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染料与颜料》课件

竞争格局
染料与颜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小 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发展趋势预测
环保要求趋严
01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染料与颜料生产过程中
的环保要求将更加严格,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绿色染料与颜料的需求增长
02
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将推动绿色染料与颜
料的需求增长。
总结词
酸性染料是一种在酸性介质中能与纤维反应生成共价键的 染料。
总结词
酸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染色方法简便等优点 。
详细描述
酸性染料通常含有磺酸基或羧酸基等酸性基团,具有较好 的水溶性和染色性能,主要用于羊毛、丝和锦纶等蛋白质 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详细描述
在染色过程中,酸性染料可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与纤维反 应生成共价键,使染料和纤维形成牢固的结合,不易脱落 。
染料与颜料的应用领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纺织印染
纺织印染是染料与颜料应用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染色和印花技 术,使纺织品具有丰富多彩的外
观和优良的品质。
染料与颜料在纺织印染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能够赋予纺织品各种 颜色和图案,提高其美观度和附
加值。
详细描述
直接染料可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的 染色,染色后颜色鲜艳、耐洗和耐摩擦性 能一般。
03
颜料的种类与特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无机颜料
01
02
03
天然矿物颜料
直接从矿物中提取,如群青、 赭石等。
合成无机颜料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如钛白、 锌白等。
染料与颜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小 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发展趋势预测
环保要求趋严
01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染料与颜料生产过程中
的环保要求将更加严格,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绿色染料与颜料的需求增长
02
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将推动绿色染料与颜
料的需求增长。
总结词
酸性染料是一种在酸性介质中能与纤维反应生成共价键的 染料。
总结词
酸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染色方法简便等优点 。
详细描述
酸性染料通常含有磺酸基或羧酸基等酸性基团,具有较好 的水溶性和染色性能,主要用于羊毛、丝和锦纶等蛋白质 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详细描述
在染色过程中,酸性染料可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与纤维反 应生成共价键,使染料和纤维形成牢固的结合,不易脱落 。
染料与颜料的应用领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纺织印染
纺织印染是染料与颜料应用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染色和印花技 术,使纺织品具有丰富多彩的外
观和优良的品质。
染料与颜料在纺织印染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能够赋予纺织品各种 颜色和图案,提高其美观度和附
加值。
详细描述
直接染料可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的 染色,染色后颜色鲜艳、耐洗和耐摩擦性 能一般。
03
颜料的种类与特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无机颜料
01
02
03
天然矿物颜料
直接从矿物中提取,如群青、 赭石等。
合成无机颜料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如钛白、 锌白等。
染料PPT课件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二、染料和颜料 1、颜料的概念 ➢颜料也是一类有色物质。与染料一样,它们也具有较高
的发色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特点
染料
颜料
相 同 点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
溶 解 性 剂或通过某种途径 不溶性
变为可溶
结 合 力 与纤维有结合力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黏 合剂黏着于纤维表面
