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设计史总论

合集下载

20世纪中国设计艺术概念的嬗变与定位调整

20世纪中国设计艺术概念的嬗变与定位调整

20世纪中国设计艺术概念的嬗变与定位调整20世纪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造物艺术也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生活。

“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中国设计艺术概念的这一三段式发展道路,正是对20世纪中国造物艺术发展的本质描述。

20世纪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世纪。

在这个急剧改变的过程中,中国造物艺术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努力维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在概念与定位上经历了一条“图案(design)——工艺美术(Art and Crafts)——设计艺术(design)”的三段式发展道路。

一、“图案”的引入与发展“图案”一词是随着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从字面看,“图”即图样,“案”即方案,为工艺品、日用品和建筑装饰等所作的图样通称图案,图案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20世纪初日本效法西方现代设计,接受Design的观念,用汉字“图”、“案”合成“图案”一词与Design对译。

俞剑华在其编著的《最新图案法》总论中写道:“图案(Design)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其画法者,尚不多见……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什物,如制一物,必先有一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离。

”[1]陈之佛指出:“图案在英语中叫‘design’……译意是‘设计’或‘意匠’……综合以上各种定义想来,图案是因为要制作一种器物,想出一种实用的而且美的形状,模样、色彩,表现于平面上的方法,决无可疑。

”[2]图案有两种——“自然物的表象”和“纯粹的图案”,前者指器物的造型图案,后者指装饰图案。

雷圭元对图案的定义是:“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

在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3]长期以来,图案的角色在它应该得到发挥的领域里发挥得不够,或者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让它发挥的条件和领域,造成人们对“图案”理解的不全面。

艺术学

艺术学

体系
十大子门类: 1.美术学(绘画、雕塑、陶艺、设计、建筑、书法、篆刻、摄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 术、现成品艺术等) 2.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 术等) 3.音乐学(声乐、器乐、歌舞剧等) 4.文学(诗学、散文学、小说学等) 5.戏剧学 6.电影学 7.舞蹈学 8.曲艺学 9.杂技学
1978-1982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 1982-198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 1984-1989总政文化部艺术局工作 1990-1994北京大学副教授 1994-199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4-1995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至今北京大学教授 2004年1月起任博士生导师
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3.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素描,色彩,图案,构成,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转变
现代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最具学术意义的影响,还是要首推它可能带来的文化层面上的 研究视角的改变。
中国现代形态的艺术学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初,就像其它人文科学研究一样,它之受到西方学术的刺激与影 响是无可讳言的。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西方学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在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其中 西方人的研究视角,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简言之,由于西方人文科学主要是在欧洲的文化传统和解决欧洲社会 遇到的问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西方在世界各地的迅速扩展,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欧洲中心的世界观, 这种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欧洲中心的人文科学思想,也就不能不在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留下它的痕迹。在研究与 品评中国本土艺术时,人们往往只是照搬西方人习惯运用的艺术标准,比如说以西方音乐体系评价中国本土音乐, 以西方戏剧理论解释中国戏剧并且试图以之改造“落后”的中国本土戏剧,把油画的教学体系搬用到中国画的教 学中,等等。这样的现象存在于艺术学的多个领域,换言之,西方比较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整体植入,确 实在中国艺术学研究的现代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种整体植入的结果与中国本土艺术以及中国人的 情感经验之间的距离,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症结。

