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

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水产品加工行业是指对鱼类、贝类等水产品进行提炼、加工和包装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品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形势和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水产品加工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和营养丰富的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水产品加工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水产品加工行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之一。
其次,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明显。
一方面,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绿色、有机水产品的追求也在增加。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渠道在水产品加工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
许多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水产品加工行业竞争形势激烈。
目前,水产品加工行业存在着众多竞争对手,由于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
这就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来保持竞争力。
最后,水产品加工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水产品加工行业受制于水产品资源的供应情况,如果水产品资源减少或者受损,将会给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水产品加工行业也受到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与渔业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水产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质量监管,保障产品安全。
综上所述,水产品加工行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激烈、资源供应不稳定和质量安全等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拓展销售渠道、合作共赢以及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才能保持企业竞争力,并与市场发展同步。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虽然当今养殖业的发展,略微减轻了这种自然海区的种群数量变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很有限,只限于少数几种技术成熟的品种,并且人工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药残留(渔药残留),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元素(Hg,As,Pb,Cd,Cu,Cr,F,Se等)超标,由于饵料中激素的添加,养殖品种积累激素等等,给养成品的加工等带来很大的限制。
腐败、变质迅速是鱼贝类的特征之一。鱼贝类死后的僵硬、解僵以及自溶等一系列变化进行太快。原因:
5、易于腐败、变质
(1)鱼贝类肌肉水分含量多,肌基质Pr含量少,肉质柔软,表皮薄易破碎。(2)活体时鱼贝类肌肉不含细菌,但消化管、鳃、体表等处有种种细菌,死后,细菌活动加快,成为腐败的直接原因。(3)鱼贝类中酶的种类多,活性强,促进了自溶作用的进行。
4.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许多传统的水产风味食品,但大多以作坊式手工加工为主,加工技术落后,有的在工艺上也存在某些缺点,需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改进和提高。5.加工品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水产加工品的质量在近20年中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批产品已达到世界水平,250多家出口企业产品质量达到HACCP法规的要求。但相当多的企业和加工品,因加工工艺或技术装备等原因,存在质量问题较多。
渔获物的种类繁多,我国主要海产经济动植物有700多种,如鲸、海豹、鱼、乌贼、虾、蟹、贝、海参、海蜇、海胆、海星等,仅海鱼就有200多种可加工食用。近几年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几乎占渔获量的50%,可供加工的有青、草、鲢、鳙、鲤、武鲳鱼、罗鲱鱼、鲫鱼等几十种。尽管原料种类繁多,原料规格上也有比较大的差异,给加工带来诸多不便,可同时也给水产食品增加了花色品种鱼贝肉的一般组成呈现明显的种特异性
我国在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领域,一直以开发性研究为主,对基础性研究较为忽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方面落后于国外几十年。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加工研究所(英国)“Torry Research Station”,从1928年成立就着手开始鱼、贝、虾、藻类的基 础。
2023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行业已成为全球食品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在2023年,全球水产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 全球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高品质蛋白质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水产养殖成为了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2. 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创新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产能和质量,各国不断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
包括饲料配方、疾病防控、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和产出品质。
3. 水产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由于全球人口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各国水产产品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水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水产品出口已成为了主要的外贸收入来源。
4. 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养殖废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二、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水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水产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高端水产产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安全的水产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高端水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各国将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将受到更多重视。
3. 智能化水产养殖趋势明显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智能监控设备、远程养殖管理、智能智慧水产养殖系统等的运用将逐渐普及。
4. 水产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未来,水产行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生态环保。
通过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开展生态养殖,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水产养殖产品多元化发展随着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多样化,水产养殖产品也将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23年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消费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水产品加工行业成为关键的一环。
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市场发展现状也正在不断上升。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简要描述中国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的市场规模与水产养殖业息息相关。
根据《中国水产养殖业年度报告(2019)》的数据,我国水产养殖业总产量达到了 6841.57 万吨,较上一年增长了 2.0%。
因此,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产品结构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的产品结构主要以鱼类、虾类和贝类为主。
