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63《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期同周边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如收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建设磁州窑博物馆和陶瓷会展中心,利用手工制陶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传统陶艺制作旅游项目等,都为保护磁州窑文化遗产,弘扬磁州窑文化,发展陶瓷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而响堂山石窟开发就应将其与周围的风月关、老爷山摩崖石刻、寺后坡、皇姑庵、水浴寺、小鬼道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响堂山南北朝佛教文化旅游专线,并根据元宝山风景区与南响堂寺石窟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以滏阳河水为媒介,结合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资源,建设成为集文化、山水、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提升其整体吸引力。

响堂山景区要深度挖掘鼓山的特点,发挥佛教文化的特色,把响堂山景区建设成为集山水、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元宝山风景区可以利用与南响堂寺石窟相近的地理位置,贯穿到一起,利用滏阳河的水,增加水上游乐项目,提升景区的整体吸引力。

另外,还要集中开发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磁州窑”陶瓷艺术品、“临水镇”系列风味小吃、“响堂山”佛教工艺品等。

还有要打造一批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如结合响堂寺旅游区打造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地方特色商品购物一条街;结合磁州窑遗址景区建设磁州窑艺术陶瓷市场和陶瓷产品步行街,扩大旅游产业的服务范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的发展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有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行社及导游素质等。

因此要实施旅游道路改造工程,加快修建和整修通往各个景区的的干线公路和景区内的道路设施,开通各个景点的旅游专线公交车,完善各景区的交通指引牌,清理通往景区公路沿线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物等。

还要抓好对我区现有饭店宾馆升级改造工作,加大风味小吃一条街、酒店饭店等餐饮设施的建设力度,尝试在景区周围建设农家旅店、度假村等形式的住宿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

另外对于文化遗产旅游来说,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服务,一段精彩的解说会使游客兴趣倍增,所以既要完善以多媒体解说为代表的硬件设施设备,还要提高导游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其学会如何抓住游客的心理,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区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及应用——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

区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及应用——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
祆越馈隋一 5 管理 Aruu Ic o i a a g e gct a o m sn M n e n ilr n c d a m t E
21年第1 总第5 01 期 期
区 域 生 态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的 龙江 省 尚志 市为例
姜佰文 ,杜晓坤 ,曹立群
三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保障措施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研究与运用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入手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以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减少排65201205142012051420120514201205142012051420120514放资源综合利用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良好为目标真正使农业经济走上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一建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及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顺利发展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保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顺利推广政府应适当地采取财政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政策鼓励从事研究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单位和个人从制度上对这部分人的利益给予保障张学会2008
的先 河 。
2 0 年该 项 技 术获 得 了“ 09 黑龙 江省 科技 进 步 一等 奖 ” 00 获 得 了省 长 特别 奖 。该 项 技术 在 ;2 1 年 尚志 市 推 广 已经 四年 ,累 计 推广 面积 达 l 0万余 亩 。每 亩 地节 本 增 效 10 20 ,创 造 经济 效 益 1 5~ 0 元
域经济发展 的农业 生态经济动态模 型 ,以期 为全省 发展农业循环经 济提供一些参考 ,同时也为推 动我
国农业经济 系统 与 自然生态系统 和谐 统一 ,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战 略提供 理论依据 和实 践指导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浅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摘要: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

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

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在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

它与生态和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因此,农业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中,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其一,农产品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

这就要求协调农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二,农业构成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及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共生共荣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

其三,农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

特别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具有传统的生产服务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生活服务功能。

