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零小的数教案1苏科版
2.1比0小的数(第2课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教学设计

2.1比0小的数(第2课时)-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0小的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比0小的数;•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0小的数。
2. 教学重点•比0小的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比较比0小的数的大小。
3. 教学难点•比较比0小的数的大小。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白板、粉笔、课件;•学生准备:教材、笔、作业本。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红色的苹果,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都是正数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告诉他们:“其实苹果中也有一些比0小的数。
”•继续问道:“那么比0小的数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出比0小的数。
5.2 学习比0小的数(15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实物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比0小的数。
如:-1、-2、-3等。
•教师解释如何读写比0小的数,如:“-1读作负一”、“-2读作负二”等。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0小的数的表示方法。
5.3 比较比0小的数(2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比0小的数,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并找出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如:“-3和-1哪个数大?”•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醒他们:“数值越小,表示的就是一个更小的数。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比0小的数的方法。
5.4 应用比0小的数(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了5个苹果,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用比0小的数来表示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用比0小的数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
5.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6.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
7.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更多比0小的数,并进行比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8.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物的方式引入比0小的数的概念,然后加以具体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比0小的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1《比0小的数》(第2课时)教案

课题:2.1比零小的数(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并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理数的分类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由“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指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意义相反。
2、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意义相反的量的事例?如何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这些量?3、投影银行存折的一部分,你能看懂其中的数值吗?二、探索新知1、内容:我们可以用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2、自主学习自学P13――P143.一试身手学生完成练一练1、2、3。
三、解疑答难、巩固新知1.议一议用正、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量。
(1)向东行走1米,向西行走2米。
(2)汽车用去20L汽油,加30L汽油。
2. 一展身手学生完成P16练一练4。
(可板演)3.、理解概念1)、整数、分数、有理数。
、 和 统称整数和 统称分数 和 统称有理数2)、分类:有理数想一想:有理数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吗?有理数例3 填充:将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5, ,7.3, -32 ,22, 0, 0.323, + 254,-3.14 整数集合:{ ······ };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正整数集合:{ ······ }; 负分数集合:{ ······ }. 非负整数集合:{ ······ }. 四、课堂小结1、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 教案

2.1比零小的数潘燕 庄铤健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使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活动准备:1、创设一些引导问题,为新课做好准备:你在小学学过哪些数呢?请你分类写出你学过的几组数。
2、阅读课本内容,并与同伴交流、讨论,从而引出新课——比零小的数。
教学过程:一、 负数的引入1、 计算第30页表格中各队的得分,比0 分高的在其前面加上“+”号,(读作:正)比0 分低的在其前面加上“-”号,(读作:负)分小组议一议:生活中你见过带有“-”号的数吗?小组内进行交流,除课本上的两例(财富全球500强中的主要零售企业和温度计)外,看哪一组说得多。
教师也可举例:(1)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2)从中国地形图上看到,在我国的西南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新疆境内,有一个吐鲁番盆地,图上标着-155。
如图:(3)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为40毫米标准的零件,在一次质量检查中,抽出5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二、学习正数和负数:1、介绍概念:像5,3.2,21 ……这样的数叫正数(positive number),它们都比0大,通常在它的前面加“+”号,也可不加,如+7,2,+6,3都表示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如 :-4 , -7 , -3,-3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2、学生练习:(投影)(1)+5读作 —5读作(2)在数+6,-8.5,-0.4,0,74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3)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4)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0,-2,31,4.9,301,+103,+3.07,-0.06,35-,-4.6,411-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5、任意写出6个正数组成的正数集合:{ }任意写出6个负数组成的负数集合:{ }任意写出6个正分数组成的正分数集合:{ }任意写出6个负整数组成的负整数集合:{ }任意写出6个正整数组成的正整数集合:{ }三、用适当的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 教师举例:像前面的例子中,温度零上5度记作+5℃,则零下3℃记作-3℃;高出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则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超出标准直径0.1毫米记作+0.1毫米,低于标准直径0.02毫米记作-0.02毫米,达标的记作0 毫米。
比零小的数学习教案苏科版本

