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

合集下载

宜林荒山造林实施方案

宜林荒山造林实施方案

宜林荒山造林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宜林荒山是指那些不宜耕种、植被稀疏的山地,这些地区通常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宜林荒山进行造林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宜林荒山造林项目,提高宜林荒山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对宜林荒山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以确定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2. 种植树种选择。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生长于当地环境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松树、柏树、桦树等,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3. 种植方式。

针对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包括直播、定植、移植等,以确保树木能够顺利生长。

4. 管护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以提高树木成活率。

5. 生态效益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造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等,以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四、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宜林荒山造林项目,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 丰富植被类型,增加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 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如木材、草药等,改善生活条件。

五、实施保障。

为确保宜林荒山造林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以下保障工作:1.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2. 加大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项目的实施质量。

3. 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六、总结。

宜林荒山造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积极推进宜林荒山造林项目,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宜林“两荒”造林技术

宜林“两荒”造林技术

宜林“两荒”造林技术作者:端木繁义黄俊杰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技术适用于西部干旱、半干旱浅山丘陵区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造林,加快荒山荒地绿化进程。

关键词: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一、宜林荒山荒地的确定宜林荒山荒地是指长期没有生长森林植被,仅有杂草或灌丛,覆盖度低于30%(不含30%),具有基本的树木生长所需条件的荒山和荒地。

二、树种选择1.坡顶造林树种。

选择涵养水分、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抗逆性强、耐瘠薄、有利于防止地表径流的树种。

2.坡腰造林树种。

选择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地表植被、根系较发达、固土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强的树种。

3.荒地造林树种。

选择深根性且根系发达,耐水湿、干旱、抗逆性较强的树种。

三、苗木标准1.落叶松裸根苗。

落叶松为长白落叶和兴安落叶松。

造林采用Ⅱ级以上苗木。

地径在0.35—0.40厘米之间,苗高在20—40厘米之间,主根系18厘米、侧根系10厘米,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2.樟子松裸根苗。

采用Ⅰ级苗木。

地径在0.40厘米以上,苗高在15厘米以上,主根系15厘米以上,侧根系12厘米以上。

3.杨树苗。

造林选择二根一干或三根二干苗木。

二根一干苗木地径在1.0—2.0厘米之间,苗高在1.5米以上;三根二干苗木地径在1.5—2.0厘米之间,苗高在1.8—2.0米之间,主根系达到20厘米,侧根系达到7厘米。

以上苗木均需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4.容器苗。

樟子松应使用地径在0.50厘米以上,苗高35厘米以上,在容器袋内生长2年以上的苗木;落叶松应使用地径0.40厘米左右,苗高30厘米左右,在容器袋内生长1—2年的苗木;杨树应选择当年装袋,地径0.50厘米以上,苗高100厘米以上的苗木。

以上苗木也都要求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四、造林密度1.樟子松初植密度。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增加,导致了许多荒山荒地的存在。

这些荒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于荒山荒地的进行造林,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措施。

一、土壤改良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因为荒地的土壤通常贫瘠,酸碱度高,含有大量的砂粒和杂质,这种土壤条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土壤进行改良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石灰和磷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后续的树木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选择适宜树种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树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条件适宜栽种的树种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柳树、松树等常见树种进行造林。

对于一些海拔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可以选择松树、桦树、柏树等耐寒树种进行栽种。

在选择适宜树种时,还需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三、合理布局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避免出现树种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坡度大小,可以进行不同的造林布局,使得树种和地形相互协调,同时还可以利用梯田、梯台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用地、增产增效的目的。

四、科学管理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包括浇灌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伐管理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保证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开展树木的更新、修剪和疏伐等工作,保持林木的更新和健康生长。

五、综合利用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荒山造林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荒山造林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荒山造林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一)施工总体思路1、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安全和质量,二是确保工期目标。

