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疾病外治疗法
小儿常见皮肤病的识别和治疗方法

小儿常见皮肤病的识别和治疗方法小儿皮肤病是指在儿童群体中常见的各种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常常需要综合分析病史、皮损特点等多种因素进行准确诊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儿皮肤病及其识别和治疗方法。
1.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为红斑、鳞屑和瘙痒。
其识别主要依靠皮损的特征,如粉红色斑块、银白色的鳞屑和表面光滑等。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如类固醇类药物、维生素D类药物、角质溶解剂等和内服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等。
2.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干燥、发红、水肿以及剧烈瘙痒等。
在婴幼儿中尤为常见。
其识别主要依靠皮损表现,如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皮疹、渗出、结痂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和保湿剂,适当控制瘙痒,避免激发因素。
3.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常常在儿童期发生。
其识别主要依靠瘙痒的特点,如剧烈的瘙痒、皮肤出现红斑、糜烂、结痂等。
治疗方法包括舒缓焦虑、避免激发因素、外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等。
4.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失调病,特征为皮肤出现色素缺失区域。
其识别主要依靠皮肤色素缺失区域和边界的特点。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光疗、口服药物如光敏剂、免疫调节剂等。
5.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期。
特征为面部、胸背部皮肤出现粉刺、丘疹或脓包等病变。
其识别主要依靠病变的特点,如粉刺、炎症性丘疹或脓包等。
治疗方法有外用药物如水杨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氧钠等,正常饮食,避免压力等。
6.疥疮: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疥病,由疥螨引起。
特征为皮肤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疹子、瘙痒和挖痒痕等。
其识别主要依靠病变的特点,如疹子及瘙痒等。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除螨药物如氯胺酮、苯乙醇等和个人清洁卫生措施等。
7.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斑、疹子、水疱和结痂等。
其识别主要依靠皮肤病变的特点,如红斑、水疱和结痂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保持清洁等。
民间疗法—敷脐

民间疗法—敷脐2.敷脐疗法2.1.含义:是将药物放在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可广泛应用于内、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疾病,不但见著于历代典籍,而且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其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作用迅速而痛苦小,尤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505神功元气袋、贴肚脐治痔疮的肛泰等).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制成膏、丹、丸、散、糊等剂型敷于脐部,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特点:简、廉、效、安全。
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
2.2.理论基础:先天之根、胎儿营养来源。
“神阙”穴,认为“脐通百脉”.2.3.常用药物和剂型: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辨证之。
脐疗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脐疗用药必须遵循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的原则。
②所用药均应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损伤皮肤。
③所用药物应气味俱厚,但有毒之品一定要控制用量,做到低毒高效。
④应注意选择具有浓烈芳香走窜性味的药物,以便增强药剂的皮肤穿透性。
⑤一般选用醋、酒、油、水等作调和剂,或以其减缓药物性味,或以其增强药物通达走窜之性,或以其调和赋形,也均是必不可少的。
散表寒:葱白、生姜、荆芥、紫苏等;温里寒: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积:莪术、莱菔、莪术等;驱虫积:乌梅、槟榔等;利尿:猪苓、大戟、甘遂等;理气:陈皮、木香等;活血: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补虚:人参、黄芪等;健脾:党参、白术、甘草等;泻实:大黄、巴豆等;泻火:黄连、黄柏、山栀等;消肿解毒类:蟾蜍、雄黄等。
剂型:脐疗法临床和民间流行的药物剂型有以下5种:1.散剂:将所用药物碾研成极细的粉末,直接填入脐内,用胶布或敷料固定。
2.膏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加丹制成油膏,或将中药碾成极细末,配合香油、蜂蜡等炼制成膏,敷贴时加热烊化。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皮疹图谱及外治共33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择期手术适宜年龄表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择期手术适宜年龄表
疾病手术适宜年龄颅裂脑膜囊切除及修补术任何年龄脊柱裂脊膜囊切除及修补术任何年龄耳前窦道切除术>1岁
甲状舌骨囊肿或瘘切除术>2岁
鳃囊肿或瘘切除术>1岁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切除术任何年龄漏斗胸胸骨抬高或翻转术3~6岁血管瘤切除术任何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切断术>1岁脐疝疝修补术>2岁卵黄管未闭切除术新生儿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个月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岁
肾积水肾盂成形术任何年龄隐睾睾丸固定术1~2岁包茎包皮环切术>3岁
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3岁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6~18个月尿道上裂尿道成形术2~3岁胆道闭锁胆道成形术1~2个月
