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环境实验指南
基于灰箱模型快速预测中庭自然通风量的研究

基于灰箱模型快速预测中庭自然通风量的研究曹荣光;晁江月;薛鹏【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灰箱模型快速预测中庭热压通风量的方法.以某建筑中庭为例,首先利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其热压通风效果进行模拟,定量分析影响热压通风量的因素;然后基于灰箱模型方法,提出了一个快速预测通风量的半经验方程;最后利用新案例数据对该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预测方程的误差可以控制在6%以内.【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自然通风;热压通风;中庭;数值模拟;灰箱模型;模型辨识【作者】曹荣光;晁江月;薛鹏【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大,我国建筑能耗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刚性增长趋势,建筑节能被认为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关键[1]。
在过渡季节或是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6]。
对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自然通风能够延长非供暖空调时间,延缓供暖空调设备的开启。
自然通风的驱动力可分为热压、风压或其组合[7]。
仅靠热压浮力驱动的通风通常是自然通风的最坏情况,特别是在温暖无风的日子。
因此,在自然通风设计中,浮力驱动的热压通风效果始终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评估和预测热压通风的流量,通常采用解析解,经验解,实验测量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解析模型是从质量和能量的守恒方程来描述简单的通风问题,比如单向流动[8]。
Linden等人得到了一个单层建筑的两级开口气流速度的分析表达式[9]。
Fitzgerald和Woods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来揭示两个开口的热压通风效果[10]。
经验模型通常应用在设计手册或指南中,其公式中的系数保证该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准确[11]。
Hayden等人根据67个独立房间的数据开发了一个经验模型来描述流速[12]。
P2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指南

清洁和消毒工作。 2 清洁和消毒用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清洁和消毒用品,主要包括拖把、抹布或纱布、 水桶、消毒液、配好的 75%乙醇等。 3 消毒剂 主要是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 消毒器械 主要是紫外线灯、紫外线灯车。紫外线的穿透能力特别弱,因此必须
生物 围护结构 心做 com BSL-1 实验室
-专 ioo. 1) 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 物秀 .bb 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生 www 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 开放置。
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 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生物 6 实验室地面的清洁 心做 com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需消毒时,可用 0.1%过氧 -专 ioo. 乙酸或有效氯为 500-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消毒液的 物秀 .bb 用量不得少于 100ml/m2。污染区和清洁区拖把应专用 ,不得混用。 生 www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1.6 样本离心时,离心机应放在排毒柜内或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 防产生气溶胶或溅出。 1.7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实验废弃物均应按规定进行消毒、灭 菌处理。 1.8 实验完毕,先消毒物体表面,再按规定程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 并进行空气消毒。 1.9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清洁消毒双手。 1.10 仪器设备运出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 2 消毒方法
GB4943-2011换版指南

28
7
二、
1、标准换版需提交的资料: 1) 2) 3) 4) 5) 6) 产品预期使用的海拔高度说明; 产品预期使用的气候条件说明; 符合新标准要求的中文使用说明书; 符合新标准要求的产品铭牌; 符合新标准要求的警告标识; 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元器件证书或送样品随机试验的说明
2、GB4943.1标准换版差异测试情况(整机样品1台): 产品电气特性 标准条款
备注:其他按GB4943-2001和GB8898-2001标准认证的元器件应同时申请按GB4943.1-2011和GB8898-2011换证。
7/7
序号 5 6 7 8
章条号 1.7.2.1 2.1.1.5 2.1.1.7 2.1.1.9 4.5.1 5.3.6 2.5 2.6.3.4
9 10
2/7
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
换版咨询电话:18680069343、0512-89579035
GB4943.1-2011换版指南
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设备,如果被测电路的保护电流额定值超过16A,则试验电流 如果被测电路的保护电流额定值超过 是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倍,持续时间是2min或更长(根据保护电流额定值查表) 16A,则试验电流是保护电流额定值的 2倍,持续时间是2min 通信网络或电缆分配系统中的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是从通信网络或电缆分配 通信网络中的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 系统中的可得到的最大电流的1.5倍,但不小于2A,持续时间为120s。 流是从通信网络上可得到的最大电流 的1.5倍,但不小于2A,持续时间未规 定。 序号 11 章条号 2.7.1 差异测试 新版 GB4943.1-2011要求 老版 GB 4943-2001要求 除B型可插式设备或永久性连接式设备外,过流保护装置必须作为设备的一部分而 除B型可插式设备或永久性连接式设 包括在设备中。 备外,保护装置应构成设备的一个不 可分割的部分,或者构成建筑设施的 一部分。 湿热处理条件为:温度40℃2℃,湿度93%3%,处理时间120h。 湿热处理条件为: 温度20℃-30℃之间 对预定不在热带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设备,湿热处理为:湿度(93±3)%,温度:20 不会产生凝露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值1 ℃~30℃之间不会产生凝露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值 (t±2) ℃范围内, 处理时间: 48h ℃,湿度为91%~95%,处理时间为2d。 增加产生起动脉冲的电路中的绝缘、工作电压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量要求 没有规定
Agilent 5100 和 5110 ICP-OES 场地准备指南说明书