化 学 组 成 有机芳香化合物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应用
范
围
纺织品、纸张、皮 革、食品
纺织品、油墨、油漆、 涂料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 染料的发展历史 1、天然染料 种类 矿物性染料:泥土、矿石 植物性染料:板兰根、大青叶、茜草 动物性染料:古代紫(紫螺);胭脂红(胭脂虫)
浓
程度:数字表示程度,只是相对的,不表示级别。例: B表示蓝光,3B表示有较强的蓝光。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分散藏青H-GL H:耐热;G:带绿光;L:耐光牢度好。 活性艳红X-3B X:冷染型;B:带蓝光;3:蓝光较强。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四、《染料索引》简介
➢《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缩写为C.I.)是由英国染 色和印染工作者协会(SDC)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 家协会(AATCC)合编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
离子染料有保护作用。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染色工艺 ➢湿处理牢度:染料能染深染透,深入纤维织物内部,比
没有染透,染料浮在纤维表面的牢度好。
➢耐光牢度:染料在纤维上成聚集状态,则耐光牢度可以 得到提高。
纺织品安全检测染料PPT课件

加强染料质量控制,确保染料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标 准要求。
推广使用环保型助剂和整理剂,减少染整加工过程中 的有害物质排放。
加强纺织品安全检测的监管力度
制定完善的纺织品安全检测标 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对染料生产和纺织品加工 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 实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纺织品 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04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性能检测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禁用偶氮染料
指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出致 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能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进行检测,通过色 谱峰的保留时间和质谱特征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
检测标准
根据欧盟REACH法规规定,禁 用偶氮染料的限量值为不得检 出或痕量检出。
Oeko-Tex Standard 100
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染料、助剂、 整理剂等,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REACH法规
REACH法规是欧盟对化学物质的管理法规,要求生产商、进口商 或下游用户对其生产或进口到欧盟市场的化学物质进行注册、评 估和授权。纺织品中使用的染料、助剂等物质可能需要进行 REACH注册。
纺织品安全检测染料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纺织品染料概述 • 纺织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 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与法规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性能检测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风险评估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管理与对策
01
纺织品染料概述
染料的定义与分类
染料定义
染料是一种能够将纤维材料着色 且具有良好色牢度的物质。
推广使用环保型助剂和整理剂,减少染整加工过程中 的有害物质排放。
加强纺织品安全检测的监管力度
制定完善的纺织品安全检测标 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对染料生产和纺织品加工 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 实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纺织品 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04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性能检测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禁用偶氮染料
