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个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的影响1.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田中使用后,其中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会导致土壤污染。

2. 靶标和非靶标物种的损害:农药会对靶标物种(如害虫或杂草)产生杀菌、杀虫或除草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一些非靶标物种(如蜜蜂、蚯蚓等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农药对水体的影响1. 农药的径流和渗漏: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会随着降雨或灌溉水的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 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和生态失衡:农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饮用水安全问题:农药残留在水体中会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三、农药对空气的影响1. 飘散和蒸发:农药的施用会导致一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中,形成农药飘散。

2. 空气污染:农药飘散后,会造成空气中的农药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造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要遵守农药的使用规范,正确选择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减少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的情况。

2. 推广生物农药和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生物农药具有较低的毒害性,可用于替代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灭虫剂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环境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损害。

总结: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也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是目前农田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除草方式。

它能快速、有效地清除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需要综合考虑其优劣、应用范围以及安全风险等方面。

首先,化学除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除草是农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杂草不受控制,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化学除草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杂草,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这是化学除草的重要优势之一。

其次,化学除草的应用范围较广。

化学除草剂能够应用于耕作地面积较大的农田中,也适用于果树、葡萄园以及绿化带等地方的除草。

在一些崎岖、坡地以及河堤等地方,杂草控制难度较大,而化学除草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某些场合下,化学除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然而,化学除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化学除草剂会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化学除草剂不仅可以杀死杂草,也会对害虫和有益生物产生影响,对生态平衡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化学除草时,应注意剂量控制、药剂选择以及使用前后的安全措施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化学除草的安全风险。

首先,选择合适的化学除草剂。

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剂型不同、活性成分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其次,选择适量使用,并且遵守使用前后的安全操作规范。

比如在使用化学除草剂前,应将家畜放出、将储存产品移至安全区域等等。

最后,在使用化学除草剂后应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使用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正确看待化学除草需要充分认识其优劣及安全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在效果和安全中进行取舍,选取合适的药剂、适量使用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从而实现优化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化学除草是依靠科技手段对耕地、农田进行管理的一种较好方式,但其使用需要谨慎,必须平衡其效果和潜在风险,才能实现长期、健康的农业生产。

化学除草的负面影响

化学除草的负面影响

白 粉 虱 防 治 对 策
地区每年发生十几代。平均每雌虫产卵 于地 行间 与 植物 高 度 相当 的 位置 , 每 喷 1 次, 连喷 几次才 能
近 150 粒。近几年冬季暖和, 温室大棚 增多, 该虫无越冬, 周年危害。因化学农
667m 232~34 块, 可大量沾杀成虫。第 六, 选用内 吸型、高 渗透和 熏蒸作 用的
药剂 有: 15% 蚜 虱绝 乳 油 3000 ~4000 倍 液 , 40% 速 克 郎乳油 2000 倍 液, 15% 蓟 蚜净 乳 油 1500~2500 倍液, 19% 克蚜宝乳油 2000~3000 倍液, 2.5% 三氟氯氰 菊 酯乳油 5000 倍液和 2.5% 联苯菊 酯乳油 3000 倍 液 等 。 由于 该 虫 世 代 重 叠, 卵、若虫和蛹附在叶 背, 而目 前缺乏 对各 种 虫态 均有效 之药剂 , 故 每次喷药都要把叶背 喷湿 , 并每隔 5~7 天
( 四) 建议各农 药经销 商正确 引导 农民使用化学除草剂 , 以免 给他人造成 危害, 给自己带来麻烦, 同时影响信誉。
上蔡县农业局 周华迪 苏亚丽 张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来 , 在 瓜茄、豆类 蔬菜上 常发 药大量使用导致抗药性种群的形 成, 天 杀虫剂喷杀 数不尽, 驱不散, 杀不绝, 菜农称之为白翼仔、小 白蛾, 此虫就是白粉虱。
白 粉 虱 成虫 和 若 虫 吸 食 植 物 汁 液 , 使 叶 片 褪 绿 、变 黄 、萎 蔫 甚 至枯 死 。分 泌 排泄的蜜露污染叶片 和果实, 常引起煤 污 病的大 发生, 致使整 株或 部分 变黑 色 ; 也可传病 , 使蔬菜 减产、劣质 , 甚至 绝收。除严重为 害茄子、番茄、辣椒、青 瓜和菜豆外, 该虫还侵害白菜、萝卜、莴 苣 、甘 蓝 以 及 花 卉 、果 树 和 园 林 植 物 等 , 寄主可达 200 多种。

常见农药的环境影响及检测方法

常见农药的环境影响及检测方法

常见农药的环境影响及检测方法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控制有害的昆虫、杂草和真菌等对农作物的破坏。

这些化学品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但是,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污染我们的水源、土地和空气。

本文将讨论常见农药的环境影响以及如何检测它们的存在。

我们将着重探讨三种主要农药及其影响: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

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杀虫剂用于控制农作物上的害虫,但它们也会危害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昆虫。

