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的充放电性能

合集下载

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是电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电池、电解液和电流等方面。

放电反应指的是在电池或其他电化学装置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充电反应则是相反的过程,即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放电反应中,电化学装置中的化学反应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差异,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过程是通过离子在电解液中的移动导致的。

电池中的正极通常是氧化剂,而负极通常是还原剂。

在放电过程中,氧化剂接受负极的电子,因此受到还原,而还原剂则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这种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被转化为电能,驱动装置工作。

与放电反应相反,充电反应是通过外部电源向电化学装置提供电能,使其中的化学反应逆转。

在充电过程中,电源将电荷输送到电池的负极,使其成为还原剂,而正极则会接受电子并被氧化。

这个过程恢复了电池中储存的化学能,准备下一次放电反应。

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是电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对于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反应的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系统的运作,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要点,并总结它们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这些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能源储存方案的改进做出贡献。

这些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电池设备,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

让我们开始深入探索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奥秘吧!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相关内容,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首先,本文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概述,包括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

电化学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

电化学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

电化学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电化学系统是指在电化学领域中应用的各种设备、电池、传感器等与电化学现象有关的器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化学实验和应用的结果。

因此,对电化学系统的性能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系统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的测试仪器。

1.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电极的偏置电位进行连续的电位循环,使电化学反应过程在正反两个极限电位附近进行,从而绘制出电流-电位曲线,得出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体系的电化学特性。

该方法常用于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和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2. 恒流充放电法恒流充放电法是一种测试电化学储能材料性能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固定的电压或电流,使材料充放电,观察并记录充放电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和电容变化,从而得出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

该方法常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领域。

3.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电化学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施加交流电位,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从而得出体系中各种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氧化物和还原物的介电特性等信息。

该方法常用于电解质、气体传感器、腐蚀研究等领域。

4. 原位红外光谱法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电化学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外场(如电压、电流等),同时使用红外光谱仪监测体系中的反应产物,从而实现体系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测试。

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电极催化反应、电化学合成等领域。

在进行电化学系统性能测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

2. 严格控制实验参数,如电极材料的制备、电解液的配制等,都应该按照严格的实验标准进行操作。

3.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4.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如优化电解液组分、改进电极材料结构等,以提高电化学系统的性能。

实验报告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池性能

实验报告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池性能

实验报告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池性能实验报告: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池性能摘要:本实验通过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电池性能。

我们使用了恒流充放电法,分别测试了不同条件下镍氢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充电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充放电速率对电池性能有明显影响,并提供了进一步优化电池设计的参考依据。

引言:电化学是一门研究电荷转移和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实验将运用电化学方法,通过对电池性能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条件对电池充放电效率和容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试剂:镍氢电池、恒流恒压充电装置、电池测试仪、电子天平、电阻箱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组装电池,并将其放置在电池测试仪上。

b) 充电实验:设置不同恒流充电率,如0.2C、0.5C、1C等,记录充电时间和充电电流。

c) 放电实验:将充电完毕的电池接入电池测试仪,设置不同恒流放电率,记录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

d)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密度、放电容量和充电效率。

结果与讨论:1. 充电实验结果:a) 充电时间和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电时间明显缩短。

b) 充电效率的影响:不同充电电流条件下,充电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2. 放电实验结果:a) 放电时间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放电时间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少。

b) 放电容量与放电电流之间的关系:放电容量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且减少速率逐渐加快。

结论:通过电化学方法对电池性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充放电速率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

充电速率越高,充电时间越短,但充电效率也较低。

放电速率越高,放电时间越短,但放电容量也相应减少。

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电池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未来可以通过改变电极材料、调整电解液配方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

致谢:感谢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同学们的协作。

电化学中的电池充放电过程

电化学中的电池充放电过程

电化学中的电池充放电过程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和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而电池则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电池充放电过程是电池工作的核心,也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电池充电和放电两个方面,探讨电化学中的电池充放电过程。