指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出致 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能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进行检测,通过色 谱峰的保留时间和质谱特征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
检测标准
根据欧盟REACH法规规定,禁 用偶氮染料的限量值为不得检 出或痕量检出。
Oeko-Tex Standard 100
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染料、助剂、 整理剂等,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REACH法规
REACH法规是欧盟对化学物质的管理法规,要求生产商、进口商 或下游用户对其生产或进口到欧盟市场的化学物质进行注册、评 估和授权。纺织品中使用的染料、助剂等物质可能需要进行 REACH注册。
纺织品安全检测染料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纺织品染料概述 • 纺织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 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与法规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性能检测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风险评估 • 纺织品染料的安全管理与对策
01
纺织品染料概述
染料的定义与分类
染料定义
染料是一种能够将纤维材料着色 且具有良好色牢度的物质。
第五章活性染料直接印花ppt课件

(三)氟氯嘧啶型活性染料
色泽鲜艳度好,水溶性好,可用温水化料 直接性低,浮色少,易洗涤 反应性高,固色率高,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好
(四)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
异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如M、BPS型)
含有双活性基团,固色时间短,固色率高 与纤维生成的共价键耐酸、耐碱稳定性好 印浓色时,浮色不易洗去,应加强后处理
色浆中主要用剂的作用
三氯醋酸钠: 缓冲剂,使pH在6左右,稳定色浆
– 温度达80℃以上时开始分解,并随温度的升高分解 加快,呈现出碱性,使染料与纤维素产生反应 – CCl3COONa+H2O→NaHCO3+CHCl3↑ – 2NaHCO3→Na2CO3+H2O+CO2↑ – 应在临用前加入固色盐FD,pH≈6,适于KN型,具 有腐蚀性
适用于反应性高的活性染料,特别是KN型
印花方法
印花工艺流程
常温汽蒸法 印花→烘干→汽蒸→平洗 一 相 法 常压高温汽蒸法 印花→烘干→汽蒸→平洗
焙烘法
印花→烘干→焙烘→平洗
轧碱短蒸法
二 相
轧碱法
法
轧碱冷堆法
印花→烘干→轧碱→短蒸→平洗 印花→烘干→轧碱→平洗 印花→烘干→轧碱→冷堆→平洗
固色条件
100~105℃ 2~10min
1000g
(一)黏胶纤维、富强纤维织物的直接印花
轧尿素-纯碱法 - 促使纤维在汽蒸过程中吸湿、膨化,使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从 而提高给色量 - 可缩短蒸化时间,克服因蒸化时间长而产生的严重起皱现象 工艺流程: 浸轧尿素-烧碱液→烘干→印花→烘干→汽蒸(102~105℃, 7min)→水洗、皂洗→烘干
M型 x
50~150 5~10 15~40
— y
300~500
第五章 功能性染料ppt课件

编辑版pppt
17
5.2 热致变色色素
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主要有: 1、晶型转变:
编辑版pppt
18
5.2 热致变色色素
编辑版pppt
19
5.2 热致变色色素
2、热分解分子结构改变机理
含有内结晶水的Cu、Co、Ni等的无机盐类可逆热致 变色材料的变色主要是由物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即 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失去结晶水而引起颜色变化, 当冷却时其重新吸收环境中的水汽,逐渐恢复到原来的 颜色。
26
5.2.2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H3C)3N
N(CH3)3
C O CO
N(CH) 33
无色
+ H+ - H+
(H3C)3N
N(CH3)3
CH
COOH
N(CH) 33
蓝色
编辑版pppt
27
5.2.2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荧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 (C 4H 9)2N
O C l
CO
N
显色剂主要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 无机类主要是一些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以及高岭土、 铝镁硅酸盐类。 常用有机类显色剂主要有:酚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如双酚A、对羟基苯甲酸苄酯、4-羟基香豆素等;羧基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己酸、辛酸、硬脂酸、对苯二甲 酸及一些可以提供质子的路易斯酸等。
编辑版pppt
29
4、有机磷光材料:
有机磷光材料是很有竞争力的发光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他的 研究应该说方兴未艾。主要的磷光材料是卟啉类和重金属铱的配合物 两种。
编辑版pppt
43
5.5 光盘用色素
1、光盘的类型:
第八章 染料与颜料PPT课件

19
二.染料的命名与分类
1.染料的命名:
冠称 + 色称 + 词尾
说明: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和性质,又称 属名; 色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 词尾也称尾注,用于补充说明染料的性能或色 光和用途,常用字母表示。 例:酸性媒染蓝黑B
20
色称采用三十个色泽名称:嫩黄、黄、深黄、橙、大 红、红、桃红、玫瑰、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 湖蓝、艳蓝、深蓝、艳绿、绿、深绿、黄棕、红棕、 棕、深棕、橄榄、橄榄绿、草绿、灰、黑。
颜色视觉有三个基本特征:色调、纯度和亮度。
13
3.光谱色的范围及其补色
14
4.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 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 程。
纤维织物的染色过程,基本上要经过表面吸附、 内部扩散、染料固着三个阶段。 5.对纺织纤维织物了解
15
16
6.染料的发色机理
1
中国古代色彩技术
2
中国传统染料植物种类繁多
栀子
茜草
蓝草
红花
紫草
柞树
3
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草→浸泡→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合 →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石 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4
除了利用植物的天然色泽,还能通过复 染、套染、媒染得到各种色彩变化
▪ 复染
▪ 套染
▪ 媒染
媒染剂
▪ 以红、紫色为主,为一类有待开发的酸性染料。
O
NC3H
HN
酸 性 红 3B C3H
ONH C3H
+
ON
SO 3-
H3C
酸性
COOH
Na3SO
▪ 此外,还有硝基类染料,因性能欠佳,仅存个别 品种。如酸性橙E。
二.染料的命名与分类
1.染料的命名:
冠称 + 色称 + 词尾
说明: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和性质,又称 属名; 色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 词尾也称尾注,用于补充说明染料的性能或色 光和用途,常用字母表示。 例:酸性媒染蓝黑B
20
色称采用三十个色泽名称:嫩黄、黄、深黄、橙、大 红、红、桃红、玫瑰、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 湖蓝、艳蓝、深蓝、艳绿、绿、深绿、黄棕、红棕、 棕、深棕、橄榄、橄榄绿、草绿、灰、黑。
颜色视觉有三个基本特征:色调、纯度和亮度。
13
3.光谱色的范围及其补色
14
4.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 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 程。
纤维织物的染色过程,基本上要经过表面吸附、 内部扩散、染料固着三个阶段。 5.对纺织纤维织物了解
15
16
6.染料的发色机理
1
中国古代色彩技术
2
中国传统染料植物种类繁多
栀子
茜草
蓝草
红花
紫草
柞树
3
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草→浸泡→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合 →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石 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4
除了利用植物的天然色泽,还能通过复 染、套染、媒染得到各种色彩变化
▪ 复染
▪ 套染
▪ 媒染
媒染剂
▪ 以红、紫色为主,为一类有待开发的酸性染料。
O
NC3H
HN
酸 性 红 3B C3H
ONH C3H
+
ON
SO 3-
H3C
酸性
COOH
Na3SO
▪ 此外,还有硝基类染料,因性能欠佳,仅存个别 品种。如酸性橙E。
《染料化学全》课件

介绍了染料的色度学参数, 例如色度、色相和明度, 以及它们对染料的颜色描 述和比较的重要性。
染料合成
1
染料合成的方法
概述了化学合成染料的不同方法,包括缩合、取代和还原等反应,以及它们的优 缺点。
2
染料合成的机理
解释了染料合成反应的机理,例如染料的形成和色团的引入过程。
3
数种常见染料的合成
以几种常见染料为例,详细说明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和关键步骤。
染料的应用
织物染色
介绍了在纺织业中使用染料进行织物着色的过程和 方法。
纤维染色
讨论了染料在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纤 维材料的染色特点。
皮毛染色
探讨了在皮革和皮毛制品行业中使用染料进行染色 的技术和挑战。
食品染色
介绍了食品工业中使用染料进行食品着色的目的、 方法和安全性考虑。
染料的评价与控制
染料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前景
探讨了染料化学在纺织、食品和印刷行业等领 域中的应用和创新前景。
1 染色完成度的评价
解释了评价染色完成度的 指标,包括色牢度、均匀 度和亮度等。
2 染料的快度评价
讨论了染料在使用和洗涤 过程中的快度性能评价, 以确保染料的持久效果。
3 染料的环保控制
