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防渗处理设计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防渗处理设计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第11卷第5期中国水运V ol.11N o.52011年5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M ay 201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刘利民,湖南省溆浦县刘家坪水电站。

浅谈防渗处理设计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刘利民(湖南省溆浦县刘家坪水电站,湖南怀化419315)摘要:文中通过分析我国某地区的中型水库出现的渗漏问题,在进行了科学的勘测后,针对不同大坝出现的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设计出适宜其自身情况的最有效解决方案,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三条的经验总结,以此希望对我国未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防渗处理;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中图分类号:TV 6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5-0142-02一、案例分析首先以我国某地区中型水库为例进行介绍,该水库总库容约1400万m ,死库容约130万m ,其集雨面积约10k m 2,近些年来,年均降雨量约1900m m 。

该水库由A 、B 、C 、D 等四座小型水库相互连接而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水库为其周围居住的十几万居民提供灌溉、养殖、防洪等综合功能,其灌溉面积约为100k m 2。

这座水库属于一项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包括4座小型水库、6座土坝、6座输水涵管、2座渠首闸、2条泄洪明渠、1座溢洪道、1座连通暗涵、1条灌溉明渠。

水库因为常年使用而维护力度不够,先后多次出现水库土坝洪水浸没漫顶、洪水冲毁消力池、渗水滑坡、牛皮胀、漏水孔等险情。

我国相关研究专家经过考察分析后,提出尽快对各土坝坝体与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工作。

二、防渗处理A 水库主坝曾经在2001年实施了坝体劈裂灌浆与坝肩两端的充填灌浆的防渗处理工作。

A 水库采取实行单排布孔,孔距5米,孔深入坝基残积层1米处,但是坝基没有被实行处理工作,后来经过勘测,A 水库3座大坝总渗漏量占总库容的9.72%,渗流量依然较大,宣告防渗处理工作失效。

例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防渗处理措施

例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防渗处理措施

例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防渗处理措施一、小型病险水库存在的问题(一)大坝的渗漏情况严重大坝渗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坝基渗漏、坝体渗漏、绕坝渗漏。

1、坝基渗漏。

坝基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岩土缝隙松散、夹层破碎、岩溶洞穴、断层软弱造成的。

2、坝体渗漏。

在重力和其它原因影响下,坝体会出现裂缝,开辟水流渗漏道路,而且坝体结构面的维修不到位也会发生大面积渗漏情况[1]。

3、绕坝渗漏。

水流绕过坝体在基岩和坝肩结合处发生渗漏,同样在坝体的破碎带和风化层都有可能发生渗漏,降低了坝体安全质量,危害到下游人们安全。

(二)抗洪、抗震性能差小型水库建设由于受到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在设计时防洪标准低,致使水库的抗洪能力差,小型病险水库大都不符合国家的防洪标准[2]。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会造成水库的坍塌变形,埋下安全隐患,在水库修建时采用的抗震标准按照现在的地震烈度分析,大部分都低于抗震标准。

(三)大坝安全稳定性差因为缺乏大坝检测仪,大坝管理和质量评估只能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和肉眼进行观察分析,在日常的维护中很难发现大坝内部的断面问题,长期积累下去,就会造成坝体坝坡出现裂缝,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加之天长日久的水流冲刷、虫害、沼泽化迫害,致使大坝的安全稳定性差[3]。

(四)机电设备老化水库中的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出现腐蚀、老化、绝缘现象,大量的设备已经停止生产,难以实行维护检修。

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渗的必要性第一,除险加固防渗是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

渗漏问题无论是从水量还是危害都是从小发展到大的,由于长期渗漏大坝会产生渗透变形,一旦水库溃坝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灾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第二,除险加固防渗是使用水源的需要。

我县的许多小型水库由于渗漏严重无法正常蓄水,下游农业生产用水无法保证,洪水季节起不到调洪的作用,大坝自身的安全也让人担心。

第三,水库除险加固防渗能开辟多种经营道路。

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堤坝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工程,堤坝防渗加固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新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的研究现状、新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一直是水利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

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充灌浆、帷幕灌浆、高喷灌浆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施工工艺、效果持久性、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国内外学者针对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诸多新型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高压喷射灌浆、帷幕灌浆、接触灌浆、管棚灌浆等是较为代表性的新技术。

高压喷射灌浆: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将浆液注入土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防渗性能的固结体,从而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堤坝防渗工程。

帷幕灌浆:通过在地层中钻孔,将浆液注入孔内,形成连续的帷幕状结石体,从而达到防止渗流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防渗性能好、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