一、电池充电过程电池充电是指通过外加电源将电池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电池内部的电势差增大。

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正极是被氧化的,负极是被还原的。

以铅酸电池为例,充电时,正极的活性物质PbO2被还原为Pb,负极的活性物质Pb被氧化为PbO2。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正极反应:PbO2 + 4H+ + 2e- -> PbSO4 + 2H2O负极反应:Pb + SO4^2- -> PbSO4 + 2e-在充电过程中,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入电池,经过正极和负极,完成化学反应。

同时,电池内部的电解质也发生了变化,电解质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维持电荷平衡。

二、电池放电过程电池放电是指将电池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电池内部的电势差减小。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正极是被还原的,负极是被氧化的。

以铅酸电池为例,放电时,正极的活性物质PbO2被还原为Pb,负极的活性物质Pb被氧化为PbO2。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正极反应:PbO2 + 4H+ + 2e- -> PbSO4 + 2H2O负极反应:Pb + SO4^2- -> PbSO4 + 2e-在放电过程中,电流从电池流出,经过正极和负极,完成化学反应。

同时,电池内部的电解质也发生了变化,电解质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维持电荷平衡。

三、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影响因素电池充放电过程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的升高可以加快电池充放电反应的速率,因为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电化学电池的原理与性能

电化学电池的原理与性能

电化学电池的原理与性能电化学电池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是一种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船舶、交通、军事和民用等领域。

其具有高能量密度、电压稳定、可充电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本文将对电化学电池的原理和性能进行探讨。

一、电化学电池的原理电化学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电位的金属在电解质中相互作用,产生电势差,促使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化学作用是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传递来实现的。

离子在电解质中沿着浓度梯度移动,在两种金属之间形成电势差,驱动电子的过渡从其中一个金属移到另一个金属上,从而形成电流。

电池的两个极端分别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和电子密度的材料,而阴极则是在化学反应中获得电子和电子密度的材料。

当两个不同的金属浸泡在电解液中时,金属表面会生成氧化物和还原物,并产生电荷。

电解质的离子穿过电解质,进入电池内部,使阳极变得富含正离子,阴极则变得富含负离子。

在电解液中,离子的浓度梯度存在,形成电动势,驱动电子从阳极流到阴极。

在阴极,氧化还原反应会以电子的加入和离子的离开为特点,使阴极表面的物质还原。

在阳极,氧化还原反应会以电子的去除和离子的吸附为特点,使阳极表面的物质氧化。

这些反应不断地进行,直到电化学电池的任一膜主动物质枯竭或被限制为止。

二、电化学电池的性能电化学电池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性能包括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电压、寿命等指标。

1.功率密度功率密度是指电化学电池单位体积或质量的能量转换效率。

通常使用“W/kg”或“W/L”作为单位。

电化学电池的功率密度越高,其输出功率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

高功率密度的电化学电池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高功率需求场合。

2.能量密度电化学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能量,通常使用“Wh/kg”或“Wh/L”作为单位。

能量密度越高,电化学电池的储能效果就越好。

高能量密度电池可以用于无线传感器、微型机器人、便携式仪器等场合。

电化学储能标准

电化学储能标准

电化学储能标准一、储能电池性能1.电池容量:电池的存储能量的能力,以Wh为单位。

2.循环寿命:电池在完全充放电循环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电量次数。

3.能量密度: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电池所能提供的能量,以Wh/kg或Wh/L为单位。

4.充电效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所能达到的充电速率,以百分比表示。

5.放电效率: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放电速率,以百分比表示。

6.自放电率:电池在未使用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电池自放电的百分比。

7.温度范围:电池可以在其正常工作范围内的温度范围。

8.荷电状态指示:电池应能提供荷电状态指示,以便使用者判断电池的电量状态。

二、储能电池系统集成1.系统集成要求:储能电池系统应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包括电力储能、备用电源、移动电源等。

