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_的研究进展
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4 年第 10 卷第 1 期Vol.10, No.1, 2024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http :/ / OPEN ACCESS 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毕晓露, 邓颖(北京医院 神经外科, 北京, 100730)摘要: 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当前国内关于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的相关护理模式、护理质量评估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形势下制定我国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慢性病; 延续性护理; 健康宣教; 互联网; 随访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4)01-0223-04Research progress of extended care in elderly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BI Xiaolu ,DENG Yi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 Beijing Hospital , Beijing , 100730)ABSTRACT : 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and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ex⁃tended care , and summarized the ways of extended care servic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This paper also concluded the nurs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limits in research of extended care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xtended care program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KEY WORDS : elderly patients ; chronic disease ; extended care ; health education ; internet ; follow-up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不断加重,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2.64亿,占我国总人数的18.7%[1],其中当前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占比为75%[2]。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伤口恢复进程较长,如未合理护理,极易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缓,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因此,针对慢性伤口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综述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慢性伤口愈合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支持。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伤口;护理前言:慢性伤口是不同原因引发的创面,且规范化治疗1个月后未愈合,同时无愈合倾向患者。
伤口形成主要原因如周围血管性疾病、外伤瘢痕、感染等,慢性伤口与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相关[1]。
基于慢性伤口治疗及恢复周期较长,为此,延续性护理的适用性较高,可为患者提供继续专业护理服务。
下文将以此为方向,对慢性伤口的延续性护理进行总结。
1伤口愈合基础分析伤口形成后机体快速反应并启动自身止血程序。
通过自愈功能的发挥,伤口周围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反应性收缩可逐渐减少血流量。
暴露在外的胶原纤维吸引血小板形成血凝块。
血小板可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此类物质具有减缓血流速度的作用,在凝血机制发挥后,伤口可逐渐愈合[2]。
伤口基础愈合程序之外,还包括炎症期、修复期、成熟期。
炎症期主要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发挥作用,实现创面清洁并开启修复过程。
在修复期主要为肉芽组织生长与上皮细胞再生,伤口可逐渐被再生上皮细胞覆盖。
成熟期新生的肉芽组织与上皮细胞通过分裂及转型促进伤口愈合。
2伤口愈合因素维生素代谢对伤口愈合过程可造成一定影响。
如Vb与Vc与伤口愈合密切相关,维生素B1为糖代谢的丙酮酸氧化酶关键构成部分,B2可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在创伤后伤口愈合为复杂过程,对于维生素B消耗速度加快[3]。
若患者处在禁食状态,基于维生素缺乏可影响伤口自行修复过程。
若维生素C缺乏,伤口表面张力与伤口处抗炎抗菌能力随之下降;维生素A可抑制炎症,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快微血管生成与上皮组织修复,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但若维生素A摄入过多,可能影响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感染发生风险。
微量元素代谢在伤口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铜、锌、铁等作用显著。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首先,延续性护理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护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一项发
表于2024年的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建立稳定和互信的关系,
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遵守治疗计划和管理慢性疾病。
这是因为护理关系可以
提供支持和鼓励,促进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也关注护理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一项针
对老年护理家庭模式的研究发现,通过建立多学科的团队,提供全面的护
理和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减少老年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另外,一项针对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健康,延长生存期。
此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还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健康
记录系统的发展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项发表于2024年的研
究表明,通过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信
息共享,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满足患者的整体健康需求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
作用。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延续性护理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及如
何更好地培养和支持护理人员构建持续性护理关系。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为了更好实现患者不同阶段和不同场所的高质量护理,促进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的提升,逐渐产生了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
此模式具有着显著的特点与优势,能够减少患者的入院次数,实现生存期的延长,进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因此在医疗临床治疗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应用。
为了加深人们对此护理模式的进一步认知,促进相关人员更好实现此护理模式的有效使用,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通过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先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特点,又分析了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和内容,最后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实践运用提供了参考,进而促进此护理模式运用效果的提升,现在就主要针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开展如下综述。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护理方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延续性护理的介绍延续性护理在医务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效果有着重要价值[1]。
所谓延续性护理,主要是以一系列的行为设计来保证患者能够在不同医疗保健的场所(如医院、家庭等)和同一个医疗保健的场所区域(如医院内部不同的科室),接受不同程度延续性以及协调性的照护[2]。
此护理模式之所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和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
姜爱玲、刘美云[3]通过对住院治疗中100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先进行随机地分组,其中常规护理小组采取常规性干预措施,对延续性护理的小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后从护理知识认知、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护理前后的心功能等级、半年入院的概率等方面比较发现,延续性护理的小组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为确切。
李静[4]等将200例住院患者当作研究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把他们分作同样数量的两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护理,实验组是延续性护理手段,后对他们治疗后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比较,发现延续性护理能够更好实现患者心态的改善,还能够促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全面、连续和个体化的护理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疾病管理和护理效果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应用研究进展一、延续性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一)个体化护理计划的制定1. 老年2型糖尿病的特点和管理需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指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其特点包括慢性进展、多系统并发症和生物钟改变等。
在管理方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年龄、全面评估、特殊疗法和多学科合作。
2. 延续性护理中个体化护理计划的意义和方法个体化护理计划是根据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管理需求制定的护理方案。