胆总管囊肿囊肿切除术、胆道重建术任何年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成形术任何年龄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复位+腹膜带松解术立即(有症状)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任何年龄
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或结肠造瘘术生后12小时肛门闭锁合并直肠舟状窝或会阴瘘肛门成形术>6个月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新生儿期
多指(趾)切除术6个月~1岁并指(趾)整形术>2岁先天性髋脱位闭合复位+支架0~8个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8个月~3岁切开复位+石膏固定3~7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组织松解术1~3岁骨形矫正3~7岁三关节融合术>10岁脊柱侧弯矫形术>5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软组织手术>5岁大脑性瘫痪软组织手术>5岁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松解术>2岁。
小儿中医外治实施方案

小儿中医外治实施方案小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
在小儿生长过程中,外伤、皮肤疾病等健康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中医外治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儿外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小儿中医外治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小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小儿外伤的处理,中医外治强调“以病为本,辨证施治”,即根据小儿外伤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轻微外伤,可以采用中药外敷或者推拿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而对于严重外伤,比如骨折等,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外治,以加速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其次,对于小儿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医外治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比如,对于小儿湿疹、疱疹等皮肤疾病,中医外治可以采用中药浸泡、中药膏药外敷等方式进行治疗。
而且,中医外治还注重调理体内环境,通过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方法,调理小儿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目的。
此外,中医外治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儿外治具有独特的疗效。
比如,对于小儿感冒、发热等疾病,可以通过针灸调理小儿的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对于小儿肠胃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中医外治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体内环境,结合中药浸泡、中药膏药外敷、针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希望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小儿中医外治,为小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小儿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概况摘要:小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会影响小儿的胃肠道功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西医治疗便秘有着一定的不良反映,中医外治受到普遍重视,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便秘;中医;外治引言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艰涩、排出不畅的病证。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其中功能性便秘约占小儿便秘的90%以上。
临床常伴厌食、少腹胀急、夜卧难寐等症状,迁延不愈者,往往造成肛裂、脱肛等,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
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历史悠久,现就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便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便秘”范畴,又称“大便秘涩”、“大便难”。
便秘之病在大肠,是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脾、肝、肾关系也很密切。
因小儿有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对于小儿便秘的辨证施治应与成人有所区别。
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调摄不当,感受外邪,久病不愈,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滞热消耗脾阴,大肠津液亏虚,则大便干燥。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移之大肠,或肺气壅滞,气机升降失常,均可使大肠传导失职。
小儿“肝常有余”,肝郁不舒,气郁化火,阴液耗伤,肠道失润,而致便秘。
便秘的基本病机特点为大肠传导失职,气机不畅,糟粕内停。
故临床治疗多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为原则。
2中医外治法2.1推拿疗法小儿推拿主要是手法施于患儿,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杨红丽等[1]运用补脾土、揉外劳宫、推三关、逆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捏脊治疗小儿脾虚便秘2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86%。
曾令奉治疗小儿便秘120例,按照患儿家长的意愿给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及推拿治疗+振腹疗法(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运内八卦,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膊阳池,顺时针摩腹,按揉天枢、足三里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振腹疗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掌心与掌根对准患儿的脐部和关元穴,拇指放于任脉的一侧胃经上,示指放于任脉的一侧肾经上,中指置于任脉,无名指放于任脉的另一侧肾经上,小指放于任脉的另一侧胃经上,利用前臂肌群与上臂交替收缩时产生的持续均匀的振动,对患儿进行柔和、持续、渗透性的振动)。
