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
氢氧化镁阻燃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o n ma g n e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l f a me r e t a r d a n t . T h e ma i n me t h o d s i n c l u d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u l t r a — i f n e o r
me c h a n i s m o f ma ne g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o f r a w ma t e ia r l s ,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p r e p a r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o f ma g n e —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n S yn t he s i s a nd Appl i c a t i o n o f M a g ne s i um H yd r o x i de Fl a me Re t a r da n t
Ab s t r a c t : Fr o m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n o r g a n i c la f me r e t a r d a n t o f ma g n e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l f a me — r e t a r d a n t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作者:刘家伟王容李盈颖郑冉宋健健赵丽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15期摘要: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阐述了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展望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氢氧化镁;阻燃剂;表面改性卤系阻燃剂虽然具有较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阻燃性能,但材料一经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加之北美西欧等国家已经取缔卤系阻燃剂的使用,发展新型有效的无卤阻燃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新型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用于材料的阻燃不产生有毒物质,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广泛。
本文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进行了论述,重点对其改性研究进行了阐述。
1 氢氧化镁阻燃剂特点氢氧化镁是白色粉末状的六角形或无定性的片状结晶,其密度为2.39g/cm3,难溶于水,18℃时的溶解度为9*10-3g/L。
Mg(OH)2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比Al(OH)3要高,接近300℃。
其最大分解峰温比Al(OH)3高约100℃,约400℃[1,2]。
氢氧化镁阻燃性能来源于其特殊的热分解性能。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为氧化镁和水蒸气。
总结其阻燃机理和特点如下[3,4]:(1)氢氧化镁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可有效稀释氧气浓度,阻碍燃烧;(2)氢氧化镁的热容大,热分解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高分子基材所吸收的热能,使高分子基材的热分解有所延缓;(3)氢氧化镁形成的表面炭化层可以延缓燃烧,并能够抑制分解气体的燃烧;(4)氢氧化镁分解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被阻燃材料的温度,可有效延缓高聚物分解速度;(5)氢氧化镁热分解产生的氧化镁本身就是优良的耐火材料,覆盖于高分子基材表面能够隔绝空气使燃烧受阻;(6)氢氧化镁用作阻燃剂时添加量较大才能提高高聚物的难燃性。
虽然氢氧化镁因其独特的热分解特性赋予其阻燃和抑烟的特性,但氢氧化镁用于高分子基材的阻燃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氢氧化镁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未经改性的氢氧化镁易于团聚,分散性能差。
氢氧化铝镁阻燃剂表面改性研究

o io s sr cu e h i n e c u l g a e ta d t e c mp e e r ik d b o ae tb n s i 山e r s l f h d o y i g t e ma s l s ae o e s r a e fs- - i t tr ,t e sl c o p i g n n h o lx s we e 1n e y c v ln o d n u e n e u t o y r l zn . h s o sr t ft u f c s h
t ep ril i eo h u f c o i e lm i i m — a ne i m y r x d swa . l m . h bs r t n p a r u d 1 1 m a d l 6 m 。 d e t h x se c h a t e sz fte s ra em d f da u n u m g su h d o i e s2 1 3g c i t ea o p i e k a o n l 4 c o n 1 8c 。 u ot e e itn e
