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设计

浅基础设计
浅基础设计

浅基础设计

一、概述

工程设计都是从选择方案开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筏、桩-箱基础等)。上述每种方案中各有多种基础类型和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型式和布置,要合理的配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满足建筑物整体的要求,同时要做到便于施工、降低造价。天然地基上结构比较简单的浅基础最为经济,如能满足要求,宜优先选用。

本章将讨论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建筑施工课程关系密切。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只是采用后一种方案时,尚需对所选的地基处理方法(见第9章)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人工地基与浅基础的相互影响。

二、浅基础设计的内容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包括下述各项内容: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4.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5.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6.进行基础结构设计(按基础布置进行内力分析、截面计算和满足构造要求)。

7.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基础施工图应清楚表明基础的布置、各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剖面。注明设计地面或基础底面的标高。如果基础的中线与建筑物的轴线不一致,应加以标明。如建筑物在地下有暖气沟等设施,也应标示清楚。至于所用材料及其强度等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应在施工说明中提出。上述浅基础设计的各项内容是互相关联的。设计时可按上列顺序,首先选择基础材料、类型和埋深,然后逐步进行计算。如发现前面的选择不妥,则须修改设计,直至各项计算均符合要求且各数据前后一致为止。

为了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在进行基础设计的同时,尚需从整体上对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施工提出具体要求。

产品设计基础资料

产品设计基础资料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公司产品可分为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和OEM类产品。 自主开发设计产品 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外观结构、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润。自主开发设计产品包括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帖牌产品、定制产品。 OEM产品 OEM原来是指由客户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制造商仅负责生产的模式。现在所讲的OEM其实已经包括ODM,即客户提供外观、对功能提出要求,制造商根据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 OEM类产品尽可能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只有在客户的要求不合理的情况下,经与客户协商,在得到客户的同意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OEM类产品只有在得到客户的最终确认以及本公司能批量生产才表示整个开发过程完成。一、塑胶件 塑胶件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对某些难以保证的地方,考虑到修模时给模具加料难、去料易,可预先给塑料件保留一定的间隙。 常用塑料介绍 常用的塑料主要有ABS、AS、PC、PMMA、PS、HIPS、PP、POM等,其中常用的透明塑料有PC、PMMA、PS、AS。高档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采用ABS+PC;显示屏采用PC,如采用PMMA则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底挡电子产品大多

使用HIPS和ABS做外壳,HIPS因其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逐步有取代ABS的趋势。 常见表面处理介绍 表面处理有电镀、喷涂、丝印、移印。ABS、HIPS、PC料都有较好的表面处理效果。而PP料的表面处理性能较差,通常要做预处理工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模内转印技术(IMD)、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IML)、魔术镜(HALFMIRROR)制造技术。 IMD与IML的区别及优势: 1.IMD膜片的基材多数为剥离性强的PET,而IML的膜片多数为PC. 2.IMD注塑时只是膜片上的油墨跟树脂接合,而IML是整个膜片履在树脂上 3.IMD是通过送膜机器自动输送定位,IML是通过人工操作手工挂 1.1外形设计 对于塑胶件,如外形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模具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外形设计要求产品外观美观、流畅,曲面过渡圆滑、自然,符合人体工程。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外壳主要都是由上、下壳组成,理论上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影响,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壳)。可接受面刮<0.15mm,可接受底刮<0.1mm。所以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使产品:面壳>底壳。 一般来说,上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一般选0.5%。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 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0.1%

