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培养液中活菌数与吸光度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吸光度和菌浓度的关系

吸光度和菌浓度的关系

吸光度和菌浓度的关系引言吸光度和菌浓度的关系是微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测量菌液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反映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而推算菌液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探讨吸光度和菌浓度的关系,并介绍吸光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吸光度的定义吸光度(Absorbance)是指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在微生物学中,吸光度常常用于测量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吸光度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光度计获得,通常用光的强度来表示。

吸光度和菌液浓度的关系吸光度与菌液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菌液的吸光度与菌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菌液浓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吸光度测量的原理吸光度测量的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

该定律说明了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其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和浓度之间存在着以下的线性关系: A = εcl 其中,A表示吸光度,ε表示摩尔吸光系数,c表示溶质浓度,l表示光程长度。

吸光度测量的方法吸光度可以通过使用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菌浓度测量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利用溶液中溶质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的特性,间接反映溶质的浓度。

通过比色法可以快速测量菌液的吸光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不同浓度的菌液样品。

2. 使用分光光度计将不同浓度的菌液样品吸光度读数记录下来。

3. 绘制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4. 测量未知菌液样品的吸光度,并利用标准曲线推算其浓度。

2. 莫尔光滑定律法莫尔光滑定律法是通过测量溶液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谱图,进而计算溶质的浓度。

莫尔光滑定律法常用于有色菌液或含有特定吸收物质的溶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菌液样品。

2.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不同波长下测量菌液的吸光度。

3. 绘制吸光度谱图。

4. 根据吸光度谱图计算溶液中菌落数量。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及影响因素吸光度测量结果受到多种误差和影响因素的影响。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作者:王改玲宋云杰高竞铎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07期摘要:为探索一种简单、准确、实用的活菌计数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4种菌的菌液吸光度和菌液浓度,并建立两者的线性相关关系。

将4种菌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8 h,每1 h取样1次,每个样品设3个平行。

采用分光光度计(λ=600 nm)测定菌液吸光度(D值),同时采用10倍系列稀释法测定平皿菌落个数(CFU)。

建立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指数期CFU(y)与D值(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1.89x+0.561、y=17.71x-0.507、y=18.09x-0.708、y=15.12x-0.270。

4种菌稳定期的菌液浓度分别约为54×108、29×108、30×108、25×108 CFU/mL。

关键词:分光光度计法;有益菌;活菌数;吸光度;回归方程中图分类号: S816.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274-02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即动物食入后在消化道中生长、发育或繁殖的活体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免疫、提高营养的作用,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肠球菌、酵母菌等。

微生态制剂具有防治消化道疾病、降低幼畜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等作用,并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抗性等优点,可作为安全性较好的饲料添加剂[1]。

由于微生物个体较小,测量微生物生长应测量群体的增加量而不是细胞个体大小[2],从而导致其添加量不易控制。

在生产应用中,因添加量过多导致动物患病、添加量不足导致效果不佳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养殖业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积极性。

本研究探索一种实用方法来判断微生物各阶段的数量,建立快速、简单、准确的细菌浓度测定方法,以便养殖场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

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的曲线_解释说明

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的曲线_解释说明

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的曲线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酸奶是一种受欢迎的乳制品,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益生菌活性。

其中,乳酸菌是主要的活菌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有益。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活菌数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产品质量和优劣程度。

因此,研究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的曲线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乳酸菌发酵过程,并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活菌数的变化规律。

其次,我们将分析影响活菌数曲线形态的因素,并提供相关实验设计和方法。

然后,我们将展示并解释实验结果与讨论活菌数曲线示意图及数据表格,并对不同因素对该曲线的影响进行结果讨论。

最后,在总结结论基础上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曲线的解释说明,深入探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活菌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的详细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活菌数曲线的形态和相关数据分析方法。

同时,通过结果与讨论部分的展示,可以对不同因素对活菌数曲线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最后,结论部分将准确总结研究结果,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提供展望和建议。

2. 乳酸菌发酵酸奶活菌数的曲线解释说明2.1 乳酸菌发酵过程简介乳酸菌是一类常见的益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制作酸奶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在制作酸奶时,将乳酸菌添加到牛奶中进行发酵,乳糖转化成乳酸,并产生一些其他有益物质。

这个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活菌数,也称为菌落形成单位(CFU)。

2.2 酸奶中活菌数的变化规律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初始阶段会有一个较小数量的乳酸菌存在于牛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酵的进行,这些乳酸菌会以指数或对数增长方式迅速繁殖。