2、达到“三高”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高效率建设本工程;高水平建设本工程。

3、坚持“四先”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配置来满足设计文件、满足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职工的认识,不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把创优目标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4、狠抓重点、难点工程施工中始终把重点、难点工程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不放,根据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研究策划,优化选用,发挥我单位的综合优势,创一流水平。

5、全过程监测、信息化施工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反馈施工全过程和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

(二)施工要点1、本工程以山地造林为主,工程施工必须参照山地造林工程的有关做法,以及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并应符合有关相应规定。

2、在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时应首先对该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经认真分析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研究其解决方案,总结施工利弊因素,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3、为达到均衡,形成流水作业,减少作业期工种搭接的窝工现象,缩短结构施工周期的目的,配足各工种人数和各种材料设备,加快各区域分项工程的进度。

4、本工程应抓紧土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时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切实加强各项准备及施工技术措施。

(三)施工准备人员及物资设备准备1、施工队伍进场本工程的施工队伍将安排陆续进场,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安排,进行施工任务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使各队伍尽快投入施工。

严格按照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的施工进度表进行各工种人员的搭配,做到既能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又不浪费人力资源。

2、施工机械准备本工程中所需投入的工程物资和施工设备,应根据工作需要按计划陆续进场。

荒山造林实施方案(最新)

荒山造林实施方案(最新)

荒山造林实施方案根据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林业局《关于转发下达xx市重点防护林工程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关于转发下达xx市重点防护林工程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和xx市林业局《关于提前下达xx年省级第一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计划的通知》,市下达我县xx年荒山造林任务5.56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

为了使工程顺利实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生态为本、产业富民、景观增色、绿色宜居”为建设宗旨,以突出身边增绿和实现经济转型为工作目标,以“一圈、三线、十七片”为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强化举措,狠抓造林绿化工作。

二、工程布局xx年市下达我县荒山造林6.14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其中今年春季实施荒山造林0.58的万亩,其余荒山造林5.56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计划在秋季实施,主要安排在苛大线、忻黑线、曹罗线等交通沿线实施,其中:工业大道两侧荒山绿化6062亩,其余荒山造林49538亩和封山育林5000亩涉及恶虎滩、奥家湾、蔡家崖、高家村、瓦塘、康宁、固贤、孟家坪、贺家会、蔡家会、罗峪口、圪达上、东会等13个乡(镇)。

三、投资标准上级投资标准为800元/亩,县林业局按规定提留5%(40元/亩),用于工程设计、监理等费用,下拨乡镇760元/亩。

四、进度安排9月初开始整地,9月底前针叶树全部栽植完工,阔叶树在叶落后封冻前全部栽完。

五、标准要求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针叶树选用油松、侧柏,阔叶树选用刺槐、杏树等本地树种,全部营造针阔混交林,主要以块状混交为主。

(一)苗木标准:油松采用高80-100cm的容器杯苗,侧柏采用高100-120cm的容器杯苗,刺槐、杏树采用地径大于等于0.8cm 的实生苗。

(二)整地标准:主要以水平阶整地为主,阶面宽不小于60cm,行距3m,对于地形破碎、无法整水平阶的地段可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60cm×60cm×40cm,株行距2m×3m。

《造林方法》课件

《造林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进行植树造林,以改善环境和提供木材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造林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 环境保护,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植树、基因改良等。同时,国际合作也在推动全球造林事 业的发展。
02
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法
总结词
直接将种子播入土壤中的造林方法
详细描述
适用于种子来源丰富、发芽率高、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树、松树等。该方法操 作简单,成本低,但需注意种子的保存和土壤条件。
增加就业机会
造林及相关产业可以提 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
压力。
提升国民素质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
生态素养。
经济效益评估
木材生产
树木可以提供木材,用于建筑、家具、工艺 品等领域。
生态补偿收益
政府或企业可能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给予造林者一定的生态补偿。
林副产品收益
如水果、坚果、中草药等林副产品可以带来 经济效益。
种植密度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既 要保证树木生长所需的空 间,又要充分利用土地资 源。
种植方法
采用适宜的种植方法,如 穴植、带植等,确保树木 成活率。
抚育管理技术
01
02
03
04
灌溉与排水
根据树木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 状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
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树木生长 需求,适时施肥,补充养分。
植苗造林法
总结词
通过移植苗木进行造林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适用于幼苗易培育、生长快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该方法成活率高,生长快,但需耗费一定的人 力物力进行苗木培育和移植。
分殖造林法
总结词