2.连接方式:储能电池系统应提供合适的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连接需求。

3.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应配备电池管理系统,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4.能源管理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应配备能源管理系统,以便对能源的存储、使用和调度进行优化管理。

三、储能电池应用技术1.电力储能技术:储能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的应用技术,包括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并网等。

2.移动电源技术:储能电池在移动电源领域的应用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无人机等。

3.备用电源技术:储能电池在备用电源领域的应用技术,包括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

四、储能电池回收利用1.回收流程:制定合理的储能电池回收流程,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环保处理。

2.再利用技术:研究和发展储能电池的再利用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回收经济性评估:对储能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进行经济性评估,以确保其经济可行性和环保可持续性。

五、储能电池标准样品1.标准样品的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储能电池样品作为标准样品,以用于性能测试和比较。

2.标准样品的制备:制备标准样品,以确保其质量和一致性。

3.标准样品的维护:对标准样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

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

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
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是指在恒定电流条件下,充放电过程中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具体形式和曲线特征会受到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电池极性和材料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可以分为充电部分和放电部分。

充电部分: 在充电过程中,电位通常呈线性上升趋势,直到达到充电电位。

在初始阶段,电位
的上升较快,随着充电反应的进行,上升速度逐渐减慢。

当充电电位达到后,电池将进入恒定电位的状态,电位保持稳定,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进入电极以进行充电。

放电部分: 在放电过程中,电位将会逐渐下降,直到达到放电结束的电位。

与充电过程类似,
放电初期电位下降较快,然后逐渐减缓。

一旦放电结束电位到达,电池将进入恒定电位的状态,电位保持稳定,电流通过电极离开电池进行放电。

这种充放电曲线可以用Potentiostat(电位恒定器)来重现和测量。

电化学恒电流充放电曲线的
形状和斜率可以提供有关电池动力学和电极材料性能的重要信息,常用来研究电池材料的储能性能、电化学反应速率以及电池循环寿命等方面的性能评估。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性能评估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性能评估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性能评估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性能和续航能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以及评估其性能的方法。

一、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是指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各种表现。

充电特性包括充电效率、充电速率以及充电容量的变化。

放电特性包括放电容量、放电效率以及电池内阻的变化。

1. 充电特性充电效率是指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百分比。

衡量充电效率的指标为充电能量与放电能量之比。

高效率的充电过程可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充电速率。

充电速率指充电电流与电池容量的比率,高速率充电可以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充电容量的变化也是充电特性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情况。

2. 放电特性放电容量是指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能够释放的电能。

放电效率是指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百分比。

高效率的放电过程可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和输出功率。

电池内阻是指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产生的电阻。

电池内阻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放电速率和功率输出。

二、性能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动力电池的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估方法:1. 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循环测试是通过将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来评估电池的耐久性和循环寿命。

通过记录每一次循环的充放电容量和效率变化,可以评估电池的衰减情况。

2. 极化曲线测试极化曲线测试是通过在不同电流下对电池进行放电,记录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从而评估电池的内阻和放电特性。

通过拟合极化曲线,可以得到电池的内阻和放电效率。

3. 温度特性测试温度对电池性能有较大影响,温度特性测试是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分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容量、内阻等性能指标的变化。

通过温度特性测试可以评估电池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4. 容量衰减测试容量衰减测试是通过放电测试来评估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

