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 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黑色素瘤临床诊疗指南

黑色素瘤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制定诊断标准。一般来说,黑色素瘤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具有 黑色素细胞分化的特征;存在恶性行为,如浸润性生长、转移等;排除其他类似病变的
可能性。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选择
手术治疗原则及术式选择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调整
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 安静的家庭环境,保持室内清洁 、通风良好,避免刺激性气味和 过度噪音。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 ,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如增加 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等,同 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皮肤护理与防晒措施
教导家属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患处等,同时强调防晒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防晒用品 并正确使用。
复发监测及干预策略
复发监测
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 黑色素瘤的复发迹象,如局部复 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等。
干预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发,制定相应 的干预策略。对于局部复发,可 考虑再次手术或放疗;对于区域 淋巴结转移,可进行淋巴结清扫 术;对于远处转移,可采用化疗 、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
预后评估指标及方法
生存率评估
通过统计患者的生存率来评估预后,常用指标包括5年生 存率、10年生存率等。
01
肿瘤标志物检测
定期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 ,如乳酸脱氢酶(LDH)、S-100蛋白 等,有助于发现复发或转移。
02
03
影像学检查
利用CT、MRI、PET-CT等影像学技术 ,定期评估患者的肿瘤大小和位置变 化,以及有无新发病灶。

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标准

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标准

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标准
一、肿瘤细胞免疫表型
1.黑色素瘤细胞通常表达HMB45、S100、Melan-A、tyrosinase 等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抗原。

这些抗原有助于明确肿瘤细胞的身份。

2.肿瘤细胞也可能表达vimentin等中间丝蛋白,但并不特异。

3.通常,肿瘤细胞不表达或者仅低表达p63、p75NTR、INI1等基底细胞和神经外胚层抗原。

二、细胞增殖活性
1.Ki-67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高表达的Ki-67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恶性程度较高。

2.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也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可以在黑色素瘤中表达。

三、细胞凋亡
1.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可以通过TUNEL等检测方法进行评估。

高凋亡率可能提示肿瘤细胞的自我清除能力较强,预后可能较好。

2.Bcl-2、Bcl-xL等抗凋亡蛋白可能在黑色素瘤中表达,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和对治疗的反应。

四、血管生成
1.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可以通过CD31、CD34等标记物检测血管生成情况。

高血管生成可能提示肿瘤生长迅速,预后较差。

2.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在黑色素瘤中表达,是促进血
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其表达情况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总结:在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中,我们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在浅色皮肤的人群中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

除环境因素(暴露于UV )外,观察到的“黑色素瘤流行” 其他原因也有待探讨。

对于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过程,需要联合免疫组化以及最新的分子技术。

在数年寻求新药失败后,目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案能够延长疾病/发展进程和增加总体生存率。

No.1 流行病学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最重要的肿瘤。

虽然其发生率比上皮皮肤癌低10 倍,但由于其具有早期转移能力且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其对年轻患者产生重大的疾病负担。

据报道,过去几十年,浅色皮肤人群中的黑色素瘤的发生率迅速增长。

发病率的数据显示,在1935 年,患有黑色素瘤的终生风险为1:1,500,在1987 年为1:120,而现今该风险约为1:55。

这表明,黑色素瘤的增长速度比其它类型的肿瘤更快,并且引发了对黑色素瘤的流行病的讨论。

经多个研究评估,每年黑色素瘤的增长率为2~7 %,这意味着大约每隔10 年,患病率就会增加 1 倍。

由于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具有遗传易感性,内源性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已得到充分证实,过去几十年间,浅色皮肤个体黑色素瘤发病率全球性增长,这可归因于对日光浴看法的改变。

已经明确发现,儿童时期间歇性的日光照射(即晒伤),已被公认是发展为黑色素瘤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但是,关于UV 辐射对黑色素瘤发生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由于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很稳定,如果黑色素瘤的流行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那么在一些亚组中,其死亡率下降就具争议性。

本文提供了一些参数,来解释黑色素瘤发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尽管黑色素瘤不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的恶性肿瘤,但是平均寿命升高导致终生风险的增加。

在老年人群中,晒伤皮肤处发病率最高,且生长较慢,通常在检测时都很浅表。

因此,对黑色素瘤早期诊断提高了其发病率,而不是死亡率。

这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所有人类疾病中均可观察到,而与“流行病”无关。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黑色素瘤,也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症,由于其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的特点,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黑色素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早期病变的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切除应尽可能彻底,包括肿瘤组织的切除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安全保留。

对于深度浸润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手术可用于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常常不能治愈。

2. 放疗放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转移灶的局部控制和减轻疼痛等症状。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高风险因素患者以及肺、骨或脑等器官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