南充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南充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二、 南充市农 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组织+ 专业大户” 的运行机制 , 大力发展各种无污染 、 低
收 稿 日期 :08 1— 5 2 0 — 0 0 基金项目: 西华 师 范 大 学科研 启 动 项 目(7 0 2 0B 7 )
作 者 简 介 : 玉萍 (92 )女 , 刘 18 - , 四川 成 都人 , 士 , 要研 究方 向 为循 环 经 济 。 硕 主
业循 环 经 济效 应 E益 凸显 运 用 聚 类 分 析 的 方 法 , 南充 市农 业 经 济 划 分 为 粮 菜 牧 、 蚕 牧 、 油 果蚕 牧 为 主 导 的 l 将 粮 粮 三 个 区域 , 三 类 农 业循 环 经 济模 式发 展 。 分 最终 , 南 充建 立一 个生 态上 自我 维持 、 济上 高 效 益 的农 业 生产 系统 , 在 经
园等一批大的种植基 地和养殖园 区。新建成 5 万亩笋 材两用竹基地 、 万亩 中药材基地。“ 3 订单 ” 种植优质粮 油8 0万亩 , 发展无公 害蔬菜 基地 l 3万亩 , 蚕桑 、 水果 、 水产等基地不 断扩张 。
济效 益 、 生态效 益与社会效 益同步发展 , 推进农业结构
第2 第 1 4卷 期
20 0 9年 2月
四川理工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o i un U ie i fS i c & E n “ (oi1Sine dt n o ra fSc a nvr t o ce e h sy n n e gSca c csE io ) e i
以顺西优质农 产品加 工示范区为代表 的生态示范 区, 凸现循环经济效 应。示 范区内把发展经济 、 保护环
境、 节约资源相结合 , 突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农业产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来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实践和未来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全局的概念,它包括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土地、水资源、肥料、动物饲料等等。

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要注重整合现有的资源,从而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增加效益的目的。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也是一种环保型的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实践中,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利用。

1. 土地利用方面,农民可以采用生态耕作、有机肥料等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土地的效益。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例如谷壳、秸杆等。

2. 水资源管理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浇灌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水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3. 废物利用方面,农民可以将生产中的剩余物资和废料进行收集、处理,用于生产其他工艺品、腐熟饲料等。

同时,在农产品运输中,也可以采取可回收的输送方式,例如运输鞋子上网口内嵌稳定夹。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下崛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模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循环经济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应用。

1. 全过程智能化:未来,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土壤质量、农产品品控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2. 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形:未来,随着循环经济模式的逐渐深入发展,贯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逐渐形成。

我国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 贫乏 的县域科技资源更需要循环经济 . 长期以 来 ,由于种种原 因 ,我国对县域农 业特色产业科 技进步投入 严重 不足 ,而且有 限的科技资源 投入又分散到 了 县 域经济发展 的方方面面 ,导致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水平较 低、 产 业技术升 级速 度缓慢 、产业 的规模和效益不 高。同时 ,从 目前我 国县域农业特 色产业发展 的实践来看 ,县 级科技管理 部 门职 能缺失 、条件 落后 ,产业技 术积累 困难 ,农 业科技成 果 转化率低 , 成果推广工作开展困难等 。 依 靠贫乏的县域 科技资源去推 动县域产业 的发 展 ,客观 上也决 定了必须将有 限的力量集 中发展到重点产 业上 ,只有 通 过科 技力量 的不 断集聚 ,特别 是在 县域农业特色 产业 中发 展 循环经济 ,才 能在尽量短 的时间内产生尽量 多的效益 ,从 而实现科技资源的增量投入 。
※基金 项 目:河北省科技 厅软科学研 究计划项 目 ( 2 7 0 D 5 9 5 23 ) 0 2 13 一 、0 4 7 5D ,河北省教 育厅科 学研 究计 划项 目 ( 0 0 1 ) 7 ¥ 125 2

4 — 7
农盈 经 济 色产业创新 类似 ,都具有多环节 、多阶段的特性 。即 ,县域 农业特色产业创新 过程包括产业 新技术成果筛选 阶段 、产业 新技术成果确立 阶段 、产业新技术成 果植入阶段 、产业 新技 术成果示 范阶段 、产业新技 术成 果推广阶段 、产业 新技术成 果产业化经营阶段 ( 如下图所示) 。需要指 出的是 ,县域农业
发展循环 经济的本质是 农业特 色产业创新 的过 程 ,进 而在 此基础之上 ,提 出了四种县 城农业特 色产 业发展 循环 经济的模 式 , 并指 出了在县域农业特 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 中应重点注意的展模式