小儿遗尿症的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及治疗经验

1 1 体针 加艾炷 直 接灸 法 小 儿 遗 尿症 以虚 证 常 . 见 , 为肺脾 肾三脏 皆虚 , 以 脾 肾 亏虚 为 其 根本 。 多 而 肾为先 天 之本 , 为后 天生化 之源 , 天不足 加之后 脾 先
天失 养 , 至脾 肾不足 , 而 最终 可至 下元 虚寒 。故其 治 疗 原则 为脾 肾双 补 , 固本 培原 。体 针加 艾 炷 直 接灸
蜜蜂 双翅 , 用其 尾 刺螫 刺 入 患 儿 的一 侧 三 阴交 穴 再
位上 ; 人 后 立 即 将 针 拔 出 , 作 应 快 速 ; 察 刺 动 观 2 n 若 局部 红肿 直 径 <5c 无 全 身不 适 反 应 0mi, m又 者为 阴 性 反 应 , 接 受 蜂 针 治 疗 。若 局 部 红 肿 直 可 径> 5c 或 有 全 身 不 适 反应 者 为 阳 性 反应 , 不 m, 则 能接受 蜂针 治疗 。治疗 时 , 双侧 三阴交 穴( 于足 选 位 内踝 高点直上 三 寸 ) 替 使用 蜂 针 疗 法治 疗 。具 体 交 操 作方 法 : 位常 规 消毒 , 穴 以左 手 拇 、 指并 用 捉 住 食 蜜蜂 双翅 , 其尾 刺螫 刺入穴 位上 , S 拔 出 ; 将 5 后 蜂量
【 要 】 遗 尿 症 是 小 儿 常 见 病 , 疗 难 点 主 要 是 易 反 复 。对 于难 治 性 遗 尿 症 单 纯 采 用 中药 口服 治 疗 , 摘 治
疗效 不明显 ; 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的加入 , 不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还能缩短疗程 , 巩固疗效 , 减少复发。
【 键 词 】 遗 尿 症 / 医药 疗 法 ; 推 拿 疗 法 ; 外 治 法 ; 针 灸 ; 儿 童 关 中
一
揉 足三 里 。实证 予 清 肝胆 湿 热 , 清肝 经 、 天河 水 , 清
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遗尿症为儿科常见疾病。
不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文章对中药内服法、针灸疗法、隔物灸疗法、综合疗法等常见的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进行归纳和综述,探讨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遗尿;中医药外治法;文献综述遗尿在中医归属于“尿床”“遗溺”“遗尿”等范畴。
西医上遗尿又称尿床,是指 3 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1]。
小儿遗尿经久不愈,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不良影响,易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怯、自卑心理,造成性格缺陷并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偏矮、偏瘦或虚胖身材。
遗尿的病程长还可能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进而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及家庭和谐。
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有独特优势,现将中医药外治法在小儿遗尿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归纳总结如下:一、中药治疗肖春光等[[1]]自拟中药配方治疗,观察用药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的遗尿情况及追踪患儿用药半年后,达到痊愈35例,显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38%,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于焕英等[[2]]探讨遗溺汤加味对下焦虚寒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4.4%与对照组62.2%比较显著较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遗尿次数、尿量、睡眠质量症状积分显著下降,分别为(1.9±0.3)分、(1.8±0.4)分、(2.0±0.3)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与对照组28.9%比较显著较低(P<0.05)。
遗溺汤加味对下焦虚寒、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理想。
汪宗扬等[[3]]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遗尿症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
照组总有效率为80.o%,治疗组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观察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及分析相关疗效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中医外治疗法亦遵循以下原则: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发掘其内容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2020/5/13
5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 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 外治法。
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 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 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0/5/13
6
贴敷疗法的特点
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 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 位,药效较强。
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 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
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 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 有的诸多优点。
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各受医家关注, 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
贴敷疗法等中药外治法为人类的健康 产生积极作用,显示出无限广阔和美 好的前景。
8
小儿贴敷疗法行之有效
2020/5/13
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 小儿大多拒服药物,服下后又易吐出;再 加上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内服药物易损伤 脾胃引起厌食、腹痛、呕吐诸症。