介绍了染料在生产和使用 中的环境影响和控制方法, 以实现可持续发究方向,包括新型染 料合成和环保染料技术的发展。
染料的应用
讨论了染料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包括纺织、纤维、皮毛、食品和印刷等领域。
染料的结构与性质
1 染料分子的结构
解释了染料分子的基本结 构,包括色团和辅基,以 及它们对染料颜色和性质 的影响。
2 染料的光谱特性
讨论了染料在可见光谱范 围内的吸收、反射和透过 性质,以及它们与颜色的 关系。
染料合成
1
染料合成的方法
概述了化学合成染料的不同方法,包括缩合、取代和还原等反应,以及它们的优 缺点。
2
染料合成的机理
解释了染料合成反应的机理,例如染料的形成和色团的引入过程。
3
数种常见染料的合成
以几种常见染料为例,详细说明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和关键步骤。
染料的应用
织物染色
介绍了在纺织业中使用染料进行织物着色的过程和 方法。
纤维染色
讨论了染料在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纤 维材料的染色特点。
皮毛染色
探讨了在皮革和皮毛制品行业中使用染料进行染色 的技术和挑战。
食品染色
介绍了食品工业中使用染料进行食品着色的目的、 方法和安全性考虑。
染料的评价与控制
染料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前景
探讨了染料化学在纺织、食品和印刷行业等领 域中的应用和创新前景。
1 染色完成度的评价
解释了评价染色完成度的 指标,包括色牢度、均匀 度和亮度等。
2 染料的快度评价
讨论了染料在使用和洗涤 过程中的快度性能评价, 以确保染料的持久效果。
3 染料的环保控制
介绍了染料在生产和使用 中的环境影响和控制方法, 以实现可持续发究方向,包括新型染 料合成和环保染料技术的发展。
染料的应用
讨论了染料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包括纺织、纤维、皮毛、食品和印刷等领域。
染料的结构与性质
1 染料分子的结构
解释了染料分子的基本结 构,包括色团和辅基,以 及它们对染料颜色和性质 的影响。
2 染料的光谱特性
讨论了染料在可见光谱范 围内的吸收、反射和透过 性质,以及它们与颜色的 关系。
精细化学品课件染料和颜料(化工精细方向)PPT课件

I0
• 称为朗伯特-比尔(Lambert-Beer)定律。 • 最色调大就吸改收变波。长一λm般ax的黄增、长橙或、减红短称,浅染色;料绿的、
青、蓝称深色。所以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增 大,色调就加深;反之染料最大吸收波长 减短,色调就变浅。
(三)染料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1 、染料的发色理论概述
染料的颜色和染料分子结构有关。
Eh hC
当吸收光的能量与ΔE相等时,有机分子才会显示出颜色。ΔE 越大,所需吸收光的波长越短;反之,ΔE越小,所需吸收光 的波长越长。作为染料,它们的主要吸收波长应在400~760 nm 波段的可见光范围内。
★2、 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1)共轭双键长度与颜色的关系
• 共轭双键的数目越多,π→π*跃迁所需的能量越低,选择吸收光的波长 移向长波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深色效应。分子结构中萘环代替苯环 或偶氮基个数增加,颜色加深。共轭双键系统愈长颜色愈深。芳环越 多,共轭系统也越长;电子叠合轨道越多,越易激发;激化能降低, 颜色加深。
(2) 醌构理论
• 醌构理论是英国人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于1888年提出的,认为分子中由于醌构的 存在而产生颜色。如对苯醌是有色的,在 解释芳甲烷染料和醌亚胺染料的颜色时, 得到应用。
(3) 发色理论的量子化概念
• 根据量子力学,可以准确计算出物质分子中电 子云分布情况,定量地研究分子结构与发色的 关系,认为染料分子的颜色是基于染料分子吸 收光能后,分子内能发生变化而引起价电子跃 迁的结果。1927年提出了染料发色的价键理论 和分子轨道理论。
NaO3S
NN
OH
酸性橙
•蒽醌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O
O 基团或多环酮 。
茜素
• 称为朗伯特-比尔(Lambert-Beer)定律。 • 最色调大就吸改收变波。长一λm般ax的黄增、长橙或、减红短称,浅染色;料绿的、
青、蓝称深色。所以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增 大,色调就加深;反之染料最大吸收波长 减短,色调就变浅。
(三)染料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1 、染料的发色理论概述
染料的颜色和染料分子结构有关。
Eh hC
当吸收光的能量与ΔE相等时,有机分子才会显示出颜色。ΔE 越大,所需吸收光的波长越短;反之,ΔE越小,所需吸收光 的波长越长。作为染料,它们的主要吸收波长应在400~760 nm 波段的可见光范围内。
★2、 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1)共轭双键长度与颜色的关系
• 共轭双键的数目越多,π→π*跃迁所需的能量越低,选择吸收光的波长 移向长波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深色效应。分子结构中萘环代替苯环 或偶氮基个数增加,颜色加深。共轭双键系统愈长颜色愈深。芳环越 多,共轭系统也越长;电子叠合轨道越多,越易激发;激化能降低, 颜色加深。
(2) 醌构理论
