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疾病防治参考用药技术参考模板
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蜂群疾病是蜜蜂养殖中常见且极具破坏力的问题。
为了保持蜂群的健康状况,蜜蜂养殖者需要了解蜂群疾病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包括常见的蜂群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鼻尖蜂病(Nosema disease)鼻尖蜂病是蜜蜂养殖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鼻尖蜂虫病原体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飞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蜜蜂体内寄生虫繁殖,导致蜂群数量减少、产蜜能力下降等问题。
预防与控制鼻尖蜂病的方法包括:1. 保持蜜蜂巢箱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蜜蜂巢板;2. 加强蜜蜂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水和优质蜜源;3. 配置饲养基质,如米子、酵母等,用以辅助蜜蜂消化食物;4. 适当增加对相关感染的蜜蜂进行隔离。
二、蜜蜂肿瘤病(Bee tumors)蜜蜂肿瘤病是蜜蜂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蜜蜂间的接触传播。
肿瘤的发病与病原虫和病毒的侵袭有关,病变常见于蜜蜂的食道和胃肌层。
防治蜜蜂肿瘤病的方法包括:1. 强化巢箱和养蜂用具的清洁消毒;2. 增加蜜蜂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提高抵抗力;3. 定期巡查蜂群,发现异常蜜蜂及时移除及消毒巢箱。
三、蜜蜂横纹肌病(Bee Paralysis Virus)蜜蜂横纹肌病是由蜜蜂病毒引发的一种蜂群疾病。
感染蜜蜂呈现病态颜色,行动不便,严重时无法飞行。
该疾病主要通过飞虫传播和物理接触传播。
预防和治疗蜜蜂横纹肌病的方法包括:1. 隔离感染的蜜蜂,减少感染蔓延;2. 消毒巢箱和养蜂器具;3. 保持巢箱干燥,减少病毒繁殖的条件;4. 适时饲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蜜糖。
四、白口病(Chalkbrood disease)白口病是蜜蜂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由白口霉菌引起。
感染蜜蜂幼虫的症状为体内白色霉菌体,在封闭的幼虫蜂室中形成白色干结块。
防治白口病的方法包括:1. 定期清理废弃的蜜蜂巢板和蜂房;2. 提供干燥通风的巢箱环境;3. 配置抗菌剂,如富含抗菌性质的蜂蜜,消毒蜜蜂巢箱。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与用药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与用药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G+,封盖后幼虫死亡;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G+,2-3日龄幼虫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g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2.细菌性成蜂病蜜蜂败血病:蜜蜂败血杆菌G-,成蜂死亡解体;蜜蜂副伤寒:副伤寒杆菌G-,成蜂腹泻、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氟哌酸0.02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3.病毒性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病毒,封盖后幼虫死亡;蜜蜂蛹病:蜂蛹病病毒,蛹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4.病毒性成蜂病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病病毒,成蜂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急性、慢性麻痹病:急性、慢性麻痹病病毒,成蜂死亡;治疗方法:1、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2、夜晚喂饱糖水用10-15克升华硫从继箱框梁上撒下,所有病蜂在2天内驱逐箱外,杀尽病毒。
但2周内会影响工蜂泌浆,需要饲喂鸡蛋(按一天一箱一个鸡蛋量拌入糖浆中)补充蛋白质。
5.真菌性幼虫病白垩病:蜂囊球菌,幼虫死亡呈石灰质;治疗方法:取制霉素片5片化1千克石灰清水喷脾,可以直接喷患病幼虫。
6.真菌性成蜂病孢子虫病: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成蜂下痢死亡;阿米巴原虫病:马氏管变形虫,成蜂下痢死亡;治疗方法:1000毫升糖浆中加入4毫升食醋,250毫升/次10框蜂,2-3天一次,连用4-5次为1疗程。
寄生螨的防治在我国对蜜蜂危害较严重的螨类主要是寄生在蜜蜂体外的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和壳热厉螨(又称小蜂螨)。
大蜂螨(1)饲管防治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定期割除雄蜂蛹,并清除雄蜂幼虫、蛹上蜂螨。