在延续性护理中,个体化护理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可以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个体化护理计划的方法包括全面评估、制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定期评估和调整等【1-2】。
(二)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1. 延续性护理中的患者教育策略患者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延续性护理中,患者教育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提供疾病知识和认知、鼓励患者参与管理、培养健康行为和习惯、提供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支持和解决方案等。
2. 自我管理支持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自我管理支持是延续性护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如血糖监测、饮食调控、药物管理和身体活动等。
在延续性护理中,通过提供资源、教育、指导和与患者的定期交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提高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3-4】。
(三)药物治疗和监测1. 延续性护理中的药物治疗优化策略药物治疗是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多,在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由于机体内无法分泌充足的胰岛素,又或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样就容易导致全身性代谢异常综合征。
当患者血糖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他们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的情况,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尤其要在生活方面注重合理饮食,坚持用药,科学运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本文阐述了延续性护理的内涵以及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对延续性护理进展作出了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延续性护理就糖尿病而言,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完全治愈率比较低,但是,该疾家属,开展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
一些患者在出院后,未能重视自身病情,不管是饮食,还是用药方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样会导致病情反复,还容易引起并发症。
在患者出院后,经过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医疗照顾,避免再次入院。
1延续性护理的内涵延续性护理主要指的是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整体,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护理干预,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注重不同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使患者能够获得全面的护理服务。
延续性护理具有全程性特点,信息、管理以及关系的延续是这种护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在患者入院时一直到患者出院之后,都能够获得护理干预。
在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明确定义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患者所接受的一系列分离卫生职务事件的连贯性以及连接程度[1]。
与其他的护理方式相比较,延续性护理强调协调性以及连接一致。
2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从目前来看,我国医疗水平比较有限,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还不能够实现根治目标,所以,将糖尿病看着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
在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呈现了上升趋势,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残率,如果未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在病情发展下患者会出现诸多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造成永久性的残疾。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SCI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患者们还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护理,并且需要面临许多生活上的挑战。
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现状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瘫痪的影响,常常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这极大地增加了康复护理的难度。
而且,脊髓损伤患者在排便、排尿、呼吸等方面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都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一是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我国的护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在床位转换、皮肤护理、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二是在康复护理团队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脊髓损伤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三是在护理设备和辅助器具方面,我国也在不断引进和发展高科技的护理设备,如电动床、空气动力床垫、电动轮椅等,提高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水平。
三、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尽管在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而且很多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够高,这直接影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
其次是护理设备不足。
高科技护理设备的引进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部分医疗机构在设备配置方面还存在不足的情况,影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水平。
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 前景。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和软件,实现延续护理服务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提高服务的普及率和效率。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同时,应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1、拓展延续护理的应用领域:将延续护理服务拓展到更多慢性病领域,如神 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满足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需求。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延续护理领域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 延续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总之,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和应用仍需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四、研究成果与不足
此外,关于延续护理具体应用场景和可行性的分析还不够充分。虽然已有研 究证实延续护理对慢性病患者的作用,但关于如何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和阶段的患 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延续护理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需要如何在有限资 源的情况下,优化延续护理的实践模式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延续护理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其能 够更好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服务。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3、强化多学科合作:加强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等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 共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4、优化服务模式: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延续护理的服务模式,提 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文章先从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出发,对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情况及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分析国内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进展目前,我国人口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时期,疾病治疗所需时间越发较长,在病人出院后的护理及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需求越来越大。
延续性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出院后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很好的让院内护理工作得到延续。
延续性护理服务在改善患者健康、减少患者急诊次数、降低患者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延续性护理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故延续性护理是一项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护理模式。
文章先从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出发,对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情况及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分析国内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延续性护理的概念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收到不同水平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1]。
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的随访与指导。
[2]2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背景20世纪40年代,延续性护理的理念最早在美国联合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该研究首次提出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从医院到家庭和社区的转移理念。
