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器物学习:洋务运动

一.运动开展背景: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3.国内潮流:地主阶级内部形成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概况。创办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代表。时间。内容。中心思想。

中心内容。领导机构。口号。

三.目的:维持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四.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惨败。

五.失败的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阻挠

2.西方列强的刁难

3.企业管理的弊端

4.只学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工艺制造,不愿改革封建政体。(根本)

六.教训:1.、国家富强需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2、改革必须要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七.评价。

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2.进步性: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经济近代化: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工人。

军事近代化:建起了新式海军

教育近代化: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②经济:进一步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

扩展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思想:使一部分人认识到器物文明要与制度文明相结合,促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

维新运动的出现。

3.局限性:只学器物不学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Cf。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1.同: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

②背景:内部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外部西方入侵。民族危机思想上都受“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影响。

③内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学习西方创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

生出国

④目的:改变落后面貌,摆脱民族危机。

2.异:

①背景: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产生

②领导者:武士,大民,商人的联合、地主阶级

③方式:先倒幕后改革、没有推翻清政府

④内容:全方位的学、以器物为主,不涉及政治制度

⑤性质:资产阶级改革、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⑥结果:摆脱落后民族危机、没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

一.背景:

1.政治:甲午战争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

4.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5.领导力量:康有为等人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领导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开展。开始。发展。高潮:百日维新。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2。目的:救亡图存3.施政纲领。4。开始标志。5。内容

三.失败标志:1898.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戊戌六君子,废除除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新政措施

四.失败的原因

1.客观:掌握大权的封建顽固派反对维新运动

2.主观: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权利的皇帝身上。求助于袁世凯与外国侵略势力,没有发动群众。

3.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五.教训: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行不通。

2.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坎坷

六.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符合了中国发展的趋势。

2.政治: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变法图存的口号。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意识。

3.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倡导西方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与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使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激励了中国人继续进行近代化的探索。

七.特点

1.方式: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2.内容:改革的措施和主张有差距

Cf。洋务和维新

同:

1.背景:都在民族危机下产生

2.内柔: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不主张推翻清王朝。

3.结果:都失败

4.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异:

1.背景:内忧外患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2.目的: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3.内容:只学西方技术在技术学习基础上学政治制度

4.领导者: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5.影响: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始

Cf.明治维新和戊戌运动

1.同:

①背景:改革前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都出现了民族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都有所发展

②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③内容:都向西方学习,振兴工业,发展教育

④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异

①背景:中国封建力量强,资产阶级软弱,处于帝国主义时期、日本的幕府成为了众矢之的,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内容:中国没有实施君主立宪制、日本建立了民主立宪政体

③领导者:无实权的维新派、掌握实权的中下级武士

④结果: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走上了

清末新政(1901-1911年)

一.原因:

1.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外因)

2.经历了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内因)

二.目的:为了实现王朝的自我拯救清政府打出维新旗号进行变法

三.开始标志:

1901年按照“预约变法”上谕,成立督办政务处

四.内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五.评价。

1.优:新政内容符合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近代化的趋势,具有一定进步性

2.劣: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维护君主专制,注定要失败

Cf.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1.同

①背景:都出现了民族危机

②内容:都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改革主张,体现了近代化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

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④结果:失败

⑤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异:

①目的:救亡图存,走资本主义道路、王朝自救,维护清朝统治

②领导者:维新派、清朝统治者

③内容:废八股,倡导君主立宪制,但没推行、废科举,设内阁

④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封建王朝自我拯救运动

辛亥革命

(广义)1894-1912

(狭义)1911

一.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世界:1。处于帝国主义时期的列强加强对华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西学思想不断传播进入中国

(二)中国

1.社会: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沦为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