也可有意给蜂群加雄蜂脾,让蜂王产雄蜂,利用大蜂螨喜寄生雄蜂的特性,诱使蜂螨在雄蜂脾上寄生,待雄蜂脾上的雄蜂少许封盖后,抽出雄蜂脾,杀死雄蜂幼虫及蜂螨,以减少蜂螨寄生率。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技术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蜜蜂是蜜蜂科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尤以中蜂和意蜂最常见,其中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良好蜂种,而意蜂则是我国引进的高产型蜂种,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吧!一、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非常爬行动特点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发爬蜂病。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非常,中期表现为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表现为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在蜂箱邻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①蜜蜂麻痹病毒等病毒引发的可用新生霉素、金霉素等防治。
②蜜蜂孢子虫、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原虫引发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
③蜜蜂螺原体引发的可用磺胺类药物防治。
二、烂子病【病原】烂子病是蜜蜂常见幼虫病,学名欧洲幼虫腐臭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病原主要是蜂房蜜蜂球菌,其次是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烂子病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一股怪味,脾上显现花子现象且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或被工蜂排除,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用摄子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防治】①确保蜂群中饲料充足,同时要确保蜂余外脾或至少蜂脾相称。
②磺胺类药物对烂子病有效,每千克1:1糖浆或蜂蜜水加入1克磺胺噻唑钠调匀后饲喂蜂群。
③烂子病有极强的沾染性,患病蜂群必须要隔离医治,健康蜂群也要用药物预防。
三、黑蜂病【病原】黑蜂病的病原是蜜蜂麻痹病毒,病毒主要寄生在成年蜜蜂的头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经节的细胞质内,另外在成年蜂肠道、上颚腺和咽腺内也检测出了蜜蜂麻痹病毒。
【症状】病蜂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衰弱地振翅,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后期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工具和蜜制品生产者,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蜜蜂也会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给蜜蜂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护蜜蜂免受疾病的侵害,蜜蜂疾病的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蜜蜂常见的疾病包括螨虫病、美蜡虫病、石蜡虫病、洞蜂蠕虫病、蜜蜂痘、霉菌病等。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清洁环境:保持蜜蜂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清理蜂箱、底板等设施,并定期更换蜜蜂养殖场周围的花草,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2. 隔离感染源:一旦发现蜜蜂患病,应及时将患病的蜜蜂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蜜蜂种群也应进行隔离检疫,以减少外来病源的引入。
3. 合理饲养:给蜜蜂提供足够的养料,并保持养蜂场周围植物的多样性,以增强蜜蜂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定期巡查:对蜜蜂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观察蜜蜂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药物使用技术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药物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技术:1. 药膏涂抹法: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蜜蜂的身体表面,药膏能有效地杀灭蜜蜂身上的寄生虫,如螨虫、美蜡虫等。
2. 腹部滚涂法:将药液均匀地滚涂在蜜蜂腹部,通过蜜蜂的自我清洁能力,将药液带回到巢中,起到防治作用。
3. 饮水法:将药物溶解在蜜蜂饮水用的容器中,蜜蜂通过饮水摄入药物,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4. 定点滴药法:使用注射器将药液滴入蜜蜂巢穴中,以便药物渗透到整个蜜蜂巢中,达到防治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得过量使用或滥用药物,以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并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
同时,农民需要定期检测蜜蜂种群的健康状况,观察蜜蜂的行为变化和群体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药物防治措施。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养蜂的成败除了饲养管理技术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关键。
目前危害蜜蜂的主要病虫害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以及巢虫等等。
