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合集下载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通过合作与协同,共享资源和风险,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的一种商业合作形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战略联盟案例,以期为企业在战略联盟方面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谷歌与苹果的合作可以被称为战略联盟的典范。

虽然谷歌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竞争对手,但是两家公司在搜索引擎领域展开了合作。

苹果将谷歌设为iPhone的默认搜索引擎,并且在App Store中推广谷歌地图等应用,而谷歌也为苹果提供了大量的广告收入。

这种合作不仅使得两家公司都获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联想与IBM的合作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且签署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这次合作,联想获得了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全球品牌授权和全球销售网络,而IBM则获得了联想的股份,成为了联想的第一大股东。

这种合作不仅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市场份额,也为IBM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迪士尼与皮克斯的合作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而皮克斯则是一家以电脑动画电影闻名的公司。

2006年,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并且让皮克斯成为了自己的动画部门。

这次合作不仅使得迪士尼获得了优秀的创意团队和技术团队,也为皮克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合作后,迪士尼推出了《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一系列大热电影,皮克斯也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作与协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所述的谷歌与苹果、联想与IBM、迪士尼与皮克斯的合作案例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选择合作伙伴、确定合作领域、制定合作策略时,企业应该认真总结成功的战略联盟案例,灵活运用,以期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

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战略联盟案例分析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通过协作与合作,共同开发市场、资源和技术,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战略联盟的形成,往往能够为参与者带来双赢的局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战略联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某汽车制造公司与一家电池生产企业达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市场。

汽车制造公司拥有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而电池生产企业则具有先进的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

双方在战略联盟的框架下,合作开发了一款高性能、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并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展开合作。

首先,战略联盟使得汽车制造公司能够快速获取先进的电池技术,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同时,电池生产企业也通过与汽车制造公司合作,将自身的产品应用到汽车领域,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这种技术和市场的互补,使得双方在合作中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体的竞争力。

其次,战略联盟还带来了成本的节约。

由于双方共同开发产品,可以共享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

此外,通过共同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还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效率。

另外,战略联盟还为企业带来了风险的分担。

在电动汽车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通过战略联盟,双方能够共同承担风险,降低了单个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压力,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战略联盟还为企业带来了市场地位的提升。

通过合作开发的产品,汽车制造公司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电池生产企业也在汽车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双方的合作,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作,企业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成本节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地位提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企业在发展战略联盟时,需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模式的设计和合作关系的管理,以实现合作的最大化效益。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涉及到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的一种合作形式。

该联盟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的,需要清晰的目标和策略以确保联盟达成目标。

以下是一些国
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1. 谷歌和LG的联盟
谷歌和LG电子公司联盟是一个战略联盟,通过此联盟,谷歌希望扩展其智能手机业务,并加强其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地位。

LG将为谷歌制造Nexus 4智能手机,并与谷歌共同开发智能家居设备。

双方在此合作中互相提供优势,并通过跨部门合作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2. 耐克和苹果的联盟
耐克和苹果公司在全球推展自己的运动员的健康计划,对于以技术、健康和时尚为基础,两家公司恰恰有互补的优势,于是就达成了合作。

联盟将苹果公司的智能手表配对并
运用 Nike+的运动数据和应用。

3. 佳能和NEC的联盟
佳能集团和日本NEC公司成立了一项战略性联盟,以在当今日益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与
自身竞争对手保持竞争力。

该联盟的目标是弥补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的差距,以及
共同推动四重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销售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

4. 通用汽车和汽油公司的联盟
通用汽车和Shell公司的联盟旨在共同开发绿色、低排放燃料,同时将燃料电池技术
应用于汽车。

该联盟为潜在的汽车市场创造了创新和新的获利机会,同时针对新规定和市
场趋势,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共同解决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际企业战略联盟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
获得一种战略性伙伴关系,这不仅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扩展业务。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1]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1]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1]战略联盟作为企业间合作发展方式之一,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一些战略联盟成功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1. 联想和IBM联想和IBM在2005年签订战略联盟协议,联想以1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笔交易不仅使联想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脑厂商,而且也让IBM在个人电脑市场转型,在服务和软件领域获得更多的机会。

这个战略联盟的成功之处在于:联想和IBM有着相同的目标和文化,达成的协议是双方共同的利益。

同时,联想主动出击,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合并,使得整个过程更为顺利。

2. 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阿里巴巴与雅虎于2005年合作,雅虎投资了10亿美元买下了阿里巴巴的中国电子商务业务,并将其整合到雅虎中国。

这个合作让雅虎开拓了亚洲市场并且扩大了其业务范围,同时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市场机遇。

这个战略联盟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双方弥补了各自的缺点。

阿里巴巴掌握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并且具有更强的技术优势;而雅虎则拥有更强的国际市场资源和品牌。

