腐蚀问题不大;6.若是某一种水资源的实际储备量不充足,就应该在室内环境中展开实验,确保两种不同水资源之间具备的配伍性能优质,不会对油井当中的油层造成损伤之后,才能够将水资源注入进去;7.水资源的实际储备量充足,便于后期开展取样工作,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以及科学性。

注水井井下结垢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注水井井下结垢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洗井 是指 利用 高压 水 , 清除 注水井 井筒 、 吸水层段 的渗滤 面及 井底 附近 的 污物 , 使 吸水层 段 的渗滤 面避免 或减缓 注入水 水质 的污染 、 堵 塞和腐 蚀 , 通 过洗 井可 以解 除或缓 解井底 近处 已经受 到的水 质污染 及堵塞 , 从 而恢复 地层 吸水 能
[ 摘 要] 由于地 层 中温 度 、 压力 、 地层 水矿 化度 及 注入 水 的影 响 , 井下 结垢 、 腐蚀 是无 法避 免 的 , 在 目前 无法将 其 彻底 消 除技术 条件 下 , 利 用注 水井 定期 洗 井 技术 , 清除 井下结 垢沉积 物 , 用 以减缓其 对井 下设备 的腐 蚀 、 保 护井 下机具 就更具 现 实意义 。 故本 文 以注水井 洗井 为主线 , 从二 东 区洗 井现状 出发 , 以提 高分 注级别 、 改善水井分注现状为手段 , 详细探讨 了清除井下污染物、 保护井下设备的施工技术。 [ 关键 词] 注水 井 结垢 分 析 腐 蚀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 T E 9 3 4 . 0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0 4 —0 3 6 9 — 0 l
工 单位 拉 回另 行处理 。
井I : 1 ; 不具 备洗 井条件 , 即油套环 空被 封隔器 隔开 无循环 通道 井2 7 E l , 占注水 井 总井数 的4 7 . 3 %, 分别 为 套破 隔漏 井8 口, 油套 一级 两 层分 注井 1 9 口。
其一, 二东区投入开发早期, 多为铁皮套管完井, 井身质量较差 , 经过多年 的注水 生 产 , 目前 报废 再利 用老 井多为 套破 带病 生产 , 井下 带有 隔漏封 隔器 无
大, 要彻 底 洗清 油管 、 油 套环形 空 间 、 射 孔井 段及 井底 口袋 内的杂 物 , 至进 出 口 水 质完 全一 致 时为止 。 特殊 井洗 井按 具体 情 况而定 。

注水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注水工艺探讨

注水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注水工艺探讨

注水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注水工艺探讨【摘要】一般在采油工程中特别是油井的后期开发过程,经常会出现原油产量降低,原油粘度变大的问题,这些可以通过注水的办法来解决。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注水井出砂、结垢以及套管损坏等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采用不同的注水工艺来保证采收率。

【关键词】注水井;注水;结垢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增加,油层的能量消耗殆尽,导致油层压力逐渐降低,加上后期的原油粘度增加,使得油井产量降低或停产。

为了更多的将地层中的原油开采出来,在采油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油层中注水,增加压力,来降低原油稠度。

本文针对注水井存在的问题,对注水工艺进行分析探讨。

1、注水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1.1注水井出砂问题和原因探讨注水井的注水过程中,油井下地层是不向外部吐液的,地层也不会出现出砂现象。

但是随着油井投产的时间变长,注水设备、管网日益腐蚀老化,导致注水管线穿孔、注水站停泵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中途停井。

如果中途对油井停止注水,而泵压的波动又比较大的话,就会导致注水量大幅变化,地层就会出砂,当然其它原因也可能引起地层压力波动,而出现注水井出砂。

出砂的危害比较大:一是短期内不断地出砂会掩埋油层,导致注水井躺井;二是如果出砂现象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导致套管变形甚至井点报废。

因次注水井出砂问题不容小觑。

所以,为了延长注水井的使用期限,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砂,与此同时加强对注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资料录取和分析,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处理,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发生。