蜜蜂病虫害依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常年饲养强群、蜂具消毒、蜂场清洁卫生、及时用药、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防治。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导致幼虫体腐烂,故又称“烂子病”。
由于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和采蜜期,因此使群势削弱,生产能力下降(产蜜量下降20—80%),治疗期较长,是养蜂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二)病原:该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
该病菌营养体为单生杆状或链状;在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37℃恒温培养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的菌落;属兼性厌氧菌。
由于该菌能形成芽孢,因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幼虫尸体内或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但在100℃的水中经15分钟芽孢即可杀死;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
(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蜂群中,封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油光,仔细观察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
该病一般是2日龄幼虫感染,4—5日龄时表现症状,封盖后死亡。
体色变化为:苍白—淡黄—浅褐—棕褐—黑色(干枯)。
患病幼虫头朝上,尾尖在巢房低部,腐烂后的幼虫尸体具粘性,有鱼腥臭味,挑起时可拉丝2—3寸,干枯后呈鳞片状,紧贴巢房壁,较难清除。
该病除典型病状外,还可进行牛奶鉴别诊断:该病菌能使浑浊的牛奶凝固沉淀。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
可通过在越冬包装前对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生产季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饲料和蜂群;对发病蜂群隔离治疗;用0.1%磺胺噻唑钠或呋喃西林、适量抗生素等常年性预防喷喂。
2、治疗。
可结合彻底换脾换箱、用磺胺噻唑钠0.5-1克/公斤糖浆(50%)或四环素(土霉素)10-20万国际地位/公斤糖浆(50%)喷脾,同时结合饲喂效果较好。
蜜蜂疾病防治药剂应用技术大全

蜜蜂疾病防治药剂应用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蜜蜂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影响其数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帮助蜜蜂养殖者有效预防和控制蜜蜂疾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疾病防治药剂应用技术。
一、鼻孢子虫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鼻孢子虫病是蜜蜂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腹部肿胀、蜡样鼻液以及蜜蜂异常行为等。
针对鼻孢子虫病的防治,可使用药剂喂养蜜蜂,如伯氏酚铵、氯霉素等。
喂养药剂直接或间接通过蜜蜂的摄食或触体等方式进入蜜蜂体内,达到抑制鼻孢子虫的目的。
二、病毒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病毒病是导致蜜蜂群体死亡较大的原因之一。
针对病毒病的防治,可使用阻断病毒复制的药剂,如噻虫嗪。
噻虫嗪是一种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化学物质,通过喂养或滴鼻等方式应用于蜜蜂体内,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病的传播。
三、螨虫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蜜蜂螨虫病是蜜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蜜蜂体表带有红色或白色螨虫以及蜜蜂行动迟缓等。
螨虫病的防治可使用杀虫剂,如氟乐灵、灭环虫等。
这些杀虫剂可通过雾化、滴鼻等方式应用于蜜蜂体内,有效杀灭蜜蜂体外的寄生螨虫,预防和控制螨虫病的发生。
四、霉菌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霉菌病是蜜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多由霉菌寄生引起。
在霉菌病的防治中,可使用抗真菌药剂,如链霉素、柳氮磺脲等。
这些药剂可通过喂养或滴鼻等途径应用于蜜蜂体内,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发展,防止霉菌病的扩散。
五、细菌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细菌病是蜜蜂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在细菌病的防治中,可使用抗生素类药剂,如新霉素、四环素等。
这些药剂可通过喂养或滴鼻等方式应用于蜜蜂体内,有效抑制细菌繁殖,预防和控制细菌病的发生。
总之,蜜蜂疾病的防治药剂应用技术是目前蜜蜂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选用合适的药剂,并根据养殖环境和疾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应用,对保障蜜蜂的健康和数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为了避免对环境和蜜蜂自身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使用药剂,并在应用后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监测。
