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它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医院环境、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改善医院环境1.1 提高清洁消毒水平: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高风险区域。

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1.2 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清洗和更换空调过滤器。

同时,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传播,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和UV灯等技术手段进行空气消毒。

1.3 管理医疗废物: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符合相关规定。

废物处理设施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消毒,以防止废物感染传播。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2.1 提高手卫生水平:医务人员是院感传播的重要源头,因此他们应接受严格的手卫生培训,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手部消毒。

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2 推行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程序,包括穿戴手套、戴口罩、佩戴手术帽等。

同时,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2.3 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院内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感染监测工作,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确保信息畅通和数据准确。

三、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3.1 加强患者教育:医院要加强对患者的院感预防教育,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传递正确的预防知识和行为规范。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5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5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循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卫生行业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监督有力,宣传教育、培训交流,技术监测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

第六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推行现代化感染防控技术和设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二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与职责第七条医院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第八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负责对重点病区、科室和手术室的感染监测和管理。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报告及疫情防控工作。

(五)协调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六)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七)与相关科室协作,开展感染病例研究和防控方法研究。

第九条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根据自身岗位和职责,密切配合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如做好手卫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对感染患者坚持隔离措施等。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第十一条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标本鉴别、细致检查、无偏无倚、无情无私。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定,加强院感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布局与设施1.病区内病房(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各功能区域内应分区明确,洁污分开,配备手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房间应配置空气净化装置。

2.各病区末端设一间或者多间适于隔离的房间,病房内通风良好。

3.普通病房多人间的床间距应大于0.8m,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4.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使用;应有醒目、正确的手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

5.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应为一次性包装,禁止兑水使用。

(二)手卫生管理工作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执行手卫生。

(三)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操作时保证光线充足。

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6.用黑色塑料袋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以及传染病、耐药菌患者的被服,做好标识,由洗衣房统一回收。

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佩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袖遮挡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健康威胁,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技术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病房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病房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器械、床单、衣物、地面等进行消毒。

另外,医务人员在病房内的工作也需要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清洁方式和个人防护措施。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和通风。

医院病房通常是高密度的人员聚集区域,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

通过合适的空气消毒技术和通风设施,可以减少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此外,要加强病房内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医疗设备和器械经常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很容易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定期维修和消毒设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监督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主力军。

他们在医疗实践中接触大量患者并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

医院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课堂培训、现场操作演示和网络学习等,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常规的技能和操作评估。

通过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医务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和行为漏洞,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意识。

三、患者的个人预防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患者也应当采取一定的个人预防措施。

首先,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其次,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和停药。

此外,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预防措施、感染控制、环境清洁和手卫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1.1 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1.2 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
1.3 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二、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2.3 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三、医院感染的控制
3.1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
3.2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3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调查和评估
四、环境清洁
4.1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4.2 保持医院空气流通
4.3 严格控制医疗废物处理
五、手卫生
5.1 医护人员要时常洗手
5.2 使用合适的洗手液和消毒剂
5.3 鼓励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惟独这样,才干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 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 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 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 本要求。
消毒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所用医疗用品清洗不规范等等。
该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 影响极坏!
手术室墙壁一角漏雨、纱窗破损
手术床下的地漏
手术器械锈迹斑斑
• 2008年西安发生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 门急患者、探视者和陪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 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 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 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 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 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 院工作人员。
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致病
菌群失调导致 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
★外源性感染 exogenous infections
又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
人体外。
空气
医务人员
器械



患者体表




环境
动物
最常见
感染源
最可怕
已感染的 病人
患者自身

带菌者
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 细菌 • 真菌 • 病毒 • 寄生虫 • 其它
• 我国:每年约有400万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 的经济损失达160亿~240亿元
医院感染——公共卫生问题
• 发病率和患病率高 发病率5~15%,国内为9.7%;
•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 美国资料每年4.8万人直接死于医院感染
•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医院感染事件回顾
医院感染造成的损失
增加病人的痛苦 增加医疗护理工作的负担 增加个人及医院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医院感染的损失不可低估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为主
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报告
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 NI)又称医院 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 染
• 处理:撤销院长、主管副院长、新生儿科 主任、护士长、 医务部、护理部、质控 办、感染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务。
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3000万!
2009年10月21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 中心激光治近视导致集体感染事件 , 10名患者同日接受手术后,多人出 现眼睛红肿、疼痛等症状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
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平均潜伏期 无潜伏期的: >48小时
部位:不同部位 病原体:新的病原体 新生儿在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案例分析
• 王某因急性胃炎入院治疗,三天后患上流感 • 16岁的宋**因腿部受伤在某医院手术时曾多
次输血,2个月后被查出HIV抗体阳性。 • 产妇华女士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她出生仅三
细菌 Bacteria
• G-杆菌 ➢非发酵菌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产碱杆菌 Alcaligenes or Achromobacte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洋葱贝克霍尔德菌 Burkholderia cepacia 黄杆菌 Flavobacteria or Chryseobacter
2009年12月8日,媒体报道安徽省霍山县医院发 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2009年以来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目前仍在 该院透析治疗的58名患者中,28名患者诊断为 丙肝感染者,其中9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 肝,其余19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 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 与并发症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有关的感染,
除非病原体或症状强烈提示为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的类型
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 (不可避免、难以预防)
外源性感染 (可以预防)
内源性感染 ★
endogenous infections
又称自身感染或难预防性感染,由患者自身 携带的病原体造成的感染。
细菌 Bacteria
• G-杆菌: ➢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阴沟肠杆菌 Enterobacter cloacae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粘质沙雷菌 Serratia marcescens
医院感染 后果严重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 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 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 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 292例,发生感染166例,切 口感染率为56.85%。
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天的女儿得了新生儿鹅口疮。 • 吴女士是乙肝患者,住院接受破腹产手术,5
天后后腹部切口化脓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 在皮肤、粘摸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 床症状或体征者。
• 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 炎症。
•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 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细菌 Bacteria
• G-杆菌: ➢其他阴性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军团菌 Legionella
细菌 • G+球菌 Bacteria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SA MRSE MRS-CoN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 肠球菌 VRE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王纯伦
学习内容
1.医院感染事件回顾 2.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 3.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
4.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 美国:医院感染造成每年4.8万人死亡,增加开支达 81亿美元(2006年公布)
• 英国:每年有32万医院感染病例,其中5000例是致 命的,每年造成10亿英镑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