其中以鱼类加工占比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鱼类的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配套鱼料、鱼油和鱼饵等附加市场产品。
虾类和贝类加工企业的产品种类和扩展度也在不断增加,加工技术不断升级,成为了行业的一大亮点。
三、竞争态势目前,国内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数量庞大,大部分存在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同时,随着外资、台资和民营资本的介入,行业加速了竞争的加剧。
四、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将迎来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一是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将出现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二是品牌提升: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变化,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因此,在未来的市场中,品牌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是进军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逐渐成熟的同时,中国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也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四是多元化经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将逐渐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开发其他附加产品,丰富企业的产品线。
总之,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在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竞争态势激烈,发展趋势多样化。
水产品加工业分析报告

水产品加工业分析报告水产品加工业是指将捕捞或养殖的水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贮存和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行业概况、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业概况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
加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山东等地。
这些地区具备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较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水产品以其鲜美的 taste 和高蛋白质的含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特别是在中国,鱼和海鲜等水产品在各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技术进步水产品加工业在技术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往,水产品加工主要是以传统的腌制、熏制等方式进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加工技术得到了应用,如速冻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保鲜性和品质,也延长了产品的销售周期。
同时,一些高科技设备的引入,如自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备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发展趋势水产品加工业在未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供应量将继续增加,为加工业提供更充足的原料。
其次,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的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加工业需要加强质量监管,保证产品的无公害和绿色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总之,水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具备较高的地位和潜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品加工业有望继续发展。
中国海水产品发展现状分析,以天然生产为主,人工养殖为辅

中国海水产品发展现状分析,以天然生产为主,人工养殖为辅一、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水产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水产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海水产品作为水产品的重要部分,市场规模也逐渐上升。
国内对海水产品养殖行业管理也不断加强。
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也影响着海水产品的供给。
二、产量1、水产品产量水产品产量是衡量渔业产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水产品供给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水产品市场运行平稳,水产品的供给呈稳步上升的走势,2018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7.66万吨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80.2万吨。
2、海水产品产量海水产品作为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水产品产量增速却呈现下降走势。
2018年中国海水产品产量为3301.43万吨,2019年中国海水产品产量为3282.5万吨,同比下降0.6%。
2014年来中国海水产品产量占比水产品产量持续下降,但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
2019年中国淡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49.3%,海水产品产量占比为50.7%,较2014年相比下降1.4%。
中国海水产品以天然生产为主,人工养殖为辅。
2019年中国天然生产海水产品产量占海水产量的62.9%,人工养殖海水产量占比37.1%。
3、天然水产品产量由于国家对于捕捞海水产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2015年来中国天然生产海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2015年中国天然生产海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435.73万吨,2019年天然生产海水产品产量仅为1217.17万吨。
4、人工养殖水产品与天然生产海水产品产量下降趋势不同的是人工养殖海水产品却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为2065.33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34.11万吨。
预计未来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将继续呈上升的趋势。
贝类是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中最主要的种类,产量占海水产品产量69.67%;其次为藻类,产量占比12.29%。
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

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一、概述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冻品、腌制品、干制品、罐头制品和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业和以食用价值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产动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成鱼粉、鱼油、鱼肝油、水解蛋白、鱼胶、藻胶、碘、甲壳质等的非食品加工业。
其主要包括水产品冷冻食品加工、水产品干制加工、水产品腌/熏制品加工、鱼糜制品加工、水产罐制品加工、水产调味品加工、海藻食品加工、水产品综合利用等。
二、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水产品加工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鱼、虾、蟹、贝、藻等水产品环节;中游参与主体为各类水产品加工厂商;下游则通过批发市场、商超、餐饮、电商平台等各类销售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
2、水产品情况从我国水产品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行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过水产品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不断增长的水产品产量,带来了庞大的水产品加工需求市场,推动了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690.29万吨,同比增长2.16%。
三、行业现状1、加工量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由于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逐渐减少,使得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25.04万吨,同比增长1.64%。