蜜蜂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花粉传播媒介和蜜源生产者,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蜜蜂也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严重影响着其数量和生产力。
为了保护蜜蜂的健康和促进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蜜蜂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技术,帮助饲养者更好地保护蜜蜂。
一、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技术1. 蜂螨病蜂螨病是蜜蜂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会导致蜜蜂体力下降、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预防与防治蜂螨病的关键是定期检查蜜蜂群体健康情况,发现蜂螨后及时采取措施。
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醋酸、草酸和冰醋酸的滴注,以及有机酸的蜜饵喂养。
2. 翅膜病翅膜病是由寄生性肺形体引起的传染病,蜜蜂感染后翅膀会变形,严重影响蜜蜂的飞行能力。
预防与防治翅膜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检疫新引进的蜜蜂种群、清除病废材料、保持蜂箱干燥通风等。
二、细菌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技术1. 纤维素依赖性腐烂病纤维素依赖性腐烂病是由蜂蜡小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病,会导致蜜蜂幼虫死亡。
预防与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包括消毒工具和设备、合理管理蜂箱温湿度、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等。
2. 蜜蜡疾病蜜蜡疾病是由蜡盘孢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病,会导致蜜蜂蜂蜡出现渗漏、变黑变臭等现象。
预防与防治蜜蜡疾病的方法包括及时清除腐坏的蜂蜡、保持蜂箱的清洁卫生、使用消毒剂对蜂箱进行消毒等。
三、病毒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技术1. 蜜蜂瘟疫蜜蜂瘟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会导致蜜蜂大量死亡。
预防与防治蜜蜂瘟疫的关键是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包括饲喂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饲料、确保蜜蜂群体的营养均衡、增强蜜蜂的免疫力等。
2. 粉斑病粉斑病是蜜蜂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会导致蜜蜂腹部出现黑色斑点并最终死亡。
预防与防治粉斑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蜂群健康情况、对病蜂进行及时清除、合理管理蜜蜂饲料等。
四、其他疾病的预防与防治技术1. 蜜蜂蛰伤症蜜蜂蛰伤症可导致人体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蜜蜂养殖技术高清视频播放蜜蜂常见疾病防治一、囊状幼虫病。
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
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
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
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
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
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
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
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喂蜂。
二、麻痹病。
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
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多为麻痹病。
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
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
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药物治疗。
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50-100克,隔3-4天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
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
三、美洲幼虫腐臭病。
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
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
防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
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
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
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
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
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