家具设计史目录3

家具设计史目录3

目录上篇:世界现代家具的孕育与形成第一章现代家具的设计渊源:新风格与文化主流第一节古代与18世纪理论上的简约与功能主义1.早期希腊的简约与功能主义2.希腊与18世纪的简约,功能与机械化家具第二节中国风,中国主义和现代家具1.中国风与中国主义2.中国主义与现代家具第三节毕德迈尔和震颤教派风格和简约与功能主义1.德国毕德迈尔式家具2.震颤教派风格的家具第四节日本风的影响1.19世纪的日本风2.20世纪的日本风第五节埃及的影响1.从文艺复兴到1790年西方的埃及装饰主题2.19世纪初期的埃及风格3.19世纪中期的埃及风格4.“美学”和19世纪后期的埃及风格第六节其它文化的影响1.土耳其和印度家具2.非洲、伊斯兰和原始艺术的影响第七节现代解决先驱——迈克尔·索耐特1.迈克尔·索耐特2.索耐特曲木家具的工业化生产第二章现代家具的形成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1.新世纪的到来2.工艺美术运动的源泉和早期思想3.工艺美术运动的地方性第二节新艺术运动1.概述2.新艺术的根源3.设计的来源4.家具设计5.设计先驱第三节艺术装饰运动1.艺术装饰运动简介2.艺术装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3.影响艺术装饰运动的因素4.艺术装饰运动在家具方面的成就第四节美国现代家具的设计先驱1.弗兰克·劳埃德·赖特2.格林兄弟第五节北欧现代家具设计学派1.埃利尔·沙里宁和芬兰现代主义2.凯尔·柯林特与丹麦现代主义3.瑞典先驱设计大师第六节维也纳设计集团1.奥托·凡格纳2.约瑟夫·霍夫曼3.科罗曼·穆塞尔4.阿道夫·路斯第七节荷兰风格派1.荷兰风格派概述2.西奥·范·杜斯堡3.蒙德里安4.设计实践活动:家具及建筑第八节德国设计先驱和包豪斯1.彼得·贝伦斯2.理查德·雷曼·施米特3.包豪斯第三章现代家具的经典设计大师第一节现代主义的技术及材料含义1.现代主义的技术及材料含义2.曲木技术3.钢管4.模压胶合板第二节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大师1.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2.马歇·拉尤斯·布劳耶3.密斯·凡·德·罗4.勒·柯布西耶5.阿尔凡·阿尔托6.艾琳•格瑞7.其它几位贡献卓著的第一代现代家具设计师第四章从盛世走向衰落的中国家具第一节盛世时期的清代家具1.清代家具的产生和发展2.清代家具的构成和风格3.盛世时期的清代家具第二节中西交融时期的中国近现代家具1.中国传统家具在西方的传播2.西方家具的引进与流行3.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与发展第三节萌芽时期的中国现代家具1.海派家具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2.从形式变化到功能的进步3.专业分工和工厂的出现4.用材与工艺的进步中篇世界现代家具的繁荣与发展第五章美国现代家具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美国现代家具概况1.美国现代设计学派的形成2.美国现代设计学派的崛起第二节美国设计教育1.现代美国设计师的摇篮——克兰布鲁克艺术学校2.现代设计的播种机——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3.历史悠久的罗德岛设计学院(1)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历史背景(2)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家具设计系(3)家具设计系的课程体系第三节新一代美国家具设计师1.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2.埃洛•沙里宁(Eero Saarinen)3.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4.哈里•贝尔托亚(Harry Bertoia)5.比尔•斯坦波夫(Bill Stumpf)第四节美国两大家具集团——诺尔公司与米勒公司1.诺尔——一个全球化的办公家具设计与制造的领导公司2.米勒公司——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办公家具供应与服务商第五节美国高点国际家具博览会第六章引领世界潮流的意大利家具设计第一节意大利现代家具设计概述1.意大利设计学派的形成2.意大利独特的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3.艺术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4.意大利设计的“米兰中心地区辐射现象”5.设计明星崇拜与设计杂志的推广第二节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与设计工作室1.意大利学派先锋人物——卡洛·莫里诺(Carlo Mollino)2.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前后领头人——马尔克·扎努索(Marco Zanuso)和小扎努索3.多才多艺的设计大师——马里奥·贝利尼(Mario Bellini)4.设计师与教育家——安德列亚·布兰齐(Andrea Branzi)5.意大利设计三杰——卡斯蒂廖尼(Brotheres Castilioni)6.意大利先锋派设计大师——约·科伦波(Joe Colombo)7.