课《比零小的数》教课设计课时-讲课时间题讲课班级课型新授人.理解有理数的观点,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教课目.会鉴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仍是分数;是正数、负数仍是零;标.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究过程,初步感觉分类议论的思想.教要点:理解有理数的观点,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学难点: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究过程,初步感觉分类议论的重、难点思想。
教、学具投电影,小黑板预习要.阅读课本-的内容;求.达成课本的练一练。
学生活动方式、内教师活动内容、方式旁注容一、情境复提:.例明中拥有相反意的量?学生再出几个.假如由地向南走千米用千米表示,那么千平时生活中的拥有米表示什么意?相反意的量..两个例子明与的区;.数表示的意是什么?学生疏以下:我把小学里学的数整数与分数,引了数此后,我学的数有哪些?将怎样?二、新知解:.在学生的基上,引学生自己行有理数的分,我学的数就能够分以下几:正整数,如,,,⋯;零:;整数,如,,,⋯;学生活方式、内教活内容、方式旁注容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口答以下各题:()是否是整数?是否是有理数?()是否是整数?是否是有理数?让学生口述()是否是负分数?是否是有理数?.你能对以上各样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要求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把自己作出的分类表与以下的分类表比较:分类能够依据不一样需要,用不一样的分类标准,但一定对议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同,就构成一个数的会合,简称数集().全部的有理数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近似地,全部整数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全部正数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全部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这样等等.三、实践应用例把以下各数中的整数和分数分别填在表示整数会合和分数会合的圈里:学生活动方式、内教师活动内容、方式旁注容例把以下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四、沟通反省师生共同议论,归纳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充足感觉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分类可有多种标准,但应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比0小的数 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课题:2.1比零小的数江苏省赣榆县沙河中学刘世团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2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发现、认识负数,把握负数的特点,体会到这种新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所学过的数,归纳有理数及其分类。
渗透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互相出题、答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同学间的友谊。
(2)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教材上第14页图像,提出问题。
1.在这张天气预报上有你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2.在这张地图上“-155”表示什么?资料卡片中的“-117.3”表示什么?新闻中的“-0.03﹪”表示什么?(师出示一张试卷)3.在这张试卷上,老师批阅的“—5”是什么意思?4.这种带有“—”号的数你还在其他地方见过吗?(注: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用较贴切的语言回答,初步感受负数。
)(二)、引入正数、负数的定义(师讲解例1,生听讲并记忆)练一练:(课本第15页)(三)、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师提出问题:你对“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感受相同吗?“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意义相反,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事例吗?启发学生共同完成。
议一议:举例说明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例2.(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10分怎么表示? (师板书示范)(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顺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么表示?(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那么“-0.03”表示什么?练一练:(1)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请给同伴出题,并做出评价。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 比0小的数教学案1 苏科版

2.1 比0小的数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扩展“数”的范围学习重点:认识负数,懂得相关的含义学习难点:正确认识负数,会从实际生活理解负数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我们在小学曾学过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小学里我们已经熟悉了一些数,这些数是不是能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呢?请举例。
二、新知教学1、 在你举出的这些数中,出现了哪些新数?这些新数有什么特征?它们与0相比,谁大谁小?2、 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号读作“负”,如–5,读作“负五”, “–”号是不可以省略的. “+”号读作“正”.如“ ”,读作“正三分之二”,“+” 可以省略不写.3、 议一议有位同学说“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4、 读一读我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汉代出现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负数的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在公元263年写作的《九章算术注》中,对正、负数又作了详细的说明.三、例题讲解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7,-9, ,-4.5,998, ,032+31109-练一练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练一练1.比0大的数叫做__ ____; 比0小的数叫做___ ____;2.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是__ ___.3、数 3,-0.2,1,0,81,73-中,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四、总结反思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种新的数----负数。
你是如何区分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2、课后,同学们在交流学习心得时,小莉说:“一个数,不是正数,必是负数”。
小明说:“带有‘-’号的数就是负数,带有‘+’号的数就是正数” 。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作业设计班级 姓名 等第1、 是正数, 是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主要介绍了负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负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负数,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为后续学习负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负数。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负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负数的定义,掌握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负数的定义、性质和大小比较。
2.难点:负数的大小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负数。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负数的定义、性质和大小比较的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温度计、财务报表等,用于引入和解释负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如财务报表中的欠款、温度计中的零下温度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内容,通过教学课件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计的游戏、财务报表的填写等。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比0小的数》说课稿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比0小的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比0小的数》是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整数中比0小的数及其性质和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中比0小的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单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 负数的概念及性质 -负数的比较和大小顺序 -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性质 - 实际问题中的负数运算应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知识与能力方面: - 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负数之间的比较和大小顺序; - 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及其性质; -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及性质;•负数之间的比较和大小顺序;•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负数之间的比较和大小顺序的理解;•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负数的概念及性质–了解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负数的性质,如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2.负数之间的比较和大小顺序–比较负数大小的原则;–掌握负数的大小顺序。
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性质–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4.实际问题中的负数运算应用–学习如何应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运用负数的能力和思维。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利用负数的概念和例子引起学生对负数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和正数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工厂赢利了万元记作万元,那么它亏损了 万元应记为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2 ;;; ? ?
? ? 7 ? ? ?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 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中国地形图上,在珠穆朗 玛峰和吐鲁番盆 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的高度的数,如图所示. 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 高度,它是相对于海 平面来说的.请说出 图中所示的数和表示 的实际意义。
海平面 的高度用什么数表 示?
先让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再指名学生回答。
三、 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象 这样的数,这是一种新数,那就是负数。
注意: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 随堂练习 课本 五、 课堂作业 课本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 改进设想)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
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
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 “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 ” 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
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
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学生分小组讨论, 探索解题方法。
探索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