Agilent 5100 和 5110 ICP-OES场地准备指南声明©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2014, 2016, 2017, 2019根据美国和国际版权法,未经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事先许可和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法(包括电子存储和检索以及翻译成其他语言)复制本手册的任何部分。
手册部件号G8010-97001版本第五版,2019 年 02 月Agilent Technologies Australia (M) Pty Ltd 679 Springvale RoadMulgrave, Victoria, 3170Australia 保证本文档所含资料“按原样”提供,在以后的版本中若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此外,在适用的法律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内,Agilent 对与此手册相关的内容及其中所含的任何信息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包括但不限于为特定目的的适销性和适用性所作的默示保证。
Agilent 对提供、使用或应用本文档或其包含的任何信息所引起的错误或者偶发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如果Agilent 与用户之间单独签定的书面协议中所含的保证条款与本文档中相应材料的相应条款冲突,则应以单独协议中的保证条款为准。
技术许可证本文档中描述的硬件和/或软件是根据许可证提供的,其使用或复制必须符合此类许可证的有关条款。
限制性权利说明如果软件用于履行美国政府的原始合同或转包合同,则应按照DFAR252.227-7014(1995 年6 月)中定义的“商用计算机软件”或FAR 2.101(a) 中定义的“商品”或 FAR 52.227-19(1987 年 6月)或任何同等机构法规或合同条款中定义的“限制性计算机软件”对软件进行交付和许可使用。
本软件的使用、复制或公布受Agilent Technologies标准商用许可条款的限制,非国防部(DOD) 部门和美国政府机构所获权利不应超过 FAR 52.227-19(c)(1-2)(1987 年 6月)中定义的“限制性权利”。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1~26)

1 总则1.1为推进工地试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效发挥试验检测在控制工程质量和指导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编制本指南。
1.2本指南主要依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等颁布的与工地试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以及部分省份在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编制。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更新,应以最新发布的内容为准。
1.3本指南适用于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项目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他项目可参照使用。
本指南的有关内容同样适合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1.4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是硬件建设标准化、检测工作规范化、质量管理精细化、数据报告信息化。
1.5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经济适用的工作原则,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设置,既要满足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又要满足布局合理、安全环保、环境整洁等要求。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试验检测机构是指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12号)要求,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机构。
2.2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控制质量由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设立的试验室。
2.3母体试验室母体试验室是指在工程现场设立工地试验室的等级试验检测机构。
2.4标准化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2.5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是指为实现工地试验检测数据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目标,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经济适用的工作原则,通过硬件建设标准化、检测工作规范化、质量管理精细化、数据报告信息化等活动,实现工地试验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2.6计量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保温材料取样指南

保温材料取样指南保温材料是一种用来减少热量传导和保持环境温度稳定的材料。
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保温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进行取样和测试是必要的。
以下是保温材料取样的指南,旨在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确定取样位置:首先,需要确定保温材料的取样位置。
这通常需要与工程或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人员进行合作,以确定最具代表性和关键的位置。
2.安全措施:在进行取样前,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这可能包括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
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并遵守有关化学品和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4.取样方法:根据保温材料的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
对于柔软的材料,可以使用取样钳进行切割和拆解样品。
对于硬质材料,可能需要使用切削工具进行取样。
确保取样过程中不会对材料造成损坏和变形。
5.取样数量:为了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取样数量至关重要。
根据保温材料的体积和特性,选择适当的取样数量。
通常,至少应取多个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
7.样品保存和运输:取样完毕后,需要将样品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以防止进一步污染和损坏。
使用密封袋或密封容器,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如果需要运输样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或分析,确保遵循适当的运输规程和要求。
8.分析和测试:最后,将取样的保温材料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和分析。
这可能涉及热导率测试、密度测试、火灾特性测试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总之,保温材料的取样是确保工程和建筑质量的重要步骤。
通过正确执行取样过程,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保温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红外热像仪的操作指南与实验流程