不断创新的家具设计大师——盖当诺·佩西(Gaetano Pesce)8.著名设计工作室及设计师团队9.激进派设计领袖索特萨斯与“孟菲斯”设计集团第三节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公司1.意大利家具品牌公司的形成2.“超前”设计的阿尔弗莱克斯公司(Arflex)3.生产与艺术相结合的贝尔尼尼公司(Berninico)4.青出于蓝胜于蓝的B&B公司5.追求高品质的卡西纳公司(Cassina Cǒ)6.领导家具设计潮流的扎洛塔公司(Zanotta Cǒ)第四节意大利著名展览与设计奖1.全球家具业的奥林别克——米兰国际家具博览会2.意大利设计的永久收藏——米兰三年展3.意大利设计的奥斯卡奖——金罗盘奖第五节意大利著名设计大学1.意大利建筑师与设计师的摇篮——米兰理工大学2.意大利设计的新型学府——多姆斯设计学院第七章坚持功能主义注重人体工学的北欧设计学派第一节北欧现代家具总论1.北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2.北欧家具的兴起3.北欧家具的特点4.北欧家具发展的几个独特因素第二节丹麦现代家具1.丹麦现代家具概述2.著名设计师介绍3.丹麦著名家具品牌第三节芬兰现代家具1.芬兰家具概述2.著名设计师介绍3.芬兰著名家具品牌第四节挪威现代家具1.挪威现代家具概述2.另辟蹊径的挪威设计师3.挪威著名家具品牌第五节瑞典现代家具1.瑞典现代家具概述2.著名设计师介绍3.瑞典著名家具品牌第八章西方现代家具的再次繁荣和发展第一节二战后西方现代家具概述第二节注重理性的德国现代家具1.以技术品质为特征的德国现代家具2.现代系统家具的设计与制作3.现代设计教育机制的重新确立——乌尔姆设计学院4.“好外形”与汗诺威工业设计奖5.全球家具贸易平台——科隆国际家具展6.维特拉家具公司与维特拉家具博物馆7.德国一流家具品牌——罗福·奔驰(Rolf Benz)家具股份有限公司8.科拉尼(Luigi Colani)——著名流线型设计的领头人第三节重新振兴的法国现代家具1.感性的法国现代家具2.重新振兴的法国现代家具3.法国早期家具设计大师——简·普鲁威(Jean Proure)4.法国新生代设计大师——皮埃尔·波林(Pierre Paulin)5.新形态的创造者——奥利维尔·穆尔固(Olivier Mourgue)6.“设计界鬼才”——菲力普·斯达克(Philipe Starck)7.法国巴黎国际家具展第四节确立设计政策的英国现代家具1.英国现代家具概述2.英国人家具与室内的古典情结3.英国政策的设计扶持模式4.战后现代家具的发展5.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6.英国战后最活跃的家具设计大师鲁宾·戴(Robin Day)7.英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杰出代表欧内斯特·雷斯(Ernest Race)8.英国几位新生代设计先锋9.英国皇家艺术学院10.家具设计专业名列英国前茅的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第五节西班牙现代家具1.西班牙家具概述2.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家具展览会3.西班牙国际家具设计大奖赛4.西班牙当代家具设计大师雅玛·特里塞拉(Jaume Tresserra)第六节“和魂洋才”的日本现代家具1.从模仿到创造——现代日本学派的形成2.“和魂洋才”——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现代日本家具3.亚洲一流的日本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大赛4.日本东京国际家具博览会5.走向国际化的日本现代家具设计师第九章1950~1980年的中国现代家具第一节50年代的中国现代家具1.中国首批现代家具工厂的产生2.产品风格与类型3.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公用家具第二节60~70年代的中国现代家具1.行业概况2.主要工艺与技术进步3.家具风格与式样4.家具装饰第三节中国台湾地区的家具1.台湾地区的传统家具2.台湾地区的现代家具下篇世界现代家具的多元化时代与未来趋势第十章走向多元化的现代家具第一节波普艺术与反设计1.波普艺术与波普家具2.反设计与激进主义第二节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1.新现代主义设计2.高技术风格设计3.高情感设计第三节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家具设计1.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2.后现代主义在家具上的表现3.后现代主义先锋派4.经典后现代派5.文丘里的古典椅子6.汉斯•霍桑因的家具设计7.解构主义设计师弗兰克•盖里8.极简主义第四节从阿契米亚工作室到孟菲斯设计集团1.“阿契米亚”工作室2.亚历山大•门地尼3.米歇尔•德•卢基4.“阿尔基佐姆”设计工作室5.超级工作室6.激进派设计领袖索特萨斯与“孟菲斯”设计集团第五节新生代家具设计大师1.瑞士少壮派设计大师马里奥•博达2.澳大利亚先锋派设计大师3.意大利先锋派设计师4.荷兰新生代设计师万德斯5.芬兰新生代设计师第六节保守、改革或创新的多元划时代1.多元设计风格2.走进新千年第十一章中国现代家具的崛起与发展第一节80年代的中国家具1.80年代的进展2.市场与产品3.科技与信息第二节90年代的中国家具1.现代家具业的崛起2.家具市场与新产品开发3.中国家具设计进展第三节中国家具展览会与设计奖。

