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 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报录比分数线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报录比分数线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报录比分数线2015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如下,16大纲将在9月公布, 凯程老师也会及时为同学们更新信息, 欢迎关注凯程教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中国新闻史》,方晓红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复试参考书:《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新论》,罗以澄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广告学教程》,张金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分析本文系统介绍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一、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2015年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27人(含13人推免),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南京师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新闻史考研重点概括和题库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新闻史考研重点概括和题库

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中国新闻史重点概括和题库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史》方晓红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露布2、开元杂报3、敦煌进奏院状4、进奏院状6、邸报7、小报8、报房京报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一、名词解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二、简述题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厦大04辅导中国新闻传播史大纲

厦大04辅导中国新闻传播史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噪音”一、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理解线索1、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新闻事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2、新闻事业自身的演进——新闻工作、新闻业务、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等二、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考试特点——封闭性1、命题的封闭性2、判卷的封闭性三、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复习方法1、目录记忆法2、综合归纳法3、命题分析法四、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天籁之音”权威专家建言——听不听由你!1、“涛声依旧”——命题方式: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2、“薄古厚今”——学习原则2、“抓典型”——典型新闻媒介、典型新闻事件、典型新闻人物3、“揪尾巴”——吃透每章之后的“学习思考题”第二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一、逻辑元点1、“新闻”:中国新闻史新闻的定义:(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2、“传播”:中国传播史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3、“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4、“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1、本体范式(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为国家颁布的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其中334为全国通用,重视实践和综合能力的考察,440为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特色编写,往往注重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然而,334的大纲由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以及提供的参考书目的不完整,所以一份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以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334专业综合能力为例。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334的大纲参考书目为《传播学通论》,《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新闻媒体的自律与他律》。

然而研究发现,334大纲除了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再通论中找到之外,其余的知识点都无法在参考书中找到。

所以一份分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是多么的迫切和珍贵。

所以,为了方便参加全国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学弟学妹们,行之记者根据自己亲身的考研的经验,以及求教学长学姐们,整理编写完成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现附上小部分截图展示:
资料很厚,A4纸,满满的400
凡是订购资料的学弟学妹们,即可赠送新闻传播专题知识点串讲。

(核心考点,十分重要!!!)
PS:订购行之记者全套资料,享受超值优惠和政治、英语、专业课电子资料,并在通过初试后进行复试指导。

愿考研的你们岁月静好,心想事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下图服饰的特点是( )A.等级分明 B.坚持传统 C.全盘西化 D.中西合璧2.“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4.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C.改革开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爱美的中国女性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哪个时期()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6.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轮船运输7.“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

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这首《竹枝词》所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A. 18世纪中期 B. 19世纪初期 C. 19世纪后期 D. 20世纪初期8.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9.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10.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和811新闻与传播学史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和811新闻与传播学史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和811新闻与传播学史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2019南师大考研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本书由仙林南师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仙林教学研发团队与南京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前三名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南师大考研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五册】》全书编排根据南师大指定教材:《新闻学概论(第五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新闻理论教程》,骆正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系统梳理核心考点,总结分析各章节内的重难点知识点往年考察情况,详细分析各章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且通过考题预测的形式巩固上述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考生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适用科目: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南师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地了解南师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比、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二、考试解读: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南师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三、考试重难点精析:1、复习要点:此部分内容包括了本章重点知识点、历年考题、复习建议三方面内容。

通过宏观层面罗列《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新闻理论教程》(骆正林)、《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三本书的各章重点,并将本章节中各考点对应的已考题型及具体考察年份列明,令考生对各章内容及考察情况一目了然。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大纲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大纲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新闻知识和理论:了解新闻行业的历史、原理和发展趋势,掌握新闻采访、撰稿、编辑等基本理论和技巧。

2. 新闻伦理和法规:熟悉新闻行业的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新闻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责任。

3. 新闻采访技巧: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包括采访对象筛选、采访提问、采访记录和信息整理等。

4. 新闻撰稿和编辑:具备新闻报道、新闻特写、评论等多种形式的撰稿和编辑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文风掌握。

5. 多媒体新闻报道:了解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6. 新闻事务管理:具备新闻事务管理的能力,包括新闻线索收集、报道计划制定、新闻编排和综合运用等。