浅谈森工林区荒山造林技术

浅谈森工林区荒山造林技术
径生长量 为纯林 的 1 1 7 . 6% ~ 1 4 2%; 立 木蓄积 为纯林 的 1
整地有 利于 蓄水 保墒 , 改善 土壤理 化性质 , 消灭 杂草 , 提 高土壤 肥力 , 改 善水 、肥 、气 、热条件 , 为造林成活率 和
促进 幼树生 长创造适 宜环境条 件。不 同整 地方法对 土壤物
抚育 , 着重扩穴 、培土 、扶正踏实 , 发现瘦弱受害苗及时补
适用于坡 度较大 、土壤 比较 干旱 的坡 地。鱼鳞 坑呈半
圆形 , 品字形排列 。挖坑 时先将 表土刮 向左右两侧 , 然后将 心土刨 向下方 , 围成弧形土埂 , 埂要 踩实 , 再将表土放 人坑 内。 一般大鱼鳞坑长 0 . 8 m , 宽0 . 5 m, 深0 . 3 m; 小 鱼鳞 坑长 0 . 5 m, 宽0 . 3 m, 深0 . 3 m , 土埂高度 0 . 1 5~0 . 2 0 m。
理性质和 土壤养分 的影 响是 不同的。
2 . 1 水平沟整地 适于坡度较陡 、 土壤干旱 、 水土流失严重 的荒 山荒坡 。
根据地形分 片划段 , 沿等 高线 自上 而下开沟 , 呈品字形配置 。

般沟 深 0 . 3~0 . 5 m, 上 口宽 0 . 5~0 . 8 m, 底宽 0 . 3~0 . 5 m ,
沟 长 4~6 m, 沟 间距 离上 下 为 1 . 5~ 2 m, 左右为 0 . 5 m。挖
沟时先将 表土堆在沟上 , 清除埂基草皮 , 用心土在沟 的上方 培成 高 0 . 3 m、顶 宽 0 . 3 m的土埂 , 再将表土 填盖在植树 的斜
坡上 。
倍 以上。混交林 中落叶松 的生长也显著好于纯林 。
2 - 3鱼 鳞 坑 整 地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摘要:荒山造林绿化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使宜林、荒山恢复为灌木林、林木或森林。

荒山会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别是中国西北部,如不加以治理,土壤将会逐渐稀薄,日积月累,风化、石化,大量的泥沙排出,河床升高,且库塘淤积,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关键词: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引言荒山绿化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政府补助,提高群众对荒山造林的重视和热情,推动荒山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抬高河床的治理,改善区域生态、优化环境、采用植物固土、防沙措施;改革新时期的荒山造林技术,控制成本,提高质量。

1.荒山造林绿化原则1.1.保护原有植被在荒山小区域中,存在着原始植被,在进行造林时,要注意保护原始植被。

由于该地区的原始植被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能够很好地改善荒山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调整荒山的气候状况,维护荒山的生态环境。

1.2.适地适树在荒山造林中,要充分考虑到荒山的地理、植被等因素,在选择树种时,必须综合分析周围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并根据荒山的立地和自然环境特点,选用具有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树种。

同时,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生存和生长的地方树种,以确保造林树种能迅速地适应荒山的土壤和气候。

2.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1.荒山荒地造林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中国的林业发展状况显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荒山、荒地的绿化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技术的运用不到位,土地贫瘠,山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

在干旱高寒地区,大力改善造林质量,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为了提高林业作业的效益,必须对林业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的规定。