筏板基础设计分析&浅基础设计的一些概念和原则

筏板基础设计分析 1 筏板基础埋深及承载力的确定 天然筏板基础属于补偿性基础, 因此地基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直接确定法. 它是根据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照有关规范通过深度和宽度的修正得到承载力设计值, 并采用原位试验(如标惯试 验、压板试验等) 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来确定岩土的特性. 二是按照补偿性基础分析地基承载力. 例如: 某栋地上28 层、地下2 层(底板埋深10m ) 的高层建筑, 由于将原地面下10m 厚的原土挖去建造地下室, 则卸土土压力达180kpa, 约相当于11 层楼的荷载重量;如果地下水位为地面下2m , 则水的浮托力为80kpa, 约相当于5 层楼的荷载重量, 因此实际需要的地基承载力为14 层楼的荷载. 即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 250kpa 时就能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筏基底板适当向外挑出, 则有更大的可靠度. 2天然筏板基础的变形计算 地基的验算应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方面, 尤其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变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目前的理论水平可以说对地基变形的精确计算还比较困难, 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往往使工程设计人员难以把握, 有时由于计算沉降量偏大, 导致原来可以采用天然地基的高层建筑, 不适当地采用了桩基础, 使基础设计过于保守, 造价提高, 造成浪费.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计算模型,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自由沉降量往往同实测的地基变形量不同, 这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1) 这种理论的假定条件遵循虎克定律, 即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 土体任何一点都不能产生塑性变 形, 与土体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不相一致; (2) 公式中S = 7S6 z iAi- z i- 1Ai- 1ES i[ 2 ] 采用的计算参数系室内有侧限固结试验测得的压缩模量ESi , 试验条件与基础底面压缩层不同深度处的实际侧限条件不同; (3) 利用公式计算的建筑物沉降量只与基础尺寸有关, 而实测沉降量已受到上部结构与基础刚度的调 整.采用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由于其荷载大、基础宽, 因而压缩层深度大,与一般多层建筑物不同, 地基不是均一持力层. 因此在地基变形计算的公式中引入了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7S. 通过实际沉降观测与计算沉降量的比较, 适应高层建筑物箱型基础与筏板基础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主要与压力和地层条件相关, 尤其与附加压力和主要压缩层中(0. 5 倍基础宽度的深度以内) 砂、卵石所占的百分比密切相关. 由于该系数7S 仅用于对附加压力产生的地基固结沉降变形部分进行调整, 所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可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计算高层建筑的地基变形时, 由于基坑开挖较深, 卸土较厚往往引起地基的回弹变形而使地基微量隆起. 在实际施工中回弹再压缩模量较难测定和计算, 从经验上回弹量约为公式计算变形量10%~30% , 因此高层建筑的实际沉降观测结果将是上述计算值的1. 1~ 1. 3 倍左右. 应该指出高层建筑基础由于埋置太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往往在总沉降中占重要地位, 有些高层建筑若设置3~4 层(甚至更多层) 地下室时, 总荷载有可能等于或小于卸土荷载重量, 这样的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将仅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决定. 由此看来, 对于高层建筑在计算地基沉降变形中, 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不但不应忽略, 而应予以重视和考虑.

设计基础复习参考资料汇总

1.设计艺术 设计“design”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个思维过程和一定程式、图式的创造过程,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2.包豪斯 包豪斯为德语“建筑之家”的音译,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设计师、建筑师、工艺技师和画家的新型设计学院,由德国工业联盟的主要成员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立于1919年,是一所建筑和实用艺术设计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学校。 3.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也就是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艺术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具体设计作品中的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4.CI设计 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公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MI:理念识别 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BI:行为识别, 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 VI:视觉识别,VI: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出,“Design”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受日本的影响,“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工艺美术”等。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与图案一样,“工艺美术”一词最初也表示“Design”的。 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两者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从艺术的发展及其本质来看,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有什么特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2分) 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形象性特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任何艺术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是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分) 2主体性的特点: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3分) 3 审美性的特点: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3分) 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设计艺术是人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3分) 2 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 3 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整体说来,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与美观相统一,是设计艺术追求的标准。 3.设计艺术美的特点有哪些? 功能美: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设计基础复习参考资料