根据小儿肌肤薄嫩、外用药物易于吸收 的特点,选用药物贴敷,除能使药力直达 病所发挥作用外,还能使药性通过皮毛腠 理由表入里,以调节气机,祛除邪气。
2020/5/13
2
1. 中医外治疗法概述
中医外治 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 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
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 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 “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 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 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工(高明的医 生)不废外治”之说。
2020/5/13
晋代,药物贴敷疗法的应用已相当 普遍。
一般认为,明确提到并记载较详 的当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书中已有穴位贴敷治病的多方载 述:“治寒热诸症,临发时,捣大 附子下筛,以苦酒(即醋)和之,涂背 上”。
并常用阿是穴作为外敷药物之处, 如毒蛇咬伤,“捣薤傅之”。
14
隋唐 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贴敷
隋唐,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贴 敷
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用旱莲 草椎碎,置于掌上一夫,当两筋中(相当 于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 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亦有非刺激性药物穴位贴敷的内容, 如《外台秘要》就有较多脐疗方法的载 述。
2020/5/13
15
宋代 多种医学著作有穴位贴敷疗法的记载
精延寿之效。
属于治疗的:将芥子捣烂外敷头顶
部(相当百会)的外治法。
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应用本
法。
2020/5/13
11
《黄帝内经》中的外治法
《黄帝内经》中,虽药物治疗
的内容甚少,亦有中药外治法的记 载。
如《灵枢·经筋》篇提到: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
和桂,以涂其缓者”。用马膏、白
酒和桂的桂酒,外敷面部两侧,来
2020/5/13
16
明代 《本草纲目》 对穴位药物贴敷法收载较多
2020/5/13
明代,对穴位药物贴敷法收载较多的是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一书。
如提到“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 分,熬膏摊贴剂中,水从便溺而下,数日即愈。 象山民人患水肿,用此有效”。证明贴敷之法 来自民间,但确有效验。
宋代的多种医学著作,诸如《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 都有穴位贴敷疗法的记载。
如《普济本事方》中指出:“治妇人生产数日不 下及胞衣死胎不下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 如泥,涂足心(相当于涌泉),才下,便急洗之”, 并介绍一病例。
又如《南阳活人书》,以葱白烘热敷脐上,治 “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六脉欲绝者”。
中医外治技术有数千年的历史。针 灸和推拿均属中医外治范畴。
纵观历代医家医著,其外治的经验和 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
4
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就是采用中药制剂,通过皮肤 的渗透吸收,进入体内有病部位,达到治疗 的目的。
中药外治法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之妙,吴师机云:“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中医 工作者若能掌握一定的外治理论和方法,则在 常规治疗之外又增一技,定能开阔思路,提高 临床疗效。
2020/5/13
3
2020/5/13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 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泛指运用中 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除口服药物以外 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 治疗的方法。治疗口眼歪斜。源自2020/5/1312
汉代的外治法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一种特殊 的敷脐法,以治疗中暑病人:
“屈带草,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 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
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 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2020/5/13
13
晋代 药物贴敷疗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法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崔文成
2020/5/13
1
提纲
1. 中医外治疗法概述 1.1 穴位贴敷疗法简史 1.2 常用剂型 1.3 常用贴敷方法 1.4 注意事项 2. 冬病夏治三伏贴 3. 冬病冬治三九贴 4. 平时有病随时贴 5. 2011年三伏贴的时间
2020/5/13
7
贴敷疗法广阔美好的前景
2020/5/13
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 一,历经千年而不衰,证明了其强大 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疗效。
治疗范围广泛且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 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 欢迎。
运用天然药物和传统疗法治疗疾病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这对贴敷等中 药外治法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小儿贴敷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副作用 很少的治法。
9
1.1 穴位贴敷疗法概况
1.1.1古代概况
穴位贴敷药物的载述, 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帛书《五十二 病方》。
2020/5/13
10
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
属于保健的:取楂、姜、椒、皂夹
等辛香温热之品,制丸后纳入脐中,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