1.2注水井的结垢问题和原因探讨结垢在注水井开发中危害特别大,具体表现为腐蚀油井的地面集输系统,如果在油井内的油管壁上结垢,会腐蚀油管。

还会导致测试遇阻现象,从而无法对水井进行调配。

若在地层中结垢,又会对地层造成污染,使得井筒周围的油层渗透率下降。

从而影响到地层注入能力,使注水井无法进行配注,或者注水井不能正常吸水。

注水井出现结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外来流体和地层流体不配伍,导致出现结垢现象,一旦形成,治理难度比较大。

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分析

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分析

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分析注聚井是一种用于地下水资源开发的重要工程,它具有排水能力强、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注聚井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堵塞问题,影响其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注聚井的堵塞及解堵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聚井堵塞的原因1、砂粒淤积地下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氧化铁等杂质容易随着水流被注入注聚井中,长期积累形成固体淤积,使注聚井孔隙度减小,导致水能力下降,最终使得注聚井堵塞。

2、生物生长地下水中存在各种微生物和藻类,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迅速繁殖生长,在注聚井内形成生物膜,导致水孔被堵塞。

3、结垢水中存在的碳酸盐、硫酸盐等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混合形成结垢,堵塞注聚井水孔。

4、地下水中特殊物质地下水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硫化物、草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如果经过一定时间的积聚,在注聚井内会形成结晶、凝结,导致注聚井堵塞。

5、注聚井材料问题注聚井内壁的涂层及管道材质的选择也会影响注聚井的堵塞情况。

如果选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防腐效果不佳,易受腐蚀、磨损等因素影响,会导致堵塞。

6、操作不当对注聚井的日常维护不当,清洗频率过低、清洗工艺错误等均会引发注聚井堵塞。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导致注聚井堵塞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地下水的环境下,更容易造成注聚井的堵塞。

在注聚井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堵塞的发生。

2、损害地下水质量堵塞的注聚井难以清洗和维护,使得地下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有机物质被滞留在注聚井内部,水质受到污染,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3、增加维护成本堵塞的注聚井需要更多的维护和清洗工作,增加了维护成本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4、影响注聚井寿命长期的堵塞会导致注聚井内部材料的磨损和腐蚀,影响注聚井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更换和维护的成本。

注聚井的堵塞问题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质和维护成本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解决注聚井堵塞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结垢的化学因素分析

水质结垢的化学因素分析

水质结垢的化学因素分析注入水的水质变化以及不同井段的油、套管间污水水质成分,是造成部分油井水质结垢的主要原因。

文章运用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结垢趋势预测、垢样分析等确定结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水质、减缓结垢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水质;结垢;腐蚀胜利油田自60年代开发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注水井多,能正常注水的井占相当的比例且综合含水高。

作者在2014年高考结束并被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录取后,到一家油田单位实习并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对近期作业油水井的调查,发现油管内外壁结垢现象严重,且有垢下腐蚀。

1 沿线水质分析该座污水站始建于1990年,采用斜板除油加过滤流程,污水处理能力为1.1×104m3/d,并在2007年5月改造完毕,采用预氧化污水处理综合技术,水质可达到B2级。

改造后污水处理主要流程是油站来水→电化学预氧化→1次除油罐→混合反应器→混凝沉降罐→缓冲罐→污水提升泵→陶瓷滤料过滤器→1注,沿程水质的情况如下:预氧化前:温度52℃、pH值6.7、溶解氧<0.01mg/L、总铁18.4mg/L、SRB 为2.5个/mL、含油182mg/L、悬浮物13mg/L、Cl-为23057mg/L、HCO3-为508mg/L、Ca2+为1585mg/L、Mg2+为240mg/L、Na++K+为12877mg/L、矿化度38268mg/L、水型CaCl2。

预氧化后:温度52℃、pH值6.78、溶解氧<0.01mg/L、总铁7.1mg/L、含油3mg/L、悬浮物8mg/L、Cl-为21121mg/L、HCO3-为726mg/L、Ca2+为1545mg/L、Mg2+为264mg/L、Na++K+为11703mg/L、矿化度35361mg/L、游离CO2为58mg/L、水型CaCl2。