3. 化疗化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限的作用,处理复发和转移性疾病时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噻嘧啶、亚甲基丁苯环酮等,但是由于黑色素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较差,疗效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黑色素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BRAF V600E突变是黑色素瘤常见的阳性突变,针对该突变可以使用BRAF抑制剂如达西利尼或维米非尼进行治疗。

此外,CTLA-4抑制剂如伊皮利慎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PD-1/PD-L1的相互作用,恢复患者的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特点的黑色素瘤,最佳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黑色素瘤治愈率和生存期的关键。

此外,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特点、转移情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病因和发病机制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皮肤细胞DNA损伤,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遗传易感性增加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后,伤口愈合过程中,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黑色素瘤,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晰,颜色深浅不一 诊断标准: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检查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预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过度摄入 高脂肪、高糖、高 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 惯,适当进行有氧 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 治疗效果。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
随访计划和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每3-6个月 进行一次 随访,包 括体格检 查、影像 学检查等
自我监测: 患者应学 会自我监 测,观察 皮肤变化, 及时发现 异常
饮食和运 动:保持 健康的饮 食习惯和 适当的运 动,增强 免疫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 支持,帮 助患者缓 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 需要,定 期进行药 物治疗, 如免疫治 疗、靶向 治疗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伤口护理、抗 感染治疗、定期复查等
化疗和免疫治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常用药物包括 顺铂、卡铂等
联合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以 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细胞,常用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等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
皮肤癌:恶性黑色 素瘤是一种皮肤癌, 可导致皮肤损伤和 病变
转移:恶性黑色素 瘤可转移到其他器 官,如淋巴结、肝 脏、肺等
死亡率高:恶性黑 色素瘤的死亡率较 高,尤其是晚期患 者
治疗困难:恶性黑 色素瘤的治疗难度 较大,需要综合治 疗,如手术、化疗 、放疗等
03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 监测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复发与转移的监测与处理
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治疗方案:根据复发和转移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术后护理:伤口护理、预防感 染、定期复查等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线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方法:外照射、内照 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适应症:适用于局部 晚期、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放射治疗副作用:皮肤反应、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化学治疗
化学药物:如顺 铂、卡铂等
作用机制:通过 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合成,阻 止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繁殖 Nhomakorabea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 查:通过显微 镜观察组织切 片,判断肿瘤 的性质和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检查:通过检 测肿瘤细胞表 面的抗原,判 断肿瘤的性质
和分期
基因检测:通 过检测肿瘤细 胞的基因突变, 判断肿瘤的性
质和分期
细胞遗传学检 查:通过检测 肿瘤细胞的染 色体异常,判 断肿瘤的性质
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
其他治疗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方法
一、概述
其实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一般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

其发病率不高,但是恶性程度大,比较早就会发生转移,死亡率非常高,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的恶性黑素瘤成年人的发病率很高。

刚开始是色素斑,一般是不均匀的棕色或者黑色,不是很规则,会逐渐扩大,甚至溃破、出血,而且早期很容易发生转移。

二、步骤/方法:
1、恶性黑素瘤可分4种类型,散播性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恶性的黑素瘤的类型,结节型最常见,肿瘤呈结节状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比较一致,一般是黑褐色或者灰红色。

还有蔓延型,这种类型一般在表浅,蔓延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颜色比较多样。

2、还有雀斑型,大家国家比较少见。

这是病变的类型,是由恶性雀斑发展来的。

瘤块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样特征。

其边缘变极不规则,亦可与蔓延型相似。

本型常于老年面部雀斑病变基础上发生。

3、还有特殊型,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比较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经常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一旦确诊,应及时作手术切除。