1.设计艺术 设计“ design ”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个思维过程和一定程式、图式的创造过程,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2?包豪斯 包豪斯为德语“建筑之家”的音译,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设计师、建筑师、工艺技师和画家的新型设计学院,由德国工业联 盟的主要成员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立于1919年,是一所建筑和实用艺术设计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学校。 3?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也就是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艺术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具体设计作品中的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4.CI设计 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公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 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理念识别Ml、行为识别BI、视 觉识别VI. Ml:理念识别 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 BI :行为识别, 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 VI :视觉识别,VI :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 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出,“ Design”的概念开始引入 中国。受日本的影响,“ 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工艺美术”等。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与图案一样,“工艺美术”一词最初也表示“Design ”的。 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两者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从艺术的发展及其本质来看,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 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有什么特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2分) 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性特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任何艺术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是体现着一定的思 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分) 2主体性的特点: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3分)3审美性的特点: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3分) 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艺术是人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3分) 2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分) 3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整体说来,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与美观相统一,是设计艺术追求的标准。 3?设计艺术美的特点有哪些? 功能美: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浅基础设计指导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图1 建筑平面图 (二)设计资料 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

⑵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横墙∑F3K=162.68kN,纵墙∑F4K=1533.15kN。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三)设计容 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GB50007-2002规定d min=Z d-h max或经验确定d min=Z0+(100~200)mm。 式中Z d——设计冻深,Z d=Z0·ψzs·ψzw·ψze; Z0——标准冻深; ψ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1; ψ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2; ψ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3;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 ηb、ηb——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d——基础埋置深度(m)。 (四)确定基础的宽度、高度 b≥

浅基础设计计算书_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成果 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 姓名: 学号: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09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

课设简介 1.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2.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 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 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目录 课设简介 ............................................................................................. I 目录 ..............................................................................................II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地形………………………………………………………………1.1.2工程地质条件………………………………………………………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1.5轴线及上部结构作用何在………………………………………… 1.1.6岩土设计技术参数…………………………………………………第二章基础设计…………………………………………………… 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 2.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 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5基础结构验算………………………………………………… 2.6基础梁配筋验算………………………………………………… 2.6.1正截面受弯钢筋计算……………………………………………… 2..6.2箍筋计算………………………………………………… 第三章翼板配筋计算………………………………………………3.1截面尺寸验算………………………………… 3.2 翼板横向钢筋计算及分布钢筋确定………………………………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平面设计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设计的内涵 英文:指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 中文:动脑筋、想办法、找窍门、安排、计划、制定方案等含义。 广义: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它既可以指这种活动本身,此时它的词性是动词;同时“设计”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此时它的词性是名词。 外延:“设计”一词的外延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设计已深入到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尤其在应用学科中,设计是人为事物和活动的本质因素所在。 2、平面设计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平面设计是这种活动所要采取的形式之一。 平面设计就是以文字、符号、造型来捕捉美感,表达意象,表达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效果的一种设计活动。在平面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 3、设计的本源 人们一直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思想感情的方法。它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超大型风格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代表着一种浓缩的时代精神。早期的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即所谓的“书画同源”。文字的产生使平面上的基本元素得以完美地组合,印刷的发展及为此提供了舞台。这意味着现代平面设计的真正开始。 4、平面设计的特点 (1)手段性 设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不可能为设计而设计。设计作品是一种中介,它的核心目的是最终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因此当衡量一个作品好坏的时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能否实现传达目的是首要的指标。 (2)主观性 设计过程是设计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设计资源和素材的重新组织、整合过程。主观性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同一个设计主题,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是主观性的体现。 (3)客观性 指的是设计表达的客观规律。合乎现实实际。 (4)创新性 设计不是模仿,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创新性,是指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使之实现新的功能。艾伦弗莱彻是以设计为基础来探索一种意念的创造,因此十分强调设计意念的重要性,他说:“在设计中除了意念,其它所要做的就只不过是设色涂抹罢了。” (5)商业性 5、平面设计的分类 平面设计在二维空间的一切设计活动 (1)字体设计 (2)标志设计 (3)视觉识别设计 (4)名片设计 (5)平面广告设计(路牌、招贴、海报)