注水站:温度54℃、pH值6.55、溶解氧<0.01mg/L、总铁10.7mg/L、含油60mg/L、悬浮物 3.89mg/L、Cl-为22881mg/L、HCO3-为654mg/L、Ca2+为1466mg/L、Mg2+为288mg/L、Na++K+为12863mg/L、矿化度38153mg/L、游离CO2为55mg/L、水型CaCl2。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结垢现象的防治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结垢现象的防治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结垢现象的防治摘要:石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家能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很多油田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会出现结垢现象,但是结垢现象会容易导致后期的开采出现阻力和细菌的产生,导致开采石油内部的大量细菌滋生,增加了油井内各种设施设备加快腐蚀的速度,给油田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结垢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对于结垢现象的防治措施,促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结垢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研究1.油田注水结垢现阶段,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储层相应的水压,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普遍采用注水技术。

目前,油田注水技术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采用清水注入法,即完成油田地下水的注入。

二是采用污水注入法,即从油层注水。

三是海上油田注水方式,采用海上注水方式。

此外,还有混合注水方法。

目前,油田注水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注钙和注二氧化碳的混合。

诸多问题导致注钙与注二氧化碳不相容,氢硫基团浓度急剧增加。

严重时会出现阻塞油层现象,使油层渗透效率降低,给油田中的油层造成很大的损失;而部分井筒以及井内设备结垢处理会限制管线的流通空间,从而增大摩擦力,也容易为细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增加了井下油井设备的锈蚀程度,减少了井设备的使用时间,严重时还会发生设备热效率的降低,导致管线爆裂,最后出现大面积停工的现象,严重危害油田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采油技术生产急剧减少[1]。

目前,我国各大油田公司已经开始就预防结垢处理的对策开展了研究,但问题依然存在。

油田地面注水技术措施的实际应用是通过注水井将合格的水注入井底油层,注入后的水流沿水线方向均匀地推向井内,使油流被驱出井外,从而提高油井的产油量。

注水过程是人工向地表提供能量的过程,是提高油田二次采油率的主要手段,注采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油田企业生产的各个阶段。

注水井措施施工作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注水井措施施工作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注水井措施施工作业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我国能源勘探开发工作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能源勘探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是一种常见的开发手段,通过向油田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促进原有油藏中的原油向井筒运移。

而在注水井措施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施工作业问题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部分油田所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岩溶性地层发育,容易发生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给注水井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2. 注水井管道老化:注水井通常使用时间较长,管道和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出现漏水、结垢、堵塞等现象,影响注水效果。

3. 注水工艺调整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原油开采的进展需要对注水工艺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设备和管道的局限性,往往难以实现快速、精准的调整。

4. 安全隐患较大:注水井施工作业涉及到高压液体、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作业环境复杂,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事故。

二、对策分析1. 加强地质勘测:在选择注水井施工地点前,应加强地质勘测工作,充分了解地下构造、岩性分布、地下水情况等,寻找地质条件较好的施工点,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2. 定期检修维护管道设备:对注水井的管道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定期更换老化部件,清理结垢和堵塞,确保注水通畅和效果。

3. 引进先进工艺与设备:引进先进的注水工艺和设备,提高设备和管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快速、精准地满足不同工艺调整的需求。

4.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注水井施工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有效减少安全风险。

三、结语注水井措施施工是能源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通过加强地质勘测、定期检修维护管道设备、引进先进工艺与设备、加强安全管理等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相关施工作业问题,提高注水井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推动我国能源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井筒结垢原因分析报告

井筒结垢原因分析报告

井筒结垢原因分析报告
井筒结垢是指井筒内壁或井饱和层石孔内形成的一层或多层硬质沉积物,它是由于井筒内外介质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的作用形成的。

井筒结垢会对井的生产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井筒结垢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水质的影响:地下水中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例如钙、镁等,当水温升高时,这些矿物质容易结晶析出,形成结垢。

水中的溶解气体也会参与化学反应,形成硬质沉积物。

2. 生物活动的影响:井水中常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等,这些微生物在井中生活繁殖,会分泌一些有机物质和酸类物质,这些物质与水中的矿物质反应,形成有机酸盐和硬质沉积物。