[ 要】 摘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氢氧化铝镁 ,再康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运用激光粒径分布、F - 、 TI R T -DS G- C对复合 物及 表面 改性 后 的复 合物 进行 了表征 。结 果表 明 ,经硅 烷偶联 剂改 性后 ,氢氧 化铝 镁粒 子 的平均粒 径 ,11 I 14 c1 1 。及 16 m" 18c
Li i gl T oW e la g1 N i e g n2 W a g W a nM n a nin eD n pa n n1
, , ,
(. ol e f h mi l n ier g, i o nv ri , ia g5 0 0 ;2 G i o s tt o e l rya d 1C l g e c gn ei Guz uU ies yGuy n 5 0 3 . uz uI tue f t l g e oC aE n h t h n i M au n Ch mia n ie r g Gu y n 5 0 3 Chn ) e c l g n e i , ia g5 0 0 , i a E n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9.10

contact angle/°
37
stirring rate r/min
6.5 A-1120改性氢氧化镁的表征
(1)红外表征
此图是对在70℃,2h搅拌速度600r/min,A-1120加入量为干氢氧化镁质量分数9% 的条件下得到改性氢氧化镁的红外光谱图。
a b
干法改性 表面化学改 性 湿法改性 在线改性
表面改性方 法 胶囊化改性
常用的表面改性剂主要包括:表面改性剂,有机磷酸酯, 偶联剂,高分子包覆剂
3 硅烷偶联剂湿法改性氢氧化镁的步骤
氢氧化镁粉末 A-1120 氢氧化镁粉末 氢氧化镁粉末 氢氧化氢氧化 镁粉末 A-1120 镁粉
以乙醇为溶剂配置成 10wt%的溶液 以95%乙醇为溶剂配 以乙醇为溶剂配置成 置成 10wt%的溶液
张伟娜 R R
OH
基材
3 形成氢键
R
R
R OH
OH Si O Si O Si O O O H H H H H H O O O
基材
4 形成共价键
张伟娜 几点睡啦、、、、 张伟张伟娜娜张伟娜
R O
R O
R Si O
基材
OH Si O Si O
OH
5 A-151改性氢氧化镁的研究
5.1 改性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
随着改性剂的加入接触 角在不断增大,当增加到 9%时达到最大,这时改 性剂的覆盖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加入改性剂有可能 在表面形成物理吸附,可 能会有一部分亲水基朝向 外亲油性就会减小,接触 角就会下降。所以选择加 入量为9%。
contact angle/°
6.3 改性温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下图是在改性剂加入量为9%,反应2h,300r/min的条件下以温度为变量研究 了温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硬脂酸湿法表面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

硬脂酸湿法表面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
泽辉化工研究了硬脂酸(SA)湿法表面改性普通氢氧化镁的工艺过程,其改性效果由活化指数H进行表征。
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同时,利用FT-IR,SEM,TG对硬脂酸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5~90℃、搅拌转速为400 r/min、反应时间3 h、硬脂酸用量为2%(占氢氧化镁干粉的质量分数)时,其活化指数达到96%;普通氢氧化镁由亲水性完全转变成亲油性;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分散性更好,热分解温度更高。
FT-IR,TG分析表明:硬脂酸分子在氢氧化镁粉体表面发生吸附键合,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

ns m h doiew s 5 ( t ) teoy e d xo o p sema r sw s3 . % , hl i et a cm ut n ei y rxd a % w% , h xgn i e fcm oi ti a 9 u 6 n t ea l 1 w i svrc l o b s o et i i
氢氧化镁 的用 量对 复合 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硅烷偶联剂表 面改性后 的氢氧化镁能更好改善复合材料 的力学 性能, 显著提高聚丙烯 的阻燃性 能 , 在用量为 6 %时 , 5 氧指数达到 3 . % , 19 垂直燃烧 特性 可达 U 4V一 L9 0级 。
关 键词 : 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 阻燃 聚丙烯
Re e r h o ur a e M o i c to f M a n su y r x d a e Re a da t s a c n S fc d f a i n o g e i m H d o i e Fl m t r n i a t pl a i n t l pr p l ne nd is Ap i to o Po y o y e c
b t h c a ia rp risa d f me r tr a c f P c mp st t r l .W h n t ec ne t f u f c d f d ma — oh t e me h n c l o e e n a ea d n yo o o i mae as p t l P e i e o tn r e mo i e g h o s a i
21 00年 3 8卷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期
广 州化 工
・0 13・