通过定期测试电池的放电容量并与初始容量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电池的衰减速度和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气氛热处理温度1000e对碳纳米管进行预处理,200mAPg 为充电电流,经10周充放电活化后,测定了不同放电电 流下的放电情况。所有电极的放
电容量都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该模拟电 池与其他传统电池一样,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比容量 相应就越小。这是因为电池以小电流放电时,电池
容量损失主要是欧姆内阻所引起的容量损失,而由极化 内阻所引起的容量损失很少;但当电池以大电流放电时, 电池除欧姆内阻所引起的较大容量损失之外,还
质,我们对碳管做纯化处理,纯化后的透射电镜图,控 制反应时间可以使碳纳米管氧化开管,浓酸氧化时首先 是对其侧面缺陷处进行氧化,使碳纳米管管壁杂质
缺陷变少,残留的催化剂颗粒以及无定形碳等杂质基本 除去,吸放氢通道更畅通,从而可以提高其电化学反应 活性和储氢能力。4.2碳纳米管在Ar气氛不同
热处理温度下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碳纳米管采用 200mAPg电流密度对模拟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经10周 充放电活化后,测定了碳纳米管在Ar气氛不同
电极)构成一个回路,组成两电极体系,若加上参比电 极,则组成三电极体系。由碳纳米管做成的电极作为负 极,NiOOH电极作正极,KOH用作电解质,
工作电极的反应可由下式表示:充电放电当充电时,电 解液中的水离解成吸附的原子氢和氢氧根离子,吸附的 氢原子可能插入纳米碳管或者是在表面重新结合形
成氢分子并扩散进入纳米碳管或者是在电极表面形成气 泡;当放电时,纳米碳管释放的氢与电解液中的氢氧根 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重新进入溶液中。这一反应
电容量的变化成正比变化。1000e时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541.2mAhPg和最高的放电平台电压1.1V.而没有进行热处 理的放电量仅为395.
7mahPg,相应的平台电压也只有1V.由此可见,对碳纳米 管进行Ar气氛热处理后,最高的放电量是未经热处理的 碳纳米管放电量的1.37倍。此外
,我们还研究了纯镍电极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发现其 最高放电量只有9.4mAhPg,远远低于整个CNTs-Ni电极的 放电量,所以近似认为该CNT
伴随有电荷的迁移,因此测量电荷的变化就可得到纳米 碳管电极中吸脱附氢的数量(即纳米碳管本试
验用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电化学充放电测量。将碳 纳米管在玛瑙研钵中研磨0.5h,然后将样品转移入锥形瓶 中,加入浓硫酸,超声分散0.5h,
加热回流20分钟,冷却到室温后将多余的酸过滤,所剩 的黑色粉末物质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到所得滤液的PH 值等于所用的去离子水的PH值为止,最后取
出黑色物质干燥2小时即得纯化后的碳纳米管,Ar气氛下 热处理温度分别为600e,800e,1000e,1200e,真空条 件下热处理温度分别为5
00e,3.2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把预处理后的碳纳 米管与镍粉按1B9的质量比混合,加入黏结剂搅拌均匀后 涂覆在泡沫镍表面一适度厚层,室温
干燥12小时后,在12MPa和常温条件下压制成CNTs-Ni电 极,为了消除镍粉的影响,采用相同的方法把镍粉填充 到泡沫镍中制成Ni电极。电解池
s-Ni电极的储氢量就是碳纳米管电极的储氢量。4.3不同温 度真空热处理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碳纳米管采 用200mAPg电流密度对模拟电池
进行恒流充放电,经10周充放电活化后,测定了碳纳米 管采用不同温度真空热处理后的放电情况。对碳纳米管 进行真空热处理后与Ar气氛热处理后具有类似
的电化学特性,从500-750e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电量随 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到900e时放电量下降。750e时具 有最大的放电容量475.3m
碳纳米管在不同放电电流密度下以及在Ar气氛及真空条 件下进行热处理后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采用三电极体 系,Ni(OH)PNiOOH为对电极,CN
Ts-Ni(质量比1B9)电极为工作电极,HgPHgO电极为参 比电极,6MolPLKOH为电解液。试验结果显示,在同样的 制作条件和同样的放电
条件下,采用Ar气氛1000e热处理的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充 放电性能最好,放电量最大为541.2mAhPg,相应的放电 平台为1.1V,最大放电量
是未经热处理的碳纳米管放电量的1.37倍。可见,热处理 是提高碳纳米管电化学充放电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采 用不同的放电电流对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充放
