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合集下载

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在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口头传播:在古代,大部分新闻传播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
式进行的。

消息和信息通常是由官员、传令使者或其他人
员亲口传达给民众。

这种方式对于远距离传播限制较大,
主要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递。

2.社交网络传播:社交网络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们
通过家族、朋友、邻里和各种社会团体来传递消息。

重要
的信息通常通过社会网络的联系迅速传播开来。

3.宣传碑志:政府通常会以石碑、木牍等形式来记录一些重
要的政令、法律和官方公告,并在重要地点供人参观。


种宣传形式对于固定和长期的信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书面文献传播:书面文献在古代新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

政府和官员常常使用书写的方式来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并将其传播给其他官员或传令人员,以便进一步传达给民
众。

5.流浪艺人歌谣:流浪艺人以歌谣、故事等形式传唱着当前
的新闻和事件。

他们通常在市集、集市和农村进行表演,
将新闻和故事传递给民众,成为一种流动的新闻传媒。

6.传统媒体形式:除了上述形式外,古代还出现了一些传统
媒体形式,如木刻画、壁画和叫做“报”的书面文献。

这些
媒体形式起初主要用于政府宣传和信息传达。

总的来说,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主要依靠口头传播、社交网络、宣传碑志、书面文献、流浪艺人歌谣等方式进行。

这些特点展示了古代中国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小报 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 报纸的 习惯性称呼; 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材料为主 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 相对的民间报纸 形态出现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 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 肆之家;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消息.官吏任免消息.皇帝谕旨诏令及一些 时事性政治材料 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 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 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 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 求,成为 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 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 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 间接保存下来的。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 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 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 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1.言禁历来很严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 事杖一百”, “若边将报到军事重事而漏 泄者,杖一百,徒一年。” “探听抚按题 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拿 究问,斩首示众。” -----《明会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性质:
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 官报 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 集》所收的 《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为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 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 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 法,但大多数认为 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 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 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三节 非法民报 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 小报作为民报身份出现,第一次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 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格 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小报的编发者和刻印者之所以敢于冒治罪的风险,主要动 机在于获利。 小报虽然与朝廷官报一样,以刊载朝廷政事和宫廷消息为 主要内容,但是它敢于刊登一些朝廷不愿公布的事件,甚至 根据民众心愿编造一些于朝廷大员不利的故事,有一定的社 会进步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三、古代报纸的出现 春秋?汉代?宋代? 戈公振先生认为“始于汉唐” 邸报始于汉唐 汉朝“邸”的“通奏报”只是“邸报雏形” “邸报”名称自唐始 自汉唐始,“官报遂成为国家之制度”,这种情况直至 清末。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民风、知得失、自 考证也。” 《礼记·王制》: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所到之处,“命太师陈诗以 观民风”。 《诗经》中的“风” 汉乐府 :乐府诗中的很多民歌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类似于今天的社会新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2、按照传播媒介分: (1)文字:书籍、文书等 (2)语言:游说、讲学、民谣等 (3)实物:烽火、旗帜、锣、鼓、符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四节 合法民报 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于盛行 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 合法民报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 《京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05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与规律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口耳相传
壁画、文字和信号
在早期的中国社会,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耳 相传的方式,人们通过口述和传闻来传递信 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壁画、文字和信号等手段 逐渐被用于新闻传播,这些方式具有更高的 准确性和更广的传播范围。
官报与邸报
口头与书面传播并重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意义
记录历史事实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通常以口头、书信、邸报等形式进行,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反映社会状况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社会风气、道德观念、民情民意等,对 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价值
传递信息
加强社会联系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传递信息的重 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 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和情况,以便 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有助于加强社会 联系。例如,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 和士人,通过阅读邸报,他们可以了 解中央和地方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履 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此外,一些民 间组织和个人也会通过发布消息来加 强社会联系,例如《申报》早期的消 息多涉及官场腐败、灾荒歉收等社会 问题。
急递
对于紧急信息,会使用急递方式传递,通过信 鸽、快马等手段,确保信息及时送达。
3
水路传递
借助河流和海洋的水路,官方信息可以通过船 只进行长距离传递,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的局限性
信息筛选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受到严格的信息筛选,只 有符合官方立场和利益的信息才能发布,限 制了信息的多样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传播媒介——露布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架车南伐,显宗为右军府长吏,征虏将 军统军。军次赫阳,萧鸾戌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 军营。显宗亲率拒战,遂斩援首。显宗至新野,高祖召曰:‘卿破贼斩帅,殊 益军势,朕方攻坚城,何为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闻镇南将军王肃, 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哂每之。近虽仰凭灵威,得催 丑虏,兵寡力弱,擒斩不多。脱复高曳长谦,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恶弥甚, 臣所以敛毫卷帛,解而上已’”。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纸张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使人类思想的知识模式产 生了变革。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汉代造纸图。(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汉代造纸图。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远古的人们结 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 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
交流与传播依然是 我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新闻传播的萌芽阶段
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人际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海蚶壳
陶制喇叭筒
考古证明,人类早就知道利用工具,扩大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广为传播的目的.
五、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文化背景:
原始性、官方垄断性、专制性、非商业性、单一性、循 环性
• 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 古代时期:唐、宋、元、明、清 • 近代时期:1815年的清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末、民

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

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

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新闻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它经历了许多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以及对现代传媒产业的影响。