氢 氧 化 镁 的表 面 改性 及 在 聚 丙 烯 中的应 用研 究 冰
氢氧化镁阻燃剂

氢氧化镁阻燃剂姓名:单显朋学号:20130591 班级:材料1305班【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氢氧化镁的阻燃剂的研发方向也有着改变,更加注重对氢氧化镁的阻燃剂新的性能的研究,励志开发出更加高效的阻燃剂适应市场的进一步的发展。
无论从合成资源还是从天然资源制得的氢氧化镁,用于阻燃剂量与日俱增,利用我国丰富的镁资源,依托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阻燃性氢氧化镁,是镁盐行业面临地一个共同课题。
氢氧化镁是阻燃性能好的高效无卤阻燃剂,火灾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都具有抑烟性强、无毒、无腐蚀、不挥发、不析出、安全等特点,已经被公认是环保型阻燃剂,正因为氢氧化镁的安全、环保特性,在塑料、电缆、橡胶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含镁矿物、富镁废弃物资源,因此氢氧化镁阻燃填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本文简单介绍了阻燃剂的分类,氢氧化镁阻燃机理。
重点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作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并指出氢氧化镁阻燃剂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无机阻燃剂。
【关键词】:氢氧化镁阻燃剂环保发展方向【前言】:随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的易燃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阻燃剂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等因素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阻燃的无卤化、高效性、抑烟性、无毒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阻燃剂的分类阻燃剂按化学成份可以分为有机阻燃剂和无机阻燃两大类。
有机阻燃剂又分为磷系和卤系两个系列。
由于有机阻燃剂存在着分解产物毒性大、烟雾大等缺点,正逐步被无机阻燃剂所替代。
无机阻燃剂主要品种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氧化锑、氧化锡、氧化钼、钼酸铵、硼酸锌等,其中以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因分解吸热量大,并产生H2O可起到隔绝空气作用,其分解后氧化物又是耐高温物质,故二种阻燃剂不仅可起到阻燃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填充作用,它所具有不产生腐蚀性卤气及有害气体、不挥发、效果持久、无毒、无烟、不滴等特点。
阻燃剂的发展概况及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有容易燃烧的特性 ,如果没有高性能的阻燃剂作为保 障 ,将 会严重 制约 塑料等 高分子 聚合物 的发展 ,可 以 说 ,高分子聚合物的发展离不开阻燃剂 的发展。根据 阻燃剂所 含元素 种类 的不 同 ,可 以将 阻燃剂 分为有 机
方 面进行 论述 。
2 无 机 阻燃 剂 的发 展 现 状及 未来 的发 展趋 势
无机 阻燃 剂 作为一 种无 卤阻燃 剂将成 为未来 阻燃
剂 发展 的一个方 向。根 据文献 报道 , 目前 无机阻燃 剂
1 阻燃剂 的概 况 及 其 分 类
阻燃 剂是 能使聚 合物不 易着火 和着火 后使其燃 烧
利 ,是人类 走 向现 代化 的一个重要 体 现… 。但 这些 高 分子 材料绝 大多数 是易燃 的 ,并 且燃烧 会产 生大量 的
二次危 害[。 ;此外 ,有机 阻燃剂 的生产 过程难 以控 制 ,废弃物 容易造 成环境 污染 ,生产 与治理 成本都 比
有毒气体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 的生命 财产 安全 l 。因此 ,开 发一种 在制备 、应用 中都不会 _ 2 j
产 生二次污 染 的环境 友 好型 阻燃 材 料 显得 非 常 必要 。
较高而限制了它的发展l 。 _ 8 j
随着人类 对环 境保 护的要求 日益严 格 ,世界上很 多 国家都开 始 限制 卤系 阻燃 剂 的应用 ,并且 正着力推 进 阻燃剂 向无 卤化 的方 向发展 。
本 文从 阻燃剂 的发展 以及氢 氧化镁表 面改性 的现状 等
Acin Me h im t ca s O n
塑料 、橡胶 、合成纤 维等高 分子材 料 的应 用 日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
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阐述了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进展,展望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方向。
标签:氢氧化镁;阻燃剂;表面改性
卤系阻燃剂虽然具有较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阻燃性能,但材料一经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加之北美西欧等国家已经取缔卤系阻燃剂的使用,发展新型有效的无卤阻燃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新型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用于材料的阻燃不产生有毒物质,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广泛。
本文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进行了论述,重点对其改性研究进行了阐述。