然而,有时候将杀虫剂用于农作物上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某些杀虫剂含有有毒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会与土壤和水源接触,从而污染自然环境。

有些杀虫剂使用后会在土壤中残留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化学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和河流中,并危及饮用水源的品质。

另外,这些杀虫剂可能也会被其他生物摄入,例如,别的需要以这些水源为生的动物,这些化学物质会在食物链中积累并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除草剂主要被用于控制草杂草的繁殖,但是我们却很少考虑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恰当地使用除草剂会导致环境污染并对土壤造成损害。

最常见的问题是,除草剂会通过土壤表层渗入到水源中,这样,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导致水源中杂草大量的繁殖并对水质造成安全威胁。

除草剂还会对种植在我们农田中的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化学品会对许多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并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体内。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除草剂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杀菌剂对环境的影响杀菌剂常被用于防治作物疾病和保护作物免受真菌侵袭。

但是除虫剂和除草剂一样,杀菌剂也可能导致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重大影响。

某些杀菌剂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他们可以杀死并破坏很多水生生物和植物。

他们还可能对人们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他们可以进入食物链并积攒在食物中。

杀菌剂的降解也非常缓慢,意味着即便不再使用这些化学品,它们再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浅析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田除草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农田除草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草,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化学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质地的变化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方面,浅析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除草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目前常见的农田除草剂主要包括草甘膦、草铵膦、草除奈、健草神、喜林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长短、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对土壤质地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土壤的生态环境。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除草剂,虽然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短,但在土壤中会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有机质,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地。

草甘膦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影响土壤中的生态平衡。

农田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土壤的肥力、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除草剂的使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农田除草剂会抑制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菌株的生长,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

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减少,从而损害了土壤的健康状态。

农田除草剂的使用也会影响土壤的质地。

土壤的质地是衡量土壤肥力和透气性的重要指标,而农田除草剂的使用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组成,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农田除草剂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土壤的吸附作用而影响土壤颗粒之间的结合力,使土壤变得更加紧密,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

一些农田除草剂中的化学物质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了土壤的肥力。

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农田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探索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展开探讨。

一、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都会使用农药。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药在喷洒后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农药在喷洒时会产生挥发,进入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农药挥发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昆虫、鸟类等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5. 食物安全问题:农药残留会在农产品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三、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施用农药:科学制定农药使用计划,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3.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捕食者等自然敌害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定期监测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

浅谈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的影响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业生产物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减少农药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建议。

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水源:化学农药在施用后,随着雨水和灌溉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易残留在水中,长时间污染水源,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2. 影响水生物种群:化学农药的残留会对水中的生物种群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会对水中的鱼、藻类等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水生物的生存能力,破坏生态平衡。

3. 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水体中会诱发藻类大量生长,形成藻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质,使水体变得浑浊,影响水生态环境。

以上种种影响都说明了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施用农药:农民在施用化学农药时,应该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合理施用,减少农药残留。

还可以采取农业生态防治技术,如搭建昆虫诱杀灯、种植花卉与作物间作等,降低农药使用量。

2. 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天敌、天敌与病虫害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农田害虫、杂草和病害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因此可以适当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

3. 建立水体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在发现农药残留量超标或对水生物造成影响时,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倡导绿色农业,促使他们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化学农药使用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化学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

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

减少生物多样性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往往导 致杂草种群被单一优势种 取代,从而降低生物多样 性。
对人体的危害
皮肤刺激
直接接触化学除草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红肿和过敏反应。
吸入毒性
吸入除草剂的气味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长期接触可能对肺部 健康造成影响。
食物链污染
化学除草剂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类和 其他生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新型除草剂的研发将更加注重选择性、高效性和低残留性,以降低对非靶标植物和 动物的风险。
针对抗药性杂草的除草剂研发也是未来的重点,以应对杂草抗性问题,延长除草剂 的使用寿命。
生物除草技术的推广
生物除草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界 的生物资源来控制杂草的方法,
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通过推广生物除草技术,可以减 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对环
在使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按照说 明书上的推荐剂量和使用频率进 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
足。
适时用药
根据草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长阶段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 佳的除草效果。
注意交替用药
为避免草害产生抗药性,应适时交 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
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服
在使用除草剂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以减少药物接触皮肤和呼吸系统。
02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杂 草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 质合成等过程,使其生理机能受 到破坏,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化学除草的优点
高效快速
化学除草剂能够快速杀 死杂草,减少杂草对 作物生长的竞争和危害。
省时省力
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大 大减少人工除草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除草剂对生态的影响
解决对策
化学除草剂;发展进程;现状;危害;对策
用化学除草剂有防治杂草具有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及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三农”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农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巨大。