红外热像仪的操作指南与实验流程红外热像仪是一种传感器设备,能够通过检测并测量物体或环境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医学、农业和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红外热像仪的操作指南与实验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红外热像仪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热像仪的电池电量充足,或连接好电源供应。
其次,检查红外热像仪的存储空间是否足够,以便保存拍摄的图像和视频。
另外,要清理镜头以确保图像清晰。
二、打开红外热像仪将红外热像仪打开,等待片刻,直到设备启动并进行自检。
在此过程中,确保设备的指示灯显示正常,并且观察到热像仪的镜头会发出热量。
三、调整设置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红外热像仪的设置。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温范围,一般可根据待测物体的预估温度来调整。
其次,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以确保图像清晰可见。
此外,一些红外热像仪还提供色带调整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带模式来显示图像。
四、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观测在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观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热像仪与待观测物体之间没有障碍物,以免影响红外辐射的接收。
其次,尽可能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以避免图像抖动。
在拍摄静止物体时,可以使用三脚架等辅助设备来提高图像的稳定性。
此外,应注意避免使用红外热像仪在强烈阳光或高温环境下进行观测,以免设备受损。
五、记录和分析数据在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观测后,我们可以将拍摄的图像和视频保存下来,以便后续分析。
红外热像仪通常会自动记录图像的时间和日期等信息,这可以帮助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软件提供的测温功能,对图像中的不同区域进行测温,并生成温度分布图或表格。
六、实验流程下面以一个示例实验来介绍红外热像仪的实验流程。
1. 实验目的:通过红外热像仪观测并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2. 实验材料:红外热像仪、若干种不同的材料(如铝、铜、塑料等)、温度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以生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包括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地热等其他能源发电,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不包括有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学校、胶片洗印厂、加油加气站、洗车场、汽车或摩托车维修场所、殡仪馆、动物医院),水利,交通运输业(不包括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工程)、管道运输业,海洋工程(不包括排海工程),以及其他以生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不包括已单独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的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
以生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据本指南进行填写,与本指南要求不一致的以本指南为准。
二、总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应按照本指南要求,组织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需要深入论证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开展专项评价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涉及的环境敏感区类别,确定专项评价的类别,设置原则参照表 1,确有必要的可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专项评价一般不超过两项,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公路、铁路)、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类建设项目不超过三项。
表1 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注:“涉及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位于、穿(跨)越(无害化通过的除外)环境敏感区,或环境影响范围涵盖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针对该类项目所列的敏感区。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指立项批复时的项目名称。
无立项批复则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相关设计文件的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指发展改革部门核发的唯一项目代码。
若发展改革部门未核发项目代码,此项填“无”。
建设地点:指项目具体建设地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指南
实验一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室内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掌握相关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室内外热环境质量。
二、实验仪器
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WBGT测试仪、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红外测温仪;
学生自带:3米以上卷尺(每组一个)、500ml纯净水(全班共自带一瓶)、丝线若干、指南针(可用装有指南针软件的手机替代)。
三、实验准备
1、制定测试方案:每组可分别选择房间内部、走廊、屋顶平台、建筑周边环境等作为测试地点,并根据测试地点制定热环境参数的测定方案。
2、检查实验仪器:检查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其配件是否齐全,电量是否充足。
3、绘制被测环境:简单绘制被测房间的平面图、剖面图,标明基本尺寸(如房间大小、门窗尺寸等)及测点位置。
4、制作数据表格:根据实验内容编制实验数据统计表,以便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量
实验仪器: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WBGT测试仪
在所选测点处利用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或WBGT测试仪(干湿黑球温度计)测量当时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测量点应距地面1.5米高,稳定10分钟后再开始测量。
每隔3分钟测一次,总共测量5次,通过计算求出其测量平均值,并与当天天气情况进行对比。
注意事项:所选测试点周围应尽可能开敞,少受遮挡,并且测定仪切勿轻易移动和改变位置,以免影响测试的稳定性。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此法可方便地应用在工业环境中,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
它是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
室内作业(无太阳辐射环境下):
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有太阳辐射环境下):