• 醌构理论是英国人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于1888年提出的,认为分子中由于醌构的 存在而产生颜色。如对苯醌是有色的,在 解释芳甲烷染料和醌亚胺染料的颜色时, 得到应用。
(3) 发色理论的量子化概念
• 根据量子力学,可以准确计算出物质分子中电 子云分布情况,定量地研究分子结构与发色的 关系,认为染料分子的颜色是基于染料分子吸 收光能后,分子内能发生变化而引起价电子跃 迁的结果。1927年提出了染料发色的价键理论 和分子轨道理论。
NaO3S
NN
OH
酸性橙
•蒽醌染料
结构特征:含有 O
O 基团或多环酮 。
茜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on);德司达(DyStar)公司用“大爱尼克斯” (Dianix);亨斯迈(Huntsman)公司用“托拉西” (Terasil)等 。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按应用分类的染料种类 ➢ 应用分类是按照染料的染色性能、方法、以及染色对象
进行分类的,因此要说明应用分类需要染料染色的知识 以及与纤维结合力方面的知识。 ➢ 常用于纺织品染色的染料种类。 水溶性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酸性络合染料、 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 非水溶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 性偶氮染料、缩聚染料。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3染料的命名
➢染料不能采用系统命名法
不方便;
不能体现应用性能、颜色;
染料往往不是纯化合物(合成过程复杂,中间有很多副 产物,有些染料为拼混染料,商品染料中含有许多填充 剂和分散剂等);
商品竞争的需要,染料生产厂家一般不公开染料的结构, 无法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采用由染料的属名、色称和符号三部分组成的命名方法 ,
即三段命名法。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一、属名(又称冠称): ➢ 表示染料的应用对象、应用方法及染色性能等信息。 应用分类:直接、酸性、活性、阳离子、分散、还原等
共有三十一种。 公司特定产品:各染料厂商对各应用类型的染料都有不
同染料属名。 例如,分散染料的属名:克莱恩(Clariant)公司用“福隆”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 染料的发展历史 1、天然染料 种类 矿物性染料:泥土、矿石 植物性染料:板兰根、大青叶、茜草 动物性染料:古代紫(紫螺);胭脂红(胭脂虫)
不足 来源有限、制造麻烦、价格昂贵。 色谱不全、色泽灰暗,牢度不佳。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合成染料 ➢英国人Perkin从粗苯胺氧化得到苯胺紫,由此合成了苯
二、按结构分类的染料种类
结构
偶氮结构
蒽醌结构 靛族
三芳甲烷结构 菁系 硫化 酞菁 杂环
分类
染料例
单偶氮 酸性橙II、分散橙S
双偶氮 直接湖蓝6B 多偶氮 直接耐晒蓝B2RL 蒽醌衍生物 还原深蓝
稠环酮类 还原艳紫3B
靛蓝、硫靛 还原蓝4B
酸性青莲4BNS
阳离子桃红FF
硫化黑BRN
直接翠蓝GL 藏花红T
染料的定义 ➢能够通过介质(比如水)上染染着物(纤维),并与之
以某种方式结合,从而使染着物产生颜色,并具有一定 牢度的化学物质。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二、染料和颜料 1、颜料的概念 ➢颜料也是一类有色物质。与染料一样,它们也具有较高
的发色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共价键),可以从染浴中转移到纤维上。 具有均匀染色的性能。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具有相当好的染色牢度 ➢化学稳定性:染料本身在光、热、空气等环境下的化学
稳定性; ➢与纤维结合力的大小:能与纤维以某种方式结合,且具
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4、其他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对人体、环境无害。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特点
染料
颜料
相 同 点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
溶 解 性 剂或通过某种途径 不溶性
变为可溶
结 合 力 与纤维有结合力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黏 合剂黏着于纤维表面
化 学 组 成 有机芳香化合物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应用
范
围
纺织品、纸张、皮 革、食品
纺织品、油墨、油漆、 涂料
选择。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染料的应用分类 ➢依据 染料的染色对象、染色方法和染色性能。 ➢应用分类的优点 有利于染料的选择使用; 有利于染色工艺条件的选择; 有利于判断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牢度。 ➢应用分类的缺点 不能反映出染料的发色体系; 难于从应用分类出发选择合成的方法。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可以决定染料的颜色、染料的主要化学稳定性(光、热稳定性)