1 氢氧化镁阻燃剂特点
氢氧化镁是白色粉末状的六角形或无定性的片状结晶,其密度为2.39g/cm3,难溶于水,18℃时的溶解度为9*10-3g/L。
Mg(OH)2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比Al (OH)3要高,接近300℃。
其最大分解峰温比Al(OH)3高约100℃,约400℃[1,2]。
氢氧化镁阻燃性能来源于其特殊的热分解性能。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为氧化镁和水蒸气。
总结其阻燃机理和特点如下[3,4]:
(1)氢氧化镁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可有效稀释氧气浓度,阻碍燃烧;
(2)氢氧化镁的热容大,热分解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高分子基材所吸收的热能,使高分子基材的热分解有所延缓;
(3)氢氧化镁形成的表面炭化层可以延缓燃烧,并能够抑制分解气体的燃烧;
(4)氢氧化镁分解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被阻燃材料的溫度,可有效延缓高聚物分解速度;
(5)氢氧化镁热分解产生的氧化镁本身就是优良的耐火材料,覆盖于高分子基材表面能够隔绝空气使燃烧受阻;
(6)氢氧化镁用作阻燃剂时添加量较大才能提高高聚物的难燃性。
虽然氢氧化镁因其独特的热分解特性赋予其阻燃和抑烟的特性,但氢氧化镁用于高分子基材的阻燃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氢氧化镁具有較高的表面能,未经改性的氢氧化镁易于团聚,分散性能差。
其次,氢氧化镁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能,而多数聚合物基体材料则是疏水的,两者的相容性差,氢氧化镁过量使用时影响高分子基材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此外,高填充氢氧化镁导致无机阻燃剂与基体材料的界面处产生裂纹的“夹生”现象[5]。
改善氢氧化镁与高分子基材的相
容性并保证基材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是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
具有片状特殊形貌的氢氧化镁填充高分子基材时,除具有阻燃抑烟作用外,还具有因特殊形貌与其他阻燃剂协同增强阻燃的效果。
2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
氢氧化镁作为新型无卤阻燃剂具有抗酸、阻滴、高效促基材成碳及无毒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及树脂等领域[6]。
但氢氧化镁的表面具有很强的极性,其晶体表面的正电荷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疏水性高分子基材相容性差。
氢氧化镁阻燃剂必须经过改性才能在确保高分子基材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7]。
目前,表面改性是制备改性氢氧化镁的重要方法,包括表面化学改性和表面包覆改性。
2.1 氢氧化镁的表面化学改性
经过改性的氢氧化镁其表面特性可以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能够与疏水高分子基材很好地相容。
采用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对氢氧化镁改性,可通过表面改性剂或偶联剂与氢氧化镁表面的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改变其表面性能,使其有更加疏水并增加与高分子基材的相容性,改善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8]。
袁源[9]等以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对超细Mg(OH)b进行了表面改性,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由于其表面的硅氧烷结构使其亲水性降低分散性能提高。
尹燕[10]等开展了采用硅烷偶联剂(A-1100)和钛酸酯(TC-101)的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镁晶须进行改性的研究。
通过活性指数、比表面积、抑烟效果等测定,经过改性的氢氧化镁的分散性能更好。
此外,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同时使用时具有协同增强氢氧化镁表面性能的特点,经复合改性剂改性后氢氧化镁的活性指数和抑烟效果更加突出,该研究为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氢氧化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贾静娴[11]研究了硬脂酸锌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改性效果。
改性氢氧化镁与液体石蜡的相容性较好,能够在液体石蜡中较好地分散,这是源于经硬脂酸锌改性的氢氧化镁其亲水性表面变为疏水性表面。
白俊红[12]以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对乙酰氨基酚为表面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和超重力法制备阻燃级氢氧化镁。
所制备的氢氧化镁具有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径小且分布均匀、阻燃性能好的特点。
经过对比实验研究,采用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对乙酰氨基酚添加量分别为3.0%、5.0%和2.0%时,所制备的氢氧化镁的自然沉降速率最大,滤饼比阻最小,分散性能最好。
氢氧化镁的表面化学改性研究应选择合适的表面改性剂,并优化改性条件以获得性能最优的氢氧化镁阻燃剂。