当达到适宜发酵时间时,活菌数量达到最高点。

此后,在细胞增殖受限和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下,活菌数量开始下降。

2.3 影响活菌数曲线形态的因素多个因素可以影响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活菌数曲线的形态。

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

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

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用来确定细菌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室中,如何准确地测定细菌的菌落数量对于许多生物学实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菌落数和OD600吸光值。

菌落数指的是在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细菌的数量,通常以CFU/mL(colony forming units per milliliter)来表示。

而OD600吸光值则是利用光学密度来表征细菌培养液的透光性,其实质就是测量细菌培养液在600纳米波长的光线下的吸光程度。

这两个指标都是用来反映细菌培养液中细菌数量的。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利用一种叫做标准曲线的方法来确定细菌菌落数和OD600吸光值之间的关系。

标准曲线的构建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可以是已知菌落数的细菌悬浊液,也可以是经过稀释后的细菌培养液。

2. 对每种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分别测定其OD600吸光值,记录下各个细菌浓度对应的吸光值。

3. 利用已知浓度的细菌培养液测定得到的OD600吸光值,可绘制出一条标准曲线。

绘制好标准曲线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待测细菌培养液的OD600吸光值,通过标准曲线来确定其对应的菌落数。

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在测定细菌数量时更加准确和方便。

对于实验室工作者来说,掌握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的构建方法和应用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之后,我们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细菌数量的测定工作,从而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在构建标准曲线时,要尽量满足各个浓度下吸光值的线性关系,以保证标准曲线的准确性。

另外,在测定待测细菌培养液的OD600吸光值时,也要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和准确,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误差。

细菌菌落数-OD600吸光值标准曲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测定细菌数量,为生物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细菌菌量与吸光度的关系

细菌菌量与吸光度的关系

细菌菌量与吸光度的关系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各种环境中。

细菌的数量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于细菌的检测和计量也非常重要。

而细菌的菌量与吸光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关系。

一、细菌菌量的测定方法细菌菌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平板计数法和涂片计数法。

平板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均匀涂在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计数器来统计细菌的数量。

涂片计数法则是将待测样品涂在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吸光度的测定方法吸光度是指物质对于光的吸收能力,通常用光密度来表示。

吸光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将待测样品通过光束,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来测定样品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

三、细菌菌量与吸光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细菌的数量越多,吸光度也就越高。

这是因为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光的吸收能力非常强。

因此,当细菌数量增加时,这些物质的总量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吸光度的增加。

另外,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于光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些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含有较少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因此它们的吸光度相对较低。

而一些细菌则含有较多的这些物质,因此它们的吸光度相对较高。

四、应用细菌菌量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食品加工和医药生产中,需要对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和计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而吸光度的测定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细菌的数量,从而为产品的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细菌菌量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中。

通过测定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吸光度,可以了解环境中细菌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情况,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低脂发酵乳中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相关研究

低脂发酵乳中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相关研究

低脂发酵乳中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相关研究低脂发酵乳作为一种健康的乳制品,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欢迎。

其中乳酸菌是低脂发酵乳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口感,还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处。

因此,研究低脂发酵乳中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相关内容,对于改进产品质量和优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能够通过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并降低乳液的pH值。

乳酸菌主要包括屎肠球菌、乳酸双球菌、梭菌等。

研究表明,乳酸菌数量和活性与低脂发酵乳的质量和风味密切相关。

首先,研究发现乳酸菌数量对低脂发酵乳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乳酸菌的数量可以通过测定菌落数来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等。

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的菌落数对于低脂发酵乳的酸度、口感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较高的乳酸菌数量可以促进乳酸的产生,提高酸度,从而改善产品的口感。

同时,乳酸菌数量的增加还能够改善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

其次,乳酸菌活性是影响低脂发酵乳品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乳酸菌活性的评估主要依靠菌落色素代谢、呼吸酶活性等指标。

研究表明,乳酸菌的活性与其对酸、盐、温度的耐受能力相关。

高活性的乳酸菌能够在乳酸环境下存活并发挥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此外,适宜的温度和盐浓度可以进一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活性,提高乳酸菌对产品的贡献。

研究发现,乳酸菌数量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发酵工艺参数。

发酵工艺参数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H值等。

适宜的发酵工艺能够提高乳酸菌的生长速度和活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例如,适宜的发酵时间可以保证乳酸菌充分生长和发酵,产生更多的乳酸,改善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另外,适宜的发酵温度和pH值也能够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活性,提高产品的品质。

