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解析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易水送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
上· · · · ·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为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 刺客列传》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 · · · ——骆宾王
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本”( context )之中,
而信息则是 decontextualized ,即它所提供的 fact
是unframed。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
史家。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
进奏院状报
进奏官是由各地藩镇直接任命的,他们的工作之一
就是向藩镇通报朝廷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动态和情况。
‚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 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报, 简称状报或状。
敦煌文物
80年代初,方汉奇先生在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敦煌
文物里,发现一份编号为S·1165(S即斯坦因)的进奏 院状报的实物。它是当时的归义军进奏院于887年发出 的。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 一部好的新闻传播史,应该有对新 有对新闻史实的翔实记叙, 闻史实的翔实记叙,有对新闻界人物及 有对新闻界人物及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传 的客观公正评价,有对新闻 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鞭辟入里分析, 传播现象与时代背景联系的 有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鞭辟入里分析,有对新闻传 播活动及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规律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从口头到文字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也是信息交流活动,但它与人的生来就有的本能信息传递不同,是语言形成后转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文字传揪的出现和初期发展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公元前221年秦统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笔画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第二节、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一、“新闻”概念的形成1.“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神龙年年(公园705-706年)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曾感叹到“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2. 晚唐李咸用“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3. 晚唐尉迟枢《南楚新闻》写的奇闻趣事,虽不是时政,但也新鲜有趣。
二、唐代新兴传媒及其特点1.朝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延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太的朝政简报,这种简明的朝政公报,就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有人将朝报抄寄外地,扩大了传播范围,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他在襄樊一带得到的数十幅这种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属于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3.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为地方诸道军政长官委派,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性“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4.”露布“原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文书。
唐代指打了胜仗,军事长官送给京城的捷报,它写在丝绸上,悬挂在高竿上,沿途百姓可以看见,形成舆论声势。
5.”观察使碟“是面向更多受众的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一、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学分析(一)本能的需求(二)生存、生产的需要(三)文化生活的需要二、古代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二)语言的产生及其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语言的产生2、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三)古代口语传播的诸种形式(四)古代口语传播阶段的辅助传播手段三、古代传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文字传播(一)文字的产生(二)文字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改进(三)文字的产生及应用的历史意义第二个里程碑:四、古代传播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印刷传播(一)印刷术的发明(二)印刷术最初的应用(三)印刷传播的历史意义第三个里程碑第二节中国封建官报一、“新闻”概念的形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二、唐代的封建官报(一)唐玄宗开元年间朝政简报“开元杂报”。
(二)唐代中后期的进奏院状“新闻信”性质“敦煌进奏院状”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邸报”“定本”制度(六)宋代的非法小报。
小报产生的原因。
四、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五、明代的邸报和民间报房“批红”六、清代的官报与报房京报“辕门抄”七、封建官报在近代没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二、鸦片战争前的“外报”情况(一)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最先出现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三)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勃兴香港成为外国人在华的报业基地。
(二)外国人在香港办报的“三步曲”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上海报业发展模式与香港相似。
五、外报的性质和影响六、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一)林则徐译报活动和《澳门新闻纸》(二)容闳及《汇报》(三)王韬及《循环日报》《弢园文录外编》(四)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特点。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一、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消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代报纸,通称为“邸报”,还有“状”、“报”、“朝报”、“塘报”等多是: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也没有消息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没有广告。
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说,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宫文书色彩,但是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而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延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立的制度。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露布:1.不缄封的文书。
亦谓公布文书。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定本: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进奏院:官署名。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后改称都进奏院。
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官员驻京表现。
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
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朝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邸报:“中国古代的报纸的通称。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状”,“状报”,“报”,“邸吏报”,“朝报”,“邸抄”,“阁抄”等等,都通称为“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论禁小报》:南宋周麟之《海龄集》选文。
文中第一次提出小报这一名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第一章
宋代说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一部 史料翔实、考辩精细的《宋代新闻史》。 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括其内容、形式、 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一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 令人信服地确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
第一章
唐代说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 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 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邸报起源于何时? 邸报起源于何时? 关于邸报的起源,迄今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汉代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 二是宋代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 三是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第一章
汉代说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里,提出了邸 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 依据是《西汉会要》里的一段话,(“郡国皆有 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 )其中说到当时 郡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邸。 邸的日常工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 “下情上达”。
第一章中Biblioteka 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这份邸报藏于平遥苗 世明藏报馆,出自清嘉 庆八年七月初二,在 首页盖有著名报人、 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 印章。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文学作品中关于邸报的描述 北宋诗词 《苏轼诗集》 “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金瓶梅》 西门庆的亲家因吃官司,女儿和女婿便回来躲避, 西门庆一见,顿时慌了手脚,一面安顿女婿女儿, 一面“叫了吴主管来,与了他五两银子,教他连 夜往县中孔目房中,抄录一张东京行下来的文书 邸报。上面端的是甚言语:‘兵科给事中宇文虚 邸报 中等一本,恳乞宸断,及诛误国权奸,以振本兵, 以消虏患事。(以下内容从略),西门庆不看万 事皆休,看了耳边厢只听飕的一声,魂魄不知往 哪里,正是惊损六叶连肝肺,吓坏三毛七孔心”。 ——《金瓶梅》第17回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史料仿制的《开元杂报》
《敦煌· 进奏院状》
20世纪80年代,史学研究者在现存的敦煌文物中,先后发 现了两份唐代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报纸。这两份实物均是于1907年前后由 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从敦煌发现的,现在分 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和法国巴黎国立图 书馆。
• 一七七八年,江苏东台诗人徐某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 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 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 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 清代大诗人沈德潜,死后某年,乾隆发现沈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的咏黑牡丹的诗,便勃然大怒(满人都自卑,满酋长也不例外),大骂沈 “卑污无耻”,命令开棺戮尸,仆其墓碑。 • 1781年,致仕在家的前大理寺卿尹嘉铨所著书中自称“古稀老人”,又有 句说“为王者师”。乾隆说“我自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 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
A. 只抄传,不采访 B. 皇帝直接干涉邸报的出版和发行
四、清朝的报纸发展情况
2、民间报房更加兴盛
(1)私设报房,编发报纸成为职业 (2)报房京报★
知识点1:报房京报以盈利为目的
知识点2:报房京报形式变化—出现封面和报头 定义:报房京报指古代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 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 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 汰。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 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传播史
51
