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教育兴国理念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 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 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 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 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 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30年。30年的教 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 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丽的校园环境
教学设施:从粉笔加黑板到现代多媒体 •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
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 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 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 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 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 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 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 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 仪、多媒体所取代。
第二阶段
•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 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 体制。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 出兴旺发达的势头。
• 1979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实行了人员流动、岗位 责任制和内部工资改革。
• 1983年,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交通大学扩大管理 权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由于这 些决定所“放”之权有不少过去并不是掌握在省 级政府手里,而是捏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手里, 所以这种“放权”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 回来,把本应属于省级政府的管理权限从国家要回 来;二是放下去,把要回来的权限中属于高校应有 的自主权部分还给高校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卷),期】1989()4
【摘要】由李盛平、张明澍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丛书之一,提供了研究这十年历史主导性线索的最基本工具。

1976——1986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十年。

《大事记》从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中,收集整理了大家已经熟知然却不够系统的材料。

【总页数】1页(P92-92)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十年;政治生活;研究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盛平;中国政治发展;张明;人事任免;党政机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十年艰辛十年探索十年辉煌——华光精工十年重要大事记 [J],
2.三十年风雨历程——民族研究所大事记(1980-2010年)/三十年辉煌成就——民族研究所大事记(1980-2010年) [J],
3.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大事记(1976—2000) [J], 李悦;万素;
4.印迹,大国六十年——建国六十周年特别策划——重温六十年的风雨彩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事记 [J], 三虫(整理)
5.\"大事记\":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十年画像—简评《辉煌四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事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一九六零年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

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月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月1日-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月24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次年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

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

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是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以下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2.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教育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启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3. 1999年:中国发布了《义务教育法》,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4.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国内教育产业的开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5. 2010年:中国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6.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7. 2016年:中国启动了“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

8. 2018年:中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遭到严重冲击,迫使各国加速推动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模式。

以上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有所突破,还在教育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1986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制度正式确立。

自此,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课程和教学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又迎来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其中,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素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现代教育大事记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自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性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结束了“文革”期间的教育混乱,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984年,中国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改革。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2018年,中国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方向。

以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这些事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1、1949年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2、1950年颁布中学教学计划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3、1951年颁布第一个学制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4、1952年教职工公费医疗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

指示规定,从本年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1952年7月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

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5、1954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掀起第一次高潮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

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2004年教育大事记

2004年教育大事记

2004年教育大事记2004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许多重要的教育事件和政策出台,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2004年中国的教育大事记:1. 高考改革:2004年,中国高考制度经历了重要的改革。

为了减轻高中学生的压力,降低教育资源的集中度,高考的考试科目从4门减少为3门,取消了文科、理科的区分,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水平艺术团选拔制度。

2. 高等教育扩招:2004年,中国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以满足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这一措施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有了显著提升,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 《教育法》修订:2004年,《教育法》进行了重要修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先发展乡村教育的政策导向。

修订后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和支持责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4. 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2004年,在部分地区,初中毕业考试取消,改为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进行。

这一举措促进了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2004年,中国进行了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改革后,教师的职称评定更加公正和规范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 课程改革:2004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减少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了改善城乡教育差距,2004年,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

通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善校舍设施和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8. 中职教育改革:2004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

推动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大事记
2012-10-19 14:41:31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8日■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200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

■2004年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正式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6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所确定目标如期实现。

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8%。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8年
国务院决定,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政策体系。

■2010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十条举措。

新世纪来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绘就了国家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2011年
教育部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全面实现“两基”。

■2012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