3. 油气成分的影响:井筒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油、气成分,当油气从井筒中涌出时,遇到较高温度的地层或井筒内的冷却装置,会发生温度变化,从而引起油气中的成分析出或析出,形成结垢。

4. 水力操作的影响:井筒内的水力操作,如注水、射孔、水驱等,会对井穿过的地层产生冲击和振动,导致地层中的沉积物不断破碎,与井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结垢。

为避免井筒结垢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水质调整:通过水质调整控制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以防止结垢的发生。

2. 生物控制:采用消毒剂或杀菌剂对井水进行处理,以消除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3.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井筒内的温度,避免油气成分在温度变化时的析出和溶解。

4. 水力操作的优化:合理安排水力操作的频率和强度,以减少对地层的冲击和振动,减少结垢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井筒结垢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质、生物活动、油气成分以及水力操作等因素。

只有深入分析和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井筒结垢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一注注水井结垢机理及成因分析
摘要:自进入注水开发期以来,为保证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盘古梁作业区不断加大注水力度。

盘一注作为全区注水运行的中心,承担着101干线、102干线、105干线的注水和盘二注的供水任务。

由于所注入水水体本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水质的化学不相容性,注水井不可避免得出现了结垢现象,给日常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结合盘一注注水井的结垢现状,深入探讨盘一注注水井结垢的主要机理,进而为下一步深入注水井防垢除垢措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盘一注注水井结垢机理
前言
随着长庆油田的不断开发,油层本身地层能量不断被消耗,为补充和保持地层能量,实现原油高效稳定生产,盘古梁作业区不断加强注水的管理力度,力求保持和恢复油层压力,使油藏有较强的驱动力,进而提高油藏的开发速度和采收率。

然而,在注水系统不断完善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注水井与流体直接接触,极易产生结垢现象,给油田日常注水、生产造成极大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油水井报废。

盘一注作为盘古梁作业区注水运行的中心,承担着注水和供水的重要任务。

通过深入认识注入水在注水井井筒中结垢的成因及机理,确定影响注入水井筒结垢的因素,以延长注水井检串周期,减少注水损耗,提高注水效率。

一、盘一注注水井结垢基本概况
1.盘一注基本概况
盘古梁作业区自2000年采用注水方式开发以来,注水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共有注水站4座,水源井25口,污水回注站点6座,水井开井228口,日注水5450方,年注水量约199万方。

盘一注水站于2001年8月投产,占地面积1634平方米,站内最大水处理能力2200方,日注水1867方,日供水1900多方,承担着所辖101干线、102干线、105干线及105复线的注水任务和向盘二注、靖三联的供水任务。

2.盘一注注入水水质特点
盘一注所注清水主要来自于25口水源井,采出水层主要为洛河层地下水。

洛河层地下水分布较广,水源丰富,水质稳定,成为盘古梁作业区注水的主要水源。

然而其矿化度成分相对较高,并溶有大量的成垢离子,易形成结垢物质。

表1-1 盘古梁作业区注入水水质成分分析
由表1-1分析可以得出,盘古梁作业区盘一注所注入清水水型为Na2SO4水型,呈弱碱性,HCO-3、SO42-等成垢阴离子含量高是造成管线结垢的潜在因素,
在温度升高、压力变化较大的情况下,HCO-3极易分解,形成大量CO32-,易与Ca2+、Mg2+等阳离子结合形成碳酸垢层,从而造成注水管线和注水井井筒结垢。

3. 三叠系地层水水质特点
盘古梁油田盘一注所辖注水井主要以三叠系的长6层为主。

下面针对一些典型的三叠系地层水进行取样分析,确定三叠系地层水水质的主要特点。

由表1-2水样分析结果可知,盘古梁作业区三叠系的长6地层原始地层水主要为CaCl2水型,PH值范围在5-7.5之间,为弱酸-中性,地层中含有少量易结垢的钡锶离子,且Ca2+普遍在5000-20000mg/L左右,为典型的高含成垢阳离子水体。