❖ (2)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 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 济打进中国市场。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 这类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 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 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 观来说,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 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 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 现。
❖ 《万历邸钞》:明抄本《万历邸钞》共32册, 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 朝的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 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 作,包括删节、增加一些“摘由”,增加一 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做一些综合。所以 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2020/6/17
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会新闻。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8
❖ 三、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
❖ 何甥: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 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
❖ 民办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 离出来的。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9
❖ 四、《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和《急选 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
4
❖ 甲骨文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5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6
❖ 金文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7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8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9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0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 1.邮驿制度的发展 ❖ 2.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4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 播载体
❖ (一)非文字载体 ❖ (1)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 (2)旗鼓,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的手段。 ❖ (3)烽火,用于示警。 ❖ (4)木铎,古时发布政令时用木铎召集
民众。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5
❖ (二)文字载体
中国新闻传播史
28
❖ 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 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 开发售。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 夫知识分子。
❖ 定本制度: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 实行定本制度,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 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 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 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 的范围。
❖ 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 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 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 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 子关心仕途信息。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5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 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 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 制度
❖ 清代的民间报房以公慎堂为最早,至少 有30年的历史,是乾嘉时代最有影响的一家 报房;
❖ 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之通称京报,同治以 后,京报普遍加上的封面,普遍有了报头, 报头通常是“京报”两个字。自乾隆后,基 本都是印刷;
❖ 京报的内容: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
❖ 京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17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
官报
❖ 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 制度
❖ 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
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
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
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进奏院官吏称为进奏官,只对节度使负责,
不对中央政府负责,每隔一段时间,进奏院
❖ (1)内因:这是根本原因。在封建专制政制 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 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 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 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 内事物。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 的具体反映。
2020/6/17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1
❖ 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 官方的传播活动:除“报状”、“进奏院 状”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 示等;
❖ 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
题壁
❖
❖
2020/6/17
民间的传播活动;
中国新闻传播史
22
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 题壁
2020/6/17
❖ 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 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 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都进奏院;
❖ 宋代邸报特征和内容。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6
❖ 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
❖ 1.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 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 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1
❖
汉代纸片 秦朝活字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2
❖ 汉代木简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3
❖ 3.《邮驿令》
❖ 4.布告和露布
❖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 告和露布。
❖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 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
❖ 2.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 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 3.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7
❖ 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 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 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2020/6/17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2
❖ 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 众多传播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榜”;
❖ “榜”的特点和作用。 ❖ “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
的形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公布法令 等。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3
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
❖ 发行人广泛: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 (地方各州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 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 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 内容复杂: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 时事性政治材料;
❖ 既有手写也有印刷;
❖ 读者广泛。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1
❖ 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 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 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 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 垄断。
❖ (1)甲骨:中国成熟的文字从甲骨文开 始。
❖ (2)金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 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
❖ (3)刻石
❖ (4)竹简和帛。
❖ (5)布告;露布,指的是不加检封而公 开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递军事情报。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6
❖ (三)邮驿制度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官吏要将京师动态和消息写成报告,寄或带
给节度使。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18
❖ 负责人:进奏官、邸吏;
❖ 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状、报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 专门提供给各藩镇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 报资料(书面报告)。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 态和各项消息。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 但只送节度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因此,从 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 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是最早的官报的 雏形。
中国新闻传播史
23
❖ 江南春绝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4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 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 读开元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馆收有 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
驿传制度
❖
2020/6/17
驿用牌符
中国新闻传播史
34
❖ 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
❖ “小本”的特点和“言禁”。
❖ “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 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 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5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29
❖ 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 禁
❖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
“小报”的特点。
2020/6/17
中国新闻传播史
30
❖ 特点: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 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
❖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 2.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 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内容 大多取材于京报,是京报的汇兑和延伸。也 有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的唱本和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