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利多卡因氨基酮类局部麻醉药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1、药物的名称有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四大类型。

二、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异氟烷、盐酸氯胺酮. 盐酸氯胺酮*:①含氯苯、甲氨基、环己酮②1个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右旋体的活性强,用外消旋体。

③代谢:氮上脱去甲基,生成去甲氯胺酮,有镇痛作用。

氟烷:本品为无色澄明易流动的液体,不易燃、易爆,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缓分解。

本品用于全身麻醉和诱导麻醉,但对肝脏有一定损害。

二、局部麻醉药1.分类:①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②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③氨基醚类④氨基酮类⑤其他类2.盐酸普鲁卡因** :①属于芳酸酯类,含有酯键,易被水解。

②有芳伯氨基,易被氧化变色,具重氮化-偶合反应。

3.盐酸丁卡因:①酯的结构易水解。

②无芳伯氨基,氮原子上连有正丁基,较稳定,一般不易氧化变色。

4.盐酸利多卡因** :①酰胺键,但邻位有两个甲基,空间位阻,对酸和碱较稳定。

②叔胺结构,有生物碱样性质。

药物化学(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一、镇静催眠药分类:巴比妥类(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氨基甲酸酯类(甲丙胺酯—安宁)及其他类。

1、苯巴比妥*:5-乙基,5-苯基,丙二酰脲性质:①加热能升华,不溶于水,含硫巴比妥类药物有不适之臭。

一般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其环不会破裂。

②弱酸性,为丙二酰脲的衍生物。

比碳酸的酸性弱,钠盐遇CO2不稳定。

注射液(其在60%丙二醇水溶液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③水解性,具有酰亚胺结构,易发生水解开环,所以其钠盐注射剂要配成粉针剂。

④成盐反应,水溶性钠盐可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用于鉴别巴比妥类药物。

2、.硫喷妥钠的作用特点*系异戊巴比妥2-位氧原子被取代得到的药物,3、.巴比妥类药物构效关系*:1位的氧原子被硫取代起效快。

R2以甲基取代起效快。

若R(R1)为H原子则无活性,应有2~5碳链取代,或一为苯环取代,R和R1的总碳数为4~8最好。

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的观察和护理

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的观察和护理

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的观察和护理【摘要】激光点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往往会感受到疼痛。

本研究旨在观察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疼痛信号,起到止痛作用。

在患者观察和护理中,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痛苦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在并发症发生时能及时处理。

结论指出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疗效至关重要,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升止痛效果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激光点痣、止痛效果、护理措施、并发症、应用前景、观察、研究、激光、利多卡因、痣、作用机制、患者、重要性、进一步研究、处理、背景、目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激光点痣是一种常见的美容方式。

激光点痣通过激光技术在皮肤表面瞬间高温燃烧的方式将痣移除,是一种安全、快速、无血管损伤的手术方式。

激光点痣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影响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效果,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被广泛应用在激光点痣术中。

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能够迅速起效,在一定时间内使皮肤局部麻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其安全性高,不易引起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提高术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止痛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外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激光点痣中的止痛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

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医务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激光点痣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并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化学麻醉药