7. 媒体法律法规:熟悉媒体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新闻出版管理条例、版权法、知识产权法等。

8. 新闻传播学: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评估和传播研究等。

9. 现代媒体研究:了解媒体与社会、文化、经济的关系,掌握媒体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0. 新闻市场分析:了解新闻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新
闻市场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11. 大众传媒管理:了解大众传媒的组织、运营和管理,包括
媒体融合、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等。

12. 组织与协调能力:具备新闻报道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包括
新闻项目管理、人员资源调配和时间安排等。

以上是一般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科目和考试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首先应当确立“史”的概念,“史”的线索的把握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

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应当特别要求掌握。

新闻史学的作用,重在继承与借鉴,所以对于在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重大影响、对于后世有奠定之功的个报、报人的发展脉络、生平事迹等也要求掌握。

2.在“识记”部分中提到的个报,凡属“第一”、“最早”之类的(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或对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例《新青年》)等,均应掌握其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和原因(正常停刊则不必回答原因)。

在“识记”中出现的其他个报,对“创办时间”、“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或原因”可不作要求。

3.在“领会”中出现的人物,必须有简要的生平、较重要的报刊活动、重要的新闻思想以及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的评价等。

在“识记”中出现的人物则只须了解该人物与他相关的重要的报刊活动。

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一、识记1.金石碑刻2.“露布”二、领会1.具有民族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一、识记1.邸报2.开元杂报3.敦煌邸报二、领会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情况。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一、识记1.小报2.京报二、领会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第一节概说一、识记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蜜蜂华报》3.《中国丛报》二、领会I.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一、识记1.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澳门、广州等地出版的六种中文报刊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万国公报》二、领会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内容特点,它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与西学介绍,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有何变化?三、理解运用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怎样创刊的?它的宗旨和特点?借鉴与启示?2.如何看待《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3.对在华外报的评价。

第三节在华外商报刊一、识记1.香港四家有影响的英文报纸2.《字林西报》3.《京津泰晤士报》4.《上海新报》5.《申报》6.《新闻报》二、领会1.《申报》创办宗旨,《申报》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2.《申报》的改革。

3.《新闻报》办报与经营特点。

三、理解、运用1.怎样看待《申报》的改革。

借鉴与启示。

2.《新闻报》的办报特点给予的启示,有何借鉴作用?第三章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第一节国人对报刊功能的思考与初期的办报活动一、识记1.《昭文新报》2.《香港中外新报》与《香港华字日报》3.《循环日报》4.王韬二、领会1.国人对近代报刊功能的思考。

2.《循环日报》创办的意义。

三、理解、运用1.改良派主张办报的原因及办报主张。

2.王韬的办报思想。

3.王韬的《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第二节政论报刊与维新变法运动一、识记1.康有为2.《中外记闻》、《强学报》3.《湘学新报》、《湘报》、《国闻报》二、领会1.近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报刊。

2.梁启超与《时务报》。

3.时务文体。

4.唐才常、谭嗣同、严复与维新报刊的关系。

三、理解、运用1.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创办报刊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新闻思想。

2.何谓政论报章时代?此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

第三节维新派在港澳及海外的报刊活动一、识记1.《知新报》2.《清议报》3.《新民丛报》二、领会1.《清议报》的办报宗旨。

内容。

2.《新民丛报》的影响。

3.这个阶段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在报刊思想上的体现?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与《中国日报》一、识记《中国日报》二、领会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概况。

2.《中国日报》的内容、作用。

第二节上海等地区的革命报刊一、识记1.《苏报》2.《中国女报》3.《神州日报》二、领会1.苏报案。

2.沈荩案。

3.“竖三民”。

4.苏报案后,上海的革命报刊活动。

5.革命派在武汉的报刊活动。

6.《大江报》的创办及停刊原因。

7.于右任创办的四份革命报刊。

三、理解、运用简述“苏报案”的成因、结局与意义。

第三节《大公报》与《时报》一、识记1.《大公报》2.《时报》二、领会1.英华主持《大公报》期间,该报在华北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

2.获楚青在《时报》的改革和创新。

第四节海外的革命报刊一、识记1.《民报》2.章太炎二、领会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及局限性。