接触灌浆: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与地基之间灌注浆液,形成密实的接缝,从而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灌浆压力和材料质量。

管棚灌浆:通过在隧道或地下工程施工中,沿隧道或地下结构的外围设置一系列管棚,并将浆液注入管棚中,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垫层,从而达到防止渗流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渗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管棚的设置和砂浆垫层的厚度。

新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某堤坝除险加固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防渗效果;帷幕灌浆技术在某水库大坝防渗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接触灌浆技术在某水闸改建工程中起到了良好的防渗作用;管棚灌浆技术在某地下水回灌工程中发挥了有效的防渗功能。

大江洞水库坝体塑性混凝土墙防渗加固设计探讨

大江洞水库坝体塑性混凝土墙防渗加固设计探讨
为 1 0m。 部 最 大 宽 度 为 3 底 0m。
水库 大坝存在 的主要 问题有 : 坝基 清基 不彻底 、 坝体 心 墙土 体质量 较差 、 心墙 中部 顶高 程低 于正 常 蓄水位 , 坝基 、 坝体 渗漏严 重 , 大坝下 游左 端一 级至 三级平 台之间 坝坡 塌
陷 严 重 。近 几 年 来 , 水 库 蓄 水 量 控 制 均 在 2 0 该 0万 I ( 5 l 相 l
鉴于 大坝 目前存 在的 实际 问题及 大坝 现状 渗流 、 定 稳 计算 结果 , 计采用 了三 种方 案进行 技术 、 设 经济 比较 , 择 并 优选取 较佳方 案作 为本次大 坝防渗 的除险加 固设计方 案 。 方 案一 : 坝体 塑性混凝 土防渗墙 + 坝基帷 幕灌浆方 案 。
兼 有发 电、 养殖 等综 合 效益 的 中型水 利工 程 。
方 案 三 :大坝 上 游坝 坡 3 50 高程 以上 的采 用 复 5. m 0
合 式 土工 膜进 行 防渗 , 高程 3 50m 平 台 以下 坝坡 采 用在 5. 3 50 平 台处 进 行 高压 旋 喷注 浆进 行 防渗 .坝 基及 两 5 .0m 岸 坝坡 进行 帷 幕灌 浆进行 防渗 。 方 案 一 技 术先 进 , 坝体 、 基 、 肩 防 渗 体 系结 构 安 坝 坝
坝 . 纽工 程需 进行 除 险加 固 。 枢
原 设 计推 荐 采 用方 案 二 。但考 虑 到 大江 洞水 库 大 坝 轴 线不 长 、 身 较 高 、 坝 防渗 要 求 高 等 特点 , 专 家 评 审后 经
予 以否定 , 因此 推荐 采用 塑性 混凝 土 防渗墙 方案 。
2 防渗加固方案选择
根据 地 质勘 察 。 坝 心墙 及 坝壳 料 均 为砾 质 壤 土 , 大 坝 址 位置 弱风 化 层顶 埋 深较 大 ,除 大坝 中部 部分 坝 基清 基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论文10篇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论文10篇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论文10篇第一篇1工程概况经过30多年的运行,水库存在老化、渗漏等安全隐患,2007年10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定为三类坝,2009年6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2012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

大坝为75号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原坝顶宽4m、长272.0m,除险加固后坝顶加宽至6.5m,坝顶高程241.9m,防浪墙顶高程243.1m,最大坝高68.66m。

溢流堰采用开敞式实用堰,总堰宽100m,有效净宽95m,堰顶高程235.24m。

溢流坝段增设8跨交通桥。

2大坝渗流观测设备布置大坝廊道内原有坝基扬压力管42根,106个坝基排水孔。

经多年运行,部分测压管已经失效,部分不够灵敏,结合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了清洗及灵敏度试验,不能恢复使用的重新打孔安装扬压力管。

大坝渗流监测布置主要有坝基扬压力管及渗压计22套,渗压计选用美国基康公司生产的振弦式GK4500S型渗压计,其中ZS1~ZS16布置在灌浆廊道内,每坝段1只,ZS17~ZS22布置在横向观测廊道内。

坝基扬压力管共14根,新增绕坝测压管及渗压计12套,左右两岸各布置了6个测点。

3大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总体来说,测压管水位变幅很小,波动很小,过程线平缓,表明坝基帷幕防渗效果正常。

各测压管水位比较平稳,没有上升的趋势。

以2012年7月3日库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库水位235.16m,下游水位186.95m)为例,计算各测压管扬压力系数。