华南理工大学参考书

华南理工大学参考书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学》王炜、过秀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点击查看
820
概率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版)栾长福、梁满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点击查看
821
传热学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点击查看
822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张法、王旭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点击查看
623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专业教材
624
微生物学
《现代工业微生物》杨汝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625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上下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357
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点击查看
397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见国家统一的考试大纲
398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见国家统一的考试大纲
3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504
建筑设计2(做图)
点击查看
505
素描
506
工业设计快题设计
网上提供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
601
高等数学(单考)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课程论[整理版]

现代课程论[整理版]

第一讲总论0000一、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萌芽、准备、形成、发展)0000(一)萌芽阶段(1890年之前)关于“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多混杂在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没有专门的课程理论,如柏拉图《理想国》。

(二)准备阶段(1890-1917年)00001 . 1890-1910 0000课程研究运动最早源于美国。

受赫尔巴特主义者的影响很大。

【赫尔巴特的研究:将课程与心理学连接起来。

兴趣:对自然的兴趣{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学、文法;审美的兴趣:文学、图画、唱歌}{对社会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外国语、本国语;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宗教课程}】0000“赫尔巴特学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

0000哈佛大学“十人委员会”:大学必修课、选修课、预科、实用学科等问题。

“小学教育十五人委员会”:课程的精简和综合问题。

0000“大学入学资格委员会”:课程的编制和改革等问题。

0000总的来说,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连贯性;使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主观的,思辨的,非客观的。

00002 . 1910-1917 0000受教育测验运动、调查运动、实证方法的影响,课程研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00 00比如,“新课程委员会”8年内发表了4册研究报告,探讨“教什么的问题”。

涉及:编制算术、语言和代数测验;分析现行的教科书和课程;根据人类的实际活动来确定有社会价值的知识和技能;阐明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时期在方法上有所突破。

0000特点:0000(1)已经把课程当做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不只是在研究其它教育问题时偶然涉及。

(2)方法上,突破了思辨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

0000(三)形成阶段(1918-1949)1 . 美国学者博比特(F. Bobbitt):《课程》(the Curriculum, 1918),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正式诞生。