药物化学麻醉药

Isogramine
利多卡因
利卡多因的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作用时间延长1倍,穿
透性、扩散性强,无刺激性,为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主要用于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由于对室性心律失
常疗效较好,也被用作抗心律失常药。
16
3.氨基酮类
以电子等排体-CH2-代替酯基中的-O-那么为酮类化合物。在氨基酮类中,不少化 合物具有局麻作用,其中一些作用相当强,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如:达克罗宁
C4H9O
COCH2CH2N
达克罗宁
17
4.氨基醚类
O C H 2C H 2N (C H 3)2 N C 4H 9
奎尼卡因
C 4H 9O
O CH2CH2 N O
普莫卡因
18
5.氨基甲酸酯类
NHCOOCH2 H2
HNCOOCCN H
地哌冬:外表麻醉剂
H2H2 HNCOOCCN O(CH2)6CH3
➢又称普鲁泊福,麻醉作用与硫喷妥钠类似 ➢既可作为诱导麻醉剂,又可作为全身麻醉用药, 还具有镇痛作用。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 积蓄,毒性小
13
二、局部麻醉药
•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 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
• 普遍用于口腔科,眼科,妇科和外科小手术中以 暂时缓解疼痛。
H C l H 2O
(s)
32
四、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1.根本构造
O
R
Ar C X (CH2)n N R'
亲脂部分 中间链 亲水部分
➢ 2.亲脂局部可为芳烃及芳杂环,但以苯环的作用较强。当其苯
环的对位上引入氨基,丁氨基等局部麻醉药作用尤佳。
➢ 3.中间链与局部麻醉药作用持效时间有关。当X分别为O,S,NH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酰胺类
局部麻醉 药的结构 类型
氨基酮类
氨基醚类
氨基甲酸酯类
脒类
第五节 局麻药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第五节 局麻药
1、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
主要临床用途:局部麻醉(浸润、阻断、脊椎麻醉)
(1)刺激性、毒性均小;无成瘾性; 主要优缺点: (2)吸收快、作用时间短,需与其它 药物配伍使用来延长作用时间,降低 毒副作用; (3)偶尔引起过敏反应
第一节 β-受体阻滞剂
按脂溶性大小可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两类
亲脂性多为非心脏选择性,如普萘洛尔、希丙洛尔,
一般经肝脏代谢,易通过血脑屏障。 水溶性β受体阻断剂多属心脏选择性,并经肾脏排泄, 如阿替洛尔、索他洛尔等。
O * OH N H CH(CH 3 )2
NH2 O 阿替洛尔
普萘洛尔
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长效类、短效类和中效类。
1-(4-丁氧苯基)-3-(1-哌啶基)-1-丙酮盐酸盐
第五节 局麻药
盐酸达克罗宁的合成
第五节 局麻药
四、氨基醚类
用醚代替酯基或酰胺基,得到氨基醚类 普莫卡因
奎尼卡因:比可卡因强1000倍,毒性仅为两倍
第五节 局麻药
五、氨基甲酸酯类
地哌冬
卡比佐卡因
第五节 局麻药
六、脒类
非那卡因:眼科麻醉,起效快
传导及硬膜外麻醉);
(2)抗心率失常(室性心动
过速):为防治急性心肌 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的首选药物。
第五节 局麻药
盐酸利多卡因合成
第五节 局麻药
利多卡因的代谢—去烷基化、氧化、水解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 第二章局部麻醉药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 第二章局部麻醉药


注射剂制备过程中,要控制pH(3-5)和温度, 中性玻璃,通入惰性气体,加入抗氧化剂及金属 离子掩蔽剂等稳定剂。酸、碱和体内的酯酶均能 促进酯基水解。 • pH 3-3.5最稳定,温度高,水解快。 • 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稳定。 3、鉴别反应 a. 芳伯胺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 b. 酸碱反应 c. 与生物碱沉淀剂的沉淀反应(叔胺基) 4、杂质检查 • 药典规定注射液须检查水解生成的对氨基苯甲酸 的含量。
CH2 CH CH2
2、结构剖析:二元酯
N COOCH3 OOCC6H5
N COOH CH3OH C6H5COOH OH 爱康宁Ecgonine 甲醇 苯甲酸 伪莨菪醇(莨菪醇),莨菪烷
二、可卡因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 性状:外观、色泽、嗅味、晶型状态等 • 物理常数:溶解度、熔点、沸点、比旋度、澄明 度、光吸收性质等 化学性质: 1、酸碱性: 生物碱,碱性,叔胺基,pKb= 5.59 2、稳定性: • 空气中稳定 • 水溶液不稳定,受热易水解,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 下稳定。 • 白色结晶,极微溶于水,制成盐酸盐极易溶于水。 • 制剂应新鲜配制,不宜煮沸消毒。 • 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
Phenacaine非那卡因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结构通式
O C O (CH2) N
R3
A 亲脂部分
R2 R1
B 中间联接链
C 亲水部分
1、局麻药作用于神经末梢,不需通过血脑屏障。 • 脂溶性和水溶性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 • 最适的脂水分配系数 Log P = 0.38
2、局麻药是正离子活性型药物,即在生物体内是 以正离子为主发挥生物活性的。 • 弱碱性药物,叔胺基最常见,pKa = 7.5-7.9, • 生理条件下 (pH=7.35-7.45) 为离子型 • 平衡反应式如下:

大学药学-药物化学-局麻药-试题与答案(附详解)

大学药学-药物化学-局麻药-试题与答案(附详解)

