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一、歐洲共同體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紀50年代,西歐各國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繫加強。
②主要原因:歐洲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和發展。
③直接原因:為了擺脫美國控制。
2、成立: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為歐洲共同體。
3、性質: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4、合作內容:關稅、農業、貨幣,加強科技合作(其中關稅同盟和共同農業政策是歐共體的兩大支柱)5、影響①促進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增強。
②美國霸權地位嚴重消弱,不得不改變對歐政策。
③有力地衝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了多極化的發展。
二、日本1、經濟發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剷除了殘餘的封建因素。
②美國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視科技和教育,利用國家政權大力推動經濟發展。
2、影響①日本經濟逐漸達到和超過戰前水準,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
②日本改變了戰後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係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衝擊了美蘇兩極格局,加速了多極化進程。
【篇二】一、素稱發達的古代手工業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夏商周時期,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由官府壟斷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二、高超的冶金技術1.冶銅技術新石器時代:出現小件青銅器→夏:鑄造比較講究→商周:繁榮(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漢:廣泛採用鎏金、鑲嵌工藝2.冶鐵技術西周:已有鐵器→戰國:鐵農具推廣→漢代:鐵農具取代木、石和青銅農具,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3.煉鋼技術春秋晚期:已能製造鋼劍魏晉南北朝:灌鋼法16世紀以前中國煉鋼技術世界三、享譽世界的制瓷業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商代燒制出了原始瓷器3.東漢瓷器的生產技術達到成熟階段,早期生產的是青瓷,後來又燒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高二下学期的历史课程通常会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边疆政策。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的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和军阀割据。
3. 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4. 思想文化史:- 启蒙运动及其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经济史:-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6. 政治史:- 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包括宪法、法律和政府结构。
- 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7. 社会史:- 社会阶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
- 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 种族平等和民权运动的发展。
8. 科学技术史:-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9. 文化艺术史:- 现代文学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 电影和音乐的发展历程。
- 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特点。
10. 环境史:-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是一门广阔而深入的学科,它涵盖了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二下的历史知识点内容丰富,包括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如儒家、墨家、道家等。
2.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统一文字、法律和度量衡等,被称为遗臭万年的暴秦。
3.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正统地位,汉文化和传统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奠定下来。
4.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三国鼎立的时期。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5. 北魏时期:北魏时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时期。
北魏朝廷推行了汉化政策,使得汉族文化得以传承并深入北方地区。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运动,建立了新中国。
5.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教版高二下的一些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和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时期。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工具。
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使用石、陶、布等制作工具。
三、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四大文明河流谷地文明,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缔造一、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东亚三大文明的兴起和繁荣,即中国古代文明、日本古代文明和朝鲜古代文明。
二、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和印度各王朝的兴衰。
三、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繁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希腊文化的传播。
四、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罗马法的形成和罗马文化的传播。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变革与发展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征,它以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封建体系。
二、天主教会的权威与影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十字军东征与欧洲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文艺复兴则是中世纪文化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欧洲进入了现代文明的道路。
第四章: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崛起一、大航海时代与欧洲殖民扩张大航海时代是近代世界的重要标志,它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欧洲列强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二、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是近代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转变,它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新教材高二历史知识点

新教材高二历史知识点新教材高二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等。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
-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发展。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建国初期的各项政策。
- 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 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的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等。
4.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等。
5. 世界近现代史:-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至20世纪的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6.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冷战时期:二战后美苏对立、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 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国际组织的作用等。
7. 历史人物与思想:- 重要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孙中山、毛泽东等。
-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传入、启蒙运动等。
8. 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 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比较研究、历史解释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二历史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人教版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點詳解(一)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緻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
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
正確看待曆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繫,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係的史實,共性。
與漢民族關係的異同點。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
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
核心是盛與衰。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點詳解(二)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係。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
(土地兼併、*、思想專制)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人教版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下冊歷史必修二知識點(一)一、三教合一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
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宣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
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
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
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
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
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知识点

【篇一】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置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②樞密院——負責軍事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篇二】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顯著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範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擴張。
【篇三】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1.反法同盟(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一】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
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
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
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文字的演变及主要特征:
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
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
楷书盛行于隋唐。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
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
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
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演变的趋势: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学思之窗】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汉字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
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
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
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
【二】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4.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5.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6.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7.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8.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10课书画和戏曲艺术
1.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苏轼
3.画①战国帛画
②顾恺之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行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
③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4.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三】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