一、朝代时期的新闻传播在古代,新闻传播主要通过口头交流和书信传递。

在中国,亭子和牌坊上常常张贴着重要的告示,它们起到了新闻传播的作用。

此外,民间故事、戏曲等也成为了一种新闻传播的方式。

在古罗马帝国,运送军情的马车充当了新闻传播的角色。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新闻传播的变革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印刷术的发明,这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突破。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新闻可以通过印刷品的形式迅速传播。

报纸、杂志等印刷品开始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这一时期,新闻报道开始呈现出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度。

三、电报、电话与无线电的出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电报的发明使得新闻可以通过电信网络传输,大大加快了新闻的传递速度。

而电话则使得新闻可以进行即时的声音传播。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新闻广播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最新的新闻。

四、电视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中叶,电视开始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电视以其音像并茂的特点,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直观。

同时,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实时的新闻资讯,各种数字媒体也涌现出来,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

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民主化。

五、多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进入了多媒体时代。

现代媒体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新闻阅读体验。

然而,面临着信息泛滥、虚假新闻等问题,如何保持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始终在不断变革与演进中。

从朝代时期的口耳相传,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新闻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政府官报色彩:
首先,在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报——具有中央官报 性质。
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读者范围扩大——成 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 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最后,定期连续发行——信息量增加,时效性加强
❖ “邸报”名称的出现:
“邸报”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它是古人对 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
❖ 秦代:文字传播官方新闻的萌芽
❖ 第二次从咸阳出发经函谷关、洛阳、荥 阳至东鲁邹县绎山 (今山东邹城市东 南峄山,亦名邹绎山、邹山、邾绎山,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或写作峄山)。 绎山高五里,在山顶竖立第一幢刻石, 是为“绎山刻石”。《史记·秦始皇本 纪》有其名,未载刻石原文。本刻石文 是根据南唐徐铉摹本。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 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 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 汉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 官府内部的信息传播机制日趋完善
——古代邮驿制度 ❖ 政令发布工作趋于经常化规范化 ❖ 关于汉代的邸报问题
❖ 汉代木简
❖ 主要信息发布方式(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布告:政府文告 ——固定的传播媒体,用于布告天下的 露布:主要用于传播军事捷报 ——流动的传播媒介
❖ 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 时间至迟不晚于唐玄宗 开元年间
❖ 敦煌进奏院状: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原件
——两份唐代官报,敦煌文物,因为都是 进奏官发回归义节度使驻地沙州(今敦煌 地区),故名。
唐代进奏院状的特点
❖ 1.没有报头,首尾残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 2.所有信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主要是朝廷
“小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政治原因——宋王朝对邸报内容与发行的严 密钳制。
❖ 商业驱使——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 发达;官报公开发售的驱动
❖ 技术支持——雕版印刷的广泛应用 ❖ 社会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社会形势及战
❖ “邸报”和“进奏院报状”是同一事物的不 同称呼。
❖ 邸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都是 不同名称。
❖ “邸报”的内容、采编和传播
❖ 1.内容(p10)
❖ 2.采编——进奏官负责采集,中书省、门下 省官员决定取舍,即编辑审定。
❖ 3.传播——驿递;允许传抄、复制,公开发 售。
❖ “定本”制度:进奏官们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 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 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进奏官 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
参考教材: ❖ 1、《中国新闻社会史》第二版
李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2、《中国新闻史新修》
吴廷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活动
唐、宋、元、明、清代 早中期的
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 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 口头传播 如谣谚 ❖ 辅助手段 标记 声光 图画
❖ 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 内容——皇帝起居,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 臣僚奏章及其他军政信息;
❖ 特点——不定期;有官文书痕迹;信息多属 与当地直接有关的朝廷政事活动(也有无直 接关系的);有些自行采集的信息,有些筛 选自朝廷动态信息。
❖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 开元杂报——最早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 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 文。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 一、宋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 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 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
❖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设立都进奏院,对各进 奏院业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报。
❖ “国朝置进奏院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吏, 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谓之邸报”。(《宋会要》)
❖ 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 节度使办事机构:邸(上都留后院)->进奏院;
❖ 负责人:进奏官、邸吏; ❖ 进奏院状(报状、状报):经由进奏官分给各地藩镇,
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 最早的报纸雏形。 ❖ 它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性质,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 纸,是最早的官报雏形。
❖ “定本”制度加强了对“邸报”传报活动的 控制。
❖ 二、宋代的民间“小报”
❖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 现的非官方报纸。所谓“小报”,是时人对 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
❖ “小报”和“新闻”——报纸和新闻的第一 次联系
“小报”的特点
❖ 1、性质: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 2、发展: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 3、发行:发行人广泛; ❖ 4、内容:朝廷动态报道,信息灵通、时效性强; ❖ 5、技术手段:既有手写也有印刷; ❖ 6、传播范围:发行量大,读者广泛。
的政事动态; ❖ 3.发报方式是由进奏官直接发报; ❖ 4.没有固定的发报周期
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1、官方传播活动: 2、非官方传播活动 ❖ 民间士人传播活动:书信、著述、诗歌
❖ 普通民众的传播活动:歌谣谚语,俗讲、变文, 街谈巷谚。
❖ 商业信息传播活动 3、印刷术(雕版印刷)出现,主要是印刷佛经。
“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 的因此也被称“露板”。主要内容是用来传播战争胜 利的消息。捷报 檄文
❖ 露布是古代报纸产生前实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 介。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播信息的载体、手段 的多样化 简牍、纸、帛
东晋403年桓玄下令废简用纸。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 中国古代特有的传播媒介 ——木铎
❖ 文字传播 ❖ 甲骨文
金文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晚清时期出 土于宝鸡,盘形制奇特, 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 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 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 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 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 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 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 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 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 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 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现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