可以看出,各扬压力系数较小,其中河床段测压管(ZS6~ZS13)扬压力系数介于0~0.17,小于0.2;岸坡段各测压管扬压力系数介于0~0.24,均小于0.3。

各测压管扬压力系数均在设计及规范范围内。

3.1绕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绕坝渗流测点在左右岸各布置了6根测压管,共12根测压管。

观测结果显示,左岸绕坝测压管RC1~RC6水位随库水位的变化而波动。

而右岸绕坝测压管RC7、RC8两管水位随库水位的变化而波动;其中RC7、RC8水位在库水位较低时接近库水位且曾高于库水位,表明受山体地下水影响显著,其余测压管RC9~RC12水位变幅很小,过程线平缓,与库水位相关性不明显。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水库大坝的使用也不断增多。

而在水库大坝工程中,做好防渗加固工作十分重要,对此必须重视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设计,以有效的保障水库和河道的防洪安全。

关键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引言:水利工程的开展建设利国利民,水库大坝作为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建筑,针对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的重要性,要对以往修建的水库大坝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已建的水库大坝当出现渗流时,要进行加固防渗的设计,并进行加固、防渗处理,真正地将我国的水库大坝建设管理质量提升。

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的防渗设计具体处理方式1.加强大坝其他建设项目的结构维护要想稳定大坝结构,还需要加强护坡工作,做好涵洞危险灾情处理、排水棱体处理,从而提高泄洪道排水的能力,实现大坝改造除险加固的目的。

滑坡对于水库大坝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滑坡作用特点、自身性质、形成原因、滑坡范围、规模、滑坡的边界条件等,做好力学参考工作,从而实现滑坡有效处理,保证其安全稳定性。

2.混凝土防渗设计一般在对水库大坝进除险加固防渗施工的时候使用的施工材料大多为混凝土,并且在坝基的竖直面设置相应的防渗墙,这样能够加强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防渗性能。

结合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五二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施工经验和茂名化州市长湾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情况分析,在进行混凝土防渗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当坝基出现渗流现象时能够对该位置进行造槽作业,在此之后就可以进行清孔换浆作业,将之前设置好的槽孔按照顺序进行连接,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防渗墙的设置施工也就完成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对槽孔进行设置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而且孔内的泥浆面不能够低于导墙最顶端30cm,也不能高于导墙最顶端50cm,槽孔位置的偏差不能高于3cm,经过清孔后孔内的泥浆厚度不能超过10cm,在确定工作完成之后的4个小时内进行混凝土浇筑。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摘要] 本文介绍某水库基本情况,对其渗漏险情及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渗漏处理方法措施。

[关键词] 水库大坝渗漏治理措施1.工程概况本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307.5 m,水库正常水位304.5 m,正常库容115.0 万m3,总库容143.0 万m3。

水库位于山区,大坝为土坝,最大坝高16.82 m。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规定,该工程为四等工程,小(I)型水库,其主要水工建筑物为四级,次要建筑物为五级。

2.渗漏险情及成因分析2.1 渗漏险情该工程1962 年 4 月开始蓄水投入运行,当年蓄水后,左坝脚出现30 m2散浸,1966 年7 月,洪水急剧上涨,坝涵出水口有明显土粒溢出,坝内坡严重变形,1975 年6月,洪水水位离坝顶 1.0 m 时,右坝脚出现约8 L/s 渗流量,在300.734 m 高程处,外坡发生沉陷,形成 6 个塌坑,最大塌坑直径2.5 m;1984 年汛期,洪水位离坝顶0.8 m,坝涵渗漏量加大为14 L/s,在坝内坡299.867 m 高程处,内坡出现沉陷,大坝出现险情;1998 年7 月,洪水上升较猛,而因库内输水隧洞阻塞,坝涵的放水卧管早已毁坏,坝涵侧墙断裂,在坝内坡298.00m 高程处出现漩涡水,当时采用抛石、棉被临时堵塞,坝外坡冲淘变形较大,其冲沟长20 m,宽1.5 m,右坝顶土料往下跨塌,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2.2 病险成因分析该大坝为均质土坝。

因周边均为白垩系下统洞下场组(K1d)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风化而成的泥质红砂壤土,没有粘土,泥质红砂壤土土料质量差,而大坝填筑土料基本上均是红砂壤土。

