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PPT)
中职《将进酒》优秀课件

7.诗人为何举陈王曹植的例子?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有志难展,一样 的借酒浇愁。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课堂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 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 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情境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 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 剑气,绣口一吐,就半 个盛唐。”
——余光中
将进酒
(二)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
【能力目标】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难点)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
首二句。 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3.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呢? 夸张
4.诗人为何突然转悲为欢? 人生短暂,悲又何益?不如朋友相聚,正好 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 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之词。
6.“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 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2.思考问题 ①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②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呢?
③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 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 变化过程?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将进酒》ppt课件

借代手法,用“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反映了对权贵 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口气甚大:“呼儿”“与尔”,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阔: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以图一醉。 反客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
谑。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
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
析感情、探手法 宕起伏。请自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赏
析诗歌的情感(愁什么?乐什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光易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题目解读
将:(qiāng) 请、愿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 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 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 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 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 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惟有饮者留其名。
且为乐 饮酒欢聚 豪放洒脱 乐 自信乐观
为什么感情如此悲愤?
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 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 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 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古诗赏析-李白《将进酒》课件ppt(31页)

课堂直顶级流量”。
李白
LIBAI
公元701年,碎叶城中,有一富庶府邸,其姓为李。某天,府中迎来泼天的喜讯:小公子出世了。相传李母怀孕生产时,曾梦见过太白金星,于是就为襁褓中的幼儿取名李白。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意为“劝酒歌”。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616BDCBB2D840EBD55303F1A6C4BED7A7D631CC9F77BCB67D85DCCE2B8637AC2BDA2214085FA648C8A4E08BD4C943870A84D7A3B8A5B4341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我国古典诗词之精华,以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教学内容。
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逐句解读、背景分析、意境鉴赏及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将进酒》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体会作者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将进酒》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分析、逐句解读、艺术特色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李白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为学习《将进酒》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将进酒》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逐句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生僻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背景分析: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5. 意境鉴赏: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将进酒》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9.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将进酒》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将进酒》2. 诗歌全文3. 生僻字、词解释4. 背景分析5. 意境提炼6.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组织一次关于李白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将进酒》课件(共42张PPT)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填空 ⑴李白,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 ,素有 诗仙 之称。 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⑷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⑹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⑺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0
疏通文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 高大的厅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盛酒的器具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⑻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⑼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6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
17
⑻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⑼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⑽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⑾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⑿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⒁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 名、乐、谑、酌、裘、愁。
15
诵读指导
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 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 “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 “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 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 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 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 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 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将进酒》ppt课件

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 化过程? 明确: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明确 :首二句。
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明确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 来表达这一感慨的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欢) 感情主基调:愤慨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 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 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 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情感。以下是对《将进酒》创作背 后故事的详细阐述: 《将进酒》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至756 年)。这一时期,李白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而被唐玄宗招入 京,任命为供奉翰林权贵的谗言和排挤,李白在天宝三年 (744年)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 江淮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山河的漫漫旅途。 在游历过程中,李白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 括岑勋和元丹丘。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离开 宗姐梁、宋等地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共同饮酒 畅谈的情景中创作出来的。
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 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小升初课外古诗词积累《将进酒》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课件

随堂练习
1、李白,字 太白 2、青莲居士指: 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给加线字注音。
将进酒( qiāng ) 烹羊( pēng ) 恣欢谑( xuè )
金樽( zūn ) 酌( zhuó ) 裘( qiú )
作品欣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 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更显得人生短暂、急促】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 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 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 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 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 始纵酒以自昏秽。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三年的京城生活 , 尤其是直接与皇帝大臣们的接触 , 使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藏在“开天盛世”后的腐败黑暗的 现象和宫廷内幕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用他的诗歌予以无情的揭 露和深刻的批判。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比前一时期更具有强烈 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公元752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左右,此时 距离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经有八年时间了。这时的唐朝 早已失去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气象。唐玄宗只顾寻 欢作乐,不理朝政,造成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痛心疾首, 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酒流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愤激之情
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 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眺楼饯饯别校书叔云19》
检查预习: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
谑(xuè)
C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C
A、径须沽酒(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
背景介绍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 时,他跟好朋友岑勋xūn应邀住在 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抒发情怀。
……悲白发,……暮成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比兴(比喻+起兴)
赏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逝青 感伤之情
春难再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
析 作用:
1、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欢乐之情
2、为李白“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 11 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兴、比喻、 夸张反衬
12
②“人生”以下六句 写 欢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句表明坚信自己一定 能作
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 不在意,表现了诗人李 白 旷达 、 豪放 的 胸怀。
1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析 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 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乡”的下场。
20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 之 情.
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 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 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小结:全诗的感情脉络为: 悲 欢乐 愤激 狂放
21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8
一.理解题意。填空: 1、《将进酒》原为 汉乐府 的曲调, 意即“劝酒歌,”多以 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 请、愿之意,读 qiāng 。 二.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诗人 感情的大起大落,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请根据诗人的感情变化填空: ①开头四句写 悲 ,运用 起兴 、 比喻 、 反衬 、 夸张 、等修辞手法。
来,出郭相扶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不得惜(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
后,没实在意义
《将进酒》测练
一、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愤_激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 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
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朗诵,这首《 将进酒》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 梁。
要求:朗读这首诗时,同学们要根 据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把握节奏、重音, 要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读出感情, 读出个性,读出醉意,读出“悲、欢、 愤、狂”。要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要读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感觉来。
41
(3)他豪放不羁、孤高傲世的性情使然。
李白放浪形骸,不以世俗为念,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 依然我行我素,纵酒如故。
总而言之,这种行为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只能 暂时麻痹他痛苦的灵魂,并不能超脱他怀才不遇的 痛苦,因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无 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青春寄语:
我们要永远珍爱自己的生命与理想, 勇敢地去追求,无论奋争过后我们化 为历史的烟尘还是升腾为浴火重生的 凤凰,我们都要坚强地做到:顺风兮, 逆风兮,无阻我飞翔!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 歌:唱。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为何言少钱? 主人为什么说我的钱少呢?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
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
“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16
17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 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复醒。
主旨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 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欢谑。
借代、对比、用典、夸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名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面豪
爽,暗藏忧愁?
夸张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赏
析
15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 之情。
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
“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
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
抱恨终 生而叹惋,自兼况以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25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 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 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
李 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
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 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 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 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 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 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 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 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 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26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 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 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 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初步感知 诗人的情感。
温馨提示: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将(qiāng)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 白
1
将 进 酒
李 白
2
盛盛唐诗诗酒酒无无双双士士;; 青青莲文文苑苑第第一一家家。。
3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 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 ,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 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 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 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 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 会榨出半斤酒来。”
拓展延伸,风采展现
面对李白的嗜酒如命,好友杜甫就 曾经说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 扈为谁雄?”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李白这种放浪 形骸的行为?时至今日,当我们遭遇人 生中的挫折与失意,我们该如何面对?
请同学们结合诗文,以及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感悟,然后把讨 论结果整理到笔记上,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欢,“钟鼓”
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狂_放___之
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本诗的主旨对句权是贵:的_鄙_视_和_蔑_视__________表 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朝气如质青和丝狂暮放如的雪性格充与分尔体同现销在万诗古中愁对夸张的 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等。
愤激 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 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 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 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 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 其内核。
24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 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 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 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 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 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 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 痛苦心态。
二.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 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 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 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 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 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 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 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27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 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悲。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 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 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 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 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
夸张
22
感情思路
❖ 不复回…悲白发
❖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