❖决定染料染色性能的基团 ➢—SO3Na:水溶性、对纤维的亲和力(与阳荷性纤维形成离子键); ➢— OH:可与纤维、助剂形成氢键结合;
➢长链烷基C12H25 — :增加疏水性和染料与纤维间的范德华力。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按结构分类 ➢依据 染料的共轭发色体系;染料的合成方法 ➢按结构分类的优点 体现颜色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染料合成方法的研究; 有利于了解染料的结构与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 按结构分类的缺点 染料品种很多,有些染料难于分在某一个结构类型中; 没有涉及染料的应用性能,不利于与应用人员对染料的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主要内容
§ 1.1 构成染料的条件与染料的含义 § 1.2 染料的分类 § 1.3 染料的命名 § 1.4 染色牢度 § 1.5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 § 1.6 染料的禁用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1构成染料的条件与染料的含义
一、染料的构成条件
1、在织物上可染得鲜艳的颜色 ➢用少量的染料就能使纤维等染得较深的颜色, 一般强度
胺染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种合成纤维的发展, 带动了染料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染料工业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 ➢涤纶—分散染料;腈纶—阳离子染料;锦纶—特殊的酸 性染料。 ➢特点: 原料来源广,合成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牢度优良; 有些染料对人体有害,环境污染严重。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2 染料的分类
一、分类的依据 1、染料结构特点 A、染料的发色体系(染料母体); B、决定染料染色性能的基团。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O
CH3CNH OH
NN
C12H25
NaO3S
SO3Na
弱酸性桃红BS(C.I.酸性红138,18073)
❖染料的发色体系:染料中形成大π键的共轭体系
的染料4%可以使染着物染得浓色,强度高的染料1%以 下便可使染着物得浓色;
➢采用两种本身没有颜色的物质在纤维上发生 CONH
色酚AS
H2N +
CH3
NO2
大红色基. G
NN OH
NO2
CONH
国旗红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能,能溶于某种介质。 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或分散性; 不溶性染料在染色时可使其变成可溶性; 溶于有机溶剂。 与纤维有一定的结合力(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间力、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按应用分类的染料种类 ➢ 应用分类是按照染料的染色性能、方法、以及染色对象
进行分类的,因此要说明应用分类需要染料染色的知识 以及与纤维结合力方面的知识。 ➢ 常用于纺织品染色的染料种类。 水溶性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酸性络合染料、 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 非水溶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 性偶氮染料、缩聚染料。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3染料的命名
➢染料不能采用系统命名法
不方便;
不能体现应用性能、颜色;
染料往往不是纯化合物(合成过程复杂,中间有很多副 产物,有些染料为拼混染料,商品染料中含有许多填充 剂和分散剂等);
商品竞争的需要,染料生产厂家一般不公开染料的结构, 无法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采用由染料的属名、色称和符号三部分组成的命名方法 ,
即三段命名法。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一、属名(又称冠称): ➢ 表示染料的应用对象、应用方法及染色性能等信息。 应用分类:直接、酸性、活性、阳离子、分散、还原等
共有三十一种。 公司特定产品:各染料厂商对各应用类型的染料都有不
同染料属名。 例如,分散染料的属名:克莱恩(Clariant)公司用“福隆”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 染料的发展历史 1、天然染料 种类 矿物性染料:泥土、矿石 植物性染料:板兰根、大青叶、茜草 动物性染料:古代紫(紫螺);胭脂红(胭脂虫)
不足 来源有限、制造麻烦、价格昂贵。 色谱不全、色泽灰暗,牢度不佳。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合成染料 ➢英国人Perkin从粗苯胺氧化得到苯胺紫,由此合成了苯
二、按结构分类的染料种类
结构
偶氮结构
蒽醌结构 靛族
三芳甲烷结构 菁系 硫化 酞菁 杂环
分类
染料例
单偶氮 酸性橙II、分散橙S
双偶氮 直接湖蓝6B 多偶氮 直接耐晒蓝B2RL 蒽醌衍生物 还原深蓝
稠环酮类 还原艳紫3B
靛蓝、硫靛 还原蓝4B
酸性青莲4BNS
阳离子桃红FF
硫化黑BRN
直接翠蓝GL 藏花红T
