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论文
化学与环境科学初中生优秀议论文600字

化学与环境科学初中生优秀议论文600字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科技也日益发达,人们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化学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之而来的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氛围了很多风险问题。
对于环境科学这门特长,我对它的除了了解或许还非常少,但是关于它的宗旨我却是一直放在心上,始终不敢忘记,简而言之就是“对环境进行综合的治理和防治,或使之保持和恢复适宜人类居住的特性”。
现今,环境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它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化学作为环境科学治理的理论基础,懂得和掌握好化学知识更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所以,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环境问题势在必行。
只有清楚了解化学污染物的结构和特性,才能够详细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在空气和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归宿的规律,便能够找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治理措施都是在化学理论研究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产生的。
据相关统计,在众多中种类的环境污染物中,超过90%都是与化学相关的,其实不仅是污染物中,就连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化学的踪迹,例如,塑胶板鞋、防爆玻璃、合金材料等等,工业生产中那就是更不用提了,可见,不仅是环境中、工业中,就连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化学都是高分子必不可少的,我想,如果这个英国史没有了化学,它还能够进行的放手吗?很显然,答案是:不能。
环境与我们每个毫无关系人因息息相关,化学与我们每个人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掌握和研究化学是环境治理的先行之道,所以化学对环境科学有着替代的重要作用!。
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

毕业论文课程名称: 环境与化学论文题目: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很大程度上看,环境问题与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很多的环境污染都源于化学的不合理发展,化学领域的不科学管理。
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生活环境的现状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
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对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发展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化学的发展也不例外。
所以,化学发展为人类获得很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的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方面,著名的有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特别是伦敦烟雾事件,其致死人数最多。
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
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
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
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篇一: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化学与环境保护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
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
在水体方面,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
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
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水污染及治理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化学与环境论文

摘要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
环境化学即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
就其主要内容而言,环境化学除了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属于环境分析化学的范围)及探讨环境污染和治理技术中的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过程等问题外,需进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起源、迁移分布、相互反应、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污染效应和最终归宿。
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化,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环境污染,方法原理,环境科学目录摘要 (1)引言 (3)1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4)1.1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 (4)1.2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4)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2 (4)2.1绿色化学的概念 (4)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 (4)2.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环境概况及解决方法 (5)4.1 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5)4.2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 (6)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引言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是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各种存在形态及特性、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我的现代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题目: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土木工程学号2012451004姓名2015年5月26号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到目前为止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中,人们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危害最为严重,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如何处理好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关键词:化学;污染;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前言经过两个多月的化学与现代生活选修课的学习,我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了一个深刻的感触:生活离不开化学。
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化学与环境污染方面,现在社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
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化学应怎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自身?正文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是我们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空间。
环境自身有一种自净能力,但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的空气污浊会造成人们的发病率上升,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饮用水源的质量下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兴衰。
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化学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化学与环境结课论文

化学与环境结课论文姓名化学与环境摘要化学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化学方法来解决的。
关键词环境化学绿色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化学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早知道了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解决环境问题。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课程中老师也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案例例如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并非新生事件,自然界一直都存在这一现象。
所谓沧海变桑田,部分原因就在于水体富营养化。
它使湖泊等先变为沼泽,最后变为草原和森林,但这是一个成千上万年的过程。
如今人类的活动使之变得异常剧烈。
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准即行排放,成为当今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的重要物质来源。
水体中过量的磷、氮营养盐,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蓝、绿藻和红藻迅速生长,急剧繁殖。
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
某些藻类甚至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使鱼类中毒死亡。
此外,由于死亡藻类分解时会放出一些CH4、H2S等气体,使海水变得腥臭难闻,水质恶化。
化学与环境论文3000字

化学与环境论文3000字篇一: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题目:大气污染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学院目录摘要关键词引言酸雨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及其控制对策光化学烟雾及其控制对策结语参考文献摘要: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污染引言: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就大气的环境问题而言,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
一:酸雨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物质,其二为人为物质。
关于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
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环境论文摘要: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
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污染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
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
“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
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
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以消除。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1 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1.1 原料选择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
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
前者已经投入生产。
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1.2 溶剂的选择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
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
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
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
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1.2.1 固相反应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
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1.2.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
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
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进展。
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
1.2.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
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
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 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
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
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
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1.3 催化剂的选择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
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
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
2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
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
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
3 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
生物技术是世界围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
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
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
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目前在全球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就大气的环境问题而言,主要有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
1酸雨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物质,其二为人为物质。
前者如:火山爆发喷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悬浮固体物,自然水域表面释放之硫化氢,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释放之硫化氢、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会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后者则为工业化后,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机酸及悬浮固体物,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由于酸雨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区污染的特性,以致影响层面相当广,故局部空气污染的改善,空气品质标准的达成,对于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须削减SO2、NOx的总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2臭氧层空洞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
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
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