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在2000mAPg放电电流下还有 300mAhPg的放电容量,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大 电流放电性能。传统碳材料由于具有
良好的电化学特性,做为导电材料、集电材料已在一次 电池和燃料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而碳纳米管比传统碳 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高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机械
强度和弹性模量,并且以网状结构存在于电极中,能吸 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因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应力使电极 稳定性好,吸引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被认为是
燃料电池和高功率可充放电电池中很有潜力的电极材料。 在开发电动汽车以及储电系统所需大容量新型电池和电 容器时,力求开发具有更高电化学活性的碳质材
料,碳纳米管的出现为碳质材料在大容量新型电池中的 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碳纳米管的抗氧化能 力较强,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在本文中,我们采
加上了由极化内阻所引起的较大容量损失。同时表明, 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在2000mAPg放电 电流下还有300mAhPg的放电容量
,这为碳纳米管用作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有价值的 参考。5结论比较了碳纳米管在不同放电电流密度下以及 在Ar气氛及真空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的电化学
充放电性能。结果显示:在200mAPg的充放电电流密度 和0.4V的放电终了电压下,碳纳米管采用Ar气氛或真空热 处理后,不同的处理温度表现出不
热处理温度下的放电情况。碳纳米管用作镍氢电池负极 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研究度对该电极的电化学放电容量有 很大的影响,从600-1000e随着温度的升
高,放电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到1200e时放电量反而下 降,这说明过高的处理温度不但不能提高这种碳纳米管 电极的电化学放电容量,而且会有负面的影
响。这可能是由于过高的处理温度使碳纳米管的结构发 生了改变,通常在没有保护气氛下,CVD碳纳米管在650e 左右就会被氧化掉。另外放电平台也与放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经浓酸氧化纯化后 的碳纳米管制作电极,采用Ar气氛及真空条件进行热处 理,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及不同放电电流下的电
化学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2电化学充放电的工作原理 MHx-Ni电池是利用储氢材料与Ni(OH)为电极,KOH为 电解液的化学电池,上述反应可看
成氢原子从一个电极移向另一个电极的往复过程。碳纳 米管的电化学充放电的基本原理是将碳纳米管做成一个 工作电极,并与一个辅助电极(通常是NiOOH
采用三电极体系。6moLPLKOH为电解液,Ni(OH) PNiOOH为辅助电极,HgPHgO为参比电极,辅助电极与工 作电极一起放入电解液中,
正负极之间采用隔膜隔开。连接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 放电截止电压为0.4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4结果与 讨论4.1碳纳米管纯化后透射电镜图通
过透射电镜发现所用碳纳米管是一种多壁管,具有中空 结构,管壁较厚,长度达30微米,平均外径为25nm.为了 使电化学充放电测量更能反映纯碳管的性
同的放电特性,放电能力与热处理温度并非一直呈正比 关系。Ar气氛热处理是在1000e时表现出最佳的放电特性, 最高放电量为541.2mAhPg,
相应的放电平台为1.1V;真空热处理是在750e时具有最 大的放电容量475.3mAhPg和最高的放电平台电压1.05V.当 采用不同的放电电流
时,CNTs-Ni电极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在 2000mAPg放电电流下还有300mAhPg的放电容量,可见碳 纳米管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氢
材料,有可能用作镍氢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谢谢阅读,再见!
安卓破解游戏 /
AhPg和最高的放电平台电压1.05V.而未经热处理的放电量 为395.7mAhPg,相应的平台电压为1V。由此可见,对碳 纳米管进行真空热处理
也是提高碳纳米管电化学充放电性能的有效途径,最高 的放电量是未经热处理的碳纳米管放电量的1.20倍,但是 其最高平台电压及最高放电量均低于Ar气
氛1000e时的平台电压及放电量。真空热处理后放电量的 增加幅度没有Ar气氛热处理的大。4.4碳纳米管在不同放 电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最佳的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