药物化学-局麻药一、A11、关于盐酸利多卡因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本品对酸不稳定B、本品对碱不稳定C、本品易水解D、本品对热不稳定E、本品比盐酸普鲁卡因稳定2、关于盐酸普鲁卡因的性质正确的是A、结构中有芳伯氨基,易氧化变色B、不易水解C、本品最稳定的pH是7.0D、对紫外线和重金属稳定E、为达到最好灭菌效果,可延长灭菌时间3、关于普鲁卡因作用表述正确的是A、为全身麻醉药B、可用于表面麻醉C、穿透力较强D、主要用于浸润麻醉E、不用于传导麻醉4、下列药物中化学稳定性最差的麻醉药是A、盐酸利多卡因B、地塞米松二甲亚砜液(氟万)C、盐酸氯胺酮D、盐酸普鲁卡因E、羟丁酸钠5、属于酰胺类的麻醉药是A、利多卡因B、盐酸氯胺酮C、普鲁卡因D、羟丁酸钠E、乙醚6、以下关于丁卡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中含芳伯氨基B、一般易氧化变色C、可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D、结构中存在酯基E、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7、盐酸普鲁卡因容易氧化变色的原因是含有A、酯键B、羧基C、芳伯氨基D、对氨基E、苯环8、以下关于丁卡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不易氧化变色B、结构中存在酯基C、结构中存在季铵结构D、临床常用的局麻药E、不可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9、关于盐酸利多卡因性质表述错误的是A、本品较难水解B、本品对酸稳定C、本品对碱稳定D、本品对酸碱均不稳定E、本品比盐酸普鲁卡因稳定10、含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反应是A、与硝酸银反应B、重氮化偶合反应C、与三氯化铁反应D、铜吡啶反应E、Vitali反应11、下列叙述中与普鲁卡因不符的是A、分子中同时存在酯键和芳伯氨基B、分子中同时存在酰胺键和芳伯氨基C、分子易发生水解和氧化D、可发生重氮化-耦合反应E、局麻药,穿透性较差,不做表面麻醉12、普鲁卡因青霉素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分子中含有A、酚羟基B、羧基C、芳伯氨基D、酯键E、仲胺基13、局部麻醉药的亲水氨基部分,最为常见的是A、伯胺B、叔胺C、季胺D、仲胺E、伯胺与仲胺14、以下关于氟烷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黄色澄明易流动的液体B、不易燃、易爆C、对肝脏有一定损害D、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缓分解E、用于全身麻醉和诱导麻醉15、以下属于全身麻醉药的是A、盐酸普鲁卡因B、氯胺酮C、盐酸丁卡因D、盐酸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16、关于γ-羟基丁酸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名羟丁酸钠B、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C、不易溶于水D、无镇痛和肌松作用E、可与安定配合使用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盐酸利多卡因分子中含有酰胺键,其邻位有两个甲基,产生空间位阻作用而阻碍其水解,故本品对酸和碱稳定,一般条件下难水解。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局部麻醉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快速、短效的特点。

然而,其短时作用限制了其在某些需要长效麻醉的情况下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一种能够提供长效麻醉效果的局部麻醉剂,于是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应运而生。

体外实验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首先从体外实验开始。

研究人员将利多卡因与缓释剂进行混合,通过不同浓度的缓释剂来观察其释放速率和麻醉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缓释剂浓度的增加,利多卡因的释放速率显著降低,并延长了麻醉持续时间。

这一发现为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对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进行安全性和效果评估的重要环节。

研究人员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将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注射到其体内。

结果显示,注射剂不仅能够提供长时间的麻醉效果,而且对小鼠的生理指标没有明显不良影响。

这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临床应用前景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临床实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一旦通过临床试验,该注射剂将成为手术和疼痛管理中的宝贵工具,为患者提供更长时间和更有效的局部麻醉效果。

不确定因素与挑战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与不确定因素。

首先,对缓释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剂量控制和延长麻醉持续时间。

其次,注射剂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的研究为局部麻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尽管仍存在挑战与不确定因素,但该注射剂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努力,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将为临床带来更多福音,提高手术和疼痛管理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综上所述,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长效注射剂具有为临床提供更长时间和更有效的局部麻醉效果的潜力。