2.2 氢氧化镁的表面包覆改性
表面包覆改性不同于表面化学改性,采用表面包覆方法改性氢氧化镁时包覆剂与氢氧化镁表面不发生化学反应,改性作用来源于包覆剂物理包覆在氢氧化镁的表面降低了氢氧化镁的表面极性。
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包覆改性的包覆剂,此外,超分散剂和无机物等也可以用作包覆剂。
杨旭宇[13]等开展了Mg(OH)2
粉体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并证实,采用4%的超分散剂CTBN改性的氢氧化镁性能最优。
将氢氧化镁采用高分子化合物包覆制备微胶囊阻燃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
聚合物接枝使氢氧化镁表面由亲水转变为疏水,避免氢氧化镁颗粒间的团聚。
此外,接枝上的高聚物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相容性,提高了氢氧化镁的分散性能也提高了高聚物材料的加工性能。
李又兵[14]等将密胺树脂包覆在氢氧化镁表面得到的微胶囊化氢氧化镁填充于硅橡胶时其阻燃性能明显提高。
张永兆[15]等将氢氧化镁乳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引发剂,通过氢氧化镁表面原位聚合形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层。
粉体的吸油值随着包覆量的增加而减小,接触角也明显变大,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有所下降。
氢氧化镁的表面包覆改性不仅可以提高氢氧化镁的分散性能,也能够增加氢氧化镁阻燃剂与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在提高阻燃性能的基础上保障了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3 结束语
氢氧化镁是一种无卤无机阻燃剂,因其特殊的阻燃抑烟作用本受关注。
将氢氧化镁直接用于高分子基材的阻燃存在无机阻燃剂与有機高分子材料不相容的缺点,通过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可显著提高两者的相容性。
常用的改性方法是表面化学改性和表面包覆改性。
深入探讨改性工艺条件和改性机理将推动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文强,乔建江.高分散高微细阻燃型氢氧化镁合成工艺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4):521-528.
[2]朱新兵.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和形貌控制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14.
[3]房萌,陈树江,田琳,等.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散性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6,44(2):133-136.
[4]高微,赵志凤,周长海,等.氢氧化镁/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26(2):131-133.
[5]Gui Hua,Zhang Xiaohong,Liu Yiqun,et al.Effect of dispersion of nano-magnesium hydroxide on the flammability of flame retardant ternary composites [J].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67(6):974-980.
[6]王立艳,盖广清.建筑保温材料中阻燃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廣州化工,2012,40(3):12-13,16.
[7]金栋.阻燃剂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聚合物与助剂,2014(05):30-33.
[8]王爱丽,姜虹.阻燃级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3,42(3):26-28.34.
[9]袁源,褚晓东,杜高翔,等.超细氢氧化镁的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J].功能材料,2010,7(41):1186-1189
[10]尹燕,徐艳春,张洋,等.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镁改性的效果[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4,28(3):206-209.
[11]贾静娴.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改性效果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39-40.
[12]白俊红.改性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D].中北大学,2014.
[13]杨旭宇,姜宏伟.超分散剂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在聚烯烃中的应用[J].塑料,2007,36(6):12-16.
[14]李又兵,史文,盛旭敏,等.密胺树脂包覆氢氧化镁及其阻燃硅橡胶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43(3):181-183,186.
[15]张永兆,陈军.氢氧化镁表面有机化及在阻燃PVC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0,38(z1):132-135,150.
*通讯作者:赵丽(1983-),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