如果有转移的类型。

术后还应配合化疗。

三、注意事项:
对早期没有转移的结节或斑片损害应手术切除,发生血行广泛转移者须遵医嘱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期: 观察随访
IB-IIA期:
➢ 白种人经验: High-dose Interferon a-2b*1 year (2000Wiu/m2 d1-5*4w; 1000Wiu/m2wiu tiw*48w)
➢ 中国经验: High-dose Interferon a-2b*1 year or 1 month
精选课件
Adapted from 2015 CSCO melanoma guidelines
Mao L, et al. Eur J Cancer. 2011(47):1498-1503.
19
干扰素治疗的问题
骨髓抑制 肝功能损伤 全身症状:发热、肌肉关节疼痛 神经精神改变:抑郁或亢奋
精选课件
Anti-PD-1
Anti-CTLA4
BRAFi+MEKi or BRAFi or CKITi
Chemo+anti-Angiogenesis
HD-IL2
(Clinical trials)
Chemo+anti-Angiogenesis
Anti-PD1+anti-CTLA4
Anti-PD-1
(Clinical trials)
精选课件
4
怎样判断黑色素瘤
ABCDE法
A:( asymmetry)
非对称;
一条直线不能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B:(border irregularity) 边缘不规则
C:(color variation) 颜色改变;
D: (diameter) E: (elevation)
直径>5mm 短期内明显增大; 局部隆起
精选课件 Bin L, et al. Clin Can Res. 2013,19(16):4488-4498.
21
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策略
基因检测
突变 野生
快速进展 慢速进展
快速进展 慢速进展
精选课件
BRAFi+MEKi or BRAFi or CKITi Anti-PD-1 Anti-PD1+anti-CTLA4 Chemo+anti-Angiogenesis (Clinical trials)
Anti-PD-1
Anti-CTLA4
Anti-PD1+anti-CTLA4
Chemo+anti-Angiogenesis
HD-IL2
(Clinical trials)
22
Adapted from 2015 CSCO melanoma guidelines
➢ Pembo明年年底开始
➢ 国产的如江苏恒瑞、神州百济的PD-1单抗明年上半年有望批准
CTLA-4和PD-1单抗效果如何?

目前无报道,由于患者使用较晚,总体疗效不佳
精选课件
8
五年生存率
疾病分期
1 2 3 4
精选课件
90% 60% 30% <3%
9
• 黑色素瘤治疗
精选课件
10
皮肤黑色素瘤—总体治疗原则
精选课件
5
发病率
白种人
黄种人
精选课件
6
位置
白种人
黄种人
<5%
Acral+mucosal
70%
Acral+mucosal
精选课件
7
黑色素瘤分型
CTLA-4单抗(Ipilimumab)临床研究已于2015.12开始
➢ III期随机、开放、对照研究(VS DTIC)180例患者
PD-1单抗临床研究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
郭盛虎 河北省肿瘤医院
精选课件
1
主要内容
• 黑色素瘤疾病概况 • 黑色素瘤治疗概况 •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 • 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免疫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2021/3/3
精选课件
2
• 黑色素瘤概况
精选课件
3
概念
黑色素瘤
Melanoma
大部分由皮肤的痣发展而来 本质是黑色素细胞恶变 有转移倾向,俗称癌中之王
(1500Wiu/m2 d1-5*4w; 900wiu tiw*48w)
IIB-IIIC期:
➢ 白种人经验: High-dose Interferon a-2b*1 year (2000Wiu/m2 d1-5*4w; 1000Wiu/m2wiu tiw*48w)
➢ 中国经验: High-dose Interferon a-2b*1 year (1500Wiu/m2 d1-5*4w; 900wiu tiw*48w)
20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粘膜)
化疗(粘膜黑色素瘤):
Temozolomide+cisplatin 4-6cycles
结论:替莫唑胺+顺铂的 化疗优于大剂量干扰素 (RFS:20.8Vs9.4, OS:49.6Vs41.1)
Adapted from 2015 CSCO melanoma guidelines
切忌: 一不准:范围过大(截肢)
深度 原位癌 <1mm 1-2mm 2-4mm >4mm
二不准:范围过小(不扩切)
扩大切除范围 1cm 1c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cm 2cm 2cm
特殊部位(如脸、耳)等位置尽量保证切缘阴性即可,兼顾美容和功能要求;
切缘按照外科医师在术中测量为准;
精选课件
13 Adapted from 2015 NCCN melanoma Guidelines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第三步:判断淋巴结转移与否——3种方法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清润深度>1mm,且存在溃疡) ➢ 准确分期 ➢ 减少盲目的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SLN-患者不需行淋巴结清扫) ➢及早治疗(如SLN+,则应尽快行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超声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
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国际上的热点?) ➢经验丰富的操作者的敏感性可达97.9-98.2%,特异性达96.1%-100 ➢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易合并坏死,导致穿刺失败
I-II期
扩大切除 +/- SLNB?
III期
扩大切除
淋巴结清扫
辅助治疗
IV期
孤立转移灶
基因检测
手术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化疗
放疗
综合治疗
精选课件
11
皮肤黑色素瘤手术第一步:活检
可疑黑色素瘤
活检切缘2-3mm 窄缘深切
报告内容三必须: ➢深度 ➢溃疡情况 ➢切缘
精选课件
分期检查 首选PET-CT 12
皮肤黑色素瘤手术第二步:扩大切除
精选课件
16
皮肤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 ➢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批淋巴结 ➢阻止肿瘤细胞从淋巴道扩散的第一道屏障
>1mm 溃疡
核素注射 体外扫描
蓝染料注射
精选课件
活检
(+)清扫
术中/术后
17
辅助治疗
精选课件
18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皮肤或肢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