麻醉药

麻醉药

3、检查
药典规定检查酸度、醛类和过氧化物等 项目。 过氧化物
CH3CH2OCH2CH3
新制碘化钾淀粉试液 振摇
呈蓝色
过氧化物


醛类
碱性碘化汞钾,如显浑浊(析出汞)
4、贮存 贮存乙醚时,要装满、熔封、避火,并 需加入洁净的铁、氢醌或没食子酸丙酯作为 稳定剂,臵于冷暗处保存。贮存二年以上, 需重新检查合格方可供药用。开瓶24小时以 上,不能再供药用。 5、用途: 全身麻醉。
对氨基苯甲酸微溶于水,且具酸性,故 药典规定要检查酸度和澄清度,水针剂要检 查对氨基苯甲酸。
5、用途
应用最久最广的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传导麻醉及封闭疗法等。
盐酸利多卡因
1、化学结构及名称
2-二乙氨基-N-(2,6-二甲基苯基)乙酰 胺盐酸盐一水合物,又名:赛罗卡因
2、理化性质 ①分子中含酰氨键,但邻位有两个甲基。
只用于表面麻醉 用于表面麻醉
③氨基酮类:盐酸达克罗宁
表面麻醉作用比可卡因强1000倍,而毒性仅为 ⑤氨基甲酸酯类:盐酸卡比佐卡因
表面麻醉作用为可卡因250倍,浸润麻醉作用 比普鲁卡因强400多倍,可用于有炎症的组织的麻醉。 ⑥其他类:如脒类 非那卡因
3、构效关系
大部分局部麻醉药的基本骨架概括为:
(1)亲脂性部分 Ⅰ :Ar可为苯环及芳杂环,但以苯 环的作用最强,苯环取代以氨基在对位作用最好。
3、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比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稳定而且持效 时间也较长是因为: A 盐酸利多卡因结构中的酰胺键比盐酸普鲁卡因 中的酯键 稳定 B 盐酸普鲁卡因对热不稳定易水解 C 盐酸普鲁卡因易被氧化变色 D 盐酸利多卡因不易被酯酶水解 E 结构中的酰胺键受其邻位两个甲基空间位阻保护不易水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受体:存在于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及其他多种组织 影响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平滑肌收缩, 毛细管壁舒张,血管壁渗透压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
H2-受体: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细胞膜 促使胃酸增加,溃疡形成
H3-受体:存在于脑神经细胞及肥大细胞上 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
抗组胺药分为
H1-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鼻炎 和荨麻疹以及晕动症如晕车、船等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掌握
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 盐 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名称、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
熟悉
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的 结构类型;熟悉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和局部麻醉药的的结构特点、作用特 点;熟悉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易被氧化变色
本品变色原因
鉴别: 遇硫酸初显黄色,继而变橙红色,加水稀释后呈白色乳浊液 本品水溶液,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叔胺结构,有类似生物碱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应用
镇静、止吐、防晕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也常用于乘车、乘船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
茶苯海明
与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的8-氯茶碱配伍, 常用抗晕动病药
抗组胺作用弱于其他结构类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中枢镇静作用,还可引 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
1.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
曲吡那敏
安他唑啉
2.氨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
用Ar(Ar’)CHO-代替乙二胺类的ArCH2(Ar’)N-部分就成为氨基醚 类
Ar O Ar'
R' N R
特点:
第一代氨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 常见嗜睡、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低。部分 药物在常用量时就可治疗失眠
概述 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第三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概述 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第三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组胺酸
组胺
神经递质 存在于肥大细胞中,受到外界刺激时,向细胞间液中释放组胺 分布于肺、胃肠道和皮肤 当变态反应或理化刺激时释放组胺、肝素、蛋白水解酶、5-HT等,引起变态
反应性或过敏性反应 由于组胺与受体作用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组胺与受体作用可产生不同效应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单选题 多选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
背景介绍
什么是过敏?
对某些物质(如细菌、花粉、食物或药物)、境遇(如精 神、情绪激动或曝露阳光)或物理状况(如受冷)所产生 的超常的或病理的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 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背景介绍
H2-受体拮抗剂: 用于胃溃疡的治疗,在消化系统药物中介绍
H1-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膜炎、急 慢性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的治疗。
经典的抗组胺药物(第一代):脂溶性很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产 生中枢抑制的副作用 对H1受体的针对性不强,出现了抗其他神经递质的副作用
其他药物
氯马斯汀
司他斯汀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第二代):中枢抑制作用很小或没有
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
亲脂性芳环部分
Ar N
N
NN
Ar'
N O
乙二胺类,哌嗪类 氨基醚类
Ar
C
Ar'
N
R' N
丙胺类、哌啶类、三环类
R
1.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
结构式:Ar可为苯基、对位取代苯基或噻吩基 Ar’常为苯基或2-吡啶基 R及R’常为甲基,也可环合成杂环
盐酸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CH3 N
. HCI
O
CH3
化学名: N,N-二甲基-2-(二苯基甲氧基)乙胺盐酸盐 又名:苯那君
性质
稳定性: 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活泼,纯品对光稳定。
H+ HOCH2CH2N(CH3)2
水溶性小,分散在水层,白色乳浊
CHOH
过敏症状
背景介绍
过敏原
诱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 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异体蛋白、酒精、 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等。 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 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 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自身组织抗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第三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概述 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第三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疾病。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
广泛性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伴有出血和水 肿。童和青少年多见。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搔痒、疼痛、荨麻疹、湿疹、斑疹、 丘疹、风团皮疹、紫癜等。 呼吸道过敏
(1)过敏性哮喘 (2)过敏性鼻炎 (3)支气管哮喘 (4)花粉过敏 脸部红血丝 过敏性休克 小儿过敏 食物过敏
了解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外周神经系统 药物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重点
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名 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组胺 H1受体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的结 构特点。
难点
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结构特 点。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