WBGT=0.7tnw+0.2tg+0.1ta
单位:℃
仪器操作指南:
1、湿球纱布应保持清洁,使用时将水杯中加满纯净水,纱布下端应垂于水杯中,纱布在空气中的自由长度为20-30mm;
2、按“I/O Enter”启动仪器,在测点处稳定10min以上后,按上下方向键进行检测数据的切换和读取;
3、长按“I/O Enter”三秒以上关闭仪器。
2、风向、风速的测量
实验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
实验步骤:
1、选取测点位置(通常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如遇开阔地区则选择四周及中心位置),可根据所测区域状况选择3至6个点进行测量,用风速计探测该批测点的气流大小,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
2、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线的方向测定;
3、统计测量数据,在测量区域平面示意图中标出空气气流方向,结合当天天气进行结果分析。
单位:米/秒
仪器操作指南:
1、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移偏可轻调整电表上的调零螺丝,使指针回零点。
2、将四节一号电池置于电池盒中,将检测探头杆连接到主机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
将电源开关打向“通”位置。
3、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
将调节旋钮置于“满度”位置,调节“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满度;将调节旋钮置于“低速”位置,调节“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零。
4、将拉杆探头拉出,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即可读出表头数值,低风速(0.05~5米/秒)读取表头上缘数值;测高风速(5~30米/秒)时将调节旋钮置于“高速”位置,读取表头下缘数值。
5、用后将调节旋钮置于“断”位置,关闭仪器电源。
将探头退回套管,从主机上取下检测探头杆,装箱。
6、注意事项:拉出探头时,小心不可碰到热球,并且切忌对探头吹气,以免探头受到湿气影响;在风速测量中,使探头上的红点一边必须面对风向;开机时,把仪器测杆放直,测点朝上、螺塞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3、不同物体或建筑表面温度的测量
实验仪器:红外线测温仪
实验步骤:
1、选取测试对象,应注意所选对象的代表性及可比性:不同材质的对比、不同颜色的对比、不同朝向的对比、阴影区及非阴影区的对比(有无遮阳),等等;
2、设计统计表格,考虑如何便于数据记录统计并进行对比;
3、通过测温仪测试被测物体表面温度,每个测点应测至少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至少间隔10秒以上;
4、记录所测数据,并结合所测区域热环境进行分析。
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1、要测量物体表面温度,请将测温仪对准物体并扣动扳机。
2、务必考虑距离与测量点的比例和视场。
激光仅用于瞄准:
测量时必须注意距离系数K(测量距离和被测物体表面积直径的比值),本次实验仪器的K 值分别为K=D:S=8:1或12:1,通俗理解为测量范围为8m或12m远时,被测物体面积至少为直径1m的圆,一定要确保被测目标要大过本机的测量区域;
3、被测区域的最小直径需在1.5cm以上,最小测试距离应为18cm;
4、不能用于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的测量;不能透过玻璃类透明表面进行测定,它测定的将是玻璃的表面温度;蒸汽、灰尘、烟雾等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五、分析与讨论
综合多位同学的测量数据,结合当天气候状况,对所测区域进行热环境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并思考解决方案,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提供设计方案和依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每人至少选取其中一个实验做详细分析并提交报告(要求每小组成员间选取的实验尽量不同)。
报告格式模板见下页。
七、参考教材
《建筑物理》(第三版)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建筑物理》(第四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建筑物理实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戴天兴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 12建筑(1)班
姓名:顾梦平
学号: 201231100106
外廊风向、风速的测量
实验日期:2015.4.28
实验地点:第二教学楼5楼走廊
小组成员:陈丰允、冯蕙蓉、顾梦平
实验仪器:风速测量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
实验目的:
1、了解外廊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掌握风速测量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外廊内外热环境质量。
3、学会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通风流向、风速及其成因
实验过程:
1、选取测点位置A,选择A附近的3点进行测量,用风速计探测该批测点的气流大小,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
2、风向采用悬挂头发的方向测定;
3、开始用仪器进行测量。
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
是否指于零点,发现有移偏,轻调整电表上的调零螺丝,
使指针回零点。
2、将四节一号电池置于电池盒中,将检测探头杆
连接到主机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
将电源开关打向“通”
位置。
3、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
压紧,使探头密闭。
将调节旋钮置于“满度”位置,调
节“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满度;将调节旋钮置于“低速”位置,调节“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零。
4、将拉杆探头拉出,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即可读出表头数值,此处风速宜选用低风速,读取表头下缘数值0.9m/s。
静候5分钟,重新测量,读取表头下缘数值1.5m/s。
进行第三次对A近点测量,读取表头下缘数值1.6m/s。
5、用后将调节旋钮置于“断”位置,关闭仪器电源。
将探头退回套管,从主机上取下检测探头杆,装箱。
6、换到其它测点重复以上操作,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教二总平面
观测点
实验分析:
通风分析
实验结论:
由分析图可知,广州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第二教学楼坐北朝南,所以A、C点处于进风口,风速比B、D出风口大;C点风速大于A点(由于转角窗的开启,C点进风量大),D点大于B点;E点由于缺乏空气对流,风速较低,也相对稳定。
启发:在外廊设计中,朝着盛行风方向开窗有利于通风,形成空气对流也更有益于通风。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不仅了解外廊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仪器仪表
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而且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外廊内外热环境质量。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更加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及分工的重要性和意义。
仪器对精密度的要求也使得变得自己更加的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