此外,乳酸菌的选种也是影响低脂发酵乳乳酸菌数量和活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因此选用适宜的乳酸菌菌株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具有较高生长速度和耐受性的乳酸菌菌株,推动了产品的改进和优化。

影响乳酸菌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

影响乳酸菌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

影响乳酸菌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涂布方法与平板放置时间对于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影响,为微生物计数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方法分别比较圆形、井字、先圆形后井字和90°转动平板横线涂布方法以及平板放置3、6、9 h和12 h对于副干酪乳杆菌在乳酸细菌培养基(MRS)平板菌落计数的影响,并做分析。

结果不同涂布方法对于活菌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于同一涂法方法来说,平板放置12 h后,微生物生长的菌落数最低。

不同涂布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均大约在10%以内。

结论在涂布平板做乳酸菌菌落计数时,同一稀释度下,无论以何种涂布方式,将菌液均匀涂开即可达到菌落计数目的,但是菌落计数的最佳范围应该在平板放置6~9 h以内。

关键词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放置时间;平板涂布方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在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 ml或1 cm2样品中含菌落的总数。

一般认为,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选择合适的稀释度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就可以获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1]。

平板菌落计数法以其重复性好,能真实地反应样品中活菌数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公认可行的方法,并且在食品药品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医药方面,控制口服制剂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企业各生产环节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2]。

另一方面,平板菌落计数法也可用于检测活菌制剂类药物的活菌数量。

乳酸菌是食品工业和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菌株之一,其活菌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因此,研究乳酸菌的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其检测的准确程度,进而有效控制药品制作中微生物数量,提高产品品质。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5 g,牛肉膏5 g,酵母粉5 g,胰蛋白胨10 g,吐温(Tween)-80 1 ml,葡萄糖20 g,磷酸氢二钾2 g,柠檬酸氢二铵2 g,乙酸钠5 g,硫酸镁0.5 g,硫酸锰0.25 g,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调节pH值至5.8,121℃灭菌15 min,用于菌体的活化。

乳酸菌实验报告

乳酸菌实验报告

乳酸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乳酸菌的生长特性、代谢产物以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活性变化,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的功能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菌种:乳酸菌(_____株)2、培养基:MRS 培养基(成分包括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提取物、葡萄糖、磷酸氢二钾、柠檬酸二铵、乙酸钠、硫酸镁、硫酸锰等)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移液器、pH 计、分光光度计等三、实验方法1、菌种活化将保藏的乳酸菌菌株接种于 MRS 固体培养基上,在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48 小时,直至长出单菌落。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MRS 液体培养基中,在 37℃、180 rpm 条件下培养 18 24 小时,活化菌种。

2、生长曲线测定将活化后的乳酸菌按 2%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的 MRS 液体培养基中,在 37℃、180 rpm 条件下培养。

每隔 2 小时取样,测定菌液的 OD600值(光密度值),绘制生长曲线。

3、 pH 值变化测定在培养过程中,每隔 2 小时用 pH 计测定菌液的 pH 值,观察 pH 值的变化情况。

4、代谢产物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培养过程中乳酸、乙酸等代谢产物的含量。

5、环境因素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1)温度:设置不同的培养温度(25℃、30℃、37℃、42℃),观察乳酸菌的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2)pH 值:调整培养基的初始 pH 值(40、50、60、70),研究pH 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盐浓度: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0%、2%、4%、6%),观察盐浓度对乳酸菌活性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生长曲线乳酸菌在培养初期(0 6 小时)处于迟缓期,生长缓慢;6 16 小时进入对数生长期,菌液 OD600 值迅速增加;16 小时后进入稳定期,OD600 值趋于稳定。