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70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淡水加工产品416.23万吨,同比增长1.15%。
从加工产品细分结构来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主要以冷冻品、干制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而其它精细化加工产品占比较低。
具体来看,2020年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中,水产冷冻品占比达71.27%,其次为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占比为12.8%。
近年来,我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到2021年产量有所回升。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产量为2522.68万吨,同比增长1.84%。
水产品行业分析

水产品行业分析水产品行业是指以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一类产业,包括海鲜、淡水鱼类、水产养殖等。
水产品行业具有以下特点:一、市场需求韧性强: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海鲜类水产品,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喜爱,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二、供应链较长:由于水产品需要从海洋或淡水中捕捞、养殖,涉及到捕捞、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水产品的供应链相对较长。
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性和复杂性对企业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技术含量不高:相比于其他行业,水产品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
水产品的加工主要是在保持产品新鲜的同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包装。
水产品的养殖也是相对简单的生产方式,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支持。
四、环境保护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水产品行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水产品企业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环保措施,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水产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一、市场潜力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水产品市场有望继续扩大,尤其是高端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二、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水产品市场,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建设。
优质的品牌声誉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水产品行业受到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较大,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四、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需求:水产品行业需要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总之,水产品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但企业需要面对品牌建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多个挑战,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岑剑伟,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郝淑贤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 标准体系; 行业管理Status Analysis of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Guangzhou 510300,China) LI Laihao,CEN Jianwei,Yang Xianqing ,Chen Shengjun,Hao Shuxian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standard system,industry management当前我国渔业及渔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鱼难”早已成为历史,渔业生产正持续、快速发展,渔业工作重心由数量增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到2006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5290万吨,同比增长3.7%,已连续10多年名列世界首位,水产品出口占据出口农产品首位[1]。
水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与名牌企业相继涌现。
目前已形成了冷冻冷藏、腌熏、罐藏、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鱼粉、鱼油、海藻食品、海藻化工、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及化妆品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的水产加工品,有的产品生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推动我国渔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来虽然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水产品加工能力、加工企业发展、加工产品的种类和产量和加工技术及装备建设发展成效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加工与综合利用率比较低、加工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装备落后、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1.水产品市场与贸易状况1.1国外需求大,外贸逐年增长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和调控下,水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流通和交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统计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量达301.5万多吨,贸易金额达93.6多亿美元,鳗鱼和罗非鱼出口量达16.4万吨,金额达9.7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17.4%和18.7%,水产品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5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3亿美元。
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88.6%,与上年基本持平。
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经济收岑剑伟(1976-),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E-mail:**************入的增加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膳食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对食品消费特别是水产品消费提出了更多要求,对水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新特点[2]。
1.2大宗淡水鱼产品出口占据水产品贸易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淡水鱼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已有较大出口数量,淡水鱼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6年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63.2%,其中,养殖水产品出口额46.4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49%,鳗鱼、罗非鱼出口分别是7.3亿美元和3.7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鳕鱼资源的锐减,罗非鱼成为欧洲、日本、韩国鳕鱼片市场的替代品,目前全世界对罗非鱼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3]。
鲢鱼、鳙鱼、罗非鱼、鳗鱼、鲮鱼和鲟鱼等是我国的大宗养殖淡水产品,这几种淡水鱼养殖成本较低、产量高、价格低、实施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高、风险小,实施加工产业化的潜力大,因此被作为加工开发优先重点开发的对象。
烤鳗、冻罗非鱼片、豆豉鲮鱼罐头、鲟鱼籽、冷熏鲟鱼片、冻鲟鱼片等优势的淡水加工产品的优先发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水产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另外,虽然这些大宗淡水鱼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工艺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等比发达国家落后,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等原因,在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获利微薄。