此外,原始地层水中普遍含有部分SO42-与HCO-3等成垢阴离子,易在一定条件下与成垢阳离子结合形成垢层。

当注入清水注入长6地层时,会与长6地层水结合,在地层中易生成钡锶垢。

4.盘古梁油田部分垢样分析
盘一注所辖注水井盘53-28注水井于2001年8月投注,2013年11月10日检串时发现井下管柱结垢严重。

通过对垢样进行分析,发现盘一注注水井结垢产物的成垢离子主要来自于注入水和地层水,结垢物主要为碳酸钙垢,还含有少量BaSO4、SrSO4、CaSO4、NaCl结晶及管线的腐蚀产物。

因此,解决盘古梁油田结垢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碳酸垢的产生问题。

二、盘一注注水井结垢的危害
盘一注所辖注水井结垢的出现,会给油田注水带来严重危害,其具体表现在:
1.注水井结垢易造成注水井井筒管径变小,降低水流截面积,增大水流阻力,压损增大,排量减小,致使注水井无法完成配注要求,地层能量下降,严重影响到低渗透油藏稳产;
2.注水井结垢使盘一注分压持续上升,缩短注水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注水泵的检泵周期;
3.注水井结垢易引发垢下腐蚀,加快油管的腐蚀速度,降低水井检泵周期。

基于注水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分析盘一注注水井结垢主要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注水井防垢措施提供依据。

三、盘一注注水井结垢机理
盘一注注水井井筒结垢成分主要为CaCO3,还含有少量的CaSO4、BaSO4、SrSO4及Fe2O3。

一般来说,注水井中垢层的形成要经历四步:
1.部分注入水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盐类分子;
2.在结晶作用下,盐类分子不断结合排列形成垢晶核;
3.垢晶体生长过程,大量结垢晶体在溶液中由于布朗运动,不断相互接触、碰撞、长大;
4.大量晶体逐渐在管壁表面堆积、附着,沉积成垢。

在高压水流冲刷作用下,部分垢层被水流冲刷掉,其他垢继续生长,最终造成井筒的堵塞
归纳起来,盘古梁作业区盘一注注水井结垢物的产生原因主要如下:
4.1盘一注过滤器并非为精细过滤器,经过滤器清理后的洛河地层水中仍含有部分杂质。

当注入水处理不达标时,杂质就会在注水井井筒上附着产生垢层。

4.2盘一注所注入洛河地层水含有大量SO42-、CO32-等成垢阴离子,而三叠系地层中含有大量Ca2+、Ba2+、Sr2+等成垢阳离子,易在注水井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垢层。

其结垢反应式主要为:
4.3盘一注所注入水中含有大量HCO3-离子,为热力学极不稳定体系,在井筒内受热易分解,与Ca2+、Mg2+等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垢层。

其结垢反应式为:
4.4盘一注所注入水中含有部分氧化物,会与井下油管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大量的、离子。

由于注入清水呈弱碱性,易形成Fe(OH)2和Fe(OH)3垢层。

同时,结垢层覆盖的管壁表面在水流不断冲刷下易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暴露出的管壁继续进行电化学腐蚀,生成的、离子又会形成新的垢。

其结垢反应式为:
四、结论
1.盘一注所注入水主要为洛河层采出的地层水,为Na2SO4水型,其中含有大量SO42-、CO32-等成垢阴离子,而三叠系地层水为CaCl2水型,其中含有大量、、Sr2+等成垢阳离子,两者配伍性相对较差,易发生成垢反应,是造成盘一注注水井结垢的主要原因。

2.注水井结垢物的产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其中盐类分子处于过饱和状态所致,除此之外还受温度、压力、流速、PH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3.盘一注注水井所结垢主要为碳酸垢,因此解决碳酸垢产生问题是解决盘一注注水井结垢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涛.盘古梁油田储层结垢和防垢技术研究与评价.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7,10
[2] 王兵,李长俊等.管道结垢原因分析及常用除垢方法.油气储运,2008,27(2)
[3] 张吉明.油水井筒腐蚀结垢及防垢除垢工艺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