2、 pH 值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液的 pH 值逐渐下降,表明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T i ts tde n rlt n ew e ibeb ce acu t a dc r s o dn sr e c f eme tdl ud t a t: hs etsu ido eai s te nva l a tr o ns n or p n iga ob n yo r ne i i o b i e b f q
机酸、 氨基酸 、 维生素 B族及酶类等成分。酸乳中的
1 材 料 与 方 法
. 乳 酸杆菌 可抑 制肠 内有 害 细 菌 、 节 胃肠道 平 衡 , 调 清 1 1 材料 1 1 1 脱 脂乳粉 : 新西 兰进 口脱 脂乳 粉 。 除人体内的氧 自由基、 延缓衰老、 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 .
严佩峰 , 张孔海 , 李建芳
( 信阳农业 高等专科学校 食 品科学 系, 河南 信 阳 44 o ) 6 oo
摘 要 : 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脱脂乳为培养基的发酵液中乳酸菌的活菌数 , 并测其对应的吸光度, 研究两者之
问的相关关 系。结果表 明: 发酵 过程 中以脱脂乳为培养基 的发 酵液 中乳酸菌 的活菌数与 吸光度之 间呈线性相 在
On ter lt n ewen va l a trac u t n b o b n y h eai sb t e ibeb ce o nsa d a s r e c o i o r n e iud o co aiu ff me tdl i fl tb cl s e q a l
i l e rc reai n w i a i g s i mi u t r d u i e fr n e o r e S a n e ibe b c e a s i a o rl t h l tk n k m l a c u e me im n t e me t d c u s . o we c n if r va l a tr n o e ks l h i
关关 系。因此 , 通过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度可 以评定发酵乳制品 中乳酸菌的活菌数。
关 键词 : 脱脂乳; 乳酸菌 ; 涪菌数; 吸光度
中 图分 类号 :S5 . 文献标 识码 : T225 4 A 文章编 号 :0 8 1 (0 2) 1 )1 -3 10 49 6 2 1 O -100 (
.. 嗜热 链球 菌和 保加 利亚 乳杆 菌 , 购 功 能 J 。因此 , 生产含 有 益 生 菌 的新 型 发酵 乳 , 乳 1 12 乳 酸 菌种 : 是 于 中科 院微生 物研究 所 。 制 品发展 的 主趋势 。 . . S固体培养 基 我 国 国家 标 准 J B 7 6—19 24 G 9 9中规 定 : 酸奶 产 1 13 MR 蛋 白胨 1g 牛 肉膏 8 、 母 膏 4 、 萄 糖 2 g 0、 g酵 g葡 0、 品中乳 酸菌 的 活菌 数不 得 低 于 1X1 Im ~, 度不 6 l 酸 0
c u t i e f r e td d i rd cs tr u hr e td c u s . o n s n t e h m ne ar p o u t h o g ee n n sa s r c n t e y m t e h m ne o re
Ke r s:km l atb cl s i l a tracu t;a s re c y wo d s i mi k;lco a iu ;va eb ce o ns b ob n y l b i
随着人 们 生活水 平 的不断 提高 , 费者对 乳 制品 来 的是 细菌 的总数 , 中包 含 了死 菌 的数 目, 消 其 因而 误 的 营养价值 、 健功 能愈 发重视 。发酵 乳制 品不仅 营 差较 大 ; 外这两 种 传 统 的检 测 方 法 还存 在 着 费 时 、 保 另 养全 面 , 味独 特 , 风 而且 由于经 过乳酸 菌发 酵 , 中的 费力 、 乳 劳动 量大 的缺 陷。本 试验通 过测 定发 酵液 中乳 大分 子蛋 白质 分解成 小分 子 的氨基酸 , 比鲜 乳更 容易 酸菌 活菌数 及其相 应 的吸光 度值 , 后找 出二 者 的关 然 被人 体 消化 和 吸收 ‘ ; 糖 转变 成 乳 酸 , 宜乳 糖 不 联性 。根据发酵液 的吸光度值来评判发酵乳制品中 1乳 适 耐症 者食 用 。发酵乳 制 品 中以乳酸 菌 、 双歧 杆菌 为代 的乳酸菌的活菌数 。这种方法更简单 、 快捷 、 准确 , 具 表 的益生 菌 , 维护 人体 健康 的有益 的生理 细菌 。乳 有一 定 的推广使 用价值 。 是 酸 菌在发 酵 的过程 中可产 生 大 量 的乳 酸 和 其他 的有
u ig s i mi sc l r d u sn km l a u t e me im.T e r s l s o d t a er lt n b t e n va l a tr o n sa d i s r e c k u h e u t h we t ea i e w e i e b ce a c u t n sa o b n y h t h o b i tb
YAN P i e g HANG Ko g—h i IJ n—fn e —fn ,Z n a ,L i a ag ( eam n oFo c ne Xnag gclr oe , i ag 600 Cia D pr etf odSi c, i n ru u l lg Xn n 40 , h ) t e y A i t aC l e y 4 n
第2 2卷
21 0 2年
第 1期
3月
信 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 n lo n a gAgiutrlC l g o r a fXiy n rc l a ol e u e
Vo . 2 No 1 12 .
Ma. r 201 2
乳 酸 菌培 养液 中活 菌 数 与 吸光 度 的 关 系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