根据原施工记载,当时上大坝群众每天约300 多人,是“大兵团”作战,质量难保证。

土层填筑厚度达1 m 多厚,每次夯压次数,土料填筑层,都未按设计要求操作,少压、漏夯严重。

又因大坝在1977 年10 月加高 4.5m 时,未作接缝处理,从而造成大坝土质不均匀,加高所用的土料基本上杂乱土石,土料杂物多,孔隙率较大。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分析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分析

( T o t a l N o . 4 1 )
2 大坝渗 流原因分 析
根 据水 库地 表地 质 调查 , 结 合 坝 区地 质 和 区域 水文 地质 特点 , 经分 析认 为水库 渗漏 原 因如下 : 2 . 1 坝体 渗漏 水库 大坝 在修 建时 , 由于 当时 的历 史 条 件 , 施工 队伍 多 为农 民工 , 技术人员较少 , 技术力量薄弱 , 大
继发生 K 6 、 7 、 8 、 9共 4处 陷坑 洞 。 同时在 坝脚外 5—
1 8 0 I n 出现 K s 3 、 4 、 5 、 6 、 7 、 8 、 9共 7处 漏 水 涌 泉 , 流量 达O . 0 6 6 3 1 T I / s 。经 截流 、 堵塞 等处 理均 不见 效 , 水库 渗漏严 重 。水 库不 能正 常 蓄水 , 坝体 极 不 规则 、 坝 面 多处垮 塌 。溢 洪 道 仅 作 了 部 分 基 础 开 挖 和 导 墙 砌 筑, 不 能正 常溢 洪 。 经 过治 理 后 , 现 溢 洪 道 出 口底 板 ( 下 游 河 床 左 岸 )发 现 有 一 集 中 岩 溶 漏 水 点 S 1 0 ,渗 漏 量 0 . 1 2 n l / s , 渗漏 方式 为岩 溶管 道流 。 该 水库 是 区 域 内农 灌 蓄 水 骨 干 工 程 , 是 粮 食 丰 收 的有 力保 障 , 水 库 因渗 漏严 重 , 溢洪 道 底 板 沉 陷变 形, 水库 大 坝潜在 较 大安 全 隐患 , 给水 库 下 游人 民 的 生命 和 财产 带 来 很 大 威 胁 , 灌 区农 业 生 产 发 展 受 到 严 重制 约 。为 此 , 要 发 展 当地 农 业 生 产 , 确保 水源 , 消 除工程 隐 患 , 保证 工 程 安全 正 常 运行 , 对 工 程 进 行 除 险加 固 已刻不容 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5-09-08T16:45:17.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作者:郑继为
[导读] 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坝体的防渗漏性能必须保证,对于病险水库大坝,应进行加固防渗处理,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

郑继为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我国水库大都兴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涉及水准偏低,且经过多年的使用,很多存在病险,抗震、稳定性不足,坝体、坝基渗漏非常严重,对大坝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需要对水库大坝进行防渗加固设计处理。

本研究结合具体水库大坝加固案例,对其防渗加固设计处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水库大坝;防渗设计;加固处理;研究水库
坝体的防渗漏性能必须保证,对于病险水库大坝,应进行加固防渗处理,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

由于水库大坝病险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在设计处理中应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等,在确保加固质量的同时,也可降低工程投资。

本研究从实例入手对该命题进行了探究。

一、工程介绍某水库为20 世纪80 年代末修建的水库,多年来正常蓄水,但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近年来水库大坝的左坝肩、右坝肩出现了4 处凹陷坑洞,分别标记为A、B、C 和D。

同时在大坝坝脚外5~170m 位置,相继出现了7 处漏水涌泉,漏水量达到了0.07m /s。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性,之前做过相应的堵塞、截流等处理,但是效果均不理想,且水库渗漏现象日渐严重,无法正常蓄水。

水库大坝上,出现了多处不规则的垮塌,且溢洪道也出现了安全风险,正常溢洪能力受到严重的抑制。

溢洪道出现破坏后,也经过一定的处理,但是效果也不理想。

由于水库为本地区重要的农业灌溉用水工程之一,对于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者重要的水资源保障,如果水库渗漏继续,溢洪道地板沉陷不变形,则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就无法保障,也将影响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丰收[1]。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水源不流失,消除水库大坝的安全隐患,相关单位决定对水库大坝进行防渗加固设计处理,以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农业生产作业。

二、水库大坝渗流的原因(一)坝体渗漏的原因修建大坝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技术人员参与少,技术力量薄弱,且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严格,未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且坝体碾压质量差,完工后虽然经防渗填充处理,但由于使用多年,水库大坝坝体的防渗能力已遭破坏,造成坝体渗漏。