2016《视觉传达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广告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视觉设计的内涵 单选: 1.设计就是(创新) 2.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 3.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4.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5.视觉传达语言:由(点线面造型元素及图形、色彩构成的)。 6.视觉传达设计:将各种高度精练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视觉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和改变人们的观念,以最终引导人们的行为。 7.视觉传播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①引起注意;②、观念植入;③行为改变。 8. 简述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及领域?单选、简答 答: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一种(视觉媒介)为载体,向大众传播信息、感情和观点的(造型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如下领域:广告设计、建筑导向系统和环境设计、书籍和出版物设计、商业传播设计、电影、电视、计算机图形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图表设计和展示设计。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单选: 1.视觉设计是一种生产力,同时视觉设计自然地参和到社会文化、审美活动中。 2.平面设计这根本是“为传达而设计”; 3.简述为信息传达而设计的具体内涵? 答:(1)能否有效完成沟通。沟通是一切说服的前提,却又是当代信息传播中的最大难题; 只有在成功沟通的前提下,这种对立才能转化为互动的关系;对于视觉设计来说其最终目的是在沟通的基础上完成说服。 (2)能否吸引更多的注意。当下是眼球经济时代,更多的注意意味着更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吸引更多的注意是设计作品传达信息、情感、观点的保障。 (3)能否更简洁的完成传达。好的设计,一般都是简洁的,只是简洁才有助于提高传达效率,才有助于观者聚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第三节:视觉传达的社会意义 1. 论述题(作品分析题) 请分析该土豆系列作品? 分析步聚: ①(基础信息)该系列作品是由德国设计师岗特*兰堡设计,他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②、(创作背景)二战时德国人发现土豆经过20天的种植就可以使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 ③、(作品呈现)兰堡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 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 础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 设计 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 左右,基本风压为m 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艺术鉴赏的概念 “鉴赏” :鉴者,照也,明也,即”识” , 赏者: 即赏心,称扬,玩娱之意. 鉴赏即: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 从具体设计作品的感受出发.由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 鉴赏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 1969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西蒙首次提出“设计科学” 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 从人的创造思维和器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对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进行总结.包括定义,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20世纪初,“design ”开始引入中国”中国开始注重装饰与设计 俞剑华<<最新图案法>> “图案design一语” 1920 蔡元培<<美术的起源>>“美术有狭义:建筑造像,,广义:图画与工艺美术”等 柳林<<提倡工艺美术与提倡国货>>我国制造家、实业家忽视工艺美术之得要,不以工艺美术为产品竟争这必要工具的结果。 1.1.1识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 设计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 1. 基本功能2. 享受功能 3.鉴赏功能, ,构成了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艺术: 是一种方式, 过程,手段,, 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联系点: 1. 艺术的属性: 技术, 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 2. 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在技术中成长出来. 整体设计的产生便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进步整合的产物. 技术化与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设计日趋艺术化, 艺术化生活是人类的理想.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美学>> 席勒<<美育书简>>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 1.1.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 (1) 领会: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以下艺术欣赏