但因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残存在土壤、作物中的化学除草剂已成为改造生态环境的重要瓶颈,如何减缓生态危害、加强综合治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1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化学除草剂2,4-D在1942年被发现与应用,自此化学防治杂草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

但人们在1980年以前开发利用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少且结构单一,最早的有机除草剂为酚类化合物,与无机除草剂相比,其优点是用量低,但对杂草的选择性高。

1975年Levitt开发出第1个高效品种绿磺隆,1976年磺酞脉类除草剂研究获得成功[1]。

1980年后为化学除草剂鼎盛期,每年开发新品种达18个以上,并向超微量、超高效方向发展,开发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及低残留的除草剂新品种,将防治杂草技术提升到全新水平。

我国仅1999年就有45个稻田复配除草剂品种获准登记,美国已经研制出的抗除草剂类型及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咪唑啉酮类、稀禾啶、磺酰类等。

为减少对土壤和作
物的残留和伤害,2003年12月31日起全球禁用的450种农药中,有13 类为除草剂,其中我国有14种属于被禁围。

2使用现状及危害
2.1使用现状
农业部农推中心2008年数据显示,全国除草剂总需求量7万t,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增加。

我国市场广泛应用节嗜磺隆、胺苯磺隆、氯磺隆、毗嗜磺隆、苯磺隆、玉嗜磺隆、烟啼磺隆、氯喀磺隆等,已成为实用型农业技术,在农药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2.2除草剂对人体和自然的危害
“除草剂”是近些年来广泛用于农业除草,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倍受广大农民青睐的新型产物;人们也正是看重了“除草剂”的这一优点,才被大量生产和广泛推广应用;切不知“除草剂”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利益的同时却隐藏着巨大的危害:
“除草剂”的持续使用可导致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物种还很有可能遭到灭绝。

在喷施“除草剂”的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挥发和风的作用,使部分“除草剂”成分漂浮于空气中,从而产生季节性的空气污染。

农耕时节,若你漫步于农田的公路及小道时,就一定能闻到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

漂浮在空气中的“除草剂”在风的作用下还会被吹落到很远的林间山野,这样就会导致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除草剂”可危及人畜,使人畜的患病机率严重增加。

人在食用喷施“除草剂”所产的粮食时,也一定会在人体蓄积有“除草剂”成分,无论其成分蓄积于人体的哪个脏器,都会给其脏器功能造成影响;此影响一旦超出极限立刻就会产生病变。

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是个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所有食用过药物除草的粮食的人都会发病,但我可以断定蓄积于人体的“除草剂”成分定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近些年来人的脱发、各类白血病、各种肿瘤、肾坏死、股骨头坏死等各种病人的增多,绝大部分都与“除草剂”有关;特别是儿童和幼儿的白血病及肿瘤的增多,可断定与“除草剂”有直接关系。

真不敢想,长此下去人还怎样生存?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自然环境的优美,为了万物同现,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对“除草剂”予以关注,并应能尽早采取措施,早些停止生产和使用有害于身体健康和破坏自然环境的“除草剂
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

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用2-3年后。

苄嘧磺隆是全球围大面积施用的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

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

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
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

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减少化学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3.1加快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化学除草剂残留处理制度
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保护现有生物物种栽培,协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要从全球环境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立法,将依然处于空白领域的土壤污染作为重要研究领域进行立法和修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制订,为除草剂污染提供治理标准积极对接国际环境质量标准,改行政手段为技术手段,总结先进生产经验,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化学除草剂污染在治理标准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农业环境技术控制、标准控制体系,科学制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3.3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树立环保意识。

广泛开展农村环境调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选择除草剂类型,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减少除草剂残留量。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除草剂残留环境
政府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对从业者给予经济补偿,通过降低税费等措施,达到有效减少未来农业生产中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

3.5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舆论宣传建设
农业中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

我国该坚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调结构、转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加强政府与除草剂生产经销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宣讲有关环保知识,改变除草剂的乱用、滥用局面。

3.6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加大科研攻关,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降解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助剂控制长残留除草剂,利用解毒剂解除毒害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清除残留,应用微生物修复筛选和构建高效菌株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技术源头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7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增强环保法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督。

监控除草剂生产企业,在除草剂使用前进行生物技术测定,实行严格的淘汰制,科学监测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土地,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将化学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引导农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4参考文献
[1] 欧阳天贽.除草剂节嗜磺隆在几种粘粒矿物与地带性土壤表面的吸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
广平.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当代法学,2005,19(5):135-140.
蓉.几种磺酞腮类除草剂高效薄层析残留测定技术及应用[D].:农业大学,2003.
林晓燕.节啥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D].:大学,2008.
丽.安全剂 R-BAS-145138对绿磺隆、单嘧磺隆和金豆解毒效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艳.多孔木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吸附和降解研究[D].:农业大学,2009.
柏连阳.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联合作用与机理研究[D].:农业大学,2000.
丁伟.耐豆磺隆甜菜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