此外,双方合作具有互补性,使得合作更加顺畅。

3. 珂朵莉和蒂芙尼日本珂朵莉和美国蒂芙尼在2009年建立了战略联盟,共同推出了珂朵莉蒂芙尼联名首饰系列。

这个合作让蒂芙尼进入了日本市场,同时也让珂朵莉借助蒂芙尼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进入了国际市场。

这个战略联盟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珂朵莉和蒂芙尼都是知名的奢侈品牌,具有相似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

双方都想要拓展新的市场,这个合作为双方提供了合适的机会。

总的来说,战略联盟的成功需要双方具有相同的目标和文化,合作具有互补性,并且能够弥补各自的缺点。

只有这样,合作才能够取得双方的共同利益。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在当今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积极探索各种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并推动创新。

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汽车行业中的成功案例,分享这些合作与联盟的经验,以期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众集团与苏伊士集团的合作联盟大众集团与苏伊士集团是汽车行业中一次成功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

两家公司在2018年宣布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大众将投资约16亿欧元,并购买苏伊士集团的电动汽车电池。

这项合作使得大众能够快速获取到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并加速其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苏伊士集团也通过合作得以进一步扩大其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和市场份额。

这次合作与联盟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目标明确。

大众集团确定了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与苏伊士集团的合作实现了这一目标。

其次,互惠互利。

双方在此次合作中都获得了实质性的利益,大众获得了领先的电池技术,苏伊士集团则通过大众的投资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最后,资源整合。

通过合作与联盟,双方能够整合各自的资源,共同推进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二、丰田与斯巴鲁的策略合作丰田与斯巴鲁的合作案例是汽车行业中的另一个成功经验。

丰田在2005年向斯巴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投资,并成为斯巴鲁的最大股东。

通过这种战略合作,丰田与斯巴鲁共同开发了多款汽车型号,例如斯巴鲁BRZ和丰田86。

两家公司在技术、生产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相互合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次合作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角色分工。

丰田在合作中扮演着技术支持和资金投资的角色,而斯巴鲁则负责生产和销售。

其次,共同创新。

双方在合作中共同研发了新的汽车型号,共享技术和创新成果。

最后,资源共享。

丰田与斯巴鲁通过合作共享了各自的资源,例如生产线、供应链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战略联盟分享行业内战略联盟的案例和成功经验

战略联盟分享行业内战略联盟的案例和成功经验

战略联盟分享行业内战略联盟的案例和成功经验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企业通过合作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合作形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战略联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实现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享一些行业内战略联盟的案例和成功经验,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汽车行业:雷诺-日产联盟雷诺-日产联盟是全球最知名的战略联盟之一,也是汽车行业最为成功的联盟案例之一。

该联盟于1999年成立,目标是通过资本共享、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来实现互惠互利。

雷诺和日产在产品开发、采购、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该联盟的成功在于双方能够保持独立性,避免资源过度整合和文化冲突,同时又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共享。

二、电子行业:三星-英特尔联盟三星-英特尔联盟是电子行业中一对重量级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

三星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英特尔则是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制造商。

双方通过合作,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实现互补,共同开发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三星-英特尔联盟的成功经验在于双方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的最佳效果。

三、航空行业:天合联盟天合联盟是由全球多家航空公司组成的战略联盟,其成员包括新加坡航空、联合航空、德国汉莎航空等知名航空企业。

通过联盟合作,成员企业能够在航线网络、航班代码共享、旅客联盟、货运合作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天合联盟的成功经验在于成员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达到协同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四、零售行业:沃尔玛-京东战略联盟沃尔玛-京东战略联盟是零售行业中的一次重要合作。

通过该联盟,沃尔玛获得了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支持,而京东则得到了沃尔玛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专业经验。

双方合作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生态系统,实现合作共赢。

该联盟的成功经验在于双方能够建立起信任和共享价值的合作关系,通过互相补充优势,实现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摘要:I.引言- 介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概念- 说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重要性和趋势II.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 联盟背景和动因- 联盟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联盟的成果与影响- 案例二:某跨国公司与跨国企业的战略联盟- 联盟背景和动因- 联盟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联盟的成果与影响III.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成功要素- 战略目标的明确与一致- 资源互补与优势协同- 文化差异的妥善处理-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IV.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启示- 企业应积极寻求合适的战略联盟伙伴- 企业应重视战略联盟的管理与维护- 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支持与鼓励V.结论- 总结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重要性和成功要素- 展望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I.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合作关系。

它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两个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探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成功要素和启示。

II.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案例分析案例一:某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公司与一家中国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

联盟背景和动因包括:企业拥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而公司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品牌优势。

双方希望通过战略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联盟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双方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出定制化的电子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双方还通过共享渠道资源、联合推广等方式,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联盟的成果与影响:通过与企业的战略联盟,公司成功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战略联盟案例分析1998年5月,欧洲最大的工业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进行了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