四、欧洲幼虫腐臭病。
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
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疾病防治参考用药技术
作者:不祥来源: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18 【字体:大中小】为保障蜂产品质量安全,应对日本、美国等蜂产品进口国对我国蜂产品设置的药物残留技术壁垒,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浙江省养蜂生产实际,指导蜂农合理用药,2008年初,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组织有关会员单位起草了《蜜蜂疾病治疗参考用药技术》和《预防蜜蜂疾病参考用药技术》,并充分征求了养蜂重点产区、省科研院所、蜂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
的意见。
现将修改后的《蜜蜂疾病治疗参考用药技术》和《预防蜜蜂疾病参考用药技术》提供给大家,供生产实践中参考应用。
蜜蜂疾病治疗参考用药技术
附件2:预防蜜蜂疾病参考用药技术
一、蜜蜂疾病防治参考用药技术
二、蜜蜂疾病预防参考用药技术
在巢门口喂0.1%食用碱水(食用碱1份,清水1000份),严重时,用0.1%食用碱水拌入蜂蜜饲喂蜂群,隔天1次,连喂4~6次。
还可以在巢底撒上适量食用碱粉,每10框15~20克,每隔7~10天一次。
以上方法,已经过实践证明,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效果明显,而且安全可靠。
建议取代“石灰水”,分别加入防治栏和预防栏中。
(金汤东)
蜜蜂饲料配方---望大家关注
蜂粮配方方案(初稿试行)
本人后来可能发布蜂种的多元杂交方案,牵扯到部分种蜂场的技术。
代用花粉脾的制作
早春定地繁殖蜂群,缺少花粉就不可能繁殖好蜂群。
我场近年来用代用花粉脾进行春繁,
效果很好,现介绍给同行们。
制作方法如下:
1.代花粉的配制:天然花粉20~30%;8成熟黄豆细粉60~70%;3%细酵母粉;细糖粉6~7%;维生素B及精细食盐少量约0.3~0.5%。
按此比例配成能用蜂蜜拌和成可过竹
丝筛,之后可灌脾。
2.脾的选择:要尽可能选择无雄蜂房使用1~2年的巢脾。
灌入花粉部位的巢房内不可
有蜜,有蜂病接触过或当年的新脾都不是选择对象。
3.灌粉:灌粉的位置大约在脾的竖梁两面内假各10厘米处,但上梁死角可不必灌。
不灌粉的空巢房用纸遮住,边灌边轻敲动框梁,灌好后喷些糖水。
每群峰约需3~4张,灌粉
巢房应占巢房的30~40%。
4.压实、加灌及浇蜜:巢脾灌好代用花粉后加入蜂群2~3天让工峰压实抽出,再灌一次花粉后压实。
一般灌粉两次巢房内满八成即可,先后两次隔3~5天浇上少许蜂蜜让蜜蜂
加工。
抽出保存待来年春繁时使用。
5.制作时间:一般应在越冬蜂繁殖结束后立即进行。
避免太早一则受巢虫和霉变,太
晚对蜂群不利,否则易诱发大肚病。
有关蜜蜂数字常识
1、世界上大约有35~40种蜜蜂。
属于东方蜜蜂种的有10种左右;属西方蜜蜂种的有25~30种;其中欧洲类型的有9种,非洲类型的有15种左右,中近东类型有4-5种,世界公认经济价值最高的四个蜜蜂品种都出自欧洲它们是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
2、一只意大利蜂的工蜂约重100毫克,一万只工蜂约重1公斤,一万只工蜂能爬满3.5个巢脾,即3.5框蜂左右,一个15框的采蜜群大约育4.25万只蜂。
20框采蜜群约有6万只蜜蜂。
3、一只工蜂有4对蜡腺。
工蜂羽化后3~5天蜡腺开始泌蜡。
1公斤蜂蜡约含有400万片蜡鳞。
筑造1个工蜂巢房约需50片蜡鳞;筑造1个雄蜂房需120片蜡鳞。
蜜蜂分泌1公斤蜡需消耗5公斤以上蜜,正常情况下,1公斤蜜蜂一生能生产500克蜂蜡,并能哺育26000只幼虫。
4、一只采集蜂一天最多出巢采蜜约20次,平均为10次。
每次来蜜量约40毫克,最多约可达70毫克。
一个有15框蜂的采蜜群,大约只有采集蜂2万余只,采集一次,约可酿成蜂蜜0.5公斤,以1天平均每只采集蜂采蜜10次计算,一个15框的采蜜群一天可采成熟蜜5公斤以上。
5、工蜂出巢一次采粉满载而归,须采集6~10分钟,最多187分钟;每日一般采粉6~8次,最多47次,平均10次;每次采扮重量为12~29毫克,其中包含300~400万个花粉粒,一只蜜蜂毛茸的身体上能沾住50~75万粒花粉,梳刷后,蜂体上仍会留有1万粒以上花粉粒。
6、意蜂:一粒蜂卵的重量约0.15毫克;产卵蜂王的平均体重为200~240毫克;工蜂的平均体重100毫克左右。
中蜂蜂王的初生体重平均180±12毫克:工蜂平均体重90毫克左右;平均每次采蜜13毫克,采粉145毫克。
中蜂蜂王日平均产卵量600~900粒;意蜂
蜂王的日产卵量900~1500粒。
7、1张标准巢牌一面约有3200个巢房,两面约有6500个巢房,密实度90%的1满框子脾出房后约有5900只蜜蜂。
密实度80%的8成满框的1张子脾,出房后约有蜜蜂4700只蜜蜂。
8、蜜峰飞行的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载重飞行的时速为20~24公里。
蜜蜂的采集活动大多在离巢2公里的范围内。
以意蜂计算,以半径2公里,有效利用面积在一万八千亩以内。
蜜蜂每飞行1公里大约要消耗半毫克蜜。
9、繁殖季节,蜂巢内经常保持34~35℃的恒温。
如果蜂巢里没有子脾,巢温一般可变化于14~32℃之间。
蜂群在20~25℃条件下,消耗饲料最少。
温度13℃时,意蜂便会冻僵;温度10℃时,中蜂便会冻僵。
子牌在20度时,经过11天死亡;在25℃时,经过8天死亡;在27℃时,能羽化成蜜蜂,但都立即死亡;在30℃时,能全部羽化成蜜蜂,但都推迟4天;在35℃时,蜂子全部在正常时期羽化;在37度时,工蜂发育期缩短3天,但大部分翅膀不全或死在巢箱内,相对湿度35~45%时最适合幼虫发育。
越冬期最适的相对湿度75~80%。
10、夏季,意蜂工蜂的寿命约40天左右;中蜂工蜂的寿命40~50天。
冬季,意蜂的寿命最长160~180天,中蜂可达140~150天。
一只越冬的工蜂,可育虫1.12只;春天的新蜂,可育虫3.85只。
一只工蜂约占3个巢房位置。
在正常情况下,每100个巢房(相当5×5厘米面积巢牌)平均35只蜜蜂,即巢房与蜜蜂之比接近3:1。
在长期蜜源充足情况下,雄峰的自然寿命可达3~4个月。
11、新采的花蜜,含水量一般50~55%含糖量45~50%;成熟的蜂蜜,含水量15~20%以下。
从含水量55%的花蜜到20%以下成熟蜂蜜,一般需要酿造4.5~5天,蜜蜂采集的花粉约含20%以上的蛋白质、30%糖分和20%的脂肪。
一只采集蜂,每次可采水25毫克,每日采水可达50多次,400只采水蜂。
日采水量可达0.5公斤。
(来源于:《中国养蜂》1996年第6期)
治蜂螫马齿苋还真有用!我今天被蜂螫后用过不肿!。