第五节报刊出版法律的制订一、识记1.《大清印刷物专律》2.《报章应守规则》3.《报馆暂行条规》二、领会1.《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

2.对《大清报律》的评价。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新闻事业一、识记1.《民权报》2.《中华民报》3.《民国新闻》二、领会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繁荣。

2.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得以繁荣的原因。

3.袁世凯怎样对新闻界进行控制和摧残的?4.“癸丑报灾”。

5.“横三民”。

第二节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新闻事业领会1.北洋军阀是怎样对新闻界进行控制和摧残的?2.新闻业务的改变与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民初新闻界第一批著名的专业新闻记者一、识记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二、领会1.黄远生2.邵飘萍3.名记者的出现说明了什么?4.远生通讯5.黄远生的新闻思想6.邵飘萍的采访与写作艺术7.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三、理解、运用1.从邵飘萍的记者生涯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辛亥革命后,政论报刊为何被新闻报刊所取代?主要标志是什么?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一、识记《新青年》二、领会1.《新青年》的主要内容。

2.《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3.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4.陈独秀三、理解、运用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2.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新青年》创办过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二节《每周评论》及五四时期的学生报刊一、识记1.《每周评论》2.《湘江评论》3.《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二、领会1.《每周评论》的内容、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2.五四时期的革命学生报刊。

三、理解、运用《每周评论》内部关于“问题”和“主义”的论战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节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一、识记1.《新青年》改组的标志2.《共产党》3.《劳动界》4.《劳动音》5.《劳动者》二、领会1.改组后的《新青年》,在组织成员与内容上的变化。

2.《共产党》月刊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1.改组后的《新青年》,在理论宣传上发挥了哪些作用?2.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代表性的刊物有哪些?3.《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节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发展一、识记1.新闻编译社2.申时通讯社3.国闻通讯社二、领会1.民国初年,政论报刊退居次要位置的原因。

2.四大副刊。

3.《新青年》在报刊文体革命中的作用。

4.五四时期前,中国新闻史上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1.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2.为什么说大报企业化是我国近代报纸向现代化报纸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节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教育一、识记1.蔡元培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3.徐宝璜1.中国最早创办的若干个新闻系二、领会1.《新闻学》的主要内容,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主要内容,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一、识记1.《劳动周刊》2.《工人周刊》3.《真报》4.《向导》5.《中国青年》二、领会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运动中的工人报刊。

2.《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人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4.此阶段《新青年》的宣传重点。

第二节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事业一、识记1.《政治周报》2.《中国军人》3.《热血日报》二、领会1.《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瞿秋自对《热血日报》创办的贡献。

2.“诚言”事件。

3.《申报》与《新闻报》在“诚言”事件中的态度与表现。

第三节民营大报的企业化发展一、识记1.吴鼎昌2.胡政之二、领会1.“四不”办报方针。

2.新纪《大公报》的新闻业务。

3.张季鸾三、理解、运用1.《申报》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你对这一举措的评价。

2.简述《新闻报》的特点以及它给你的启示。

3.如何评价新纪《大公报》和《世界晚报》的成功?第四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萌芽及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发展一、识记1.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时间与地点、创办人2.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3.中国南北方新闻教育的发展二、领会1.戈公振2.《中国报学史》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3.简述二十年代我国广播事业的萌芽状况。

第八章十年内战中的新闻事业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一、识记1.《中央日报》的创办及发展2.《扫荡报》3.中央通讯社的创办及发展4.中央广播电台的创建及发展二、领会1.国民党的新闻法令。

2.“新生事件”。

3.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报刊。

三、理解、运用简述十年内战中地下报刊的活动,试评它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一、识记1.红色中华社2.红色中华通讯社3.《红星》报4.《青年实话》5.《红色中华》二、领会1.《红色中华》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2.《青年实话》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3.《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1.概述革命根据地的军队报刊。

2.根据地革命报刊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九一八”前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一、识记1.《生活》周刊2.史量才3.《民生报》4.《立报》二、领会1.邹韬奋2.范长江3.史量才与《申报》的改革4.范长江的西北通讯5.成舍我(参阅第七章与本章)三、理解、运用1.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试评其活动特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创作成因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