2.2.造林成本比较高在贫瘠的土地上造林要考虑到经济成本。

这是由植树造林的难度所致。

因此,植树造林不仅要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使用一些先进技术。

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增加了造林的经济成本。

根据中国的林业现状,保证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显然可以为荒山荒地的造林提供经济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
1.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西部干旱、半干旱浅山丘凌区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造林,加快荒山荒地绿化进程。

2.宜林荒山荒地的确定
宜林荒山荒地是指长期没有生长森林植被,仅有杂草或灌丛,覆盖度低于30%(不含30%),具有基本的树木生长所需的条件的荒山和荒地。

3.树种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依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生产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

3.1坡顶造林树种
选择涵养水分、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抗逆性强、耐瘠薄、有利于防止地表经流的树种。

乔不树种主要是樟子松,灌木树种主要有:山杏、柠条、沙棘等。

3.2坡腰造林树种
选择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地表植被、根系较发达、固土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强的树种。

乔木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丁香、山杏、柠条、沙棘等。

3.3荒地造林树种
选择深根性且根系发达,耐水湿、干旱、抗逆性较的树种。

乔木以银中杨、小黑杨、樟子松、柳树为主,灌木树种有:小叶锦鸡、紫丁香、胡枝子、灌木柳等。

4.苗木标准
4.1落叶松裸根苗
落叶松为长白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

造林采用二级以上苗木。

地经在0.35-0.40厘米之间,苗高在20-40厘米之间,主根系18厘米、侧根系10厘米,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4.2樟子松裸根苗
采用一级苗木。

地径在0.40厘米以上,苗高在15厘米以上,主根系15厘米以上,侧根系12厘米以上。

4.3杨树苗
造林选择二根一干或三根二干苗木。

二根一干苗木地径在1.0-2.0厘米之间,苗高在1.5米以上;三根二干苗木地径在1.5-2.0厘米之间,苗高在1.8-2米之间,主根系大到20厘米,侧根系达到7厘米。

以上苗木均需要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4.4容器苗
樟子松应使用地径在0.50厘米以上,苗高35厘米以上,在容器袋内生长2年以上的苗木;落叶松应使用地径0.40厘米左右,苗高30厘米左右以上,苗高100厘米以上的苗木。

以上苗木也都要求苗木通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

5.造林密度
5.1樟子松初植密度
在缓坡或坡腰以上土层较厚、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快,每亩植苗110株,株行距为2×3米;在土层薄、石块多、立地条件差的坡顶地块,采用“三大一深”造林法,合理加大株行距,一般每亩用苗74株,株行距为3×3米;平地造林每亩应用苗133株或166株,株行距为2×2.5米或2×3米。

5.2落叶松初植密度
杨树每亩用苗为111株,-222株之间,株行距为2×3米或2×1.5米。

可根据立地条件对初植密度进行调整。

5.3杨树、柳树初植密度
杨树每亩用苗为111株,株行距为2×3米;低洼地和石块多、土层薄的地区应降低密度,一般每亩用苗74株,株行距为3×3米。

5.4灌木初植密度
灌木用苗量根据品种的不同而定。

每木用苗在74-222株之间。

一般情况下,丁香、桃红、灌木柳的株行距应用2×3米或3×3米,山杏、胡枝子、山榆等株行距为2×3米或2×1.5米。

6.造林整地
6.1半山区造林地清理
在半山区疏林地和杂草丛生的地段造林,造林前要进行地清理。

(1)割带清理。

割带要沿等高线进行。

割带的宽度根据造林树种和株行距而定。

一般情况割带应向植树穴左右各延伸0.5-1米。

(2)全面清理。

造林密度较大的地段。

把造林地内及四周所有的杂草全部割打清除。

6.2整地时间
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整地。

整地后应马上回土蓄水保墒。

6.3整地方法及规格
半山区宜林荒山荒地整地分全面整地、穴壮整地、环山截流沟整地三种。

(1)全面整地。

在地势相对平坦、土层相对较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坡度在5 度以下的荒地造林,一般实行全面整地的面积不能过大,一般在15-30亩之间,整地的深度在40厘米左右,全面整地一般采用机械整地方式。

