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流程

合集下载

《声声慢》教学设计(通用8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通用8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通用8篇)《声声慢》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

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

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二、鉴赏《声声慢》1、解题慢:2、自由读词。

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位于教材第七章第二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声慢》的词牌、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读诗句,品味李清照的词作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情感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声声慢》词牌的理解,以及对诗句中情感内涵的把握。

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背景介绍: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牌特点,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声声慢》中的词牌特点。

b.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

2. 答案:a. 《声声慢》词牌特点:七言律诗,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

b.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仗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b. 探讨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c.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牌特点与背景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声声慢》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声声慢》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声声慢》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声声慢》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声声慢》的背景、作者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慢”的概念及其与快的关系;3.熟练掌握《声声慢》的词句及其表达的情感;4.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

知识点分析:1.《声声慢》的背景和时代背景;2.《声声慢》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慢”的概念;3.《声声慢》的基本内容和意义;4.《声声慢》的词句及情感的表达;5.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诵读《声声慢》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学生简单感受下,有什么情绪和感受。

2.引出本课的主题:《声声慢》。

二、讲述《声声慢》的背景及其作者(10分钟)1.介绍《声声慢》的作者温庭筠,及其时代背景。

2.特别强调温庭筠是唐朝文学家代表之一,提出《声声慢》反映唐朝后期风气渐暗,人民情绪愁闷的事实。

三、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慢”概念(20分钟)1.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都说什么东西是“慢”的,举例让学生说出几个,“慢”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课堂 Brainstorming。

2.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到“慢”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慢”的概念。

四、讲解《声声慢》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0分钟)1.让学生朗读整首《声声慢》,以感受其节奏和情感。

2.分段讲解《声声慢》的基本情节和主旨,由浅至深,循序渐进。

五、讲解《声声慢》的词句及情感的表达(30分钟)1.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解释学生不会理解的生僻词汇,如“憔悴”。

2.详细解说几个比较重要的词句,如“庭院深深,绿草如茵”,请学生感受此诗的意境及情感的表达。

六、朗读训练(20分钟)1.首先让学生合唱课文。

2.随机出几个学生或者全班学生轮流朗读,让学生锻炼诗歌朗诵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育反思(10分钟)1.让学生回顾《声声慢》的主要内容及情感的表达。

2.教育学生,品读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情感世界,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声声慢李清照教案声声慢李清照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声声慢》教案四篇

《声声慢》教案四篇

《声声慢》教案四篇《声声慢》教案篇1目的: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型课时:品读-鉴赏课。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

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课件显示如梦令板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课件显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

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

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

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声声慢》教案范文六篇

《声声慢》教案范文六篇

《声声慢》教案《声声慢》教案范文六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教案篇1《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2、朗读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

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一、读“天”1、朗读词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 || 风细雨3、学生活动,交流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二、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 || 窗儿三、读“人”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联系背景资料四:想象体验情境五、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品味语言: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

“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

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声声慢教案精选3篇

声声慢教案精选3篇

声声慢教案精选3篇《声声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并体会词人之愁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入体会。

学习难点:通过与早期词作的比较阅读,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愁情的厚重。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法学法①知人论世通过李清照两首《如梦令》和《武陵春》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②诵读法③“情境法”教学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④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人类灵魂不朽的造化。

徜徉诗歌的殿堂,我偏爱易安一人,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易安的词作,易安的世界。

2、知人论世诵读李清照前后期的三首作品[《如梦令》两首、《武陵春》],让学生发现、总结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诗词。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悠闲、充裕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此时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新明丽;后期饱经离乱、颠沛凄苦的生活使她的词多写其悼亡之悲、怀旧之思,词风哀婉凄凉。

而《声声慢》写于词人南渡后,笔下流淌的已经不是闲愁。

3、涵咏词韵,走进作品(1)学生自由诵读,把握词的基调(2)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诵读,诵读者自己评析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情感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自我点评中进一步明确词的基调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流程
重庆求精中学张红燕一、课前(播放《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兴趣,带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二、导入——《如梦令》和《点绛唇》(3分钟)
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2分钟)
四、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3分)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二)赏意象品愁情(20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2分)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
意象探究
小组交流探讨(3分)
集体探讨(8分)



黄花
梧桐
细雨
总结: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2分)
2、作者的心情不同,意象所传递的感情也不同。

(2分)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分)
(三)为何生愁(5分)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是呀,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六、学生活动——我为清照写碑文(6分)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

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七、结束语(1分)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