天水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天水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到 集 雨利 用 的 目的 , 促进 资源 高 效 利用 。集 雨 循环 流 程 见 图 2 。
为主 线 , 决和 示 范种植 业 、 殖 业 及 农 产 品 深 加T 业 可 持 续 发 解 养
展 问题 , 实现 天水 特 色 农业 的 工 业 化 、 企业 化 、 业 化 、 团化 和 产 集
思想 , 运用 生态 工程 方法 , 调 以资 源 循 环 利 用 为 主 , 强 以节为养
殖业 ( 牛、 奶 生猪 、 ) 供 青 、 及 混 合饲 料 , 鸡 提 粗 养殖 业 产 生 的 部分 粪 便 生 产有 机 肥 ; 殖 业 产 生 的大 部 分粪 便 、 养 食用 菌 劣 质 菌渣 进 入 沼 气 生产 环 节 , 产 的 沼气 用 于 发 电供 示 范 区 养殖 业 、 生 食用 菌 生 产 使 用 , 渣 和 沼液 用 于 种 植 业 生 产 , 成 产 业 循环 链 , 现 沼 形 实 资源 高 效 利 用 、 除废 物 排 放 、 现 清 洁 生产 。 环 流 程见 图 1 消 实 循 。
以保 护生 态 和最 有 效 地 利用 资源 为 特 征 ,通 过 改 变 生 产 工 艺流 程 , 高 资源 的利 用 效 率 , 少进 入 生 产 流 程 的物 质 和 能源 量 , 提 减
图 1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第一大循环体 系流程 .
种植 业农 副产 品 ( 米 芯 ) 为 食 用 菌 工 厂 化 生产 原 料 , 厂 化 玉 作 工
了资源 高效 利用 。
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厂的菌渣建设饲料加工厂 1 座;生物有机
源 和 保护 环 境 为主 要 目的 , 终 实现 经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和 环境 最 社
效 益 协调 统 一 的农 业 发 展模 式 。 展 农 业循 环 经 济 , 够 有 效地 发 能 保 护 耕 地 , 约 资 源 , 制 生 态环 境 恶 化 , 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 节 遏 实

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存在一定的问题,水资源破严重,农民利用循环经济意识不强,黑土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湿地面积减少。

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水平不足,政府投资不足。

打造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循环经济意识改土培肥地力开发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增强政府财政补贴。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对策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对缓解资源短缺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中中国商品粮70%出自黑龙江。

要实现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循环农业思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循环农业的涵义和特点“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展理念的模式。

循环农业除了具备一般循环经济的特点外,还具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助,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利于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干净又增收。

”二、黑龙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基本轮廓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土地总面积44.56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4.73%;林业经营总面积为312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1.9%;现有草原面积526.7万hm2;水资源地表径流总量为655.8万hm2,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煤炭等矿产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我国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就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几种发展模式做一简要叙述。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前言
上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1992年“可持续发展”在联合国发展大会上被提出,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被称为“循环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为主要特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我国,循环经济正逐渐应用到农业建设方面,在借鉴传统农业经验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起了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科学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条件,实现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
展。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当今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生态问题都比较突出。

先来看农业资源方面,我国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贫乏,土地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矿产资源的人均资源更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再来看生态问题,由于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另外迅猛发展的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排入河中造成水污染,总体来看,农业污染比较严重。

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传统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消耗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资源的可用量。

第二,有利于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内部层次物质、能量的相互交换,使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第三,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初、深加工解决农产品供给对初级农产品有
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第四,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出适合区域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循环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生态标准和安全性能,从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原理,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这种发展模式的目标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依据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性,各地区开发出了不同的生态模式,北方地区利用沼气、太阳能、大棚等养殖牲畜,牲畜的粪便又可作为沼气池的肥源和种植业的有机肥,提高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综合效益。

南方地区则利用地区优势,实施“三结合”工程,使沼气、厕所和猪舍有机结合起来,高效利用农业资源。

西北地区因地制宜,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种植业,成功开发出了牧、沼、粮、草、果五配套的生态模式。

(二)四维立体集中化发展模式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实践中,我国设计出了“四维立体集中化”发展模式。

四维是指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农业生物以及人文科技这四个子系统。

在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农业环境为目标、农业生物为保障、人文科技
为条件,四维集中,共同构建农业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存在丘陵山地立体、庭院立体、水体立体以及农田立体这四种高效农业结构。

开发立体农业,集约经营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掘各项农业资源的潜力,缓解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利用科技力量增强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环境的质量,生产出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促进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

(三)都市休闲消费型发展模式
“都市休闲消费型”发展模式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游客观光消费为目的旅游经营活动。

利用都市化或城郊或农村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及农业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旅游的场所和服务,向游客宣传和普及农业文化知识。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这些生态景观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一方面改善和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除此之外,“都市休闲消费型”发展模式还具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对开发可再生资源和全面建设生态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意识还不强,能力还不足,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所
以我们要增强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农业的循环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金梅.浅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j].北京农
业,2011(30):5.
[1]唐婷,戴园园.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新及推广策略[j].北京农业,2011(02):218-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