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

1.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箱型基础、筏形基础、壳型基础。 2.基础埋深不应小于0.5m,基础顶面一般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3.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4.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有(局部倾斜)控制。框架结构地基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5.根据整体刚度的大小将上部结构分为:柔性结构、敏感性结构、刚性结构。 6.预制桩的沉桩方式:锤击法、振动法、静压法。 7.常用的kx分布图式:常数法、k法、m法、c值法。 8.(排水固结法)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及其他饱和软土。 9.(合理配方)和(充分搅拌)是水泥搅拌法的技术关键。 10.强夯机理:松动区、加固区、弹性区。 11.挡土墙的分类: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板桩式。 12.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①与建筑物相关条件②工程地质条件③水文地质④地基冻融⑤场地环境 1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⑴根据土的抗剪强度由理论公式计算确定。⑵由现场荷载试验p-s曲 线确定。⑶根据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⑷在同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临近建筑物的工程经验确定。 14.地基净反力:不考虑基础及其上面土的重力,仅由基础顶面荷载产生的地基反力。 15.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①建筑措施:a.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b.控制建筑物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 体。c.设置沉降缝。d.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留有一定的净距。②结构措施:a.减轻建筑物自重。b.设置圈梁。C.设置基础梁。d.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应力。③施工措施:a.遵照先重后轻的施工程序。b.注意堆载、沉桩、降水等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C.注意保护坑底土体。 16.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 17.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的传至基底边缘。 18.桩基础的设计内容:⑴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确定。⑵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⑶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 平面布置。⑷验算桩承载力和沉降量⑸桩身结构设计⑹承台设计⑺绘制桩基础施工图。 19.摩擦型桩: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承担较多的桩。 20.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和土的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 和承载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相同的独立单桩有显著区别。 21.负摩阻力: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降,且沉量大于桩的沉降量时,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 22.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⑴桩固欠固结软粘土或新填土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固结。⑵大面积堆载使土层密实。 ⑶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粘土,因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附加应力增加而产生固结。⑷湿陷性黄土浸水后 产生湿馅。⑸因打桩时孔隙压力剧增而将起,其后孔压消散固结下沉。 23.地基处理: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时,常采取各种地基加固,补 强等类技术措施来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工程要求。 24.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⑴提高地质土的抗剪能力,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⑵改善地基变 形能力,以防止地基沉降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及侧向变形。⑶改善地基土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以防止渗透过大和渗流破坏。⑷改善地基土的抗震性能,防止液化,隔振和减小地震波振幅。⑸改善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 25.垫层法: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荷载和变形要求时,常在基础下铺设一定厚度 的垫层,或将软弱土挖去,置换或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处理地基表层。 26.影响水泥土力学性质的因素:⑴固化剂和外加剂。⑵水泥的含量。⑶龄期。⑷土的含水量。⑸土的质 量。⑹有机质含量和砂粒含量。⑺搅拌的方法和时间。⑻室内试验强度工程原单位搅拌强度。 27.重力挡土墙计算包括下列内容:⑴抗倾覆验算⑵抗滑移验算⑶地基承载力验算⑷强身强度验算⑸抗震 计算 28.基坑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的基坑开挖,降水,支护,和土体加固以及监测等综合工 程。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全

艺术设计基础 一、填空题: 1.超越想象课题中包含(发现)和(联想)两部分。 2.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最基本素质是(敏感)。 3.“发现”是在对(联想)这个题目准备,通过“发现”找到感兴趣的事物,紧接着就成为(联想)的主题。 4.联想这个课题所解决的仅是一个“想”的问题,还要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得出新的(视觉经验)。 5.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现代设计教学实践也证明(通感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独特的设计思维训练方式。 6.自然物象的部结构与形态可能为(形态创造)提供丰富的基础。 7.物象表面的肌理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肌理视觉形象)的主要形成因素。 8.(体验)与(直觉)是相联系的,是一种要求我们进入角色、进入素描练习的方法。 9.在基础课中,我们把通感和训练课题分为(读)和(听)两个部分。 10自然形态分为生物形态和非生物形态。 11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找寻新的通道,借以达到概念的(翻新与优化)。 12材料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既是(承载艺术思想)的媒介,同时又常常被用来体现材料本身的魅力。 13如何把文字的感受通过(抽象形态)和(线条)表现出来,将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4由抽象到具象的变体训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训练,它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交替完成的。 15文字帮助我们理解空间,绘画帮助我们理解所看到的东西,(文字空间设计)是创造三维空间不可缺少的工具。 5、人类的工艺美术史,充满了从(自然形象)转化而来的曲线装饰设计的例。 16变体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解析)。 17对艺术的(单纯性)的追求,是艺术发展的必要规律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社会生活的方式。 18使用的概念已不是以往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含义,而是寻求(精神上的渴望与灵魂上的净化),设计作品的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个性化,这是由社会的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决定的。 19发展与创造课题是将探索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色彩来表现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丰富的(色彩规律)和(表现规律)。 19发现本身就是创造,而(偶然性)又是其中的首要条件。 20(功能)是生物形态生成的重要因素。 21研究(生物功能与形态)的关系,可以获得深刻的观察认识经验,也是仿生产品设计必备的素质, 22(解剖结构)是对事物本质进行认识分析的一种方式。 23脊椎动物的功能性结构有相似的特点是(支撑与运动)。 24一切素描技巧源于对(形态)的全面感受。 25建立在对自然物一般形态理解基础上的(造型意识),也是一种设计意识。 26结构素描是(形态分析)的基础。 27对形态基本特征的探索,需要通过(省略繁琐细节并且理解形态功能)来实现,在视觉上通常采用(线性)的结构素描。 28在自然界中,与纯粹的抽象几何形态相比,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曲线形态)的优美。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例题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例题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例题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 【例题3-1】某粘土地基上的基础尺寸及埋深如例图3-1所示,试按强 二、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底尺寸确定) 【例题3-2】试确定例图3-2所示某框架柱下基础底面积尺寸。

