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3年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主技能
(整理)市场经济主观题

市场经济主观题1.材料: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个字的改变,凸显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决心,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举措。
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答:①市场通过价格涨落,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竞争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材料二“资源诅咒陷阱”是指一些地方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自拔,固化于产业链的低端,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核心竞争力缺失,持续增长乏力,使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福音”。
根据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有262个城市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1)结合材料一,简要描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6分)(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提出合理建议。
(10分)(1)①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
(3分)②如果在繁荣期,能够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型城市就可能走向新生期,否则就容易陷入持续的衰退。
(3分)(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提出合理建议。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分)②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替代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2分)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2分)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⑤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2015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佛教圣地(峨眉山)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该纪念币在本质上是( ) A.商品 B.纸币C.一般等价物 D.铸币。
2.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冬天的黄瓜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B.商场购物“喜刷刷”——使用信用卡安全方便C.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D.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众心理主导消费3.2014年2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0%,一年来同比持续呈下降趋势。
对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企业生产规模缩小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下降③企业盈利能力减弱④劳动者收入下降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4.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需求曲线更能准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5.当前,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国内因素可能有( )①农业用地减少②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③国际资本对农产品的炒作④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C.①③④ D.②③④6.成都一家培训机构推出专门针对7~11岁孩子的财商培训,这一培训被外界称为“儿童商学院”。
“儿童商学院”会让孩子过早沾染“金钱味”,还是能培养正确金钱观?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了争议。
下列观点能说明对孩子进行财商培训的必要性的有( )①拜金主义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钱就能办事③国家建设和家庭生活都离不开金钱④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下面漫画《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A.要同等重视内需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B.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C.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D.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2014年3月19日,浦发银行发布的《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行每股社会贡献值为9.07元,较上年提升约19%。
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关系——以河南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关系——以河南省为例的实证研究张冰楠【摘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南省为例,通过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河南省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反相关关系,以此得出降低恩格尔系数,可以提高城镇化水平.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一系列对策.【期刊名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作者】张冰楠【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取得显著的成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
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3年的37.7%,即从贫穷步入到小康水平。
那么,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于城镇化水平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和恩格尔系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恩格尔系数对于城镇化水平的动态影响。
一、相关文献综述1975 年霍利斯·钱纳里等采取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01个国家1950-197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收入存在着密切关系[1]。
国内学者对城镇化率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宋元梁、肖卫东等运用计量模型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与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2]。
姚丽芳、刘爱英、龙如银等运用计量方法,对于城镇化与居民收入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城镇化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都为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
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2)城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模 式。 本质相同:让人口从农村走出来,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 三产业
2.城镇化现状 (1) 城镇人口增加。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 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 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
图表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4-03-16 21:20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 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图表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4-施: (1)让“分类成口号” (2)引入私人资本 ①成立专业的垃圾回收利用机构 ②成立了废品理事会 (3)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①贴上了介绍垃圾回收利用流程的广告 ②设置两个垃圾桶 ③墨西哥城议会通过法律,凡是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者,可 受到最高3800美金的罚款,并被判处36小时监禁。而从 2009年1月起,对于不把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政府会予 以警告。
1.指导思想 (1)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3)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
2.发展目标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2)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3)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4)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5)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3]刘爱玉.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2012,01:112118.
[14]周批改,徐艳红. 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J].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06:69-72.
城镇化政策的发展历程

城镇化政策的发展历程城镇化政策的发展历程1. 前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城镇化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这些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出发,全面评估中国城镇化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城镇化政策的起步阶段(1949-1978)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政策开始获得重视。
这个阶段的城镇化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建设方面,旨在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引导农民到城市就业和生活。
政府大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兴办乡镇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吸引和支持农民进城。
此时,政府重点关注城市工业化,农民进城主要以工人身份居多。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沿海城市,特别是重点工业基地。
城市化的效果开始显现,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和通讯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也出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3. 经济转型与城镇化政策(1978-200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对城镇化政策的思考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城镇化政策开始注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政府重点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农民改革试点、土地承包制度等政策,加强了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创业动力。
这一时期,农民进城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工人身份,有些农民开始从事自主创业和服务业。
由于城镇化政策在这一时期的转变,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许多农村地区变成了小城镇,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此大城市的发展也继续加快,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和金融等在城市发展壮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城镇化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4. 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创新与发展(2000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二、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
城镇化
农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图1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结构图
农民收入
二、城镇化——农业——农民收入
(一)农业 1.改造传统农业 2.促进现代农业
现代化农业定义: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
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根 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373
67
2298
63
7471
77
2964
48
38139
83
8741
56
资料来源:根据World Bank WDI Database中有关数据整理所得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农民收入现状
(二)农民收入现状
从1982年开始,国家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有十四个,从 2005年至今,我国连续8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与三农问题相关。在国家 对农村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事业得到极大发展,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 入也由1978年134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提高了约52倍。然而,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民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2.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3.农民收入增速缓慢 4.主要以农业为主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 要议题。自上世纪9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也将城镇化作为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及解 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下等收入国家 中上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作者:韩蕊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5年-2011年31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幅度较小;从不同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大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农民收入;面板数据模型1.引言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收入等级差距的日益扩大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来说是一个障碍,如何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解决这一障碍的方法之一。
2012年《工业化蓝皮书》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率是中国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截止2010年,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指数综合得分分别为33和66,工业化水平是城镇化率的2倍,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也可进一步表明我国还处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所描述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收入增长主要靠城市的带动效应。
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我国各地区急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但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有待于深入进行深入的研究。
2.文献综述我国学者关于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较为丰富。
芮田生,阎洪(2012)通过对我国1990-2009年农民收入的三个指标,即工资性收入、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第二、三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深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个下结论:从中远期看,农民收入主要受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工资性收入主要由城镇化产生,然后是第二、三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最后是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
范爱军,王丽丽(2007)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情况下,城镇化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中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
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较慢
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增速为 1.35%,江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而北京年均 增速为0.52,上海仅增长0.04%;中部地区中发展最慢的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其城镇化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外,其西部各省的年均增速超过平 均水平。
三、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工业化与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协调发展,走出一 条以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为城镇化发展内在动力的内 涵式发展道路。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工业化的大幅提高会 极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根据 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发 展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工业布局,增加就 业岗位,使城镇化与工业化达到良性互动。
三、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发展城镇化的基 础保障。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政策上支持、内容上创新、建 立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技能水 平的提高。 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制定有关农民工培训工作的 法律法规,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 二是加大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民工专项培训基金, 并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民工的培训中来。有条件的地方可 以免费帮助初中毕业的学生到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参加一年 或者更长时间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及时公布劳 动力市场需求状况的信息,帮助农民工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 内容,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上的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 企业介绍服务。只有解决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才能更 好的促进工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