接触带发生渗漏的原因,与坝体渗漏的原因大体相似。

另外,在开挖坝基时,未能完全清除岩石强风华层,成为接触带渗漏的原因之一。

(二)坝肩及坝基渗漏的原因水库所在地地质情况复杂,岩溶管道及裂隙发育,属于强岩溶透水层,加上表层风华作用强劲,节理裂隙较发育,使得坝基、坝肩在库水的长时间压力下,防渗体逐步被破坏,造成管道渗漏与岩层裂隙,最终导致发生渗漏。

三、水库大坝的防渗设计及处理(一)水库大坝的防渗处理技术(1)根据以往对大坝的防渗处理经验,不同部位的防渗处理,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比如对于盆塌陷部位,可采用开挖回填混凝土方式,而左岸及坝肩渗漏,适宜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方式。

(2)坝体及坝基防渗方案的选择。

防渗处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沿坝轴线做坝体劈裂灌浆和坝基帷幕灌浆,一种是迎水面柔毡铺盖、坝址截流墙防渗方案。

经比较,该工程决定采用前一种处理方案,该方案的优点为,通过填充大坝坝体,可提高坝体的防渗性能及密实度,而帷幕防渗可提高坝基的防渗能力、坝体的稳定性,在技术上可行,施工简单,且投资在可承受范围内[2]。

其中,放水涵洞为成门型拱涵,宽度1.3m,高度1.7m,可采用洞内反压回填灌浆方式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二)水库大坝的防渗设计分析(1)大坝防渗灌浆的设计。

这部分设计包括防渗帷幕线布置、长度、深度、排数和孔间距等。

经研究,左、右坝肩及大坝防渗帷幕线沿坝轴线布置,右岸沿1170m高程线布置;左坝肩延伸至公路后,与上游公路相平行,而左岸防渗帷幕延伸至F3 断层后,再增加30m。

在施工前,经先导孔压水试验确定防渗边界。

防渗帷幕线长度:右岸延伸至正常蓄水高程线与地下水位线交汇处,左岸延伸至F3 断层外的30m 处,总的长度约为280m。

其中,左岸、右岸和大坝帷幕线长度分别为70m、60m 和150m。

防渗帷幕的排数与孔距:水库大坝坝基岩石宝库灰岩和白云岩两种,岩层向右岸上有倾斜约为16°,且节理裂隙面比较发育,按照此类统称灌浆的经验和教训,该水库大坝帷幕设计为两排,排间距为3m,且孔距同样为3m。

其中,坝体根据一排孔进行灌浆,而副帷幕坝体不需要灌浆,对接触带和基岩行双排孔灌浆即可。

同时,左、右岸坝肩设计为两排帷幕孔,孔距为3m,并根据III 次序进行施工,总进尺为5288m。

但是总进尺中不包含检查孔的长度。

防渗帷幕的深度设计:水库大坝岩层属于较强的岩溶含水层,岩溶管道和渗漏的深度比较深。

而大坝下游渗漏泉点,在高程1140m 以上部分比较集中,所以可将河床当做坝区最低排泄基准面。

经计算和分析,工程防渗帷幕的深度为:左、右坝肩和坝基为1140m 高程、左岸为1145m 高程。

在施工前,可经先导孔压水试验确定下限深度,其中起灌高度为1170m[3]。

灌浆压力的计算,详见表1。

表1 防渗灌浆工程量表
(三)放水涵洞反压灌浆的设计处理(1)反压灌浆线布置。

在涵洞内的坝轴线与消力池之间的洞段,合理布置反压灌浆线,并在大坝右侧墙、左侧墙和洞顶各布置1 排灌浆孔,其中洞段长度为36m。

(2)灌浆孔的排数与孔距。

灌浆洞段的长度为36m,共设置13 个灌浆断面,并将断面间距控制在3m 左右,并于每个断面上布置3 个灌浆孔,共布置39 个灌浆孔。

同时,根据II 次序进行施工,经计算,灌浆面积为150 ㎡。

(3)灌浆孔深度与灌浆压力。

灌浆孔深度为进入坝体1m,而灌浆采用封闭方式,将灌浆压力控制在0.1~0.2MPa 之间。

结语:水库大坝在农业发展、防御洪灾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性,掌握工程动态,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

在本文中,笔者以某水库大坝为例,指出了大坝渗漏的原因,并系统探讨了水库大坝防渗加固的设计处理,实践证明,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1]朱祖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0:69-71.[2]潘登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处理解析[J].广东科技,2014,18:108-109.[3]陈延生.苇子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160-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