他们之间互补的产品线,不同的市场势力分布,协同平台低成本的可能性,都给当时大多数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是新婚的蜜月期实在太短,2 年不到的时间内,克莱斯勒非但没有从合并中获得好处,反而于2000年夏天,在美国市场份额自90年代以来首次跌至14%以下。

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

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除了2005年,克莱斯勒曾短暂地再度辉煌过外,整体业绩都乏善可陈,这也难怪,戴姆勒-奔驰公司于2000年就开始酝酿出售克莱斯勒的企图。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都认为,进行合并,分别对自己公司的不同生产线进行截长补短。

戴姆勒公司的豪华轿车、商用汽车以及运动型汽车和克莱斯勒的低价位轿车、轻型卡车、小货车以及小型篷车互为补充,除了少数产品外,他们的生产线几乎没有重复。

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展现了各种惊人的数据。

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4.4万人,去年营收1,400亿美元,比前年成长12%,宾士车和 Smart 车系的销量,从92万辆突破到107万辆,而克莱斯勒旗下的四个品牌,包括 Chrysler、Dodge、Jeep 和 Plymouth,销量也比前年的300万辆增加了20万辆。

这些事实说明,双方的合并起初对彼此都带来一定的好处。

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1、企业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

该战略帮助克莱斯勒规避了欧洲某些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它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对其市场份额的垄断。

2、企业在迅速增长的行业中竞争需要。

在行业成熟之后,为了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企业往往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一、战略联盟的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e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I)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所谓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

如美国的IBM、摩托罗拉及苹果公司之间的联盟,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竞争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来开发和普及P0。

er Pc芯片。

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电器公司通过各种产品不同定位的协议与合作,各自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1998年8月,新科、上广电、熊猫、广东万燕4家在上海宣布成寺DVD联合体。

2000年5月,中国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小天鹅集团和中国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科龙集团宣布结盟。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

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还包括生产、营销、分销、RInD的非股权协议。

战略联盟与合并或兼并是有区别的。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

"并购意味着投人大量资金,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各类资产,操作复杂、风险很大;而战略联盟却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对相容的要求是部分的、有选择的。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选择,组建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等优势,因而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二、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讲述英国罗弗汽车公司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战略联盟。

罗弗公司最初是英国政府拥有的一家汽车厂,因多年亏损,英国政府不愿意再向其提供资助。

此时世界汽车市场经过几年的增长之后达到稳定状态,如果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有能力生产新车型。

罗弗公司曾寄望于Metr0车型,但由于质量不稳定没有达到目标销售量。

此后罗弗公司想在它的生产线中增加新品种以填补中低档细分市场中的空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时间,也无法实施这一计划。

世界汽车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被全球汽车生产巨头所控制。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销售网的强大销售能力,再加上对新型车的准确判断,都成了通向成功之路的条件。

但罗弗公司恰恰缺少这些成功的因素,被美国政府视为英国工业的一只"瘸腿鸭"。

本田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它仍被视为摩托车制造商。

尽管本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营业额增长了2倍,但仍未成为汽车世界中的巨人,它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市场的1.2%,罗弗公司为3.1%,而大众汽车占到了15%,欧洲福特占了14%。

虽然本田已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但在欧洲一直没有什么发展。

它们知道欧洲人对汽车的兴趣和偏好与美国人不同,但是不知道自己对差别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发自己的欧洲车型。

正如本田的一位董事长所说,当时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因此无法增加出口,欧洲的生产能力也严重过剩,无法在欧洲建厂。

本田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务实的态度,有足够的财力与罗弗公司合作。

罗弗公司认为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合作的伙伴。

因为本田的规模与罗弗公司相当,罗弗的产品质量是最大的问题,而本田恰好在产品质量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本田还以先进的管理而著称,这正是罗弗公司所缺少的。

本田公司与罗弗公司的第一个许可证交易已于1979年12月签署,本田公司允许罗弗公司在伯明翰的长桥工厂中生产它的KD系列中的Triumph Aeelaim轿车,此车以本田的Accord车为基础,填补了罗弗产品系列中的空白。

长桥工厂大约生产了13万辆Acclaim轿车,尽管该车是本田产品的翻版,但却成为英国十大畅销汽车之一。

罗弗公司的工厂中有大量的闲置生产能力,本田公司能出售多少,就能生产多少。

罗弗公司非常了解欧洲人的口味,因此有利于控制新车型的开发成本,把这个重要因素控制在两个公司财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罗弗一本田联盟就是从非常有限的许可证交易开始的,随着伙伴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增进,联盟关系逐渐扩大到多方面的合作阶段,进而发展到双方相互交换20%的股权。