要真正促进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提高的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形象,加强技术改进力度,发明新的加工工艺,必须研究和建立质量保障控制体系,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4]。
2.水产品加工能力与技术水平2.1水产品加工能力稳步增长纵观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呈现以下特征:加工企业多、加工产量大,而且加工比例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2006年达9549家比2002增加了1407家,增幅达17.3%。
水产品加工能力和总产量随之增长,5年间水产品加工能力增长67.7%,而同期水产品加工产值增长了翻了1倍,水产加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5.4%提高到18.0%[5]。
水产品加工产量所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30.9%,逐年稳步增长。
近五年水产品加工总产量年均增幅为15%左右,而总产值的增加高达20%,表明水产品加工总产值的增幅比总产量增幅大,水产品经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大大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和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更有利于增强我国加工产品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能力,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表1 近年我国水产品加工能力状况2.2水产加工产品的种类和产量快速增长近二十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的比例和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精深加工比例也越来越高,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鱼类、虾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和藻类加工工业体系正在建立并逐渐完善。
在烤鳗、鱼糜和鱼糜制品、紫菜、鱿鱼丝、冷冻小包装产品、海藻类等方面食品大规模地被开发和推广,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也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在综合利用方面也研制出了一大批新产品,其中大部分已投入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消费市场上,除了鲜活水产品外,冷冻品、干制品、腌熏制品仍然是市场消费的主体。
由表2可见,近几年来,我国各类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均表现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除罐头制品略有下降外其余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上述三大类水产加工品占整个水产品加工市场的80%。
冷冻制品的产量占水产加工品总量的59%,冷冻制品一直以来都是数量增长之冠。
近几年来价廉物美的保藏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由于这三大类产品加工成本相对较低,风味独特,加之近年来,高速公路和冷藏链的迅速发展,因此,这几类产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主导消费市场。
表2 中国水产品加工产品的主要种类和产量(单位:万吨)2.3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建设成效明显我国的水产冷库数、冻结能力及冷藏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使加工原料及加工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冷库建设趋于稳定,连续几年增长幅度不大。
如表3所示,实际冻结能力、冷藏能力、制冰能力都又有所增加,说明减少的可能是一些小型冷库,而中型冷库数有所增加,而万吨型的大型冷库目前已基本停止建设。
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我国水产加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了条件,加上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一大批新产品、新设备被开发出来。
现全行业有冷冻调理食品、鱼糜和鱼片生产数百条,烤鳗生产线50余条,紫菜精加工生产线170多条,干制品生产线100多条,盐渍海带、裙带菜生产线50余条。
此外,还引进了许多鱼糜食品、模拟食品、鱿鱼丝、冷冻升华干燥、单冻和冷冻调味食品等的生产流水线或单机。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冷冻保鲜船和冷却海水保鲜船,一批加工机械如鱼糜、湿法鱼粉、平扳冻结、烘房、杀菌器和紫菜加工机械等被设计和制造出来,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表3水产品冷冻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能力2.4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较为薄弱,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够,缺乏自主技术创新。
由于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对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支持减少,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很多科研机构无法从事系统深入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要转变水产加工业的增长方式,人才和研发经费是关键,基础性研究是应用型研究的后盾和技术保证。
水产品基础性研究投资高,风险大,周期长。
我国企业本身研究能力差,投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
我国从事水产品加工的科研机构也较多,这些科研机构隶属国家、省及企业,分设或挂靠在不同的管理部门而使相应的沟通、合作和联系不紧密,限制了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水产业是由捕捞、养殖和加工三足支撑起来的一项产业,而目前加工力量明显薄弱,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捕捞和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在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应引起主管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2.5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废弃物综合利用少据不完全统计, 2006年我国水产加工品总量为1332.4万吨,其中淡水加工产品117.22万吨,水产品加工产量所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30.9%,但产量超过100万吨的9个淡水渔业大省生产淡水产品产量达1825.4万吨,用于加工产品的原料总量只有87万吨,仅占6.2%,海水产品加工率要比淡水产品高。
其中主要以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鱼干制品、鱼油及鱼粉饲料等加工产品为主,另外水产品加工后产生的废弃物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这些废弃物中仍含有大量蛋白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钙、甲壳素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如何利用这些废弃物是体现加工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发达国家及我国其它农产品加工现状相比,我国在水产品加工比例、加工程度及劳动力分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除了烤鳗、豆豉鲮鱼罐头与及罗非鱼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外,其它水产品加工企业都呈现加工规模小,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和产品研发滞后等现象。
我国淡水鱼产量与加工比例严重失调,已经成为制约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在突破瓶颈后可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区域布局状况由于资源区域优势及出口带动了水产品加工业的非均衡发展,初步形成某些产品集中加工基地并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推动本地区渔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2006年渔业经济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我国水产加工产业的区域布局状况的特点,如表4所示,水产品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广西,这7省占全国水产加工品产量的70%以上。
由于近年内陆地区渔业经济也得到相当的发展,像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份大力发展内陆养殖渔业取得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