浙工大考研参考书目

浙工大考研参考书目

厦门大学材料学专业1.《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科目代码101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1 英语一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204 英语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1 数学一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2 数学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3 数学三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37 机械原理(III)《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8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分析》(第二版),杨严俊译,轻工业出版社,2003,《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第一版),刁恩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版),张水华,轻工业出版社,201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版),高永清,科学出版社,2008。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第2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农业经济学》(第2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9 药学综合《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分析化学》(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01 专业综合无610 专业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现代设计大系之环境艺术设计》,第一版,吴家骅、朱淳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设计理论研究方向:《设计学概论》,第二版,尹定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高等教育艺术院校教材•外国艺术设计史》,第一版,邬烈炎、袁熙旸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设计史》,第一版,高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建筑书籍读书笔记1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一直存在一个偏见:认为教材都是编写得极差的。

想一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恐怕是人类(私自揣测)的一种逆反心理吧。

在上课期间,去图书馆查找过外建史的其他书,有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的《外国建筑史》感觉也还不错。

其他的一堆带彩图,五颜六色的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不错。

这本书老师大概讲了一半,到文艺复兴就期末了。

正是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于是,考完试自己又接着看,后面的感兴趣的着重看了一遍,整个算是把书完整过了一下。

如果再多有一周时间让蒋老师把巴洛克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这些讲一下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后感觉都没有这么历史特征明显的时期了。

整个后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走三步退两步。

历史稍有进步,马上又会出现对古代某一种风格的强烈崇拜,模仿。

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

再者即是,一味追求繁复,追求毫无疑义的浮夸的装饰,而脱离了建筑的本质:空间。

我想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一定要记住哪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是为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让我们以史为镜,让我们知道一个建筑风格的形成到衰落是因为什么。

唯此,我们才不至于在设计中丧失了方向,重蹈历史的覆辙。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2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凭借自己生活的气候环境从而营透了许多适合居住的宫殿、陵墓、桥梁、楼阁、移至阶基以及大众化的民宅······梁思成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这本著作。

书中将中国建筑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明清以及清末民国的建筑物,可以说是详细的为我们将古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些黑白配图,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要素,还让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与历史事件,因为建筑形式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本书中去感悟到许多,也应该学会很多。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0 年版)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0 年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思想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东南学术 学海 学术论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北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社会科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财政类核心期刊表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涉外税务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经论丛 当代财经 财经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 财经科学 中国税务 财政监督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表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论坛 金融理论与实践 保险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金融 武汉金融 上海金融 金融与经济 财经理论与实践 财经 投资研究 新金融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浙江金融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经济导刊 南方金融 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 法商研究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律科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法学家 比较法研究 环球法律评论 当代法学 法学论坛 政治与法律 河北法学 法学杂志 法律适用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人民司法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司法鉴定 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经济研究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家 经济科学 经济评论 南开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当代经济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经济纵横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问题 现代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背景
•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
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由此中西文化也产生了碰撞交 汇。
的设立,使得中国的建筑、产品、广告、服饰等发生了变
化。
●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 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
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 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服装、产 品、建筑、平面设计的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作品的学习, 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 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以及运用艺术审美分析和欣 赏各门类史中的作品。
三、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陈瑞林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2 《中国设计史》夏燕靖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 《中国近现代史》徐中约 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近现代服装史》华梅 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3 《中国服装史略》黄士龙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3 《产品设计艺术》李砚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0 《平面设计史》文艺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10
中国现代设计史
主讲人:张昕 (张月月 黄一淳)
一、概述
设计分类
中国近 现代设 计史
平面设 计史
服装设 计史
建筑设 计史产品设Leabharlann 计史二、学习目的、要点和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史的相关知识
和理论。通过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末民初 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轨迹。 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方法和理论, 并对一些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关作品进行鉴赏,逐步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学习。
• 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但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因为其"自强"、“求富”目 标并未实现。
•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 无数的探索和斗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 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
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转折点。
思想观念 民族传统
—— 审美取向 —— 西方文明
手工艺生产 —— 机器制造
• 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
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
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 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西方的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农业、 手工业生产方式与大机器工业化产生了交流。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通商开埠,华洋杂 处,使中外交流得到加强。 ●在众多不平等条约中,中国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