(2)环山截流沟整地。

在坡度较大、土层薄、石块多的山坡地可进行环山开沟整地。

石块少的地块用机械开沟,石块多的地块用人工挖沟。

环山开沟沿等高线进行,坚持防止顺山开沟。

沟的规格为深1米,宽0.5米,在沟的下沿做埂,埂高30厘米。

底宽30厘米,顶宽20厘米。

截流沟能有效地阻止山水下山,蓄水保墒,保护坡下农田。

(3)穴壮整地。

在土层较厚、石块较少的山坡地,可进行穴壮整地。

整地的规格根据树种而定。

一般坑的直径为40-50厘米。

深30-40厘米。

在挖坑时,表土和心土要分别放置,回土时先回表土厚回心土。

在坑的下沿要做半圆型水穴,穴梗高20厘米,梗顶宽10厘米。

在一些石块多、表土少的荒山造林,要进行客土回填。

7.造林时间及方法
7.1造林时间
可分为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秋季造林。

(1)春季造林。

在土层较厚、坡度较缓、能运水浇灌的的块,一般进行春季造林。

春季造林要在4月中旬开始,要做到适时早栽。

造林顺序一般为先阳坡,后阴坡;先沙土、后粘土;先萌动早的树种,后萌动晚的树种;先全光下造林,
后林冠下造林。

(2)雨季造林。

在坡度较大,立地条件差,不能运水灌溉的地块,一律进行雨季造林。

雨季造林一般在7月中旬雨水最为丰沛,所有地块已经湿透时进行。

苗木一律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苗。

(3)秋季造林。

主要是在疏林地上直播山杏、柞树等大粒、硬壳或休眠种子,为自然催芽创造条件。

7.2造林方法
(1)裸根苗造林。

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

坚持“ 四不离水”,既:苗木假植不离水、包装不离水、运苗不离水、造林不离水。

栽植要做到:先浇足底墒水,再把苗放在坑中,填半坑土后,轻轻提一下,然后填满土,踏结实,浇足水,陪浮土,做好水穴。

确保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

(2)容器苗造林。

在起苗前2-3天,要把容器苗在圃中灌一次透水,防止散坨。

起苗时要依次轻取,不要破坏容器袋;在装车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立袋紧摆,慢走轻放,防止散坨;扒去容器袋,一手托土坨一侧、一手托底、放入坑中,栽植深度以超过地径1-2厘米为宜,培好土,踏紧踏实,切不可用手提苗。

(3)人工播种造林。

山杏、柞树等大粒硬壳种子在秋季播入到整好的植树穴或带状地中,山榆、胡枝子种子在春季、雨季播种均可。

在播种前要搂去草皮,翻动土壤深度在20-30厘米左右,踩好底格子,播种后覆土,踏实。

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不能过薄或过厚。

播种量,大粒种子每穴3-4粒,小粒种子每穴5-6粒既可。

8.抚育管理
(1)及时浇水。

造林后要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天气干旱一周浇一次水,苗木发芽后要视天气情况及时浇保活水。

杨树、柳树造林后要及时修枝,留出树冠。

(2)抚育管理。

主要是及时铲趟、除草、松土、扶土。

全面扶育、穴状抚育,抚育年限为3年。

第一年3次,分别在6月、7月、8月份进行;第二年2次,分别在7月、8月份进行;第三年一次,在7月下旬进行。

穴状抚育主要是,以树苗为圆心,把半径1米之内的杂草全部割净。

全面抚育是,采用人工或机械对造林地进行全面除草、松土。

带状抚育,一般在秋季进行。

主要是以植树带为中轴,机耕或割打出2米左右的抚育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