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医心理学》教学大纲(应用心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可以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中华几千年祖国医学当中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防病治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心身医学界也把目前转向中医学,那么挖掘中医心理学,系统整理中医心理学以及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心理学课程就是具有了时代意义。本课程可以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内容中包括《黄帝内经》以降历代古典医书的论述及历代医学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现代心理学的框架来归纳中医心理学的内容,强调了中医心理学的特色,论述了中医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认识、对心理现象生理基础的认识、对心理卫生保健的认识、对心理护理的认识、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及诊治原则。可以说是比较完善地介绍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掌握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的感知观、意识思维记忆观、情感观、气质性格观),掌握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中医心身疾病(郁病、脏躁、百合病、偏头风、哮喘、胃疡、呃逆、消渴等)。

熟悉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熟悉中医心理卫生保健,熟悉中医心身疾病的特色疗法,熟悉不寐、胸痹、厌食、油风脱发、经行情志异常、健忘等心身疾病。。

了解中医心理学源流与展望、中医心理学相关学科、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中医对睡眠和梦的认识,了解中医心理卫生的个体性。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医心理疾病及治疗上。重点章节是第二章和第三章。

教学难点: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点章节是第三章和第六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心理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通过课堂讲授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采用课堂提问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绪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带着兴趣学、带着问题学。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心理学(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第2版),2013年。

参考书:

1、王米渠,中医心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2、董湘玉.中医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版。

网络资源:

百度学术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分标准:期末考试占60%,形成性评价占4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具体包括出勤、课堂答问、讨论、作业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医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简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西方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有个比较系统明朗的认识。要求掌握心理学、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情绪与情感、气质和性格的概念,熟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了解气质和性格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感觉和知觉

1.感觉:感觉的一般特征、感觉性的测量及其变化规律、感觉对人的意义2.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分类、错觉

(二)记忆

1.记忆的分类

2.记忆的三个阶段

3.记忆的过程

(三)思维

1.思维的特征

2.思维结构的组成因素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四)情绪与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2.情绪、情感与健康

(五)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特点

4.气质的发展变化

5.气质的意义

(六)性格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6.性格的表现

7.性格的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源流及相关课程。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能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概念,熟悉和了解中医心理学的源流,展望,相关学科以及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中医心理学的概念

中医心理学的含义

中医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心理学源流与展望

中医心理学的萌芽

中医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中医心理学理论发展与时间活动

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中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中医心理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医学与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堂讨论

第三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是本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中医心理学的理论结构框架。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掌握中医心理学的整个理论框架,包括中医的感知观、意识思维记忆观、情感观、气质性格观,了解中医对睡眠和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中医的感知观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机体觉

中医的意识思维记忆观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