[3]8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医院资源又比较有限,特别是受住院病床数的限制,患者住院天数受到限制,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和家庭护理不妥,造成病况逆转、压疮、再入院率高等不良情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延续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随之开始研究并制定详细的评估报告及护理方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深受患者的喜爱。
近年,受国外护理工作的启发及国内护理延续性需求的要求,国内护理护理工作研究者开始对延续性护理开展研究。
我国香港地区护理延续性发展起步最早,也是我国目前开展护理延续性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诸如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效果。
2011年,卫生部正式将护理延续性服务纳入课题研究范畴,2012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延续性护理是“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延续性护理的重视及国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迫切需求[4]。
3国外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模式3.1延续性护理指导模式此种模式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延续性护理项目所创。
该模式主张由延续性护理教练,通常是受过培训的护士、社会工作者,在以下4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指导:①药物的自我管理,主要为用药时间、药名、方法、原因4个方面的管理;②指导病人进行自身健康信息的记录;③指导病人如何预约家庭医生或家庭访视;④指导病人用“红旗”标志病情恶化指证及应对方法等。
3.2APN延续性护理模式APN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指由高级实践护士为主的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而成[5]。
主要对象为因各种内外科疾病住院并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由高级实践护士负责,在病人入院后制定全面的出院计划、出院后的规律家访、电话随访计划等,保证病人可随时通过电话与高级实践护士联系。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可达到理想效果。
4国内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模式4.1开设护士门诊我国有部分医院已经开设护士门诊,挑选具有一定经验的专科护士,经过培训并合格者,可开设专科门诊,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造口、静脉治疗、康复锻炼等各个方面。
还可通过开通热线等方式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意见[6]。
4.2出院指导出院指导一直被作为一种提高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方式。
如住院期间病人或照顾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指导或后续照顾安排,则出院后易导致个案失能加剧,个案及家属生活品质深受影响。
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护士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可将出院指导复印成册,发放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4.3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模式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的模式为:对病人进行重点管理、定期评价,根据病人的病情发放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根据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自我管理能力等制订计划,为下一步转入社区康复提供信息,将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入册,建立档案。
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服务信息平台,定期与病人及社区病人电话联系。
该模式建立了全新的医院、社区康复互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病人能得到及时、便利、连续性、全程的医院、社区康复服务。
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模式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疾病并发症,并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7]。
4.4随访干预随访形式可分为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为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
汪四花等对192例腰椎术后病人采用电话随访为主、家庭随访为辅的方式,定期对病人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及遵医情况,指导病人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有效地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手术疗效。
4.5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我国已有多种形式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如李善玲等报道,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2名专业知识全面及沟通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的已婚护理人员组成的延续性护理中心,在病人出院时与病人签订延续性护理协议,建立随访本,为病人提供包括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建立亲情卡、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措施。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也成立了为病人提供包括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指导、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技术服务及康复指导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
5对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的启示目前,我国开展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呈现多样化,病人的疾病康复情况有所提高,再入院率等有所下降,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和探讨。
5.1延续性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国外,延续性护理可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护生甚至是社会工作者。
这就给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提供了人员保障。
而在国内,延续性护理一般由病房的专业护理人员所实施,他们还要承担病房的本职工作,无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对出院后病人实施完善的延续性护理。
国内的社区护士大多无承担延续性护理工作的专业水平,而如今尚无专业机构提供这方面的技能培训[8]。
希望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利用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既缓解了院内医疗护理的压力,又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5.2延续性护理的规范化及制度化延续性护理在国内虽有所开展,但形式多样,随机性较大,缺乏一整套的延续性护理方案。
如常见的电话随访模式,病人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及延续性护理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导致随访率不高。
国外及我国香港进行的延续性护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通常是由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
我国内地延续性护理实施常常缺乏团队的协作及具体全面的方案和记录,往往不能深入及有效地进行下去[9]。
在今后的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延续性护理制度与体系,将延续性护理规范化及制度化,这样才能使其进一步发展。
5.3互联网信息转诊的建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得到解决,延续性护理网络化信息转诊已成为必然趋势。
香港的社康中心是隶属于医院的一个部门,病人出院时由医院护士进行评估,决定接下来的社区护理服务,并将相关资料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转交给社区,护士与病人联系,预定随访时间。
内地也可通过此种方式,通过互联网了解病人信息并保持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延续性护理的质量。
5.4革新医保体制,纳入延续性护理费用延续性护理实施过程中,除家庭随访收取少量费用外,其他服务还处于无偿阶段,从长远来看,无偿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必会制约其发展。
将延续性护理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合理并规范收取费用,可有效地促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发展,为延续性护理发展提供经济保障[10]。
6小结虽然病人在住院期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都得到解决,但许多病人在出院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
中国的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人员培训,在形成规范性延续性护理制度下进行团队合作,实施完善的护理计划,建立合理的网络平台,此外,还依赖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及医保制度的革新。
总之,我国的延续性护理正处在起步阶段,需不断借鉴他人经验,不断学习及探索。
如何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仍是今后护理工作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1):39-40.[2]李思琪,张翠娣.我国延续性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03) .[3]吴玉芬,王珏岚,孙晓燕,舒靖兰,彭小芸,吴文静.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常见问题及干预对策[D].护理学报2014(11)[4]王丹,李善玲,徐玉林.国内外延续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6(07)[5]张妍,皮红英.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9) .[6]罗容慧,阿侯伍来莫,杨颖,雷雪琼. 针对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1)[7]张建荣,李燕,张金秀,王昆鹏,方建瑞. 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5(01)[8]谢贵华,滕娟.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04)[9] 叶桦,王虹,代晓捷.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5(01)[10]许美丽,王申.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