染料的定义 ➢能够通过介质(比如水)上染染着物(纤维),并与之
以某种方式结合,从而使染着物产生颜色,并具有一定 牢度的化学物质。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二、染料和颜料 1、颜料的概念 ➢颜料也是一类有色物质。与染料一样,它们也具有较高
的发色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共价键),可以从染浴中转移到纤维上。 具有均匀染色的性能。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具有相当好的染色牢度 ➢化学稳定性:染料本身在光、热、空气等环境下的化学
稳定性; ➢与纤维结合力的大小:能与纤维以某种方式结合,且具
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4、其他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对人体、环境无害。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特点
染料
颜料
相 同 点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
溶 解 性 剂或通过某种途径 不溶性
变为可溶
结 合 力 与纤维有结合力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黏 合剂黏着于纤维表面
化 学 组 成 有机芳香化合物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应用
范
围
纺织品、纸张、皮 革、食品
纺织品、油墨、油漆、 涂料
选择。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染料的应用分类 ➢依据 染料的染色对象、染色方法和染色性能。 ➢应用分类的优点 有利于染料的选择使用; 有利于染色工艺条件的选择; 有利于判断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牢度。 ➢应用分类的缺点 不能反映出染料的发色体系; 难于从应用分类出发选择合成的方法。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可以决定染料的颜色、染料的主要化学稳定性(光、热稳定性)
❖决定染料染色性能的基团 ➢—SO3Na:水溶性、对纤维的亲和力(与阳荷性纤维形成离子键); ➢— OH:可与纤维、助剂形成氢键结合;
➢长链烷基C12H25 — :增加疏水性和染料与纤维间的范德华力。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按结构分类 ➢依据 染料的共轭发色体系;染料的合成方法 ➢按结构分类的优点 体现颜色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染料合成方法的研究; 有利于了解染料的结构与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 按结构分类的缺点 染料品种很多,有些染料难于分在某一个结构类型中; 没有涉及染料的应用性能,不利于与应用人员对染料的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主要内容
§ 1.1 构成染料的条件与染料的含义 § 1.2 染料的分类 § 1.3 染料的命名 § 1.4 染色牢度 § 1.5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 § 1.6 染料的禁用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1构成染料的条件与染料的含义
一、染料的构成条件
1、在织物上可染得鲜艳的颜色 ➢用少量的染料就能使纤维等染得较深的颜色, 一般强度
胺染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种合成纤维的发展, 带动了染料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染料工业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 ➢涤纶—分散染料;腈纶—阳离子染料;锦纶—特殊的酸 性染料。 ➢特点: 原料来源广,合成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牢度优良; 有些染料对人体有害,环境污染严重。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1.2 染料的分类
一、分类的依据 1、染料结构特点 A、染料的发色体系(染料母体); B、决定染料染色性能的基团。
.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O
CH3CNH OH
NN
C12H25
NaO3S
SO3Na
弱酸性桃红BS(C.I.酸性红138,18073)
❖染料的发色体系:染料中形成大π键的共轭体系
的染料4%可以使染着物染得浓色,强度高的染料1%以 下便可使染着物得浓色;
➢采用两种本身没有颜色的物质在纤维上发生 CONH
色酚AS
H2N +
CH3
NO2
大红色基. G
NN OH
NO2
CONH
国旗红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2、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能,能溶于某种介质。 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或分散性; 不溶性染料在染色时可使其变成可溶性; 溶于有机溶剂。 与纤维有一定的结合力(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