这充分表明了双方伙伴关系将会长期存在。

本田一罗弗的合作产品--"传奇"牌轿车为本田公司进入欧洲开辟了道路。

罗弗公司的汽车内部装置设计能力和对欧洲消费者口味的深入了解对这一产品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罗夫公司已经成为本田公司欧洲战略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这一点也许就是保证罗弗一本田联盟存在的主要条件。

针对联盟需要作出较大幅度调整适应的是罗弗一方,它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它们花了很大努力才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管理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

在文化差异上,它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耐a来克服沟通的障碍,包括语言、文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它们知道,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两家公司的员工才能形成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并最终建立起朋友关系。

双方成立了联合设计小组共同开发设计新车型,双方的工厂都在为对方生产汽车,为了满足对方生产上的要求,也各自作如了必要的调整。

但双方的目标仍是不相同的:罗弗主要想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而本田的目标仍然是全球市场,好在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

1984年罗弗200型汽车的问世标志着双方伙伴关系的第二个阶段的开始。

该车型总共生产了17.5万辆,是本田公司Ballade的姐妹车型。

罗弗200型汽车以日本车为基础,安装了罗弗公司生产的挡泥板、车轮、保险杆及内部装置。

罗弗200型汽车及Ballade都在长桥工厂生产,但装的是不同的牌子,此时的合作内容已经不仅仅是许可证交易了。

1985年,本田公司宣布将在斯维顿建立一家工厂。

英国媒介担心二罗弗一本田联盟套因此而衰落。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本田公司计划开"鬻只生产发动机,随后生产罗弗车和本田车。

1986年,罗弗800车型和本田"传奇"问世,标志着双方的伙伴关尚系次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是双方联合开发生产的第一个车型,双方在197设计上的紧密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两家公司之问的关系。

当时罗弗公司与本田公司签署了一项理解备忘录来规范和扩展双方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了一些双方关系的准则。

实际上,双方在共同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远比任何法律文件更重要。

1989年,双方推出了罗弗200/400和它的姐妹车本田Concert0,使双方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这是双方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享用零部件的产品。

1990年,罗弗公司以日本人接受的质量标准为本田套司生产了4万辆Concert0。

虽然现在罗弗公司被宝马公司兼并,但罗弗公司与本田公司的合作仍在进行,这正说明了战略联盟的力量所在。

2.战略联盟的动机就企业自身的内在需要来说,企业实行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⑴开拓市扬本田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仍未成为汽车世界中的巨人,它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市场的1.2%,而且不知道自己对差别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发自己的欧洲车型。

正如本田的一位董事长所说,当时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因此无法增加出口,欧洲的生产能力也严重过剩,无法在欧洲建厂。

所以与罗弗公司合作会开拓本田汽车欧洲市场。

⑵.获取技术随着技术创新及其推广速度的加快,企业在充分利用和改进原核心优势产品的同时,还必须拓展新的技术领域,而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哪个企业能长期垄断一切技术。

并且,技术开发本身带有很大的风险性。

企业通过战略联盟,不仅可以避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而且还可以相互交流信息,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速度。

(3)减少风险企业之间实现战略联盟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减少一方或双方的经营风险:同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产品组合多元化、更快进入市场和获取收益、减少投资成本等。

另外,如果企业进行跨国联盟,还可以减少政治风险。

当地公司可能有足够的影响力使合资企业免受当地政府的干预,或者合资企业本身就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结果。

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政府认为合资企业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支持它,从而使政治风险进一步降低。

政府喜欢合资企业,不喜欢独资企业的情况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像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也存在。

⑷.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实现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地将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分工,强化技术进步,使不同企业之问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资源得以有效、灵活组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⑸.实行人才交流本田的规模与罗弗公司相当,罗弗的产品质量是最大的问题,而本田恰好在产品质量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本田还以先进的管理而著称,这正是罗弗公司所缺少的。

他们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管理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

3.战略联盟成功的原因股价一年中也下降了60%以上。

2.战略联盟的动机泰吉(T.T.Tyejee)和奥兰德(G-E.Osland)等人提出了"战略缺口"假设,以解释企业进行战略联盟的动机。

他们认为,企业在分析竞争环境和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及资源时,往往会发现,在竞争环境中它们所取得的战略绩效与它们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个战略缺口缄略缺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走依靠自有资源能力自我发展的道路,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走战略联盟的道路。

企业的缺口越大,参加战略联盟的动力就越大。

而且,企业只要投入相对较少的资金,就能够在技术研究开发、技能、产品、市场占有、生产能力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合作双方的竞争力。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能跨越国界的流量越来越多,使世界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就形成了国际战略联盟的外部条件。

安联公司认为与德累斯顿银行结成战略联盟顺利开拓德国个人和公司养老金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潜在市场,以成就其囊括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业务的全能型金融霸主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