2 12~5.90.22075.2241600 )4.1~1.1()4.1~1.1(75.22475.24200)5.02(5.160.1200)5.0(m d f F A kPa d f f G a k m d ak a =?-?=-==+=-??+=-+=γγη 由于力矩较大,底面尺寸可取大些,取b=3.0m ,l =4.0m 。 (2)计算基底压力 kPa W M P P kPa d bl F P k k k G k k 8.358 .3106/4321208603.1733.1732204 31600 2 min max =??+±=±==?+?=+=γ (3)验算持力层承载力 不满足KPa KPa f KPa P KPa f KPa P a k a k 8.2698.2242.12.18.3108.2243.173max =?=>==<=

(4)重新调整基底尺寸,再验算,取=l 4.5m kPa f kPa P P kPa f KPa P a k k a k 2.2692.11.2676.1085.1586/5.432 1208608.2245.1582205 .4316002 max =<=+=??++==<=?+?=则 所以 取b=3.0m ,l =4.5m ,满足要求。 对带壁柱的条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取壁柱间距离l 作为计算单元长度(图3-16)。通常壁柱基础宽度和条形基础宽度一样,均为b ;壁柱

基础工程独立浅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1班 年级:2013 级 学号: 姓名:张旭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2016年4 月10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建筑工程姓名张旭学号 2013 开题日期: 2016年 4 月2 日完成日期: 2016年 4月 20日 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熟练浅基础设计的计算理论及具体步骤。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联系,达到应用浅基础的设计理 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选择浅基础具体类型; 2、拟定基础埋深d、基础高度h和立面型式; 3、计算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积并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地基基础检算; 4、计算并分析设计基础是否满足抗冲切、抗弯承载力(并有配筋计算分析)等; 5、用CAD绘制施工图,包括立面、剖面、平面图; 6、并作简单的施工说明; 7、图文排版按照教务网上有关“毕业设计排版要求”一致。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ABCD 指导教师 (签章) 2016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资料............................................................................................................ - 4 - 1.1 设计题目.............................................................................................................................. - 4 - 1.2 设计资料.............................................................................................................................. - 4 - 1) 地形................................................................................................................................ - 4 - 2) 工程地质资料................................................................................................................ - 4 - 1.3 水文资料为.......................................................................................................................... - 5 - 1.4 上部结构资料...................................................................................................................... - 5 - 1.5 材料...................................................................................................................................... - 5 - 1.6 分组...................................................................................................................................... - 5 -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 6 - 2.1 柱子以及荷载....................................................................................................................... - 6 - 2.1.1 选择柱子(⑦—B)..................................................................................................... - 6 - 2.1.2 柱下荷载 ....................................................................................................................... - 6 - 2.2 基础材料及立面形式........................................................................................................... - 6 - 2.3 确定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埋置深度d.................................................................................... - 6 - 2.4 具体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已知常用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础高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内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抗弯钢筋的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基础施工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相邻轴线(A、C轴)柱底尺寸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础底面尺寸(A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础底面尺寸(C轴,基底承载力特征值同A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